欢迎阅读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1
胡静亦,在秦皇岛住了13年,现在浙江海盐。
如果有这样一个女孩子。她会在上课的时候把课桌开开关关,她会在课堂里对窗外的宣传艺人和燕子打招呼,她会在美术课时在桌子上画上军旗使老师苦恼,她甚至还会“打扰”隔壁班的老师。
如果有这样一个学校。它的一切都与众不同:它的校门是从地上长出来的矮树,它的围墙是由各种各样的树木组成的,甚至它的校园里有着六辆电车作为教室。
如果有这样一本书。它是由一个孩子的视角所讲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东京,它的主人公是因淘气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女孩子,它有着令人向往的学校“巴学园”,它还有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
黑柳彻子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美好而令人向往的学校,她写的这本书是日本有史以来销售量最大的一本书。她还是著名的节目主持人、亚洲唯一一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她就是小学一年级时就因淘气而被退学的小豆豆。她所讲述的这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校就是“巴学园”,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窗边的小豆豆》。
小豆豆第一次来到巴学园的时候,就被这所奇怪的学校深深地吸引住了,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一所学校会“用电车作为教室”。在接下来第一次看到校长先生时,校长先生告诉自己“跟老师说说话吧,说什么都行”后,兴奋的说了4个小时的话,而校长先生就那么认真的听着,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点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我想,这就是真正的对孩子的`尊重吧,因为他的做法使小豆豆感到“非常安心,非常温暖,心情好极了”。
巴学园的上课方式更是特别,小学生们的座位都是由自己的心情每天都可以变化的,课程也是由老师写在黑板上一天的内容,孩子从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开始学习的,如果有不会的题目可以去问老师,老师耐心讲解过后又会出例题。这是真正的学习,因为是由自己的爱好开始学习的,所以不会发生心不在焉、不认真的情况。
我应该是和小豆豆一样第一次见到校长先生和他的巴学园就被他们吸引住了吧,我觉得不可思议,觉得羡慕,也觉得微微有点难过。因为很不幸我生活的十多年来还没有见到这样特别的学校和如此尊重孩子的大人,可是这样的学校和老师,毕竟又是少之又少的吧。
我是那么喜欢这个学校的一切。
这本书可以让我回忆起童年的很多事情,比如像小豆豆一样在地上滚来滚去,热爱小动物,还有我小时候跟她一样是个令人头疼的孩子。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上美术课,老师让把一件衣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我就异想天开的把两个袖子涂成了两种颜色。然后老师拽着我的袖子说,谁的衣服袖子是两种颜色呢?接着把可怜的我骂了一顿,后来以我的大哭结束了这件事。我想如果要是换成小林宗作先生的话,他是绝对不会说我什么的吧。因此每当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总是有点遗憾,那个老师真是扼杀了天才。
从很小的时候就规划过自己心目中的小学,它不一定要有顶级的教学设备,但一定要有很好的老师。他们上课时风趣幽默,下课时与同学打成一片,最最重要的是,他们一定要了解,尊重孩子,用自己的行为打动学生。巴学园就正好和我心目中的学校相符,所以我是那么喜欢巴学园,那么喜欢小豆豆。
我期待在我长大的某一天也盖一座这么有创意的好学校,如果我的学生会把衣服的袖子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我也不会责骂他,因为我和小林先生一样,希望他们能够找到他们自己最阳光、最灿烂的童年。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2
亲爱的同行,当接到我们教科研中心要进行第二次读书分享的时候,我的脑子里浮现出我曾经读过好几遍,又超级喜欢的有关小朋友的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黑柳彻子的一部代表作,作者讲述了自己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描述了一所让人无限向往的学校——巴学园,介绍了一位让人无限崇拜的老师——小林宗作校长,还有一个曾让普通学校的老师无比头疼的孩子——小豆豆。
该书已被译成了33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地,该书的英文版销量70多万册,至今无人超越。1984年,联合国的官员在读完英文版的《窗边的小豆豆》后,认为“这个人这么了解孩子的心理,再也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了”,因此任命她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亚洲历史上第一位亲善大使。
最有价值的一本图书是人们对它的评价,这么好的一本书,我们怎么能放过呢。请大家先来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小林校长却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下面我们走进这座校园,来共同感受这所特别的学校:
特别的校门 特别的教室
特别的座位 特别的上课方式
特别的盒饭 特别的运动会
特别的校歌.
2 “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这位小林校长就微微笑着听小豆豆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这期间校长只是微微笑着问几句:“后来呢?”或者说:“原来是这样的啊!”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丝厌倦。
“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午餐,每到午餐开始的时候,校长就会问:“大家都带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来了吗?”“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原来是校长不想让小朋友们偏食,所以蔬菜、肉类、鱼类,都得吃。
“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每一天的.第一节课,老师就把当天要上的课和每一节课的学习重点都写在黑板上,然后说:“下面开始上课了,从你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吧。”, 慢慢地老师就会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和他感兴趣的方式,以及思考问题的方法。
我最欣赏的一句话就是
“你是一个好孩子!”
校长经常会听到学生家长或老师们对小豆豆的埋怨和担心。尽管如此,只要碰到机会,校长总是对小豆豆说:“小豆豆真是个好孩子呀!”小豆豆当时还不理解这句话的内在涵义,但却在她心灵深处树立起了信心,使她确信“我是个好孩子”。
每当校长先生看见小豆豆就会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这时候,小豆豆就高兴地笑, 蹦蹦跳跳地说:“是啊, 我是一个好孩子。” 于是,小豆豆也觉得自己的确是一个好孩子。在小豆豆就学于巴学园的整个期间,校长先生是一直挂在嘴上来鼓励她的。这句至关重要的话语便是:“小豆豆真是个好孩子呀!”
小林校长的所作所为使我深深觉得:一位优秀的校长,一位优秀的教师,需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选择,
3 关爱孩子的身心,解放孩子的手脚。
最后让我用校长小林宗作的话结束我的分享: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发现不了孩子们的美,有耳朵却听不到孩子们动听的声音,有嘴巴却从不去赞美这些可爱的孩子,有心灵却无法感受孩子们的心跳......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3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黑柳彻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新版的《窗边的小豆豆》封面是粉红色的,那句“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阳光灿烂的童年”的'话,勾起了我对童年时光的怀念,想起了小姨当年送我的那本没有版权、印制粗糙的“小豆豆”。小豆豆的故事,早已模糊不清,我记住的是当年阅读的温馨和感动。如今重读这本书,更加感受到一份童真和不带世俗的纯净。也不知道现在热哈利?波特的孩是否还会为小豆豆那些小小不言的淘气动心,真正动心的倒是我们,少年时代的记忆只要有一扇窗口打开,就会像清新的空气一样扑面而来。
说心里话,我是羡慕小豆豆的,调皮的她碰到了一个超级棒的小林校长。小林校长对幼儿教育有他独到的见解。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也很有创意、会想到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最最棒的是,他尊重小豆豆天马行空的想法,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我也羡慕小豆豆有一个宽厚仁慈的妈妈,直到她二十岁之后,妈妈才跟她提起小时候因为太过调皮被退学的事情。假如当初在小豆豆还是个六岁的孩时,妈妈说:“怎么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学!我们只好再找一个学校了,假如再退一次学,就没有学校再要你了!”小豆豆一定承受不了这种教育。所以我觉得每个教师与家长都应该来读读这本书,来探索孩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小林校长和小豆豆妈妈的这种教育方式很适合孩的成长,了解孩的内心世界才是教育孩的出发点。
有人把《窗边的小豆豆》说成“成年人的童话”,把它和时下流行的几米系列、麦兜麦唛系列混为一谈,并说什么“成人的童话很美好,成人的童话很无奈”。我不赞同这种说法,小豆豆并不是成人的童话,而是讲述成人的童年往事,我们这些成年人能从中找到很多属于自己的过去,而小孩能从中看到他们现在的童年。童年是人一生值得回味无穷的东西,它和童话一样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但童年绝不等同于童话,童年始终是真实的,而童话纯属杜撰。
这个叫小豆豆的女孩眼里所展现的童真世界是我们曾经忽略和淡忘的美好事物,这种忽略通常都是一生的,那些生命中非常宝贵的东西,居然整整一生我们都没有想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所以我们更应该去读这本书,弥补这种遗憾。
这本书不仅让我们记住了一个由六辆电车改成教室的学校,校名叫“巴学园”,更读到了一个儿童成长的旅程,这个旅程是创造力和社会适应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过程。这个旅程对于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更重要。
多年后,当我有了自己的孩时,那个时候看着他(她),我一定会回忆起这本书,想起小豆豆曾经给我带来的这份恒久的感动,还有对当今教育的思索。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4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指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这本书使我理解到小林先生的用心良苦,就拿作者来说吧,小林先生不停地对作者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句话一直鼓舞着作者,一直支持着作者。如果作者不进巴学园,不碰见小林校长的话,无论作者做任何事,都会被说成坏孩子,自己觉得自己是个不好的孩子,不知道怎么办才能让老师说自己好。我觉得这位小林校长十分了解、明白做为一个孩子的心理、会帮助孩子去掉自卑心。例如:小林校长在开运动会时,特意设计了适合高桥君的项目,让他可以取得好成绩,为了去掉身上有障碍的孩子的自卑心理,让大家不穿泳衣,一起到池子里游泳。
读了这本书后我想,要是现在有像巴学园这样的学校,那该多好啊!此时,我才真正的懂得怎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常常,工作的忙碌会遮住我们关爱孩子的眼神,生活中的烦恼也会麻痹我们理解孩子的能力。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我们的爱心是如此的不堪一击。“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是啊,我们天天在用自己的言语和孩子们进行沟通,但有时我们会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随意的话刺伤学生柔嫩的心灵。在我们班中,有的口吃的孩子,他挺喜欢发言,但每次发言,我们全班同学等他讲完一句话已经过了好一会了,有时急了我也想告诉他你能不能想好了再说啊,免得浪费大家的时间,但我告诉自己做老师就是要有很大的耐心的,老师的言行还将影响着学生,于是,我总是轻轻地告诉他,不要急,慢慢讲,一定能成功,等他费力的讲完,不管效果如何,我来个“狠狠的表扬”。我更不许孩子们因为他口吃而作为课余的谈资,谁都没有因此而歧视他。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这个孩子对文字感情的领悟力很强,朗读很有感染力,于是我有意让他多读书,他也知道我经常要请他读书,他回家认真地读课文,实际上也很好的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我甚至还让校长来听他背诵诗文,校长的表扬让他自信满满。
做一个关注学生心灵的老师,就是要低下身去,和孩子们心连着心,情牵着情。我常在想,每节课我们都做着准备,准备教材,准备问题,准备答案,上课了孩子们跟着老师循规蹈矩,或许知识是学到了,技能是掌握了。再问问孩子,他们会说我学会了几篇文章,我会写了几个生字,但要是问他们这么多的知识你们想学的有多少,可能答案会让我们失望。也许我们让孩子选择喜欢的进行学习,并走向生活,在生活中找寻语文阅读的源泉,远比关在教室填充知识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