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在本次xx县初中语文教研组长研修班的培训中,聆听了许多教育专家的讲座:有孟海明老师对课堂实录精彩的点评;有刘春风老师的题为《微格作文解码》的讲座;有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湾小学校长沈兴明的题为《课程改革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有何灿华老师的题为《论基于学校的教学建模》的讲座;有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方张松老师的题为《教师教育智慧》的讲座。收获颇多。尤其是方张松老师的讲座,他精彩的讲解生动的演说,让我受益匪浅。
方老师的讲座生动而富有实际意义,让人如饮甘露,且意犹未尽。方老师的讲座,妙语连珠,肢体语言丰富,手机版让人有种太快了,不忍结束的感觉。
方老师对于教师的教育智慧的阐述,引起了我的思考。他提出,教师的教育智慧大致可以分为:语言智慧、角色智慧,对象智慧、教材智慧、整合智慧、问题与反思智慧。并分别从各个方面列举了许许多多生动而又真实的案例,我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身边常见的问题,竟都可以用智慧的方式得到更好的处理。
在学校中经常能听到有些老师这样抱怨:“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了!”“学生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诸如此类。原因无非就是某某学生多次教育都不改正错误,某某学生成绩又没有考好等等。这时,多数老师会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并且觉得理所当然。听了方老师的讲座,我静下心再次回顾这些现象,有了新的想法。
第一,我们在处理冲突时,是否运用了对象智慧
学生不是一个个没有生命力的产品,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不同的性格心理特征,有不一样的家庭生活背景,而我们老师在教育这些个性鲜明的学生时,是否以一种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在进行呢?如果不了解学生,那么又怎能找到一种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呢?更不用说,如方老师所说的,德育工作本身的方式就是简单、无痕,让被教育者自己想通的,只是一味的训诫和说教,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第二,我们在教育学生时,是否关注到语言智慧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虽然从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上看,我们绝不想“恶语伤人”,但是有时候不合适的话语,还是会给学生带来伤害,甚至有时个别学生想不开,做出极端的事情,这时教育不仅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变成伤人的凶器,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我时常抱怨班上的学生上课时举手不积极,听了方老师的讲座方醍醐灌顶,造成这一切的不是学生,而恰恰是自己没有运用好教育的语言智慧,或许已在无意间伤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我幡然醒悟,今后一定要好好斟酌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能让“四十五度举手”和“一百八十度举手”现象出现在自己的班级!
第三,我们在教育学生时,是否注意到角色智慧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在探究学习中,教师更多的是扮演同学的角色;在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时,作为朋友的老师会告诉他:“不怕,我会帮你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遭受挫折时,老师需要扮演的是兄弟姐妹的角色,去鼓励他,支持他;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爷爷奶奶慈祥和蔼的角色更能让学生快速地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而在学生确实需要惩罚教育时,严厉的爸爸妈妈角色就登场了……而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更多的是把自己框定在教师的角色中,师道尊严,高高在上,其实很多时候这正是导致我们教育教学工作得不到好效果的主要原因!
最后,发自内心的感谢方老师幽默而生动的演讲!希望还有更多机会聆听这位睿智幽默的老师的指导。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2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老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学习的楷模,身教重于言传,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更好地做表率,要求做到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个人品德修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才能真正地做好教书育人的使命。
园领导对此非常重视,特此荣幸地邀请到第二中心校的王校长,莅临我园,给我们老师做了一场精彩的师德师风培训。
此次培训老师们无不受益匪浅,感触良多。王校长说:“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有文化不一定有知识”,教育我们一名合格的老师,学历不一定要求很高,但前提一定要会做人、会做事、还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修养,老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学生。除此以外,王校还说:“情商比智商重要”,高情商就要有指责担当,学会认错;要有海川百纳之心,懂得容忍宽容;做人要学会柔和,如:懂得分场合说话,注意场合礼仪;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规,要懂得遵守规矩;要有激情,要爱岗敬业,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学生、尊重关心学生。
此次的师德师风培训,相信我们的老师不但是用笔头记住,更是把它深深地植入脑海深处。通过培训我们深知老师是学生的楷模,也是学生行为的标杆,师德师风就是教书育人的根基,非常的重要。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3
4月7日下午,我有幸在实验小学阶梯教室聆听了祝士媛老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点解读。祝老师就《指南》制定的背景、作用和意义、结构和内容、与《纲要》的关系及实施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与在座的老师分享了美国的教育标准和日本的教育模式。给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身为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我们,在幼儿园安全重于一切的压力下,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限制和包办过多。祝老师有几句话值得我们好好地反思自己,那就是“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度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职责带来孩子的无措”,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候,处处都是一个“过”,我们的孩子如何才能独立,如何才能长大?
其次,我们要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特别是《指南》,对我们幼教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引和导向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习和实施《指南》的重要意义,关注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整体性,注重各个领域的相互渗透和整合;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习。同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活动和游戏中,多提供一些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和方式,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和发展。
最后,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包括相关文件、专业理论的学习,观察、分析、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等等。在实际工作中多与同事交流、研讨,促进自己保教能力的提升。
《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作标尺来丈量幼儿,伤害幼儿,也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是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们更有义务和责任来认真地学习并根据《指南》与家长配合进行因材施教,因此,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我们每个幼儿园老师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剂自己教育思路,为每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培训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是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我认真的聆听各位专家的讲座、详细的阅读了一些案例评析以及同行们的现场交流。我想我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了。老师们的博文广识、生动讲解、精彩案例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对小学生的学习策略与运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学生常用的学习策略有注意策略、记忆策略和思维策略,针对不同的小学生学习的策略,王海英教授为我们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通过教授的讲解,我了解了在注意策略中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课堂中,我们应该利用小学生有意注意逐渐发展的特点,利用有效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注意力的方法有:明确学习目标、高频率提出思考问题、培养间接兴趣等,通过记忆策略我了解了小学生的记忆水平是在逐步提高的,我们可以采用游戏法等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记忆成为孩子记忆的主要方法,如何理解在于老师的正确引导。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是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培养学生们的思维策略,主要从培养思维习惯、鼓励求异标新、保持适度紧张、利用活动训练等方面进行。
二、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赵士英老师的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策略,从多方面给我们讲解了有效教学的概念,怎样才能有效教学,并结合课例组织设计提问,引导讨论其有效性,了解设计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掌握有效课堂的策略。接着就是东北师大教授盖笑松老师给我们讲的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启示,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水平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通过有效教学的深入学习,我认为作为教师要让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渴望学习,思考的兴趣,儿童学会更有效地处理问题,同时要教导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来监管自己的思维。
三、科研论文的写作
听了师大赵沛霖老师的`讲座,对于科研论文的写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老师从题目、署名、引言、材料和方法、实验性和学术性、论证、结语或结论和参考文献等几方面对科研论文的写作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针对科研的真实性、考究性等多方面给各位教师进行了详尽的说明。
四、小学教师专业素养中的核心能量以及用生命感染生命
谷晓颖老师用沙哑的声音、激情澎湃地告诉我们如何用生命感染生命,我想这是小学教师的一个专业素养,英才的教育是“以学为主”为特色,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用自己去感染学生,教师应该感谢生活赐予我们如此美好的职业,感谢职业让我们的生命不断成长,感谢成长让我们更多地享受生命过程的快乐与幸福。我们要善待生命,欣赏生命。
五、听课感受
20xx年4月18日,吉林省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在吉林省教育学院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全体学员走进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中信校区”,进行课堂观摩活动。学员们先是集体参观“中信校区”的校园文化,体会了师大附小与国际接轨的教学环境、氛围和理念。另外“东师附小中信校区”还为我们这些省级骨干培训班的学员们准备了一个主会场,两个分会场,提供了平行进行的两节语文科,两节外语课,两节品生课。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特色,但都体现了共同的宗旨: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一节课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的深刻,老师利用导学案的方法进行故事的教学,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长期的坚持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取得了显著地效果。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各方面都有了整体的提高,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我在学习中取长补短,发展自我,形成自我特色。更可喜的是,让我从中焕发了新的教育理想,并以此作为孜孜不倦的追求。美国的克雷恩有句名言:“学会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你能改变的事情上。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了世界,改变是一种自信,一种心态,一种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最后我想用下面的话与老师共勉: 位不在高,爱岗则名;资不在深,爱心先行;斯是教师,且思且行;欲为名师,阔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