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消防器材教案

欢迎阅读认识消防器材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消防器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让幼儿简单了解灭火器灭火的奥秘。

活动准备:

1、一次性杯子若干, 2至3厘米的短蜡烛若干,打火机,灭火器。

2、醋,小苏打,水。记录用的笔和纸。

活动过程:

1、出示灭火器,激发兴趣。

师:这是什么?我们用它来干什么?

幼:这是灭火器,灭火用的。

师:说起灭火器灭火,这儿还有一个故事呢。

(教师讲述故事《灭火比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第一次操作。

师:灭火比赛就要开始了,我们请运动员上场。

(教师出示操作材料:水、醋、小苏打,依次介绍“运动员”名称,幼儿拍手表示欢迎“运动员”入场。)

师:今天的比赛是这样的,我们把蜡烛点燃放在三只杯子底部,分别请水、醋、小苏打来灭火,以盖住杯底为准。比赛前请你猜一猜谁能把火给灭了?把你的想法记录下

(1)、幼儿预测实验结果,用自己看得懂的标记作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记录的?

幼:我用“X”表示不能灭火,用“V”表示能把火给灭了。

幼:我用“O”表示能灭火,“△”表示不能灭火。

(2)、幼儿分组操作进行验证,并记录操作结果。

师:刚才记录的只是我们的猜测,到底谁能灭火,要试过才会知道,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灭火大王。

(幼儿操作,教师提醒幼儿边操作边记录,并要求幼儿倒入水、醋、小苏打的时候要小心,不能碰到火,以盖住杯底为准。绝大多数幼儿操作时很兴奋,特别是当结果和自己的猜测相同时,简直就是手舞足蹈,而当结果与猜测不同时,便会地发出叹息或露出失望的样子。更有个别幼儿因为有火而不敢操作,教师就鼓励幼儿大胆尝

(3)、讨论操作结果,对操作记录进行讲评。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是怎样的?这回你们用什么标记记录?

幼:我猜的和做出来的不同。我以为醋很酸,会把火酸灭了,结果没有灭。我用“~”表示火灭了,“[{-}]”表示火还在烧。

幼:我全猜对了,火全灭了。我用“╳”表示火灭了。

师:真的吗?

幼:他犯规了,碰到火了。

师:还有谁要向大家介绍的吗?

(幼儿纷纷介绍自己的记录方法。通过这种相互交流,幼儿获得更多的记录方法)

3、再次探索:把水和醋混合、水和小苏打混合、醋和小苏打混合(不能碰到火)。

师:由于大家都没有把火给灭了,他们也觉得很奇怪,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这时,醋和小苏打想起来了,在灭火器里时,每次灭火他们都在一起,是不是……他们决定试一试。你们觉得当他们混在一起时,能把火给灭了吗?

幼:我看不能,因为不碰到火是不能灭火的。

幼:我也觉得不能,我看到消防叔叔灭火时也碰到火了。

幼:我也不知道……

(1)幼儿再次进行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这次幼儿的兴趣更大,欢呼声、叹息声此起彼伏。教师提醒幼儿不要忘记记录操作结果。) (2)小结操作结

果。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我发现醋和小苏打混在一起有泡沫,然后泡沫就把火给灭了。所以我用泡泡“○”表示火灭了。

幼:水和小苏打、水和醋混在一起没有泡泡,所以火没有灭。我用“⌒”表示满起来了,但是没有灭火。

三、了解实验原理。

师:为什么醋和小苏打混合后能把火给灭了?

幼:醋和小苏打混合后有泡沫,是泡沫把火给灭了。

幼:可是我看到泡沫并没有碰到火,为什么火也灭了?

师:对呀,为什么泡沫没有碰到火也能灭火?(幼儿沉思)

师:会不会混合后还产生了另外一种东西呢?

幼:我知道了,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

师:对了,醋和小苏打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混合以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种气体不会燃烧,又比空气重,充满了杯内,蜡烛的火焰也就很快熄灭了。 幼:二氧化碳是气体,是看不见的,所以我们不知道

师:大多数灭火器就运用了这样的道理。它里面分开放置了两种不同的物质,当使用灭火器灭火时,这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产生的大量泡沫和二氧化碳气体,覆盖在燃烧的物体上面,起到灭火的作用。

活动结束:

请幼儿回去以后查找资料:如果是油类着火,该用什么方法灭火?

认识消防器材教案 篇2

一、目的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很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4.向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识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四、课前准备

1.实验材料——酒精灯、铁片、试管夹、火柴、蜡烛等。

2.《燃烧与灭火》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谈话:

燃烧的现象随处可见,现在让教师做个小实验:(点燃蜡烛,然后用书扇灭蜡烛)用火一点,蜡烛就能燃烧;教师用书一扇,又有什么现象发生呢?(熄灭了)由此看来燃烧是需要条件的。那么,我们已经知道燃烧需要氧气,氧气确实是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能燃烧吗?装在瓶子里的氧气并不燃烧,可见燃烧还需要其他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出示课件)

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关于燃烧的条件这个问题。

学习新课、探究发现

1.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①讨论: 关于氧气,我们在前面的课上已经研究过了,燃烧确实需要氧气。但只有氧气还不够,还需要能够燃烧的物体,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有些能燃烧,有些不能燃烧,谁先来说说,哪些物体不能燃烧?谁再来说说哪些物体能燃烧?(出示课件指出那些物体能燃烧,那些物体不能燃烧,然后归类)

② 讲解: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出示课件)

(2)认识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① 讨论: 有了氧气与可燃物,是不是就能发生燃烧现象?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学生回答后强调,即使把火柴放在纯氧中也不会燃烧。) 怎样才能让火柴燃烧起来?(用火点燃或在火柴盒上摩擦)摩擦起什么作用?(摩擦可以提高火柴的温度)以上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一定的温度)

② 讲解:为了更好地说明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我们来做个实验。取一根火柴,不用火点燃,也不摩擦,把它放在铁片上,用试管夹夹住铁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

③ 师演示实验并出示课件:

④ 教师小结: 把火柴放在铁片上,它并不马上燃烧,而是被加热到一定程度,它才燃烧。可见燃烧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进行,这是燃烧必须具备的第三个条件。

各种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温度是不同的,例如汽油、酒精、纸、棉絮、木材燃烧需要的温度较低,煤块燃烧需要的温度较高。在比较低的温度时就能燃烧的物体叫做易燃物。

(3)让学生综合燃烧的三个条件

① 提问:现在你知道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生回答,师板书)

② 讨论:这三个条件是否是燃烧必须具备的呢?我们还可以结合炉火的燃烧来分析一下,(出示课件,讨论思考1)

如果不继续往炉里添煤,炉火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缺少可燃物。) 如果把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儿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缺少氧气。) 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炉外温度低,达不到煤燃烧所需的温度。)

③ 讲解: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我们总结的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是正确的,而且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会发生;缺少了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不会发生,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就会熄灭。 2.指导学生认识燃烧与人的关系

(1)讨论:

① 我们所以要研究燃烧的条件,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燃烧的规律,因为燃烧与人有密切的关系。那么燃烧与人有什么关系呢?

② 我们掌握了燃烧的条件有什么用呢?

(2)教师小结:燃烧有对人有利的一面,例如做饭、取暖,在工业上高温加热、炼钢、国防、科技上发射导弹、卫星等,都需要燃烧产生的热能。燃烧也有对人有害的一面,火灾会烧毁财物,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的损失。我们掌握了燃烧的'规律,在需要燃烧的时候,就要努力创造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在不需要火和灭火时,就要设法破坏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出示课件)

3.指导学生认识灭火的方法及原理

(1)讲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灭火的知识。 (出示:思考2、课件)

(2)分组讨论:

①看下图, 人们是用什么办法灭火的?为什么这样就可以灭火?(分组讨论后,每组推举一人回答,看谁答得又快又好。)

②指名回答:如果是油类着火,能不能用浇水灭火的办法呢?为什么?该用什么方法呢?

③如果电线或电器着火了,首先应该做什么?为什么?往电线或电器上喷水行不行?为什么?

(3)教师小结:我们掌握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才能在发生火灾时迅速将火熄灭。如果家里不小心着了火,一定要冷静,千万不能慌乱,要根据着火物体和原因正确地选择灭火方法。如果火势比较大,要赶快拨“119”电话报警。

4.向学生进行防火教育

(1)讲述:引起火灾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很多是由于麻痹和不慎引起的,还有的是由于小朋友玩火引起的。

(2)讨论:

① 在生活中,哪些做法容易引起火灾?

② 小朋友的哪些游戏或活动容易引起火灾?

③ 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火灾?

(3)教师小结:预防火灾,人人有责。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玩火;在城市内,禁止燃放鞭炮;在农村,不要在草堆和其他易燃物附近燃放鞭炮;不要在火炉旁烤东西,不要使易燃物离炉灶太近;煤气灶用过要及时关闭闸门。总之,要时时提高警惕,事事按照安全用火的要求办。只有这样,才能预防火灾。

巩固练习、应用生活

1.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出示课件提问:

(1)燃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下面的说法那条不正确?

(3)你能说出“钻木取火”的道理吗?

板书 :

燃烧与灭火

氧气

隔离氧气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灭火的方法

减少可燃物

一定的温度

降低温度

认识消防器材教案 篇3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方法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 归纳法、演示实验法.

教学用具:

本课题中所有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用品 、 课件

教学思路:

1、结合课本图7-1、7-2、7-3、组织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燃烧对人类生存和工农业生产的意义.

2、根据课本活动与探究实验,总结通常情况下燃烧的三个条件.

3、根据学生各学习小组深入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地实地调查后搜集到的有关火灾事例及常用的灭火方法等材料,各小组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演示课本P126活动与探究实验及[实验7-1],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灭火的 原理和方法.

4、对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师演示[实验7-2],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展示燃烧和爆炸的有关图片,让学生识记,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5、课本p131 页习题1、2、3、及课本讨论内容通过课堂讨论随堂解决。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本p124-130 页,并完成下列预习题:

(1)什么叫燃烧? (2)燃烧应具备什么条件?

(3)灭火的原理及灭火的方法有哪些? (4)引起可燃物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6、利用星期日各学习小组,请到消防大队及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地方进行实地调查,调查有关火灾案例、 常用的灭火方法、张贴的安全图标等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作业:

二、引入新课: 天上的火,来到人间,火在大地燃烧,让愚昧化作文明;火在宇宙燃烧,使黑暗趋向光明,

为什么火能推动人类历史前进?那么人们如何保留火种,今天让我们对火,即燃烧作一

个初步的科学的解释

三、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 第七单元 、 燃料及其应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讨论] 结合课本P124页图7-1、7-2、7-3和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燃烧对人类生活和工农业

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提问]: 既然燃烧对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如此重要,那么你知道什么叫燃烧吗?

燃烧应具有什么样的条件呢?

[演示实验]:

按照课本P124页活动与探究实验内容进行演示实验,为了减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盲目性,教师应进行指导.

[学生观察] 白磷燃烧实验现象

认识消防器材教案 篇4

【活动准备】

火灾视频、电话、小毛巾和小脸盆若干、紧急出口标志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火吗?它有什么作用?(做饭、取暖)火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多的方便,可是如果我们不注意,使用不当,火就会给我们带来灾难。下面请小朋友欣赏一段视频:《火灾发生现场》

提问:视频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发生火灾会怎么样?幼儿讨论

小结:大火能够烧毁房屋,让人无家可归,大火也能烧毁森林,让动物们没有家园。大火还能烧死人和动物,让人和动物失去生命;大火发生时会产生大量的浓烟,浓烟会造成大气污染。

2、讨论:如何预防火灾的发生?

师:小朋友们,火灾能造成这么大的危害,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避免火灾的发生呢?

小结:小朋友自己不能随便玩火;还要提向家长点燃的香、蜡烛要远离容易着火的物品;燃放烟花爆竹是要到指定的地点;不能玩未熄灭的烟头,见了未熄灭的烟头要及时踩灭;不能随便玩电、插头、插座等。

3、讨论:发生火灾了,怎么办?

师:小朋友们你们可真棒,能说出这么多的预防火灾发生的办法,可是灾害还会发生,当火灾发生时,我们要怎么保护自己呢?幼儿边想办法一边练习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来逃生,那小朋友你的办法都在什么情况下用呢?我们一起欣赏一段视频《发生火灾,怎样逃生》。教师和幼儿一起学习正确的自救方法。进行模拟练习。

小结:当小火苗时,用水泼、用沙盖、用脚踩灭;大火时,要以最快的速度用毛巾捂住口鼻,弯腰贴墙从紧急出口逃离,然后要拨打火警电话“119”告诉消防员叔叔:火灾发生的地点、着火的物品、火灾的大小。

如果浓烟太大时就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请进,火势挡住逃生的门口时,用湿布塞住门缝,再用鲜艳的布料在窗口呼救或大喊救命切不可从窗户往下跳。

4、安全演练:

师:小朋友们可真厉害,个个都是防火小能手,长大一定能当消防员,咦,听,什么声音?呀,不好了,火警警报响起来了,肯定发生火灾了,小朋友们我们一定要安全逃离。

5、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首先用谈话的方式引出生活中的火,然后让幼儿观看视频,让幼儿从真实的图像和声音中感受火灾的危害及危险,让幼儿从内心中知道不能玩火,孩子们观看视频很认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

特别是在思考火灾逃生时,孩子们的活跃性就更加明显,在这节课中孩子们不仅知道火的用途,更加注意了火的危害及防火措施,更让幼儿知道了自救的方法,我想我们的孩子在日后生活中如果遇到灾难一定能够镇定的面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