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有感 篇1
本书旨在是授人以渔,目的是以适当的形式给外行提供投资策略的指导。本书主要介绍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基础,并强调投资者控制自身情绪,做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本书开头第一个观点就是精神态度比技巧更加重要,当你做的事是大家都在做的,你就赚不到钱:“尽管交易条件可能变化,公司和证券可能变化,金融机构和规则可能变化,但人性基本是相同的。因此,慎重投资的重要和困难部分,与投资者的气质和态度相联系,而不太受过去的影响”。另外书中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指出聪明的投资者当如何确定预期收益。本书着重介绍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论述了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波动。最后着重分析了作为投资中心思想的“安全性”问题。本书旨在对普通人在投资策略的选择和执行方面提供相应的指导,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投资的原理和投资者的态度方面,指导投资者避免陷入一些经常性的错误之中。
以下为作者在每章开篇前面对章节的概括和总结,也是本书的精华所在:
(1)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2)每个人都知道,在市场交易中大多数人最后是赔钱的。那些不肯放弃的人要么不理智、要么想用金钱来换取其中的乐趣、要么具有超常的天赋,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并非投资者;
(3)投资者与投机者最实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市运动的态度上:投机者的兴趣主要在参市场波动并从中谋取利润,投资者的兴趣主要在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适当的股票;
(4)对待价格波动的正确的精神态度是所有成功的股票投资的试金石;
(5)对于投机者,时机具有心理上的重要性,因为他想在短时间内获取大笔利润,在他的证券上升之前等待一年的想法是不适合他的,而等待的时间对投资者而言则无关紧要;
(6)价格波动对真正的投资者只有一个重要的意义:但价格大幅下跌后提供给投资者买入的机会,当价格大幅上涨后提供给投资者出售的机会;
(7)对廉价证券的定义:它是一种建立在事实分析基础上,表现出持有比出售更有价值的证券;
(8)经验表明在大多事例中,安全依赖于收益能力,如果收益能力不充分的话,资产就会丧失大部分的名誉(或帐面)价值;
(9)在能够信赖的那些个别预测和受大众支配的那些个别预测之间事先做出区别几乎是不可能的,实际上这正是投资基金广泛多样化经营的一个原因。广泛多样化的流行本身就是"选择性"迷信被拒绝的过程。
(10)任何关于一种股票比其余股票更值得购买的分析者的意见,都必须从他个人的偏好和期待的局限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如果所有的投资者都同意一种特别的股票比其余的股票更好,那么这种股票会迅速提价到这样一种程度以抵消掉它先前的利益;
(11)股票市场上的绝大多数理论收益并不是那些处于连续繁荣的公司所创造的,而是那些经历大起大落的公司创造的,是通过在股票低价时买进、高价时卖出创造出来的;
(12)股市行为必然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行为,否则稍懂一点知识的人就能获利。投资者必需着眼于价格水平与潜在或核心价值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市场上正在做什么或将要做什么的变化;
(13)过去的数据并不能对未来发展提供保证,只是建议罢了;
(14)投资方式中的一个基本原则:一个正确的概括必需始终将价格考虑进去;
(15)在投资上处于根本地位的是分红和市场价,它们是外部股东收回投资的唯一具体的方式,诚然———收益、经济强大及资产增加这些因素对他们也很重要,但这些只有在立即或最终影响他们的分红和市场价时才显得那么重要;
(16)在正常条件下,为投资而购买的一般普通股,其安全边际在于大大高于现行债券利率的期望获利能力;
(17)获取收益所进行的操作不应基于信心而应基于算术;
(18)很多投资人会把注意力由可见的固定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例如经营能力和企业的本质,而这会暗中为投资者带来具有风险的思考模式;
(19)如果一只普通股被确定为良好的投资对象,那么这只股票同时也是良好的投机目标;
(20)由股市造成的错误迟早都会由股市自身来纠正,市场不可能对明显的错误长久视而不见,一旦这种错误得到纠正之时,就是有眼光的投资者获利之时;
(21)投资者的注意力不要放在行情机上,而要放在股权证明背后的企业身上。通过注意赢利情况,资产情况,未来远景等诸如此类的因素上,投资者可以对公司独立于其市场价格的内在价值形成一个概念;
(22)股票市场并非一个能精确衡量价值的称重计,相反它是一个投票机,不计其数的人所做出的决定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的掺杂物,有很多时候这些抉择和理性的价值评判相去甚远。投资的秘诀就是在价格远远低于内在价值时投资,并且相信市场趋势会回升;
(23)投资者要以购买整家公司的态度来研究一种股票;
(24)无法抑制的乐观主义能导致狂热的投机,而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是它无法汲取历史的教训;
(25)做个有耐心的投资者,愿意等到企业的的价格变得有吸引力时才购买股票;
(26)无论华尔街还是别的什么地方,都不存在确定的、轻松的致富之路;
(27)对一家企业的状态,只有一半是事实,而另一半却是人们的观点;
(28)只有在得到对企业的定性调查结果支持的前提下,量化的指标才是有用的。
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有感 篇2
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秘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
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它使得股票过于昂贵)和不合理的悲观(它使得股票过于廉价)之间摆动。聪明的投资者则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并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进股票。
本书的目的在于,指导读者避免陷入严重的错误,并建立一套令其感到安全放心的投资策略。
投资者能够指望的回报,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其承担的风险成正比的,对此我们不能苟同。投资者的目标收益率,更多地是由他们乐于且能够为其投资付出的智慧所决定的;图省事且注重安全性的消极投资者,理应得到最低的报酬,而那些精明且富有经验的投资者,由于他们付出了最大的智慧和技能,则理应得到最大的回报。
如果你以60美分买进了1美元的东西,你承受的风险会比你仅用40美分买进时更大,但回报却是后一种情况更高。价值组合潜在的回报越大,其风险就越小。
道氏理论……在某个时期表现得很好,或者它们似乎能够与以往的统计记录相适应。但是,随着它们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其可靠性一般会下降。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带来一些以前的方法无法适应的新情况。其次,在股市交易方面,某一理论广受欢迎这种现象本身会对市场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削弱这种理论的长期盈利能力。(价值投资也是?)
首先,股票很大程度上使投资者得以免受通货膨胀的损失,而债券却完全不能提供这种保护。普通股的第二个优点在于,它可为投资者提供较高的多年平均回报;这不仅来自其较优质债券利息更高的平均红利水平,也来自因未分配利润的再投资而产生的市场价值上扬的长期趋势。
如果投资者以过高的价格买进股票,这些优势就会烟消云散。
普通股的投资规则:1、适当但不要过分的分散化,你的持股数应限制在最少10只,最多30只不同的股票之间。2、你挑选的每一家公司应该是大型的、知名的、在财务上是稳健的。3、每一家公司都应具有长期连续支付股息的历史。4、投资者应将其买入股票的价格限制在一定的市盈率范围,其参照的每股利润,应取过去7年的平均数。
无论证券价格出现怎样的波动,这种投资法都能使人满怀信心地取得最终的成功;迄今为止,尚无任何可与美元成本平均法相媲美的投资法问世。
人们往往会把风险的概念,扩展到所持有的证券可能会出现下跌的情况,即使这种下跌只是周期性的和暂时性的,而且他无需在此时卖出。就真正的投资者而言,单是市场价格的下跌,并不会导致他的亏损;因此,市场可能出现下跌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他面临着实际的亏损风险。(风险是价值的损失,包括证券的实际售出、公司地位恶化、过高买价,而不是波动性)
我们在普通股选择方面留下了很大的余地,这种余地使得那些对一般市场水平的风险或吸引力有强烈判断的人可以做出选择。
股市上的任何赚钱方法,只要它容易理解并且被许多人采纳,那么,这种方法本身就会因太简单、太容易而无法持久。
在华尔街,人们不能指望任何重要的东西会完全像以前那样再次发生。
我们这么说的意思是,从长远看,大多数经纪公司客户的投机性业务都是不可能赚钱的。但是,如果他们的业务类似于真正的投资,那么其投资回报可能会超出投机性亏损。
证券购买者不能轻易相信销售者的判断。
只有当企业的盈利能力高于平均水平时,才能维持较高的市盈率。
我们建议用安全边际这一概念为标准来区分投资业务和投机业务。
我们认为,足够低的价格能够使得质量等级一般的证券变成稳健的投资机会。假如购买者了解信息,有一定的经验,并且能够做到适当的分散化。因为,如果价格低到足以提供很大的安全边际,那么这种证券就能达到我们的投资标准。
这个故事对聪明的投资者有什么教育意义吗?一个明显的意义在于,华尔街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赚钱和投资方式。另一个不太明显的意义是,一次幸运的机会,或者说一次极其英明的决策(我们能将两者分开吗?)所获得的结果,有可能超过一个熟悉业务的人一辈子的努力。可是,在幸运或关键决策的背后,一般都必须存在着有准备和具备专业能力等条件。人们必须在打下足够的基础并获得足够的认可以后,这些机会之门才会向其敞开。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手段、判断力和勇气,才能去利用这些机会。
通常,人们认为数学能够带来精确和可靠的结果,但是,在股市上,越使用复杂和深奥的数学,所得出的结论就越是不确定、越是具有投机性。每当有人用到微积分或高等代数时,你就应该保持警觉。
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有感 篇3
《聪明的投资者》1949年第一次出版,是格雷厄姆的第一部专著《有价证券分析》的普及版,专门写给个体投资者,被称为“简单的圣经”、“安全和价值的乐园”。
巴菲特就是本书最早的受益者之一。“早在1950年这本书首次出版时我就阅读了此书,当时我19岁。那时我就认为这是所有投资方面最好的书。现在我依然这样认为。”
本书在第一章首先提出要正确区分投资与投机:“投资操作是基于全面的分析,确保本金的安全和满意的投资回报。不符合这些要求的操作是投机性的。”
投资以事实和透彻的数量分析为基础,而投机靠的则是奇思异想和猜测。
第二章讨论了投资者对于变幻莫测的股票市场的态度:“从根本上讲,价格波动对真正的投资者只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当价格大幅下跌后,提供给投资者购买机会;当价格大幅上涨后,提供给投资者出售的机会。而其他时候,他如果忘记股票市场而把注意力放在股息收入和公司运作状况上,将会做得更好。”
第五至第七章介绍了防御型投资者和进攻型投资者的通用组合策略,特别是在第十章重点介绍了关于如何廉价购进股票的技巧,提出了评估普通股的十一条规则,并提出了成长股价值计算的简单公式:价值=当前(普通)收益×(8.5加上预期年增长率的2倍)。
在最后一章,他提出了投资的核心概念———“安全边际”。巴菲特后来说,“安全边际”是有关投资的最重要的字眼。通俗地讲,安全边际就是花五角钱购买一元钱人民币的哲学;就是饭吃八分饱;就是如果你离悬崖还有一公里,那么你肯定不会跌下悬崖。投资者忽视安全边际,就像天天暴饮暴食,最终会伤及肠胃;或者你一直在悬崖边上行走,总有一天会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历久而弥新的投资者箴言。
格雷厄姆文风平实流畅,深入浅出,从未自吹自擂。《聪明的投资者》里很多箴言式的字句,充满智慧,穿越变迁、周期和灾难,历久而弥新。试列举几例如下:
1、典型的投资者将注重本金的安全;他将及时购买证券,一般将长时间持有这些证券;他将注重年收益,而非价格的迅速变化。
2、法国人说,从崇高到荒谬仅一步之遥。从普通股投资到变通股投机似乎也只有一步之遥。
3、在华尔街,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
4、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5、投资成功与否应该用长期的收益或长期市场价格的增长来衡量,而非短时间内赚取的差价。
6、真正的投资者很少被迫出售其股份,一般情况下,他不必关心其股票的现行牌价;只有在牌价适合其准则时,他才注意它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7、投资者和投机者最实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市运作的态度上。投机者的兴趣主要在参与市场波动并从中谋取利润。投资者的兴趣主要在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适当的股票;市场波动实际上对他也很重要,因为市场波动产生了较低的价格使他有机会聪明地购入股票,又产生了较高的价格使他不买进股票并有机会聪明地抛出股票。
8、当人们对市场变动较少注意时,却往往获得利润,这与人们的一般常识是相反的。投资者必须着眼于价格水平与潜在或核心价值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市场上正做什么或将要做什么的变化。
9、为了进行真正的投资,必须有一个真正的安全边际。并且,真正的安全边际可以由数据、有说服力的推理和很多实际经验得到证明。
10、利用你的知识、经验和勇气。如果你已经从事实中得出一个结论,并且你知道你的判断是正确的,按照它行动,即使其他人可能怀疑或有不同意见。对大师的误解。世人对《聪明的投资者》和格雷厄姆的思想有很多误解。有人指责他晚年背叛了价值投资,改为信奉“有效市场理论”。始作俑者是约翰·特莱恩的《货币大师》。书中引用了格雷厄姆的一段话:“我不再坚持用复杂的分析技术寻找一流的价值机会。这种做法在40年前或许是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我支持现在的教授们普遍认同的‘有效市场理论。’”事实上格雷厄姆并非对价值投资失去了信心,而是根据新的情况把早年复杂的技巧简单化,提出新的“低值股票的十大标准”。因为他认为“一些技巧和简单的原理已经完全可以保证成功了。”1974年,80高龄的格氏作过一次题目为“价值的复兴”的演讲。他依然坚定地说:“如果你和我一样相信价值投资是一种完善的、可行的、有利可图的方法,就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坚持它,不要被华尔街的时尚、错觉和投机活动迷惑。”去世前几个月,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认为,(有效市场理论)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因为如果我在华尔街60多年的经验中发现过什么特别之处的话,那就是没有人能成功地预测股市变化。巴菲特的新发展。格雷厄姆快80岁时因病需要巴菲特的帮助修订《聪明的投资者》的一个新版,巴菲特曾提议作一些改动,包括“多谈点通货膨胀,多谈点投资者应当如何分析企业。”但最终没有实现。2003年的英文修订版,巴菲特推荐并作了序,和汉译本相比,增加了通货膨胀、投资基金等独立章节,金融记者jasonZweig作了最新注释。
格雷厄姆注重量化分析,是购买廉价证券的“雪茄烟蒂投资方法”,而巴菲特在他的基础上增加了费雪和芒格的思想,即对企业类型、企业特质、企业管理的质化分析,把量化分析和质化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巴菲特说:“我现在要比20年前更愿意为好的行业和好的管理多支付一些钱。本倾向于单独地看统计数据。而我越来越看重的,是那些无形的东西作文。”正如威廉·拉恩所说,巴菲特把格雷厄姆的思想带进了另一个新阶段。“如果能把他们两人的观点结合起来,那么你就学全了。格氏写了我们所说的《圣经》,而巴菲特写的是《新约全书》。”
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有感 篇4
《聪明的投资者》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格雷厄姆创作的著作,起先我选择看这本书,是因为沃伦巴菲特对此书的评价:“有史以来,关于投资的最佳著作。”
格雷厄姆不仅是巴菲特的导师,更是一名成功的投资者。
通过他的书,我从中清楚地认识到投资与投机的本质区别:投资是建立在敏锐与数量分析的基础上的,而投机是试图在股价的跌涨中获利。格雷厄姆是一名成功的投资者,不仅在于成就,更在于他对待投资时的情绪。在跌宕起伏的股票市场当中,他能保持自己不受到市场情绪的左右,所以他是一名成功投资者,我认为即使有超高的分析能力,如果被市场情绪所左右,也很难获得投资收益。
书中用两则寓言故事去讲述了两种行为:一则是“市场先生”他通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些人的愚蠢;另一则是“旅鼠投资”告诉我们投资者盲目投资的行为。
我明白了一个公司的股价一般都是由业绩和财务状况支撑,因此在寻找一支好股票时,更重要的是准确衡量公司的绩效。在《聪明的投资者》中,以一家航空公司为例介绍了公司绩效的基本因素:收益性,稳定性,成长性,财务状况,股利以及发行价格等。从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从财务状况入手,着实分析是有效的。
关于收益性,衡量一家公司收益性的指标最直接的便是每股的净收益,也可以考虑一下投资报酬率,公司的闲置资产怎么处理,能准确的分析出公司的获利能力。
关于成长性一般从盈余增长率分析,每股的盈余,在反映出公司的生存能力,管理水平,竞争实力,发展速度的同时有刻画出公司从小到大的历史足迹。
公司的财务状况决定公司的风险系数,也决定了公司的偿债能力。一个公司的偿债能力如果不过关,那么公司在面对财务危机时,导致破产是必不可免,这将给我们带来极大的风险。
股利的话,我认为,股利发放会显得公司生机勃勃,我们在选择一支股票的时候应该避免那些在过去有两三年停发或降低股息的股票。我认为股利并不能称得上衡量公司绩效的关键因素,但能反映营业状况和业绩好坏。
我认为在进入股票市场时,要明白,市场像一个无底洞,他能给你带来财富的同时,也能让你跌入深渊。并不是每次交易都能做到低进高抛。
我认为在市场处于低落的时候挣钱是我从书中学到的小技巧,这本书告诉我一个投资者要学会利用价格,无论最高还是最低,他都算得上是真正商业价值中较低的价格买进算得上真正的投资。
我起先关注到格雷厄姆的这本书是因为巴菲特,巴菲特的成功是不可替代的,这点我认为即使是他的导师也不会,但我在研究后发现,巴菲特主张集中投资,但格雷厄姆主张分散投资,我在看这本书后明白,不得不佩服巴菲特,他通过格雷厄姆对公司问题排除之外,那些放心的公司然后直接抛进,极大程度降低了集中投资的风险性,也做到了导师那种风险越小越安全的思想。
但是时代是在变化的,格雷厄姆的时代与我们是不同的,他的时代,石油钢铁为巨头,如果用他的算法去选购一支股票几乎选不出来,因为现在的公司垄断性很强。
我认为如果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情,那一定赚不到钱。其次,股票市场并非能精确衡量出价值的,即使华尔街也没有准确并且轻松地致富之路,对于企业的状态,一半是事实,一半是观点,不能让消息迷茫自己。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着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希望有孩子;商人不会工作,如果不曾希望因此有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