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落花生》教案

欢迎阅读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落花生》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落花生》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能真切体会许地山先生通过落花生所赞美的“从不炫耀,默默奉献”的可贵,懂得做人要做不求虚名,切实有用的人。

2、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积累生字新词,能有感情的朗读文章,能用自己的语言讲己名字的含义。

3、发展性目标: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为人们“默默奉献”的是哪些人,他们的可贵之处自在哪里;能从长辈为自己起的名字理解长辈的期望。

二、适用年级;

五年级。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介绍教师的名字,请同学们分析含义。

2、揭示课题:落花生系许地山先生的笔名,他为什么为自己起这样一个笔名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检验一行同学,比比看谁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统计讲评。)

2、以第二自然段为例,通过举手抢读,检验以上同学朗读的程度。

3、老师带四个同学分角色朗读下面课文,看同学们朗读的情况。

4、提名四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5、分成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理解感悟

1、请一小组到前面分角色演出,演后评议。

2、再请一小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

3、公推最好的一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

4、许地山先生为什么起名叫落花生呢?请根据课文的理解提出落花生的好处。

5、花生最可贵的.用处是什么?(通过重点词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6、许地山先生起这样一个名字是矢志做个什么样的人?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许地山先生要做的这样人多吗?举例说明。(发挥想象,踊跃发言。)

2、名字可以言志,亦可以表明长辈对我们的期望和关爱,请写一二百字片断,说一说自己的名字

3、指名的人到黑板前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读己写的片断。

四、板书设计

1、味美

2、榨油很实用

3、落花生便宜许地山

4、埋从不炫耀

5、默默奉献

6、挖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落花生》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学生懂得不要只讲体面,只求外表美,应该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主次分明、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并了解主要内容是怎样与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紧密联系的。

3.培养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居然、成熟造句。

5.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主次分明、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是怎样与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紧密联系的。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一、揭示课题,理清思路

简介作者生平,理清课文线索,明了作者思路。

板书课题,提问题:落花生是事物,以它为题,可以有几种写法?让学生思考,讨论。

①介绍花生生长周期,特点,描述花生形状、用途等的说明文;可以落花生为线索,通过写事,来揭示某一种道理。

②介绍作者。

二、质疑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设悬念,引导学生读书:这篇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写的?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以落花生为线索,按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谈花生的顺序写的,来揭示做人的道理。

三、自学生字、词,读准多音字

1.学生按一定的自学方法自学生字、词。

开辟(p@)榨(zh4)油爱慕(m))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在课文中理解词义;通读课文,读准多音字和常用词语。

2.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①投影出示生字、词和课后读读写写中常用词语,让学生认读。

②说说容易错的字,区别:辟与僻;慕与暮、幕、墓。

③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④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读后说说哪个词语不理解,提出来大家讨论。

四、指名读课文,把握段意,明了重点

概括段意:

①我们姐弟几个在我家后园的半亩空地上种花生,几个月后居然收获了。

②收获节上,父亲与我们一起谈花生的好处,使我们懂得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

五、练习朗读课文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和课后读读写写中词语。

2.做填空练习。(课后练习1)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朗读,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借物喻人、有详有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同学们,都吃过花生吧,喜欢吃吗?(喜欢)那么著名作家许地山写的这篇《落花生》是不是告诉我们花生什么样子?如何好吃啊?(不是)而是以落花生为题,以落花生为线索写了一件事,什么事?(我们种花生,过收获节的事)(板书:种花生,过收获节。)

二、朗读提问

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看课文种花生和过收获节两部分内容,哪一部分是详写?学生读后回答。(过收获节是详写,是重点。)

三、分析重点段

(一)自己大声读过收获节一段。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2.回答问题:回答1后,读书上的句子: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你是怎么理解的?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天色不大好、难得,体会到父亲对我们的关心和爱。①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快乐;②借这个机会教育我们。)

3.回答: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吃花生,谈花生)哪个是重点?(谈花生)

(二)默读第二段,划出:有哪些人谈花生?怎么谈的?谁谈的重要?(板书:我们谈,父亲谈)

1.回答前两个问题后,分角色朗读。

2.回答谁谈的重要?(父亲谈)

3.指名读父亲的谈话内容。思考: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赞花生、学花生)哪方面是重点?(学花生)

4.赞美花生的`什么?学花生的什么?

自己读父亲两次说的话,思考以上问题。

5.指名分别读父亲第一、二次说的话,回答: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板书:

6.指名读父亲第二次说的话,做填空练习(见课后)。多读(2遍),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三)这时,我在父亲的启发教育下说齐读一遍,分析这句话的意义,字面意思抓只。在句中理解只的意思。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做有用的人。)

问:什么叫有用?(有真才实学。)对谁有用?(别人、社会、国家。)

谁来举例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齐读,体会其中的含义。

四、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这篇课文以议花生的可贵之外,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学生说中心思想。

(本文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了突出中心,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借物喻人,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五、总结深化

1.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希望,后来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一个著名作家。

2.大家齐读最后一节。(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六、作业

①造句;②听写词语;③抄写句子。(课后练习3)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落花生》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榴”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理解“便宜、爱慕”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榴”等6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落花生)

3、作者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kū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出示课件2)

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出示课件4)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

(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生讨论,并回答,师总结:

第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花生,居然收获了。

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的地点。

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课件5)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出示课件6)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会写课后10个生字。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表达中的作用。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出示课件7)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出示课件8)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出示课件9)

(1)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出示课件10)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出示课件11)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板书: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

(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12)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板书:对比的手法:落花生和桃子、石榴等对比。

师: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出示课件13)

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其他事物具有花生这样的品质?你能用上“爱慕”一词说一说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出示课件14)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落花生》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重点)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重、难点)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问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谜语导入,板书课题

谜面: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打一植物(花生)

老师板书,展示ppt,进入新课。

(2)解读课文标题

为什么要在花生前面加一个“落”字,叫“落花生“呢?

解析:“落”就是“落下去”的意思,“落下花后就生长果实”。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出花生,所以叫“落”花生。

2.课堂学习

活动一:我读课文我快乐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把课文读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采取分角色的形式相互合作)

2.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活动二:我品读课文,我提高

1.种下花生就是期待收获,为什么作者要用“居然”这个词语呢?大家说一说你的'理解。

2.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从中你又得到哪些启示呢?

活动三:深入文本,品味写法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都觉得很难,想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却苦于不知从何处着手,请同学们思考,本文作者借“落花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这属于什么方法,你能结合课文具体谈谈吗?学习了这种方法,你能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吗?

四、作业

课后拓展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陈慧英的《梅花魂》

五、板书设计:

落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借 物喻有用

默默地奉献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落花生》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理解父亲的话及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3、懂得做人的真正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重点:

“议花生”部分,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将花生品格与做人的道理相联系,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内容

①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落花生。那么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给课文分了哪几段?本篇课文共有15个小自然段,上节课我们将它分为三大部分:通过买种、翻地、播种和浇水,我们收获花生。收花生(1-2);尝花生(3-14);议花生(15)。

②由笔名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③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出示课件)

④由笔名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

二、整体感知第二段。

师:同学们各自读第二部分,完成填空。

这篇课文描写了(母亲)、(父亲)、(姐姐)、(哥哥)、(我)五个人物,描写时又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去写,其中又重点描写了(父亲)的语言,他说了(5)次话,其中第(3)次和第(4)次最重要。

三、重点学习父亲的话

1、姐姐、哥哥和我是怎样回答的?我们三姐妹的话分别从花生的哪些方面来说它的好处的?(找同学朗读课文)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2、师:我们三姐妹是从花生的味道、用途、价钱来谈花生的好处,而且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是什么呢?我们来读父亲第三次说的话,完成填空练习。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也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桃子)、(石榴)、(苹果)、(花生)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桃子)、(石榴)、(苹果)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但是和(花生)相比,还是(花生)最可贵。

3、“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呢?我们再默读父亲的话,用笔划出花生的哪些特点与桃子、石榴、苹果不一样?

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不好看鲜红嫩绿

埋在地里高挂枝头

师:花生果实的好处很多,可它埋在地里,必须挖起来才知道,从不显耀自己,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给人们,(板书:默默无闻)这正是花生的可贵之处,父亲这是在赞美花生,所以我们应该用赞美的语气来读父亲所说的话,读出花生的精神。大家只是在赞美花生的精神吗?很显然,不仅仅是这样。他是在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做什么样的人呢?我们继续看课文,引读第12自然段。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父亲教育孩子们做一个对家庭、社会、国家有用的人,不慕虚名,默默奉献。

四、学习“我”的话

1、出示“我”的'话,齐读。

2、“体面”是什么意思?(外表好看)

“讲体面”是什么意思?(讲究外表好看)

3、“有用的人”与花生有什么联系?(板书:有用的人)

4、我们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五、谈话解疑,深化教育。

1.大家知道作者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吗?

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所以他用“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警醒着自己。

2.作者许地山在一篇文章中也谈到了他的笔名,他是这样说的:

“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许地山的心里,也印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我们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六、板书:

17.落花生收花生(1-2)

尝花生(3-14)——精神可贵——不求虚名——清洁工

议花生(15)默默奉献教师

(蜡烛粉笔春蚕)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