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得数是0的减法教案文案

欢迎阅读一年级数学得数是0的减法教案文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得数是0的减法教案文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的例题、“想一想”,第42~4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更加喜爱数学。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函数。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认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它给三个孩子每人准备3个桃,并对它们说:“孩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每人3个桃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小猴们一听,非常高兴。中午时,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而老三呢,一口气吃了3个,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晚上它们各吃了几个桃?

二、新授:

1、操作学具:

讲述:同样是3个桃,三只小猴吃掉的个数不同,剩下的个数也不同。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图片你替桃,分别演示一下三只小猴吃桃的情况。

2、教学例1:

讲述:请大家把书翻到下面写着“42”的那一页。这页书上面的两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把看到的告诉同桌。

指定三人说图意。并提问:要算“现在有几人”,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等于多少/为什么等于0?指名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3、教学例2:

交代:投影出示两盆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提问:谁能算出“两盆一共开了几朵花”?列出算式。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为什么列成5+0,为什么等于5。

一盆开了5朵,另一盆一朵也没有开,所以

5+0=5

左边一盆开右边一盆一朵两盆一共

的朵数也没有开的朵数

4、教学“想一想”。

讲述:刚才大家算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比一比。

(出示0+3和3-0)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计论说说怎样想的,再填在课本上。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

提问:0+3为什么等于3?3-0为什么也等于3?

5、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都和几有关,谁能有一句话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随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刚才“老三”把桃都吃光了,晚餐什么出没有了。所以它就出去找食物。后来它发现了两棵树,就印在我们书上,看“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找到了桃,它是怎么算的`?你能算出小猴现在有几个桃吗?晚餐它吃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小组检查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做完后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你看到了什么?把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再列出算式。

4、“想想做做”第4题(口答)

讲述:根据刚才看到的,谁能把每组题整好队,按顺序说一说。

小组讨论,交流。

四、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关0的加、减法怎样算?

安排学生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教学后记:这节课的学习情况较好,学生能掌握0的加减法,也能明白其意义。

一年级数学得数是0的减法教案文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

2、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圆纸片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看卡片口算5以内加、减法)

2、看数画图(用图形表示5、4、3、1)

二、新授:

1、认识0,“0”的两种含义:

(1)用0表示没有

①(出示3张白纸)第一张纸上放2根粉笔,第二张纸上放1根粉笔,第三张纸上是空白的。

②问:第一张纸上有几根粉笔?用几表示?(板书:2)

第二张纸上有几根粉笔?用几表示?(板书:1)

第三张纸上有几根粉笔?(一根粉笔都没有)

我们可以用什么表示?(用0表示)

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没有就用0表示。

③谁能说说“一个也没有”要用0表示的例子?

如:我有5根粉笔,全用完了,现在1根也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

④看课本P29猴子吃桃图,说一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2)用0表示起点

①(请学生拿出尺子)观察尺子,1的前面是几?量东西的长度时,要从0开始数起,0在这里表示起点。

②看直尺数数。

(3)小结0的两个含义:一是表示没有,二是表示起点(开始)。

2、教写0:

(1)让学生用手指书空0,说说0像什么?书写时要注意笔顺,从右上角起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写得圆滑,不能写得一头圆,一头尖,不能有棱角。

(2)课本上描红,练习写。

3、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

(1)看课本P29小鸟图,指名说图意,适当进行爱鸟教育。

“窝里有3只小鸟,全飞走了,还有0只小鸟。3-3=0”

(2)看青蛙图,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左边有4只青蛙,右边有0只青蛙,一共有几只青蛙?”

列式:4+0=4

(3)说说“5-0”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联系:

1、口算P29做一做

2、练习计算所有带0的'算式。

3、总结带0式子的特点:

(1)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等于0

(2)任何数和0加减都等于这个数;0和任何数相加都等于这个数。

四、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板书设计:

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年级数学得数是0的减法教案文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0”的含义,会读写数字“0”,熟悉0—5的顺序.

2、初步理解并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和有关0的加减法算理.

教学难点

0的书写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请你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几个数在桌子上摆出来,然后按顺序读一读,先顺读,再倒读.

问:这几个数中,谁?谁最小?

比2多1的数是谁?比2少1的数是谁?

比1多1的数是谁?比1少1的数呢?

最后一个问题,学生会冷场或有个别同学答出是0,老师借此机会引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

学习新知

1.认识“0”

(1)调出学生原有知识经验

师:谁知道“0”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

师:“0”是不是一个数呢?

“0”既然是一个数,那么它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呢?

(2)理解含义

分步出示图片:茶杯图.

问:集合圈里有几个茶杯?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2)

这个集合圈里有几个茶杯?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1)

这个集合圈呢?一个茶杯也没有,就要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

学生读:0

问:0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一说“0”的用法吗?

学生举例说明.

师:“0”表示一个也没有,那么你们说在数序当中,“0”应该排在哪?请你拿出数字卡片“0”,在桌上摆一摆.

问:你把“0”摆在了哪?为什么要把它摆在1的前面?

让学生按顺序读一读这几个数.先顺读,后倒读.

师:请你拿出直尺,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

出示图片:直尺图.

师:“0”不仅表示一个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你们看,直尺上的`“0”就作为起点,排在了1的前面.

问:“0”除了表示没有和起点这两个意思以外,你还知道它可以表示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0”还可以表示界限,如:生活中常说的温度,以零度为界限,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指导书写,演示动画“0的写法”

学生观察以后,练习描红.

2.有关0的加减法

师:我们了解了0的含义,学习了0的写法,你们还想研究0的什么知识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1)出示动画“0的意义”

问:小男孩儿的手里拿了几个气球?现在怎么样了?(放了两个)手里还剩几个?

结合图的意思,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列式,老师板书:2-2=0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

生:要求还剩几个气球,就要从原来的2个气球里面,去掉飞走的2个气球,所以用减法计算.

问:2减2为什么等于0?

生:从2里面去掉2,结果一个也没有了,所以等于0.

问:你还能举出得数为0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老师板书算式.

观察后找规律.

问:观察这几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一样的数相减,得数是“0”.

(2)出示书上的蜡笔图.

看图说图意,然后列式计算.

小组讨论: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加0为什么还得4?如果是0+4呢?你发现了什么?

集体汇报.

(3)想一想:5-0=?

小组讨论后全班进行汇报.

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5减0就是从5里面去掉0,也就是一个也没去掉,所以还得5.

问:谁还能举出几减0的例子?

学生举例,老师板书.

师:观察这几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一个数减0,还得这个数.

(4)做一做

3+0=□4-0=□0+2=□0+0=□5-4=□1-1=□

小结、质疑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一年级数学得数是0的减法教案文案 篇4

教学目标:

1、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

2、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

3、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及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

5、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

主题图片和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出0

1、引出0

(1)帮小朋友起名字引出0(板书:0)

(2)读出0,学生试读、带读

(3)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0的认识)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

(通过以上过程的展示,使学生初次感知0的含义,知道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没有就用零来表示。)

二、创设情境,探究0

1、猜一猜

猜数游戏:笔盒里面一支笔也没有,这时候可以用几来表示?

2、想一想:我们身边、生活里、学习中什么情况也可以用0来表示?

A、盘子里有3个桃子,小猴子把桃子全吃完了,可以用0来表示。

B、笔盒里一支笔也没有,也可以用0来表示。

C、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D、书包里一本书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E、老师的口袋里什么都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通过猜一猜、想一想,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深刻感知0的第一种含义:表示什么也没有。)

3、议一议

出示三副图:课本29页猴子吃桃图、青蛙图、尺子图

每个括号里可以用那个数来表示?每一副图都有一个0,每个0的意思分别是什么?哪个0的意思你是知道的?哪个0的意思你是不知道的?

A、猴子吃桃图()里填0,猴子把桃吃完了,一个也没有了,所以用0表示。

B、小鸟图的()里都填0,小鸟都飞走了,窝里一只也没有,所以用0表示。

C、青蛙图左边荷叶上有4只青蛙,用4表示,右边荷叶上有没有青蛙,用0表示。

D、尺子上也有0,看看尺子的0在哪里?尺子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所以,用尺子量东西时,这个0就表示起点,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再量,就不是表示什么也没有了,以后的学习我们会进一步认识尺子的使用。

E、小结:0的两种不同的含义。

(通过议一议,感知0的'第二种含义:0是起点,初步感知数的顺序。)

4、站一站:和新朋友玩游戏

站立游戏:小组配合,老师报数,学生站立。

5、看一看

(1)你觉得它长得像什么?互相看看同位的脸上、身上有什么东西像0的?我们身边的物体有什么像0的?(例:嘴巴、眼镜、鼻孔、纽扣、脸蛋、脑袋、鸡蛋、字母O、)

6、写一写:你认为这个0应该怎么写呢?

A、老师总结书空:0字像个小鸡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没有角,没尾巴。

B、B、让学生试写,同位互相检查写的过程。

C、写书29页一行0。

(通过看一看、写一写,使0变得充满情趣)

7、排一排:给0、1、2、3、4、5排队(每个小组各一套数字卡片,小组合作一起排)

说说排的理由。

(通过排一排,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8、练一练选择:哪缸鱼可以用0表示?(课本30页第1题)

三、有关0的加减法

1、演示小鸟从树上飞走的过程:树上原有3只小鸟,后来飞走了3只。

让学生看演示编故事,再引出算式:你可以把小鸟从树上飞走的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3-3=0

2、说说算式的意义。

3、利用青蛙图(说出图意)教学4+0=4

4、思考5-0=?为什么?(从5个里去掉0个,也是一个也没有去掉。)

5、独立完成练习课本29页做一做。

四、知识拓展

1、小组合作写算式:()+()=0、()-()=0、()+0=()、()+()=2。

2、青蛙吃害虫图:你猜它吃了几只蚊子?小组编一个小青蛙吃害虫的故事。

五、总结

今天上课高兴吗?对这个新朋友0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六、作业

回去和家里人说说今天我们和谁交了朋友,都学会了什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