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浅显而又向上的儿童时,全诗描写了牧民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牧民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要点: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在反复诵读种培养语感。
2、鼓励学生积累优美的段落、词句,可以背,也可以抄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马背小学》。齐读课题。
2、由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马背小学非常感兴趣,那让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二、讲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认识生字。
(2)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交流,讨论。
(1)马背小学在哪?
(2)马背小学与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解答。)
3、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看看你从中还了解到什么?
(我的美好愿望及对马背小学的喜爱)
4、那你喜欢马背小学吗?速读全诗,找出你喜欢的段落,读给你的小组组员听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指名读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后,请同学为他的朗读加以评价。
6、看样子同学们对于课文的朗读都有自己的见解,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课文,读出你的理解。(配乐朗读)
三、总结,拓展:
1、马背小学虽然没有我们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但那里的孩子们仍然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你还了解哪些有关马背小学的事情?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
2、马背是牧区孩子童年的“学校”,你的.“童年学校”是怎样的?
3、你能仿照课文,描写一段或者几段你的“童年学校”。
4、交流,修改。
四、作业:
1、完成并修改小练笔。
2、把马背小学介绍给你的朋友。
课后小结:这是一篇拓展阅读。这是一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小诗,本文教师充分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大胆想象,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读美课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指导“蔡”,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
3.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话朗读的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想法,明白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
课前:出示阅读资料
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十分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于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了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肋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他和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
一、揭题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齐读课题《扁鹊治病》。
二、初读课文
1、快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字词
出示词语:开火车读正音骨髓扎针(用针刺下去念“zhā”)男女生读骨髓肠胃皮肤(身体部位)扎针敷烫服汤药(治疗方法)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谁能用一句话更简炼地说)1+1 (蔡桓公生病了,扁鹊多次劝其治疗,他都不理睬,最后病死了)
4、小结
①故事中有两个人,一人是扁鹊,是个名医,板书:名医另一个是蔡桓公,板书:蔡桓公,分解范写“蔡”字,正“桓”音,讲的是蔡桓公生了小病,扁鹊医,结果蔡桓公病死了。
②听着听着,你有什么想问吗?
三、认识名医
1、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扁鹊医术高明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2、交流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①从哪里看出来扁鹊医术高明?“站了一会儿,小病,发展”(变红)
②指名读(1+1) (就站了一会儿工夫;就知道其身上有小病,真是不简单!)齐读
③补充:望、闻、问、切四大诊法是由文中的扁鹊所创,被中医一直沿用至今。
这里用的是哪种方法?“望诊”
④积累词语:扁鹊在身边站了一会儿,就知道皮肤上有小病,不治,还知道会向体内发展,真了不起!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扁鹊的医术吗:(医术高明)医术精湛、出神入化、妙手回春、华佗再世(华佗是东汉末期的名医,在扁鹊之后)文中还有句子说明扁鹊“望诊”功夫了得?
又过了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你从哪里看出来?说说自己的体会。“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文中还有哪句也写出了他医术高明?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
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1、指名优同学读,听懂扁鹊的话了吗?
2、填表格,(学生拿出表格填)用字词填写。位置治疗方法治疗把握皮肤上敷能够(范例)皮肉之间肠胃里骨髓里
3、交流出示答案
4、看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结:治疗方法越来越难,治疗把握越来越小,直到无能为力,这就是一位名医,清楚知道什么能治,什么不能治,也清楚的知道什么病用什么方法治,这就是一位名医。擦去“?”
6、朗读练习接下来,让我分小组读这4句话。(第一分句——第一组;第二分句——第一二组;第三分句——第一二三组;第四分句——全部)读得非常好!
四、认识蔡桓公
1、扁鹊医术那么高明,他一心想为蔡桓公治病,但却遭到了蔡桓公的拒绝。大家回忆一下,在这个故事中蔡桓公拒绝了几次,(3次)我们一起来看看蔡桓公的3次拒绝。
蔡桓公说身体不好,显示自己的高明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指名读1:谁来读第一次拒绝?指名读2:第二句谁来?很不高兴,干脆就不予理睬;生气了,置之不理!
你们就是那位蔡桓公,你们面对扁鹊的劝告,你不高兴,不理睬,你心里怎么想的?指名读3:从你的表情就知道非常不高兴!你已经非常不高兴了,可是扁鹊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拜见、劝诫,你心里又在想什么?
2、扁鹊的劝告过渡:不难看出,蔡桓公一次比一次不开心,那扁鹊又是怎样劝他的呢?自由读读扁鹊的三次劝告(出示)说说你的感受同学们,这就是扁鹊几次三番苦口婆心的劝告,我们连起来读一遍。
3、分角色朗读:面对扁鹊的三次劝告,蔡桓公却依然无动于衷。来,让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让我们拿起书,女——扁鹊男—蔡桓公师—旁白小结:就这样,蔡桓公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扁鹊,最后病死了。他才44岁,多可惜啊!
五、理解寓意
临终前,浑身疼痛的蔡桓公,不禁回想起了扁鹊对他的殷殷劝诫,他心里会怎么想?读了故事,你想对蔡桓公说?请你选一个写一写
1、选一个写一写:(书上142页空白处)
临终前,蔡桓公心里会怎么想?
读了故事,我想对蔡桓公说?
①小病要及时治,小病不治酿成大病就来不及了,这就是防微杜渐啊!
②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③不管蔡桓公态度多么恶劣,扁鹊几次提醒,劝诫及时治病,可见医德高尚!
2、交流,随机板书:防微杜渐虚心纳忠言(积累:忠言逆耳利于行)
3、小结:(蔡桓公生的是小病,但他没有虚心接受扁鹊的劝诫,没有及时治疗,终究酿成了大病,最后就这样病死了。这就告诉我们要防微杜渐啊)一个短短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我想这就是寓言故事经久不衰的真正原因吧,课后有时间一定要多读读寓言故事!
3、推荐书籍
①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②中国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
六、作业布置
1、正确抄写生字
2、作业本(机动)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内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
2、把握小说主要情节,了解小说主要写作手法,悬念的设置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3、领略小姑娘的崇高精神,感悟文章主旨。
教学重难点:
领略小姑娘的崇高精神,感悟文章主旨。
一、导入:
上周六,我们班组织了一次旅游——文成九溪一日游,大家都说说看,我们都带了什么去旅游?(防晒用品、零食、相机、钱等)可是有人去旅游却带了别人的眼睛,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大家翻开课文23课《带上她的眼睛》,一探究竟。
二、概括大意,梳理情节,了解悬念技法。
1、谁能解答老师刚才的问题。
2、刚才我们将故事大概说了一遍,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条理很清晰。作者有没有按照这个顺序来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明确: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阅读时充满期待。
3课文作者刘慈欣,乃悬念大师,文章在许多地方尤其是小姑娘言行举止上种下悬念,请找到一处,揭晓谜底。
三、了解小姑娘的精神品质,感受人物的伟大
1、过渡:当所有谜底都揭晓,悬念都解决后,再来回顾这个故事,此时涌上你心头的是什么感受?并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例如:沉重压抑,如此年轻美好的生命,被永久地禁闭在地心,一辈子无法与外界联系。孤独到极致,也残忍到极致。
感动敬佩,最后的留言没有诉苦,没有绝望的嚎啕,只有平静的叙述,勇敢的承担。这份坚强,勇敢,和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小结: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曾说过,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正是这份勇敢坚强乐观,愿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才铸就了小姑娘的.崇高。
2、请同学们带着这份感动敬佩再来读一读小姑娘最后的留言“……今后,我会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
四、从“我”和小姑娘的对比中感悟主旨
1、过渡:同学们刚才的感受都是围绕小姑娘来谈的,但是却忽略了文章中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谁?“我”,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我”是参与者,我是见证者,我也是改变者。有人说,表面上看,是“落日六号”内部的小姑娘被围困了,然而实际上是“我”被激活了。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明确:赞同,小姑娘虽然身体被困地心,心灵却是诗意的自由的,“我”虽然身体是自由的,心灵却是麻木封闭的。小说的末尾,“我”觉得地球变得透明了,“我”能感受到她的心跳,听到她的歌声,“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说明两个主人公已经交融在一起了,“我”被激活了,真正地打开了被世俗封闭已久的心灵,重新拥有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诗意。小说通过“我”和小姑娘的对比以及“我”前后变化,凸显了主旨。
2、运用对比词,写下感悟。
五、总结:
这个故事发生在未来,却能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身影,当我们汲汲于名利,忙碌工作,执着于眼前的苟且时,不要忘了寻找生活里的诗意,不要忘了带上她的眼睛,让心灵去旅行。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教案 篇4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交流平台”以图示引导学生梳理、总结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词句段运用”包括写出形容四季的词语和强化巩固理解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的方法。“书写提示”对学生使用钢笔、写好钢笔字做了指导和强化。“日积月累”安排了9个描写秋天的词语,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有乐于交流的习惯。因此,“交流平台”的内容可放手由学生自己交流,教师稍作总结。“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内容的拓展性及总结性较强,还需老师进一步点拨,特别是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书写提示”中学生第一次使用钢笔,教师要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可采用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两个板块的内容。示范指导学生熟练运用钢笔书写正楷字。通过想象、运用词语,引导学生积累描写秋天的词语。
【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2、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能和同学交流。
3、会用不同的词语形容不同的季节,并能和同学交流。
4、练习使用硬笔书写8个生字,注意执笔姿势。
5、积累9个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有所发现。在不断练习中养成良好的硬笔书写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交流的习惯,能正确使用硬笔书写,养成积累词句的好习惯。
重点
引导学生会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不同的季节。
难点
探究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积累本,钢笔。
2课时
第一课时
1、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能和同学们交流。
2、积累9个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重点
积累9个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难点
互相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一、日积月累
师:同学们还记得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吗?这些课文都是描写哪个季节的?(秋天)
师:秋天是一个美丽、丰收的季节,诗人笔下的秋诗让人神往,铺满梧桐叶的水泥道别具神韵,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秋雨更是一首歌。那么,我们接下来学习的描写秋天的词语也会让你眼前顿时出现如画的秋景。
1、出示9个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
2、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一读这些词语,借助拼音把9个词语读正确,然后思考:这9个与秋天有关的词语被分成了哪几类?
3、同桌互相听读,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全班齐读,交流发现。
师小结:这9个词语都是描写秋天的。第一排的3个词语是描写秋天的天气的;第二排的3个词语是描写秋天的植物的;第三排的3个词语是描写秋天的丰收景象的。
5、拓展:谁能选几个词语来写一写秋天?
6、背诵词语。
二、交流平台
师:同学们,学习是一个不断总结积累的过程。理解词语的意思,我们学过了不少的方法,现在就让我们来回忆交流一下这些方法。
1、同学自由发言。
2、小组合作交流,将方法写在书上。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三、词句段运用
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说出词语的意思。
1、多媒体出示下列句子。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2、结合“交流平台”,同桌互相交流用什么方法来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3、全班交流,说出词语的意思及自己采用的方法。
4、教师相机评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