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案

欢迎阅读圆的周长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的周长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用“直接尝试法”探究“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⑴出示情境图。

⑵介绍解决方法。

1:251.2÷3.14=80(米),因为c=πd,所以只要用周长除以3.14,就可以算出直径了。

2: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X×3.14=251.2,然后解方程。

⑶沟通两种方法间的联系。

师生一起解方程:x=251.2÷3.14,x=80。

观察解方程的第二步“x=251.2÷3.14”和算式“251.2÷3.14”比较,感悟算术方法解答和列方程解答相通的地方。

⑷联想。

想:算出圆的直径有什么价值。

可以算出半径,80÷2=40米;还可以算圆的'面积;根据圆的直径找出圆心;画出圆。

二、多种练习,内化知识。

⑴独立完成试一试和练一练。

⑵解答练习十八第6题。

独立解答,班级交流。注重解答方法的思路交流和作业格式的指导。

⑶解答练习十八第8题。

学生解答中出现两种答案:一是21棵,二是22棵。引导学生画图验证,理解确认正确答案是22棵。

三、作业,练习十八第7题。

圆的周长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初步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学具:

1.学生准备直径为4厘米、2厘米、3厘米圆片各一个,线,直尺.

2.电脑软件及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谁能说说什么是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指实物图片(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2.指实物图片(圆)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问:什么是圆的周长?

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3.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能)

4.指实物(用铁丝围成的圆)问: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5.用拴线的小球在空中旋转画圆.问:你能测量它的周长吗?

回答:不能.

想一想圆的周长都可以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吗?(不能)这样做也会不方便、不准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计算圆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互动

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条件有关?(半径或直径)再看电脑演示(半径不同周长不同)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或半径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测量手中圆片的周长(用线或滚动测量),再和直径比一比,看谁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四、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五、统计测量结果.

观察表中数据,想一想发现什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任何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吗?

六、电脑演示

(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它们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3倍多多少?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93页,默读通过实验到3.14.

七、看书后回答问题:

1.是谁把圆周率的值精确计算到6位小数?

2.什么叫圆周率?

3.知道了圆周率,还需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4.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r表示半径,表示圆周率,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应该怎样表示?

现在你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谁能很快说出你手中圆片的周长约是多少?(取3.14)

八、出示例1:

一种矿山用的大卡车车轮直径是1.95米,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多少米?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请同学们想一想: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实际指的是什么?

解:d=1.95 单位:米

c=d

=3.141.95

=6.123

6.12(米)

答: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6.12米.

九、课堂练习:

1.投影: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2.判断下面各题(正确的出示,错误的出示)

(1)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 ( )

(2)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越大. ( )

(3)圆的半径是3厘米,周长是9.42厘米. ( )

3.小明和爷爷分别沿小圆(ABCDEA)和大圆两条路线散步

圆的周长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为定值的过程,理解圆周率。体会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增强合作意识,体验成就感。

2、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感受圆周率的探索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探究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理解圆周率,能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为定值。

学准备:大小不同的圆形纸板、计算器、多媒体课件、20厘米长的绳子、直尺、硬币、画有圆而且标出直径的正方形。

教学策略: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点拨与练习

教学程序:

一、激活目标

出示主题图花坛,花坛的周长指什么?出示自行车,车轮的周长指什么?出示画有圆而且标出直径的正方形,这个圆的周长指什么?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测量圆的'周长?

二、活动建构

1、测量大小不同的四个圆的周长与直径,填表并计算。探究与发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借助计算器)

2、介绍圆周率的由来。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圆周率=周长÷直径,即π=c÷d。“π”的由来:π是第十六个希腊字母,是希腊文圆周率的第一个字母,大数学家欧拉在一七三六年开始,在书信和论文中都用π来代表圆周率。

组织学生阅读资料,谈感受。

3、推导出:c=πd或c=2πr

4、计算花坛的周长,解决相关问题。

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厘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三、解释应用

一种铲车的前轮半径0.4米,后轮直径1.6米。行驶时,后轮转一周,前轮转几周?

四、反馈测评

1、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米,绕着它走一周,要走多少米?

15厘米

A

B

2、小蚂蚁从A点沿着这条曲线爬到B点,大约要爬多远的距离?

3、公园内有一个圆形人工湖,绕湖一周要走1570米,湖中心有一个小岛,从湖边到小岛架一座桥,桥长大约多少米?

五、课堂小结

我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我有什么遗憾?我有什么疑问?

希望同学们在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中体验快乐,经历成长,创造成功!同学们,再见。

圆的周长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在学生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来学习的。从生活实际入手,利用学生掌握的有关圆的知识,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

本单元第一部分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前期的学习和认识都为学生学习研究“圆的周长”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方法基础和铺垫。“圆的周长”教学部分,教材在编排上加强了启发性和探索性,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交流、思考来探究,逐步导出和掌握计算公式。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公式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想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熊大和光头强跑步比赛,请同学判断比赛的公平性并说明原因。

师: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想邀请大家一起来看一场比赛,每个同学都是裁判,有没有兴趣?比赛开始!

(2)、师:看到这儿,你对这个比赛有什么看法?

学生判断比赛的公平性并说明原因。

学生发表看法,可能的回答如下

生1:不公平,因为光头强沿着正方形跑,熊大沿着圆形跑。

生2:不公平,因为正方形的周长比圆形的周长要长。

……

(3)、教师小结,引出本节课题。

师:看来,这个比赛与跑道的周长有关系。上节课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熊大和光头强比赛的情景创设,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研究的主动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通过两种图形路程的不同,引出新课。

2、认识圆的周长 。

(1)、师:什么是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周长?

(2)、教师出示圆形纸片。师:谁能上来指一指,哪个长度是这个圆形纸片的周长。

(3)、教师在大屏幕上用flash动画出示圆环框架并小结。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就是指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课的知识范围,做好心理铺垫;老师展示的目的是为下面“化曲为直”的方法打基础。

3、讨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1)师:要想测量这个圆的周长,能用直尺直接测量吗?为什么呢?

(2)、师:你们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生1:不能,因为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而直尺是直的!

生2:把圆片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在圆上取一点作个记号,并对准直尺的零刻度线,然后把圆沿着直尺滚动,直到这一点又对准另一刻度线,这时圆正好滚动一周。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圆的周长。(滚动法)

生3:用一条长线把圆绕一周,捏紧这两个正好连接的端点,把线拉直,这两点之间的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绕线法)

(3)、教师跟随小组代表发言,用边演示边总结测量方法。

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不论是用绕线法也好,滚动法也罢,都是非常巧妙地将曲线转化成了直直的一条线段再来测量,也就是一种化曲为直的方法,你们真是太棒了!

师:(出示一个很大的圆形摩天轮)你能用这两种方法测量它的周长吗?

看来,这两种测量的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性的动手测量,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了周长的概念,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

(二)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猜测。

师: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那么,请你大胆猜想,圆的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播放)

2、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师:圆的周长和直径到底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呢?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测量3个大小不同的圆片的周长与直径,并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实验报告单,各组组长要 分工明确。(出示操作要求并播放轻音乐)

圆的名称

直径

周长

周长÷直径的商

我们的结论:

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设计意图:训练了学生的思考习惯,也为下面学习找准方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环节重在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合理分工、条理思考、大胆推理与清楚表达的指导,旨在为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与条件,使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参与、思考与经历中获得经验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习惯和数学思考能力。

3、 共同发现 。

师:同学们,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测量的数据和计算结果,好吗?仔细观察实验报告单上的计算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每个小组汇报完后,把实验报告单粘贴在黑板上)

4、 介绍圆周率。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刚才,同学们测量了大大小小不同的圆,但却有着相同的发现,那就是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其实,早就有人研究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它叫做圆周率(板书)。(介绍误差)用字母π来表示。读法与写法。

师:其实,有关圆周率的知识还有很多,那么我们就一起走进兔博士网站了解一下圆周率的由来。(播放)

师:看完这些资料,你有何感想?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有关祖冲之的`资料,引导学生发表感触,及时激励学生,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5、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

师:在计算时为了方便,我们只取它的近似值,π≈3.14,你能根据我们的结论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吗?

生:因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 的π倍。所以圆的周长=直径X圆周率。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πd或C=2πr

C=πd或C=2πr(板书)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出示图形题。

师:你这样列式分别应用了哪个公式?

(2)我是小法官。

1、π=3.14 ( )

2、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

3、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 )

(3)走进生活,解决生活问题

1、一面圆镜的镜面直径是25厘米,在它的边缘镶嵌着一根金属条。这根金属条的长至少是多少厘米 ?

2、车轮转动一周,哪号车走得远?为什么?

车轮转动一周走的距离和什么有关系?

(4)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课开始的跑步比赛的公平性!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为了检验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4题的设计为了照应开头;拓展延伸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新知的应用能力和灵活变通能力,激发学生再创造的愿望和热情,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课堂小结。

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希望你们善于发现,善于探索,善于总结,相信你们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智慧,收获更多的快乐!

(四)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1—3题。

2、在数学日记中叙述一下你对圆周率的理解。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