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多美网

2025-10-14读后感

欢迎阅读《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每当我读到《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时候,我内心都十分的敬仰诸葛亮,他真不愧是智与勇的化身。诸葛亮不仅聪明,而且知识渊博,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是蜀国必不可少的人物之一。

《草船借箭》主要讲的是赤壁大战时期,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智,于是就叫他三天赶造10万支箭,明知是办不到的'事,没想到诸葛亮一口答应了,后来诸葛亮,假装发起进攻,诸葛亮知道曹操疑心大,不会水上交兵,于是用草船骗到10万支箭。

读完之后,我内心十分敬佩诸葛亮,他神机妙算考虑到第三天的风可以让他顺利借箭。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计多谋的诸葛亮处处高自己一招,便心怀妒忌,还想置诸葛亮于死地。周瑜不但有妒忌心,而且又十分狡猾阴险。诸葛亮揭露了周瑜忌贤妒能、心胸狭窄的本性。

我不由得想起数学家华罗庚爷爷,华爷爷能够说是知识渊博,名扬天下了。但是他在读小学的时候,学习也不好,算术常不及格。在这种情下,他没有灰心,更没有妒忌学习好的人。他自信名人是人,自己也是人,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

经过刻苦发奋,华爷爷最后成为举世闻名的数学家。然而,华爷爷没有停止脚步,他发现了并推荐陈景润叔叔,去摘取数学的王冠。华爷爷这种刻苦发奋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以前,我每次考试后,成绩不理想,我不是去分析原因,找与别人的差距,错在什么地方,而是灰心、失望,外加对优等生妒忌,回想起来,多惭愧。

妒忌这个东西,害人误己。我们必须要从小杜绝它,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我读过许多书,其中最喜欢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足智多谋的将士,如诸葛亮、司马懿、庞统……但令我印象最深的人是诸葛亮。

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相貌堂堂,飘飘然中有着神仙之概。

在《草船借箭》这一章中,诸葛亮用自己的机妙算,借大雾天气,利用曹操的多疑来引它放箭。用草把子来受箭,又利用大风顺水推舟将10万支箭安全送回,最后如期交箭。

读完这一章后,我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居然想到用草船借箭,我想在三国时期,也应该没有人会想到吧。我也曾幻想,我如果有诸葛亮一半的智慧该有多好啊!

在三国战争中,最常用的是计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计谋是空城计:在诸葛亮无兵无将,弹尽粮绝之时,司马懿已带领大军过来了。诸葛亮急中生智,摆出空城,淡定、冷静地在楼上弹琴,直接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读到此时,我在想:诸葛亮弹琴时好淡定啊!似乎完全不惧怕那十五万大军啊。如果换做是我的话,那我一定会直接出来投降的。

诸葛亮也非常聪明,发明了运粮木牛流马,射箭的诸葛连弩……我最喜欢诸葛亮连弩,因为它能连发十矢,直接杀死魏国名将张辽。这时让我想起科学家袁隆平也有诸葛亮的聪明。他依靠自己的足智多谋,发明出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解决了全国的粮食问题,为国家、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就是诸葛亮,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晓天文、识地理、思考缜密的人。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吸取更多知识,争取成为一个像诸葛亮一样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写的历史小说。剧中向我们展们示了许多英雄,也向我们描绘出了许多奸臣。

写出了刘备的仁义善良、礼贤下士、有君子之风,不过妇人之仁,感情用事。曹操的阴险、多疑、奸诈,不过有大志大略,军事政治上都十分出色,靠自己打拼创造自己的事业,在《三国演义》中是奸雄,但在历史上是英雄。关羽可以说是忠义勇的化生,武力不是最高但被称为“武圣”,他自视甚高,他的结局告诉了我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张飞勇猛但是非常的鲁莽、莽撞、粗暴,但是偶尔的细心就会让人刮目相看,对义兄向来都是一条心。诸葛亮可以说是智慧的化生,鲁迅的评价是“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诸葛亮却是拥有非人的智慧,几乎到了未卜先知、料事如神的地步,后期他为了回报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赵云是三国中一流的武将,长坂婆一战成名,汉水一战获得了“一身是胆”的美誉。至于品德,自从追随刘备后,一直肝脑涂地,出死入生,而且为人耿直,刘备有这种人的追随真是三生有幸呀。孙权是一位明主,在他治下的江东,人才济济,最后更是越来越强盛。曹操对他的评价是“生子当如孙仲谋”,我认为曹操对他的评价非常对。周瑜在《三国演义》中心胸狭窄,嫉恨贤能,其实历史上的周瑜雄姿英发,是不亚于诸葛亮的人才。

在三国中让我的记忆非常深刻的故事是火烧赤壁和草船借箭。

火烧赤壁讲的是,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攻打吴国,吴蜀联合抗曹军。因魏军不善水战,孙明、周瑜决定火攻。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周瑜假装打黄盖,后者假装投降于魏;孙明推测出东风将至。黄盖假带了数十条船向魏投降船里装满了柴草。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了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

在《三国演义》中我了解了许多英雄人物的故事,做什么事都要多方面考虑,要将成功率提高。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其中我要向大家介绍诸葛亮这个人。

诸葛亮可算是智勇双全,神机妙算,我对他可是无比的佩服。下面我就说说他的故事吧!

第一个是“空城计”的故事。自从诸葛亮失了街亭以后,准备带兵离开西城县。谁知司马懿带了十万兵马,向县城逼近。而这时诸葛亮手下只有两千老弱病残的兵。怎么办呢?诸葛亮想了一条妙计。他挑了几个好兵装成老百姓的样子,在扫大街,城门大开。司马懿的部队来到城门下,看见几个百姓在慢悠悠的扫大街。诸葛亮在城头上,手里拿着鹅毛扇,一付很悠闲的样子。司马懿一看,心中想:“我带着十万兵马诸葛亮都不着急,他肯定有埋伏。”所以司马懿没敢再向前进攻,便退兵了。

第二个是“木牛流马”的故事。在一百二回,长史杨仪报告说:“我们的粮草在剑阁,如果派人马去搬运,很不方便。”诸葛亮笑道:“其实我早想到这一点了,以前所积的木料,还有在西川买下的大木料,我可以教工匠做木牛流马,牛马不喝水,不进食,搬运粮草非常方便。我已下令制造了,只是还没有造好。”众人听了都非常高兴。造好一千个木牛流马后开始运粮草,非常方便省事。不料被魏军看见了,抢走了五六匹。司马懿派人比葫芦画瓢造了两千只,也开始用于搬运粮草。手下人把情况报于诸葛亮,诸葛亮又教了一个办法。他派兵拦截魏军的运粮兵,把木牛流马的舌头转了一下,它们就不会动了。救援的魏兵来了,对木牛流马抬也太不动,运也运不走,一点办法也没有。而诸葛亮又派五百军兵装作天兵天将的样子,把木牛流马的舌头又转了一下,就轻而易举的把它们赶走了。

这两个故事充分显示了诸葛亮的过人才智。我非常喜欢他。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