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学古诗复习案例

欢迎阅读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学古诗复习案例(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学古诗复习案例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古诗配画。

2、通过欣赏古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古诗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

了解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审美情感。

教学难点:

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古诗、绘画工具及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配画《咏鹅》(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受

出示课件《咏鹅》)

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三、学生创作

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诗配画是不是特别想自己亲手画一幅。下面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配上画,赶快动手吧!

(板书)诗配画小提示:

(1)构图。

A、确定主景

B、画面内容与诗中关键字相对应表达出诗的意境

(2)着色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的《诗情画意作品展》中。

2、老师设立了几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五、总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绘画作品更棒。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学古诗复习案例 篇2

一、要求:

1、通过朗读,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养成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2、通过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查找有关诗人的资料和作品,词典字典。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我们学习了《找春天》,通过朗读我们发现了春天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大家对春天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草》这首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自读自语

2、小组合作朗读,提出不懂的词互相讨论,

(三)细读理解诗意。

通过学习我们对诗有了大概的'了解,共同来学习。

离离:指草长的非常茂盛。

岁:年

烧不尽:烧不完

你喜欢小草吗?喜欢它什么?

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

小结:是啊!小草虽然狠渺小,但它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即使是无情的大火也不能将它烧尽,只要春天温暖的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四)总结

这首古诗使我们加深了对春天的认识,感受春光的美好和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吧!

(五)作业

填空;

离离—()一岁—()野火—()春风—()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学古诗复习案例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的吟诗。

2、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3、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诗歌范例。

2、人手一份纸、笔。

3、古代江南水乡秋夜美丽的景色图片。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难点: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和诗人的思乡情怀。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导入。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教师示范朗读。

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引导幼儿

结合挂图理解古诗的意境。

提问: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幼儿跟读。

3、了解古诗结构。

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

4、分句理解古诗。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玩玩的月亮落下了。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5、学做小诗人。

(1)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

(2)学做小诗人。

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3)欣赏画

欣赏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画。

活动反思: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听所感。整个画面给人孤独、寂寞、忧愁、寂静的感觉。教学设计中,抓住“愁眠”这个关键词展开教学,让幼儿说说这个愁眠的夜晚,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再结合诗人的心境,让幼儿展开想象,力求想象出画面,入情入境。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学古诗复习案例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

1、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登幽州台歌》,齐读诗题。

2、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自读诗句,理解诗意。

1、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2、指名读。读出韵味和节奏。

3、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4、全班交流。

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再读体会,思考:诗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

2、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3、情感朗读,赛读。

4、齐读。

四、总结全文:

1、总结古诗。

2、总结学法:

a、学生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登幽州台歌》?

b、老师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作业设计:读一读陈子昂其他的诗

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