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欢迎阅读小学语文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管理、田地、人烟稀少、老百姓、眼睁睁、旱灾、迎接、徒弟、扑腾、提心吊胆、渠道、灌溉、收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准备】

1、学生:

收集西门豹的民间故事资料

2、教师:

做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课件。

3、生字词课件:

巫婆头饰、化妆胭脂、口红。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说说理解

(战国时期魏国的官)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范读课文(要求:听清楚生字音)

2、自读课文,说说生字音形义及词义。

3、四人小组讨论生字音形义及词义(要求:互帮)师参与。

4、出示课件生字词,抽说音形义及词义:

旱灾:长时缺水造成庄稼死亡。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5、读生字新词:

⑴ 齐读。

⑵ 抽读。

⑶ 去掉音节齐读。

三、提出不懂的词,合作解决

邺:古代地名。

开凿:大孔挖掘。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各层次意思。

(给一定时间读书)

2、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3、抽说: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共探讨评议。(板书:发现灾情──调查──惩治──开渠)

4、齐读课文(注意目标1中词语读音,出示课件,指导)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本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养成思考、感悟、总结的习惯,在师生互动中受到启迪,从而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习作,提升学生对大海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能力目标:学习用不同的习作形式表达自己爱大海的情感,做到表达清楚、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情感目标:能用通顺、流利的语句表达自己爱大海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张雨生的歌《大海》。这首歌好听吗?

生:好听。

师:从歌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海给人带来无限畅想和心灵的震撼。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嘴巴、自己的心灵来看一看,说一说,赞一赞神奇美丽的大海。

(板书:能说会写 美丽的大海)

二、阅读文本,明确要求

师:在写话前,我们先来明确本次写话要求。生读。

三、回顾课文,积累素材

师:请同学们回顾这个单元学过的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从《我爱大海》这篇课文中学会了可以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进行谋篇布局,而且文章首尾呼应,使中心更突出。

生:我学会了很多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联想。(板书:比喻、拟人、联想)

师:你真善于发现。谁还有学习收获,可以是文章的一个段落,也可以是自己的感悟。

生:我喜欢《我爱大海》中早晨的海。(多媒体)

师:请你看课件,为大家介绍一下。说出你喜欢的理由。(我喜欢早晨的大海沉静、胸怀博大。)谁还愿意说一说?

生:我喜欢这篇课文中上午的海。

生:我喜欢夜晚的海,因为这一段中作者使用了比喻、修辞的手法充分表现了大海的狂暴凶恶,但这时的大海才更能考验人的意志,激励我们不怕困难,就会成功。

师:说得真好,大海带给我们的思考真是深刻!谁还说说在我们学的其他课文中,你是否有所借鉴?

生:我喜欢《探索海底世界》中介绍海洋生物的段落。

师:你给大家读一读吧?(生读)这一段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

生:排比和拟人。(板书:排比)

师:用排比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海洋生物的丰富,同时,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描写生动传情,这样的描写使神秘的海底世界更令人神往。

生:我喜欢《探索海底世界》中千姿百态的珊瑚。

师:你为大家读一读吧!

生:我喜欢《探索海底世界》的结尾段。

师:你读一读吧!(生读后)说一说这样的结尾好在哪?

生:用问句结尾,既写出了海底世界的丰富多彩,又引起人们更浓厚的兴趣。(板书:设问)

四、课外延伸,丰富情感

师:为了丰富同学们对大海的了解,课前老师布置了搜集和整理有关大海的材料,谁愿意汇报你对大海的了解呢?

生:我没见过真的大海,但是我通过童话故事,对大海有所了解。

师:说说哪些童话故事?

生:《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还有《海的女儿》、《鱼童》

师:从这些故事中,大海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生:大海是神秘莫测的,有时像一个温柔慈祥的老人,有时像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有时像一个面目狰狞的怪兽,有时像一个魔力无边的法师,大海带给我太多的神秘,让我迫不及待地要解开她神秘的面纱。

师:你说的真好,一连串的排比,为我们呈现了变化莫测的大海。谁还愿意说一说?

生:我去看过真正的大海。

师:快来说一说,你见到的大海是什么样的?

生:夏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了大连,看到大海一望无际,海水碧蓝碧蓝的。

师:你能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此时你见到的大海吗?

生:此时的大海真像一块晶莹剔透的蓝水晶,让人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喜爱之情。我走在金色的沙滩上,看到各式各样的贝壳,真是让我目不暇接。我捡了许多贝壳,收藏在家里,没事的时候就会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

师:谢谢你,为我们勾画了这么美的大海美景。还有谁看到过大海?

师:真是太美了,连老师都忍不住要到海边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感受大海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还有谁想说一说自己眼中的大海?

生:老师,我虽然没有看到过真正的大海,但是我看到过生活在大海里的许多小动物。

师:太好了,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生:我看到过善解人意的海豚,在水中表演各种高难的动作,真像一个舞蹈家;看到过机灵乖巧的海狮,能接住高空抛来的套圈,真像一个杂技演员;还看到过凶猛可怕的大鲨鱼,龇着一颗颗尖牙,真像一个刽子手;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字的鱼,它们身穿华丽的外衣,像一个个仙子在水中穿梭,组成了一副美轮美奂的海景图。我忍不住在心中越发的喜爱它们。

五、合作成功,畅谈感悟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汇报、交流,你们喜欢大海吗?

生:喜欢

师:那让我们用自己心里的话来赞美大海吧!

生:大海,我爱你,爱你的变化莫测,更爱你的浩瀚无际!

生:大海,您像妈妈,用你宽广的胸怀拥抱着我,温柔的海风吹拂着我,洁白的浪花拍打着我。我会永远爱着您,大海妈妈!

生:大海,你真是太神奇了,长大我一定要揭开你的神秘面纱。

师:你能学以致用,值得我们大家向你学习。

师:谁还愿意说?

生:美丽的大海,我想大声对你说:“我爱你!”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对大海说:“我爱你!”

六、动笔写话,加深感悟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笔,写出心中对大海的向往和喜爱。这次习作的体裁可以是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诗歌,重点是要表达自己爱大海的真情实感,做到详略得当,中心突出。课前我们还进行了关于大海好词佳句的搜集,在一会的写作中,可以用上。

生写话

师:请同学们坐好,有几名同学已经写完了,我们来读听一听他们是怎样写的?

生汇报(师简单点评)

师:刚才我们听了这几名同学的汇报,希望能借鉴他们写作的优点,写出你心中美丽的大海。有信心吗?

生:有!

七、布置作业,完成习作

师:这节课的作业是完成习作《美丽的大海》,下课。

板书设计

能说会写

我爱大海

手法:比喻、拟人、联想、排比、设问

重点:写出你对大海的真情实感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太阳》、认字。

教学目标:

1、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本课应认识的生字;

3、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

4、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课前准备:

同学画一幅《俺最喜欢的太阳》的画;

老师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后羿射日》录像带、录音带。

教学过程:

师:板书课题《太阳》。今天,俺们学习课文《太阳》,齐读课题三遍。

生:齐读《太阳》三遍。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太阳吗?

生:喜欢!(齐声)

师:你们把自身“心中最喜欢的太阳”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齐声)同学争先恐后举起了自身画的“心中最喜欢的太阳”。

师:你们心中的太阳真美呀!你们先在小组中交流自身“心中最喜欢的太阳”,告诉小伙伴,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太阳?

生:四人一小组,每个人分别指着自身的画,用语言描述“最喜欢的太阳”

师:(在巡视一周后)挑选了几幅有特色的同学作品,用实物投影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并请这几幅画的小作者在全班描述“最喜欢的太阳”。

──刘睿轩同学说:“俺希望一年四季有不同的太阳。春天,太阳是绿绿的;夏天,太阳是火红火红的;秋天,太阳是金黄金黄的;冬天,太阳是银白色的。”……

──彭子懿同学们:“俺最喜欢拿手机的太阳,假如天气太热了,俺给他打个电话,他就在家休息;天气太凉了,俺就打电话让他出来。”……

──傅培成同学说:“俺最喜欢大海上的太阳。因为,大海上的太阳最美,最美。”……

──还有的同学说:“俺喜欢太阳,因为太阳带给俺们光明和温暖,是太阳把世界照得更加美丽。”

……

师:给这几位同学奖励了小红花。并让学习小组长根据小组学习交流情况,给小组内同学奖励。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书中插图老师也画了一幅)“心中最喜欢的太阳”,你们想知道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太阳吗?

生:想!(齐声)

师:配乐朗读课文《太阳》。

你们知道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太阳吗?

生:说出了课文内容。

师:(根据同学说的内容,分别在黑板上出示诗句)。指读课文《太阳》后,让同学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生:自读、圈生字。

师:同桌互读,解决不认识的字。

生:按上述要求进行。

师:会读课文的同学举手,(会读的很多,举手的同学很多),会读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朗读。不会读的同学指着课文跟读。

生:按上述要求进行。

师:请坐。小组内学习本课生字。

生:四人小组有秩序学习。

师:巡视同学学习情况后,“开火车”,出示生字卡片,抽查认字情况。

生:生字同学掌握较好。

师:齐读课文。(让同学看着黑板)

这篇课文这么美,可惜太短了,俺给这首诗加了一句,你们听行吗?“在画纸上,太阳是从同学们的笔尖跑出来的。”……

生:(笑了),可以,可以!

师:有谁愿意帮老师把这首诗再写下去?

生:(纷纷举手,唯恐落后)

有的说:“在沙漠里,太阳从沙子里钻出来的”。……

有的说:“在山里,太阳是从山坡上爬出来的。”……

还有同学说:“在书中俺看到,太阳是一颗恒星。”……

师:同学们,不但会画太阳,而且还写了关于太阳的诗。回家你把自身续编的诗,请爸爸、妈妈写在你的资料本上。有关太阳的资料很多,你们找到了些什么?

生:同学纷纷举手,交流自身的资料。包括谜语、歌曲、儿歌、科学知识、图片、故事等。

师:给搜集到资料的同学们奖励“小星星”。

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资料,在活动课上,俺们还要进行交流,希望同学继续搜集、整理、空虚有关《太阳》的资料,下面是老师找到的一个小资料,请同学们观看。

播放录像片《后羿射日》。

生:同学饶有兴趣的观看,直到下课铃响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12个新词的意思;能写出“永久、缘由、瞅”的近义词。

2、能说出两个比喻句的意思;能用“议论不休”造句。

3、能用“……是因为……”的句式回答问题。

4、、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和词句。

5、懂得诗歌所启示的意义是学习要敢于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预习时提出不懂的问题,读懂有关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两个比喻句的意思,懂得诗歌所启示的意义是学习要敢于提出问题并逐渐付诸行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犹豫、一叶孤舟、永久、哄堂大笑、议论不休”等的意思。

2、理解第2节中比喻句的意思;能用“议论不休”造句。

3、初步学会预习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小朋友,上课的时候,我们除了要专心听讲,还应该做到什么?出示课题。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按要求听课文录音:①编上节号。②听清生字读音,划出新词。③思考课堂上两个小朋友分别是怎么做的。

(2)认读生字卡片。

(3)课文写了哪两个小朋友?老师让大家提出问题,“我”是怎么做的?学习委员是怎么做的?

3、学生自学。

(1)大声朗读课文。

(2)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写在第1、2题上。

4、学习2—4节。

(1)上课的时候,老师说“谁有问题请举手”,“我”不敢举手。诗歌哪几节告诉我们“我”不敢举手的原因,找出来读一读。用“……是因为……”的句式来回答。

(2)按以上步骤自学3、4节。

5、学习第一节。

(1)“我”心理想不想提问呢?齐读第一节。

(3)想提又不敢提,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可用哪个词来表示?

6、有感情地朗读1—4节。

7、作业:

(1)作业本题3。

(2)作业本题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瞅”、“缘由”和第二个比喻句的意思。

2、能用因果句式回答两人两红的不同原因。

3、懂得诗歌所启示的意义是学习要敢于提问。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听写生字。

2、朗读1—4节。

3、学习5—7节。

(1)同桌讨论:学习委员高高举手,“我”是怎么想的?老师是怎么做的?

(2)反馈。

(3)有感情朗读5—7节。

4、学习第8节。

(1)齐读后问:可把“缘由”换成什么词?

(2)学习委员为什么脸红了?用因果句式回答。

(3)“我”心理会怎么想?今后会怎么做?

5、全文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读了这首诗的收获和打算。

七色花

教学目标

1、能读准生字,理解带生字的词语的意思。

2、学会预习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指定的句子。

4、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站起来而感到的快乐,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预习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自学生字。

2.学习第1,2自然段,能用自己的话回答课后作业第1题的两个问题。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童话故事。

2.了解大意。

(1)按要求自学:

①读淮生字字音;

②自由朗读全文厂

③带着课后作业第1。2的4个问题默读课文,划出与4个问题有关的句子;

④提出不懂的问题。

(2)预习检查:

①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②学生质疑。

3.学习第1一2自然段。

(1)课文哪几句话告诉我们七色花是怎样的一朵花?读读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个问题。

(2)珍妮是怎样得到这朵七色花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两个问题。

(3)朗读第1。2自然段。

4.作业:读熟全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指定的句子。

2、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有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站起来而感到的快乐,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1、齐读1、2自然段,引入新课。

2、学习3—9自然段。

(1)珍妮让七色花帮自己干了些什么?

(2)交流讨论,及时纠正语病。

(3)综合回答珍妮用七色花帮自己做了那些事。

3、学习10—11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最后一片花瓣怎么用,为什么得好好想一想?她用最后一片花瓣做了件什么事?

(2)交流讨论。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4)珍妮为什么反而心理充满了快乐?

(5)你觉得哪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为什么?

4、听全文朗读录音,小声跟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