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学语文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课题:
识字二
教学理念:
本课借鉴传统“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传统《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予爱的教育以新的内涵。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朗读积极性很高,正确流利地朗读比较容易。文章所蕴涵的爱的教育不容我们老师忽视。特别是现在的小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我们老师首先就应该要让孩子们懂得如何爱父母、敬长辈。因此,在学生熟读课文、熟记生字的基础上,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上,引导他们感悟爱长辈、爱家庭。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我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去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主动质疑、学会质疑,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学会写6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培养良好的家庭美德,争当人人夸的好孩子。
重点难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借助生活经验,理解短文的意思。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自主预习:
引导学生发现并学习用“加一加”和“减一减”两种方法识记汉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提练主线:
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温馨。
教学过程:
个案部分
一、素养训练
在学生熟读课文、熟记生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感悟爱长辈、爱家庭。在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去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主动质疑、学会质疑,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合作探究
全班交流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情境游戏里读等形式指导学生练读,读到正确为止。(指导练读的过程中强调“认、事”是翘舌音,“错、扫”是平舌音,“懂”是后鼻音,“教、错、筷、夸”是三拼音)
三、拓展延伸
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你最想为他们做的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我们都有温暖的家。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在家中怎样的孩子,才是人人夸的好孩子呢?有一位叔叔就为这样的好孩子编了一首儿歌。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课文时你发现了什么?如(三字经)。
2、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多读几遍。对有困难的音进行指导。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4、师生正音。
三、读文识字
1、出示“生字列车”,指导学生认字。
懂礼貌 父母教 认真听 做错事 即改正 愿 洗碗筷 扫庭院 人人夸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自由认读。
(2)小组长检查。
3、读课文,把字、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认识。
(1)出示三字经,巩固生字。
(2)小组内交流:在温暖的家中你体味到了什么?你又是怎么做的?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字词卡片,巩固生字。
(2)指名读儿歌。
二、课文教学
(一)学习第一句话。
1、出示一幅画 想一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是一位怎么样的好孩子?
2、出示: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生字用红字体标出,用自豪的语气朗读。
(二)学习二、三、四句:同上教学。
(三)学习最后一句。
1、长辈们为什么对你做错的事进行提醒,让你改正呢?出示最后一句。
2、你怎么做才是爱家呢?
3、读一读、听一听谁是最爱家的。
(四)读全文
1、生字都认识了,课文应该读的更好,自读全文。
2、指名读句子。
三、写字教学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洗、扫、认、真、父、母”,学生认读生字。
2、指导观察占格位置,学生观察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3、范写、讲解笔顺,抓住关键笔画指导写字。学生一笔一笔地跟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总结学生写字情况,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四、小结
有了你们这些可爱懂事的孩子,我们的家就更幸福、温暖了,班级也是你们的家,我相信你们会在这个新家里快乐地生活长大。
四、课后反思
课堂上,让学生多问,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精而少,如片段二中只有两处重点提问──“你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和“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而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质疑,让他们学会提问。例如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提出“你觉得哪些字、句子比较难读”,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虽然一年级儿童年龄小,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却是最大的,也最爱问“为什么”。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后,我又提供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他们说说: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提的问题虽然涉及到词语的理解比较多些,但这也反映了他们的真实学习情况。而叶健斌小朋友提的问题着实让我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他是个很好问的孩子,平时上课总喜欢给大家提些意见和建议。对于他的好问,我一直鼓励和支持。我想,在上述案例中,他能提出“给韵文加题目”的建议,这也得益于平时我经常鼓励学生质疑。学生敢于质疑,说明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了。有时即使是离题或“冒犯”老师的问题,也应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有问有答。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几张老照片,大家有兴趣看看吗?
2、教师随课件介绍:
这是我儿时的照片,天真无邪的笑容中透着几分顽皮。
这是我青年时的照片,青春正如花般绽放着。
慢慢地我步入了中年,这是我与学生在毕业典礼后的合影。看着学生长大了,我开心地笑了,不过此时已有几丝鱼尾纹悄悄地爬上了我的眼角。
3、照片拍到现在就没有了,大家想,再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老师的样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4、那时当我再回首来看这些老照片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5、是啊!当皱纹悄悄爬上我的额头、眼角,当时间用无情的刻刀在我脸上写下岁月的沧桑时,我多想抓住时间的脚步,留住我的青春岁月、花样年华啊!于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便引起了我的共鸣,我特别喜欢这篇文章,今天便跟大家一起去品味其中的滋味。
6、板书课题。谁按自己的理解读一读。(指名读题)
二、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他轻灵、细腻、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2、课件出示读书建议:
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划出有关句子反复读一读,再就你的体会与同桌交流。
(生自读交流,师巡视辅导)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呢?
三、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随着学生的交流。课件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
2、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再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
(生自读、品味)
3、(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到到了吗?谁能来说说。
4、是啊,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将无声无形的时间具体化了,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一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这个精灵的脚步。
写得多好啊!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次去读中品味一下吧。请大家再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碰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时就多读读。
(生自练读,师巡视辅导)
5、乐于交流,善于交流,让我们在交流中学会交流。大家喜欢哪些句子就来给大家读一读,好吗?大家别忘了听完后用自己的方式夸夸他。(指名读后评读)
6、读得这么美的句子,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愿意听吗?如果你觉得我哪个地方读的好,别忘了也夸夸我,可以吗?(师范读)
这么多的同学在夸我呢!说说为什么夸我!
这么有感情的.朗读,那么你听出了什么感情?听了心理有着怎样的想法?
7、同学们还想读吗?那么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吧。(生再练读)
读得这么投入,让我们再一起来试试,老师起头,读到你特别喜爱的句子时就站起来读,好吗?准备好了吗?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师生齐读,课件配音乐画面)
四、审视自己,反思过去
1、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
能像作者这样具体地拣拾起时间的足迹吗?
2、点生仿照着说句子。
3、评:你夸他什么?
五、精读第4自然段,提升认识,升华感情。
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橡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打电子游戏时,它遍轻灵地从我们的鼠标上夸过。从我们手边飞逝了某一日,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惋惜时,日子便又随着我们的叹息声轻轻飘去了。
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那作者甘心吗?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作依据。
(生自默读,找出有关句子,谈理解)
2、是啊,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感到了痛苦,并发出了不甘心虚度此生的呐喊,这一个紧跟着一个的问题中实际上蕴涵着答案,你能试着按你的理解解答吗?(师读课文生试答)
3、把同学们的理解加进去,让我们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对读,好吗?咱们一起读“过去的日子……”这一句,然后你们问,我来答,迅速看一看,弄清哪些句子该你读,准备好了吗?
生问读,师答
延伸朗读:同学们,你们愿意白白走着一遭吗?
我们能让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闲聊中、嬉闹中消磨、打发掉么?
4、多么动听的声音,多么响亮的回答啊!这里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名言,它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课件出示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师读名言)
六、品读
学到这里,大家对时间一定有了许多新的感悟,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次走进文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去读吧。
1、生自由读文。
2、点生读,如果喜欢哪些句子,就大胆地来展示吧!
七、作业超市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时间的感悟走向课外更广阔的语文天地——生活舞台吧!
(课件出示)
1、录制课文朗读录音带,与你喜欢的人一起欣赏。
2、收集有关朱自清的个人资料及文章读一读,再联系课文思考:作者真的没有留下什么吗?为什么作者感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什么也没剩下”呢?
美文推荐:《绿》《荷塘月色》《背影》《给亡妇》
3、搜集阅读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警句及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准备开展交流。
4、以“日子”为主题,自创一首诗或写一篇文章,记录下你或你身边人的日子,再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和感受。
结束语:
同学们,往者既可鉴,来者犹可追,过去如果由于某钟原因浪费了不少时间的同学,那么就从现在起开始抓紧每一天吧,因为抓住了今天,你将赢得明天!
这是最近的一次听课笔记。一篇如诗的文章,一堂如诗的课。教师把学生带进朱自清轻灵的世界中,和他一起去感受时间。课完了,学生在走廊上还在回味:抬手间,日子从我的袖口滑过……可以说这节课学生在读中有了很深的感悟。
可回过头再看看,课堂中老师是不是把学生抱的太死,所有的学生几乎所有的感悟都是雷同的,缺少了比较突出的个性化的思考和体验。
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点,谢谢!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读写“补课、竭力、发誓”等词语并能理解。
2、通过阅读,走进达丽玛的内心世界,深刻感受达丽玛的情感变化。
3、理解“春天的雨点”的深层涵义。
4、感受教师对学生无私的关爱。
教学重点:
结合故事情节的首尾照应,引发对达丽玛情感变化的探究。
教学难点:
深入文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希望的季节,而春天的雨,润泽万物,有时也洒在人的心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春天的雨点》,去感受“春天的雨点”撒过的痕迹!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自由阅读文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2、交流识字并结合语境解词。
(过渡语:读完了课文,我有一个疑惑:这篇文章是主要写春天的雨点吗?那究竟主要写了什么?)
3、默读课文想一想:
(1)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2)事情是如何发生的?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最后结果怎样了?
4、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5、经过以上分析,你能概括地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6、师生交流。
三、引领自我感悟:
1、过渡: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淡的故事,让达丽玛的人生从此改变。我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试着将感动自己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是什么感动了你?)
2、交流。
四、小练笔:
能不能将自己的点滴感受写在课本的一边?就算是我们自己的.收获也好!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写下了自己初读的感受。实际学习生活中,我们很多同学都有过这样一种经历——上课溜号!
1、谁给大家解释一下自己对“溜号”的认识?
2、你有过“溜号”的记忆吗?能不能将这段记忆找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没关系的,这种事情可能很多同学都有过的!有时见到你们上课听讲的情景,老师也会偶尔想起自己上学时候的事情,这也算是溜号吧!)当时,想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呢?
3、引导学生交流。
(过渡语:文中的达丽玛在老师上课的时候也“溜号”了,你能看出她溜号的时候心情怎样吗?)
二、感悟变化
1、阅读文章第1自然段:
(1)交流达丽玛溜号的心情。重点读悟“她的心正和春风一起,游荡在大草原上”这句环境描写。(通过环境描写衬托达丽玛当时内心的自由与轻松。)
(2)此时此刻,达丽玛想到了什么?
(3)有没有注意到,在文章的结尾处也出现了这些小动物,读来听听。
(4)达丽玛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吗?
(5)难道达丽玛不再喜欢这些小动物了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
2、阅读全文,看一看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能不能给每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
3、学生交流。
4、四个小故事,显现出达丽玛情感的变化,你能看出她的情感是怎么变化的吗?
( )——( )——( )——( )
三、感悟师生情
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从文中找到支持你观点的语句。
(1)达丽玛坐下来,她竭力忍住,才没让眼泪掉下来。她多像一只渴望飞出笼子的小鸟,偏偏还要多关一会儿!(生活中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是怎么想的呢?)
(2)、达丽玛听出来了,老师的嗓子沙哑了。达丽玛看到了,老师的嘴唇发干了。(适时引导:老师为什么嗓子哑了,嘴唇干了?生活中,你可曾体会过这一点?体会老师对达丽玛的付出。)
(3)老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补课了。(这说明了什么?)
(4)她没答理跑来讨好的自己的叭儿狗,没去看心爱的小羊羔儿,不理睬调皮的小牛犊儿。细雨打湿了达丽玛的头发,她一直望着老师的背影消融在绿蒙蒙的原野里。
2、面对老师的背影: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写在本子上。(旁白:老师的背影,承载着对我们的责任;承载着对我们的关爱,她用自己坚强的身躯为我们遮挡风雨,却淋湿了自己。老师,我想对您说:“ ”)
3、绵绵的春雨一直没有停:于是,乌罕娜在家门前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诵读语段,体会达丽玛的“笑脸”!
四、感悟希望:
1、诵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你觉得这“春天的雨点”还是简单的雨点吗?怎么理解“草原上正萌发蓬勃的生机”?你觉得“春天的雨点儿,仿佛也落在了乌罕娜和达丽玛的心里。”中,这雨点还是冰凉的吗?为什么?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评委老师:早上好!我说课的课文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通过介绍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文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与物产。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二是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因此,根据课标对中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合本组和本课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正确“珊瑚、绽开、蠕动、栖息”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针对以上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说教法、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声音、形式、色彩、语言’思维的”。教师的教要遵循儿童学的规律。因此,结合本课特点,我在教学中拟用: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情境朗读这几种教学方法,且这些方法将在我以下饿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
说教学过程:
在学习完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依照本课教学重难点,我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整体入手,组织自学
学生是语文学习主人,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解读文本能力的训练。因此我在学生明确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后,组织学生按小组选择喜欢的方面合作学习。并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给出学习提示:1、你们最喜欢西沙群岛哪方面,读一读,读出喜爱感情?2、合作中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遗留问题?3、你们想如何展示学习成果:读一读?写一写?还是画一画?这样进行把目标转化成任务驱动,可以驱动学习的学习。
二、汇报展示、品位重点
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充分尊重学生汇报、交流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并且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书,理解关键词句。如交流学习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时,让学生结合地图理解,体会西沙群岛位置的重要性。而理解描述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段落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学生学习、交流“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这句时,教师可展示图片资料,图文结合,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当学生交流西沙群岛海里鱼多、海鸟多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和学生交流。展示相关资料、图片,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三、回归全文,丰富积累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所以我在回归全文时学生伴着音乐一边读课文中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一边想象西沙群岛的物产、风光,让学生明确文章首尾呼应写法并能有意识借鉴到写作中。好词佳句的积累也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里我通过范读、学生练读、小组赛读的方式,并配上音乐和图片,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西沙群岛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这样进行多种感官刺激,在理解、欣赏、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