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 篇1
假期阅读了迟毓凯先生的《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一书,感慨良多,书中的一些观点给我困惑已久的疑问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答。特别是第八章:班级管理的指挥策略,让我受益匪浅。
迟毓凯先生认为教师管理学生的行为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指挥性行为。什么是指挥性行为呢?就是告知学生做什么,为什么做以及如何做,其实有的时候这种管理也不告诉学生,为什么学生只管听从老师的指挥就好了,通俗点讲,这种管理行为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专制性的管理,采用的是一种单向的,至上而下的沟通方式。第二类是支持性行为。在这种管理行为中不直接给学生答案,反而鼓励学生,相信学生自己能做到对学生充满希望,这种管理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民主式管理是一种双向的,既有自上而下,又有自下而上的沟通方式。在教师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以上哪一种管理行为更有效呢?最好是两者结合,该专制的时候专制,该民主的时候民主。该专制的时候专制,该民主的时候民主,那么什么时候该专制什么时候该民主呢?管理行为的选择依据的是一个班级发展过程中学生心理背景的变化,在班级的'不同发展阶段中学生的心态是不同的。
在这个特殊时代,部分学生抗压能力薄弱。该如何惩罚学生?当下的学生思想上独立自主且充满个性,对老师没有太多敬畏之心,所以在组织教学中难免有一些消极违背甚至是主动破坏规则的行为。如果老师的惩罚过于宽松,那么正常的教学秩序必然被干扰,影响班级的学习范围和效果。如果老师的惩罚过严,那往往会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导致师生矛盾甚至是家校矛盾。
迟毓凯先生提出的“诛大赏小”原则十分有必要。所谓“诛大赏小”,是传统中国的管理智慧。正所谓“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悦者,赏之”。换言之,奖励一个人的目的不仅在于受奖励的个体,还是在给周边的人看,惩罚一个人的目的也不仅在于惩罚的个体,还是在给周边的人看,试想,如果一个学生本来就是常被欺负的对象,如果犯了一点点错误,教师却搞得满城风雨,一定要对其严惩。这对于其他同学的警示意义不大,因为这让学生觉得你老师只会找软柿子捏,只会处理一些我们平时都欺负的软蛋而已,所以在进行惩戒的时候,教师最好找一些典型的错误难搞的份子来处理一下。不仅对别的学生有警示作用,而且也会有效地树立起自己的威慑力。
作者还讲到,奖罚要从小进步开始,如果一个教师将奖励的基准定位的太高,每次都奖励班级里那几个最优秀的人,那么对于其他人而言,这种奖励是没有激励作用的。因为对他们来说,由于先前基础的限制,可能再多努力也难以达到老师的要求,所以还不如不努力。然而,如果教师连学生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奖励的话,那么除了受奖励者之外,也给其他的人提供了一个信息,连这么小的事情老师都给予了那么大的奖励,我也不难做到,我努力努力也会得到奖励,这样会激发更多学生进步。
教育是一门有影响力的学问,是教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过程。教师的工作并不能仅仅凭借爱心和耐心改变学生,它更需要智慧。学生的管理工作更是一门艺术和科学,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和提升。
书中关于教育的智慧很多,我就突出谈谈对我帮助最大的一点。总而言之,迟毓凯先生的《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一书给了我很大的收获,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常看常新的好书。
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 篇2
这一次教师读书是《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所教的知识非常实在,它不像一般的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那样给读者介绍一大堆高高在上的教育学理论或一大堆心理学现象,而是直接了当地给教师提供了很多在管理学生方面的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做法。
本书的结构非常简单,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谁来管——学生管理中教师的定位问题,教师如何塑造自己,塑造一个对学生有影响力的教师形象。第二个是如何管——学生管理中有哪些策略,有哪些规律,按照这些规律应该采取何种管理方法。第三个是何时管——学生管理中的情景问题,即什么时候才用什么样的方式管。
在具体的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在处理自身与学生的关系上。一直以来,我都是以朋友的角色去对待我的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的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相互关系,觉得这样做就能多一点接近他们,多了解他们的想法,也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从接受我这个老师到接受我教的科目。但是渐渐地,我就发觉这样的处理方式是有问题的,问题就是在于与学生的距离太近、太熟,于是就很难在学生之间建立起自己的“威信”,一种属于教师的“威信”。但是迟教授却很好地给我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提出要在学生之间建立“威信”,即要让学生“敬畏”和“信任”,一个有威信的教师,无疑是一个有影响力的教师。具体到主要分几个方面进行:一是专业能力,让人钦佩;二是人格魅力,让人喜欢;三是威慑力,让人害怕。其中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解决的是如何让学生“信任”的问题,威慑力解决的是如何让学生“敬畏”的问题。最理想的角色状态是“不怒自威”,这一点也是我非常希望能达到的一个目标。当然,作为教师,不一定能力、魅力和威慑力都强,但必须要和你所教的学生特点相适应,换言之,你的三种能力虽然不是项项都强,但恰好满足了管理学生的需要,这就够了。也就是说教师不一定做有超强影响力的人,但要做学生的“重要他人”。
所谓的重要他人,从心理学上讲,是指一个人心理和人格形成过程中,起过巨大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人物。如果每个教师都能成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重要他人”,那么他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一定更有成效。
迟教师还介绍了不同阶段的`重要他人,比如中小学教师,要努力成为一个美的教师,小学阶段喜欢妈妈式的美教师;到了我们高中阶段,学生喜欢个性独特、有自己绝活的朋友式的教师。幼儿园阶段孩子 的重要他人是父母,小学阶段孩子的重要他人是老师,中学阶段孩子的重要他人是朋友,大学阶段孩子的重要他人是恋人。做父母的要注意从如何做好自己孩子的重要他人,到如何引导孩子正确选择不同生命阶段的重要他人,都非常重要!至于自己作为一个教师,能否能为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需要靠教师自身的努力!
书中介绍的内容和方法还有很多,其中还包括:改变学生的几大手段,怎样应对“叛逆”的孩子,怎样表扬和奖励学生,怎样培养班干部、以及怎样做一个会授权的教师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性地学习或者模仿迟教授这本书的部分建议和做法来尝试改进自己的管理学生的技巧,将所学所思运用到自身的日常教学中,然后再根据自身教学的不同情况作调整,从而形成自己的一套管理学生的方法。
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 篇3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自己作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前阵子抽空拜读了迟毓凯老师《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一书,感触颇多。迟老师开篇就为本书定下基调:"不讲屠龙术,只谈杀猪法!"自嘲理念可能不够先进,招法可能也不够漂亮,甚至姿势有些难看,但就是要实用有效。他志在让一线教师学会将一些基本的,甚至在心理学人中已经是常识的心理学规律,具体应用于教育管理实践,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本书大致分为三个板块内容,第一板块首当其冲直指教师自我认识,第二板块指向"问题学生",第三板块教你如何管理班级。根据自身任教情况,我对第二板块——"问题学生"更为感兴趣。
几乎每个班级都存在那么一两个"问题学生",老师在他们身上花费的精力比一般学生要多出好几倍,纷纷感叹尽管时而严厉训斥,时而苦口婆心,各种软硬兼施,家校联动,可往往还是收效甚微。迟老师提供给我们"七种武器"来解决问题学生,分别是赞美、承诺、活动、成功、榜样、人情、强化。每种武器,作者都详细介绍了其所包含的心理学原理原则,还有其适用范围和功能功效,最后还配上相应的现实案例。我对其中的两种武器特别有体会,写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武器一:赞美(培养自尊心,先扬后抑)
迟老师深知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于是在运用七种武器之前,已经充分探清了对手的底细。他说:对于师生关系,虽不至于成为敌我矛盾,但也绝非同盟伙伴,明争暗斗还是普遍存在的,就像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国家利益。
对于"破罐子破摔"的学生,他们总摆出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或者"我就这样,你能把我怎么样",甚至直接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很多教师对这样的学生简直失去了耐心,不知如何是好。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自己任教班级中的一名学生,行为规范随意,课堂表现散漫,一到自然课的实验环节更是有如脱缰的野马,停不下得闹腾。纵使当堂批评或课后思想教育,也丝毫没有羞愧悔改之意,和班主任反映,班主任老师说,他早已习惯了批评、教育,现在仿佛穿着防弹衣,刀枪不入。
此书中,迟老师提供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解决思路:"既然死猪不怕开水烫,那么,什么猪怕烫呢——活猪——那我们怎么办——很简单,救活了再烫。"一些学生之所以犯错之后还丝毫没有悔改之心,恰恰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用一个较低的自尊心来达到与犯错行为的协调,所以,他才能持"我就这样,你能怎样"的态度而毫不愧疚。所谓"将死猪救活再烫",即先用赞美帮学生找到自尊心,然后再批评他。
想来也是,每次下课后留这个学生谈话,我总是上手就让他反思为什么老师要留你,之后的`言语大多也是些不中听的批评。这类孩子早已习惯了被训斥的模式,我们这种思想教育充其量就是占用了他的下课时间,下次上课,该怎么样还怎么样,或许下一回,我可以试着先找找他的优点进行表扬一番,当他放松警惕,面露轻松,自我感觉逐步升腾、自尊心回来之际,再一剑封喉,点出其错误。确实,"一个自我期待良好、有自尊心的人,面对自己的错误必然心生痛苦,而这种痛苦才是改变的起始"。
武器二:人情(以关系保障,先拉后教)
我们都知道,关系越亲近越容易答应一个人的要求。迟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亲人关系的运行法则是需求法则,即只要对方认可你是他的亲人了,什么要求都会毫无原则地答应。
在学生时期与一年多的教师角色中,我自己也有切身体会。凡是接触比较多的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大多会完成得比较认真,课堂表现也会更好。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班主任的课堂会比其他老师更有效的原因。学生,特别是小学生,老师是他们这个阶段的"重要他人",他们渴望老师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多和他们一起聊天一起玩。即使是我们所认为的问题学生也同样如此。迟老师在书中说:拉近与学生关系的要点在于,不是在课堂上、学校内如何谆谆教诲,而是应该在"学习之外的时空,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与学生发生互动",这样才能更容易拉近彼此关系。
学校里,我们与问题学生交流最多的就是学业、纪律问题,总是老生常谈,絮絮叨叨,有时连自己都觉得啰嗦,更可气的是自己的付出总是得不到回报。迟老师建议我们多在课下与他们聊一些和学习无关的话题,比如假期去哪里旅游了,平时喜欢什么活动,最喜欢的动画片是哪个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除了拼命让他提高学习成绩以外还关心他的课余生活,促进了情感交流。结合我们自己学校,老师们可以利用每天的大课间时间,和孩子们跳跳绳、踢踢毽子,拉近师生关系,营造"家人氛围"。其实活动也是迟老师推荐的武器之一,"通过活动可以激活情绪,而在情绪激动时实施教育,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书给我的总体感觉:案例众多,可读性强,将一些心理学技术直白地运用于日常教学管理中。 类比形象生动,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版面有专栏有侧栏,设计巧妙。正如迟老师写这本书所希望的,读来感觉心理学不难懂,很有用!
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 篇4
随着所教学生年级的升高,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我越来越感觉学生长大了,也没有一二年级时那样“听话”。对于学生的内心世界,越来越捉摸不透了。因此,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去认识学生、管理学生成了我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阅读了《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这本书。在这本书中给了我很多做一名有影响力的教师的方法。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但是如果在我们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学生越来越不听话,对我们的教育置之不理,那教育便无从谈起。书中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提出:“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十分必要。”总体来说,提高我们对学生的影响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树立教师的威信。书中指出:“从心理学上讲,人之所以受别人影响,其中一个很总要的原因在于信任,学生听你的是因为信任你。对于教师而言,如果学生对你所说的话信任度比较高,那么教育管理起来就更容易一些。”读完这句话我想到了一些家长经常会跟我说的一句话:“我们说的话他不听,没您说的管用,老师说的话就跟圣旨一样。”是啊,由于我们的身份是教师,由于我们的职业特点,在学习方面,学生便会更加信任我们。对于学生与生俱来对老师的信任,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让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信任我们。书中提到:“人们之所以受到别人影响的第二种原因,是恐惧。学生之所以听你的是因为敬畏你。”这个观点也在提醒我们,在与学生增进感情,加深了解的同时,我们要时刻保持学生对自己的敬畏之心。如果只追求与学生成为朋友,不注重保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敬畏之心,即使和学生关系再融洽,教师的教育影响也是会大打折扣的。
第二、善于赞美学生。 书中提到了“我们喜欢什么样的人?”其中有一个答案就是“我们喜欢喜欢我们的人。可以说,谁欣赏我,谁对我好,我就喜欢谁。”“实验研究也证实,告知某些人他们被别人喜欢或仰慕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回报的情感。这就是人性。学生喜欢那些认可和欣赏他们的教师,教师也一样,同样喜欢那些夸奖他的学生。”因此,作为教师,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喜欢自己,在学生中有很强的影响力,就要学会赞美学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表达对他们的喜爱之情。如果一味以批评的方式教育学生,学生则感受不到老师对他的喜爱,教育效果便不会太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