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欢迎阅读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一些场景,如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等等,导人新课,让学生感知这些都是比较重的或大宗的货物,了解计量这些货物有多重,通常都是用吨作单位,感受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每袋100千克的大米,说明1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从而引出吨与千克的进率。接着又以一个小学生体重是25千克,推算出40个这样的小学生重1000千克,即1吨。这里所出现的大米、学生等,都是学生熟悉的,有助于学生在已经掌握单位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一猜数学老师的体重吗?

①请几名学生猜一猜;

②让猜的学生说说老师的体重为什么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

2.课件展示场景: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厢。

①学生观看场景图,师说明这些图中堆放或者运输的都是些很重或大宗的物品;

②提问:如果我们现在用克或者千克作单位来表示这些物件的重量,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用时方便吗?

3.揭示课题:

如果用克或千克作单位来表示上面物品的重量,用起来比较麻烦。因此,计量这些重的物品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可以用符号“t”表示。

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猜老师的体重,唤起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回忆,接着通过观看场景图,初步感知在计量比较重的或者大宗物品有多重时,需要用比克或者千克更大的单位,从而引出吨这个单位。

二、参与实践,充分体验

1.感知25千克、50千克、100千克大米的重量

(1)感知25千克

出示25千克重的一袋米,请一位力气小的同学来搬,如搬不动,再请一位力气大的.学生来搬。

(2)感知50千克

出示50千克重的一袋米,还请上面力气大的同学来搬,如搬不动,再请一位学生来帮忙搬。

(3)感知100千克

出示100千克重的一袋米,让班级几位力气最大的学生一起来试试,看能否搬动,搬完后,让学生谈谈搬米袋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三次搬米袋,由最轻到重,逐步强化学生对100千克重的感知,为下一步建立1吨重的表象铺设合适的台阶。

2.直观感知1吨的实际重量

(1)谈话:刚才同学们在搬100千克米袋时,感觉很重,那么2袋这样的大米多少千克呢?3袋、4袋……10袋呢?(课件展示10袋大米的情境图)

(2)学生按老师所说的大米袋数说出相应的千克数。

(3)小结:1袋大米100千克,10袋大米重是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lt=lOOOkg。

(4)让学生根据:1吨=1000千克

说出3吨=( )千克,8吨=( )千克,5000千克=( )吨,7000千克=( )吨。

(5)假如我们班学生的平均体重是25千克,算一算,我们班多少位同学才有大约1吨?

学生动手算一算,然后交流算法,得出40位同学大约有1吨。

[设计意图]用10袋大米,40个学生的体重,让学生体会1吨重的概念,学生看得见,模得着,有助于学生在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重的概念。

3.结合实际,加深对吨的认识(多媒体结合演示)

(1)读一读:

一棵白菜重1千克,1000棵白菜重才是1吨

每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是1吨

每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是1吨

(2)算一算:

1、桶水大约10千克,( )桶水重1000千克

2、块砖重5千克,200块砖重是( )千克,( )块砖重是1吨

(3)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吨这个单位?

学生举例说明重大约1吨的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一读、算一算、想一想等活动,丰富学生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1吨观念的建立。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填一填:

一只河马重3( )

一只羊重大约45( )

一个苹果重200( )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4( )

拖拉机能装2000千克石子,也就是( )吨

大象的重量约6000千克,也就是( )吨

一条蓝鲸重7吨,也就是( )千克

一条鲨鱼重约3吨,也就是( )千克

2.算一算:

一台起重机一次能吊起2t的货物,照这样计算,15次能吊起的货物是多少吨?

3.试一试(多媒体):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面标记限重量是1t,13个成人

(1)如果是我们三年级的小学生去乘的话,每次可以乘坐几个?

(2)如果是我们学校83位老师都要乘电梯,至少要乘几次?

[设计意图]让学生填一填,算一算,使学生充分认识吨这个质量单位,通过让学生解决乘电梯问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吨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小结评价,回归生活

1.说说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哪些收获。

2.课外实践:星期天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商店或超市调查一下,有哪些货物是用吨作单位的,有哪些货物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如果是以千克作单位,估计一下多少件这

样的货物的重量是1吨,作好记录。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通过调查、收集、处理信息,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篇2

一、课题:

吨的认识和换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运用吨表示物体的重量;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五、课前预习设计:

1.关于吨的知识你能知道些什么?

2.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吨作单位?举出几个例子。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

2.解释:“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二、借助直观形成表象:

1.关于“吨”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整理:

A、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举例)用地秤来称。

B、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C、1吨=1000千克。

2.感知1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激趣:1吨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吗?

推算: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体重大约是25千克,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观察感知,形成表象:请40个同学站在讲台上,这些同学的体重合起来就大约是1吨。

三、解决问题:

1.这4个动物能过桥吗?他们该怎么过?你还要知道那些条件才能知道?

出示:马300千克

牛500千克鹿200千克

熊400千克你们能为他们设计几种过桥方案?

2.老师们也想去运动场看看,你能告诉他们该怎样过桥吗?

3.我是小小检查员:

谈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因。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C、李师傅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张大伯开着一辆限载4吨的卡车装载着10头牛,每头大约重500千克。

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告诉学生:在陕西省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4.小明的日记: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肠,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上了大约重1克的出租车,来到了动物园。我们先看了大约重80吨的熊猫,又看了大约重8千克的大象。我说:“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吧?”爸爸说:“不对,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的重量大约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头蓝鲸的重量就相当于二十几头大象的重量,二十几头大象挤在一块该有多大呀?蓝鲸可真大﹗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加强练习、巩固提高

(1)课本第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会经常用到数学知识。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篇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概念,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体重?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做单位?(板书:千克?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千克=1000克)

你估计老师的体重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

2、创设情景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水果市场逛一逛。看,这里到处可见一箱箱的水果,真热闹啊!让我们拿一个大苹果看看能有多重吧![出示:一个苹果重200(克)]

那一箱苹果呢?[出示:一箱苹果重10(千克)]

[出示:一卡车苹果重3()]一卡车苹果的重量是3克,还是3千克?都不恰当,是吧?因此,人们就又规定了一个新的,比克和千克都大的重量单位——吨。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吨”。吨也是一个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二、讲授新知,解决问题

1、1吨有多重

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让学生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1个同学的体重约是25千克,4个这样的同学约重多少千克?(约100千克)

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约10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联系班中40个体重约是25千克的同学,让学生感悟1吨的重量。

2、哪些东西大约有1吨

(1)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重1吨?

(2)一头牛约重500千克,几头牛约重1吨?

(3)你能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吗?请在小组内相互说说。

(4)你认为什么样的物体要用吨作单位呢?

小结:我们在计量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吨作单位。

(5)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用吨作单位的吗?

(货车的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桥的载重量等)

(6)完成32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

3、单位换算

刚才我们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请大家把这些学过的质量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理一理。

反馈后,提问:“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千克和克呢?”

通过刚才的整理,哪个单位最重?最轻的是?

4吨=____千克

3000千克=____吨

学生尝试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课件演示)

4吨=4000千克,因为1吨=1000千克,4吨就是4个1000千克,就是4000千克。?3000千克=3吨,因为1000千克就是1吨,3000千克有3个1000千克,也就是3个1吨,就是3吨。

完成32页做一做,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1、估一估,连一连

大象 鲸 山羊

50吨 60千克 4吨

2、在一辆载重是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为什么?

3、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卡车载重4()。

(2)小明体重35()。

(3)一块橡皮的质量是8()。

(4)码头停泊的货轮能载货10()。

4、13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介绍方法

四、课外延伸,加深理解

1、日记一则。

大家好!我叫小马虎。星期日旱晨我从2分米的床上起来,洗刷完毕,就去吃旱饭。我吃了一个50吨重的肉包,喝了一杯牛奶,然后开始做作业。我做的几道题是这样的:

5吨=(5000)千克

4020千克=(4)吨(200)千克

3吨400千克=3400(克)

下午我去逛公园,看见公园里有一只大象重7千克,晚上8小时30分我睡觉了。

2、你知道吗?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谈谈感受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反思:

在学习吨这个质量单位前,学生已经对克和千克有了感性的认识。知道了1千克=1000克。较轻物体的质量常用可作单位,而一般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了测量较重的物体或者是大型物体时常用吨作单位。但是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没有直观的认识。也不可能像认识克和千克那样让学生通过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或者是两袋盐的重量来建立感性的认识。所以,对于吨这个质量单位要想建立吨的观念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我是先让学生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的过桥问题、货车、电梯的.载重量、多少物体的重量约1吨、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估计一些大动物的质量等,使学生体验到吨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习吨的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首先课堂上利用10袋100千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让学生感受1吨到底有多重。再利用班上孩子们的体重,从数量上体会。

我找了班上体重正好是25千克的一个同学,这样学生可以想象大约四十个学生的体重就是1吨。然后告诉孩子们,我的体重是50千克。20个老师的体重就是1吨,同时课本上也提供了两头牛的体重也大约是1吨。让学生在对比的数字中感受1吨之大。

但在教学时发现三年级的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较差,让学生推算多少个物体重约1吨比较难算;是否有更大、更直接的物体能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现;虽让学生进行较充分的体验,但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吨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太远,有的学生对千克、克的质量的表象还不清晰,对以吨为单位的物体质量的估计就有些离谱。有一位学生说一幢教学楼一棵树的重约1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估计时与1吨重的表象,如2头牛、40位同学进行比较。由于吨是用来计量较大的物体质量,所以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很少出错。但实际上学生对于这个单位的掌握还不是很好。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

课前准备:

20千克的矿泉水4桶,每位学生准备1元硬币一枚,1千克重的物体一包,搜集一些物体的重量。

设计理念:

1.在猜测中生成悬念。课一开始,让学生猜测老师的体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对勇于猜测的学生,老师都予以表扬。在热烈的氛围中,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14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才大约有1吨重,设置了“吨”的悬念。

2.在探究中生成概念。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学生得出20千克一桶的矿泉水,搬运50次,才正好是1吨。

3.在体验中生成新知。在抱抱你的好朋友、估计体重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吨的概念,并且由全班学生的总体重得出了“吨”与“千克”的化聚方法。在这样的亲身经历中让学生生成新知就显得很自然了。

教学过程:

一、猜与掂

1.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我大概有多重,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看看谁说得最接近。

2.老师的体重是75千克,你猜对了吗?

(通过猜测老师的体重,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估计重量的能力)

3.与千克有关的重量单位还有吗?(指名说)我们再来说一说千克与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那么75千克=( )克。

4.现在请你拿出一元钱的硬币放在自己的手上,静静地感受。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觉?把1千克的物体放在自己的左手上,继续静静地体验一下。现在来说说1千克重的物体给你的感觉。

(通过“掂”这个过程,增强乐学生的亲身经历,促使学生对1克、1千克有了进一步的体验,从而为学习“吨”的认识打下伏笔。)

二、引题

1.老师的体重是75千克,谁来试着抱一下老师?(抱不动)老师告诉人家,大约14个老师合在一起,就有1吨重了。对此,小朋友们有什么感想?

2.刚才我们用手掂1克、1千克的物体的,现在1吨的物体你还能用手来掂吗?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与吨有关的知识。

(用“让学生尝试抱老师”这种方式来引题,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告诉学生14个老师的体重才大约有1吨重,让学生感受吨。)

三、新知探究

1.吨的用途。

在这之前,你看到或者听到过跟吨有关的事例吗?(生举例

师总结:计量较重的物体的的质量,通常用“吨”来做单位。计量大宗物体的质量,也用“吨”来做单位,在平时我们看到的“t”“T”,这就是吨的记号。

2.体验1吨。

(1)下面,老师组织大家搞一个实践活动,主要是搬运矿泉水。要求:每组派两个代表,一人搬,另一人数次数,把搬运的次数写在黑板上。从讲台的'这一端搬到那一端,搬到你不想搬为止,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加油,观察他们的动作与身体的变化。(在搬运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我们正处于长身体的重要阶段,搬不动就不要硬撑。)

(2)刚刚参加搬运的小朋友站到小组中间,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这么短的距离,搬了10次都不到,他们就这么累?

(3)再一次搬运矿泉水,请刚才发表观点的几位同学参加,搬完,请你们跟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4)1桶矿泉水约重20千克,搬50次就是1吨。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50桶矿泉水重1吨。

生:20×50=1000(千克)1000千克=1吨

(5)5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再次体验吨,以使学生对吨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3.再次感受吨。

(1)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估计体重。要求:①互相抱一抱你的好朋友;②估计一下他的体重;③把你的体重告诉抱你的好朋友。游戏在2分钟内完成。

(2)抱完了你的好朋友,静静地体会,你有什么感受?假如把全班同学的体重都看作是25千克,要多少个同学合在一起才会有1吨?现在我们班有52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的体重是25千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全班小朋友重25×52=1300(千克)。

4.化聚方法的渗透。

1300千克=1吨300千克

假如有3200千克的物体,又是几吨几千克呢?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搬运矿泉水”、“抱抱好朋友”的实践游戏活动,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生成“吨”的概念,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并掌握新知。)

四、展示收集来的信息

1.展示课外收集到的一些物体的重量,谁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2.在这些信息中,哪些物体合起来大约有1吨?所有物体的重量合起来有几吨几千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