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微课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美术微课教学设计(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微课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53-54页。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及计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教学的,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也喜欢探索发现新知识。学生第一次碰到这样的应用题,为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特点,我制作了微课件,帮助学生有序地思维,明白每步求出的是表示什么意思。

教学目标:

1、微课能引导学生有序地思维,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明白每步求出的是表示什么意思,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寻找题目中隐含的中间问题来解决问题。

3、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会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写出综合算式。难点:能通过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出其中隐含的中间问题。

教学设计:

一、自主探究

例:

1、学生讨论自学。(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情景图:从图中你知道什么信息?这些信息有什么联系?(2)找到所给信息中所隐含的信息。要求的问题和隐含的信息有什么联系?(3)把计算过程写在练习本上,说一说每步为什么这么做。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自学,把讨论的结果整理在练习本上,对个别情况进行指导。

2、小组汇报,点拨思考方法。

师:你们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面包师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好了36个,每次能烤9个,问题是剩下的面包还要烤几次?

师:你能从中间找到隐含的信息吗?也就是解决问题必须先求什么?生:隐含的信息是还剩下多少个面包没有烤?

师:通过已知信息,我们知道还有多少个面包没有烤,知道这个有什么作用呢?

生:要求剩下的面包烤几次,就要先求出有多少个面包没有烤。师:现在我们用图示把它们的关系都表示出来。(课件)

一共90个面包,

已经烤了36个,

还剩下()个,

每次烤9个()次能烤完?

师:谁能帮面包师傅解决这个问题?

生1:90-36=54(个)表示:还剩下54个面包

生2:54÷9=6(次)表示:54个面包每次烤9个,需要6次烤完。

3、学习列综合算式

同学们做的很好,为了书写方便,把这两道算式综合成一道算式吗?找三位同学来黑板书写。

引导学生明白:在写综合算式时,为了先计算90-36,要把它加上括号,再除以9。正确的算式是:(90-36)÷9板书:(90-36)÷9 =54 ÷9 =6(次)

学生把正确的算式重新整理到练习本上,并口答。

二、总结

1、收获:学生掌握了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和列综合算式时应注意什么。

2、学生在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注意什么。

五、板书设计

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一共有90个面包

已经烤了36个

还剩下()个

90-36=54(个)

每次烤9个,()次能烤完

54÷9=6(次)

综合:(90-36)÷9=6(次)答:剩下的还要烤6次。

设计思路与意图: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生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学习方法上采用了:(1)运用迁移的规律、比较的方法进行启发诱导式教学。(2)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抓解题思路。学生能积极活跃地投入到问题中,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总结出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的话,那就要想好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自己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微课使用建议:本节微课所讲的知识点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在微课件中我把重要的信息以及所隐含的信息做了一些提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一些提示,根据学生汇总的信息利用图示把题目中的所有的数量关系列出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能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美术微课教学设计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粉笔表现雾,让景色变得模糊。

2、对粉笔绘画的方式感兴趣。

活动重点:

学习用粉笔表现雾,让景色变得模糊。

活动难点:

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正确添加浓雾或薄雾。

活动准备:

1、雾天的图片。范画一张。

2、彩色画纸,白色粉笔,记号笔。抹布7块。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欣赏雾天的景色。

1、出示图片。这幅图看上去怎么样?

2、你在什么时候会看到空气中有雾?有雾会怎么样呢?

3、教师小结:有时候早晨我们会看见雾,它是白茫茫的,笼罩了房子、街道、花园,让一切都变得模糊,看不清楚。

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雾的特征,进一步加深对雾的.了解,为绘画作铺垫。

引导幼儿想象出雾气笼罩下的丰富的场景。

启发幼儿想象用什么方式来表现雾比较合适。

教师示范用粉笔表现雾的绘画方法,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作画,教师提醒幼儿粉笔涂画完,用手指轻轻涂抹,再用抹布擦干净,注意卫生。

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

美术微课教学设计 篇3

活动目标:

⒈、掌握向日葵的画法,尝试添画花瓶、装饰边框,丰富画面。

⒉、能够合理布局,表现出前后的遮挡关系,并大胆表现向日葵的不同姿态。

活动准备:

颜料、毛笔、范画、梵高向日葵ppt。

活动过程:

一、向日葵实物图片导入。

⒈、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向日葵)向日葵是什么样子的?

⒉、为什么我们叫它向日葵呢?

小结:因为向日葵的脸总是一直向着太阳,太阳到哪里,它的脸就向哪里。所以叫向日葵。

二、出示梵高作品《向日葵》,引出课题。

⒈、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一幅美丽的向日葵绘画,这是外国的一位画家画的,世界上许多人都喜欢他画的向日葵,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⒉、这些向日葵一样吗?是不是都朝着一个方向?那都有哪些方向呢?请小朋友们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向日葵各个方向的姿态(个别表演,集体模仿)?

⒊、我们来看看向日葵的花瓣。向日葵的花瓣是什么样的?它们好像在干什么?

⒋、对了,向日葵好像在舞蹈,有的低下头,有的仰起头,有的扭动身体,漂不漂亮?你们喜欢吗?

⒌、小朋友,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画除了向日葵,还有什么?向日葵喝了花瓶里的营养才会更美。

⒍、你们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

⒎、那么这幅画是谁画的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师介绍梵高及其他向日葵作品)

三、创作《向日葵》,激发幼儿作画灵感。

⒈、刚才我们欣赏了大画家的作品,你们想成为一名大画家吗?今天,我们小朋友就要画一瓶你喜欢的.向日葵,画的时候要大胆,色彩要亮丽。

⒉、向日葵该怎么画呢?(幼儿自由讲述向日葵画法)

⒊、老师讲解绘画步骤

故事引出向日葵的绘画方法:有一天,老师去散步,走了一大圈(向日葵的花盘外形),这块地真不错,我决定开垦一下,横着开了一条条沟,又竖着开了一条条沟……“哇,变成了一个个小格子。”“这么好的地,我要种上一颗颗种子,收获果实(向日葵的籽)。”瞧,向日葵就呈现出来了。最后再添上花瓣。

⒋、讲解向日葵的遮挡关系。

哎呀,后面的花也探了个头出来,可是,被前面的花挡住了一点点,该怎么画呢?

原来呀,我们只要把它露出来的一半花画出来就行了,被遮住的部分不用画。

⒌、花瓶的设计

画完向日葵,我们要把它们插到花瓶里啦,花瓶的造型有很多种,你想画什么形状的花瓶呢?你的花瓶上有些什么漂亮的花纹呢?

⒍、一瓶向日葵画好了,我们要为它装饰上好看的边框,你想怎么装饰呢?

四、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1、画圆时一定要记得舔笔,要画得大一点、细一些。圆里有什么?我们可以怎么画?(蘸浓墨将笔竖起用细线条在圆中画格子装饰,而后再在每格中点一点。)

2、注意花的位置,以及花瓣的布局。(蘸浓墨将笔竖起用细线条在圆外画半圆形表示花瓣,画时沿着圆画出,一个接着一个。)

⒊、引导幼儿大胆装饰花瓶和背景。

五、讲评。

⒈、展出幼儿的作品,带领幼儿欣赏《向日葵展》

A、好多的向日葵啊,哪个画家来介绍一下你创作的向日葵?(引导幼儿从构图及向日葵的造型来讲)

B、如果你请你买一副向日葵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家,你最想买哪一幅?为什么?(引导幼儿从向日葵的色彩的搭配、线条的流畅来讲评)

C、谁的背景设计的最独特?

⒉、老师小结,鼓励作画有进步的孩子。

今天你们创作的向日葵都很美,我们都沉浸在了向日葵的世界里,可真幸福啊!

六、活动延伸:向日葵种植

在班级种植地中,播撒一些向日葵的种子,利用课后空余时间为向日葵浇浇水,除除草,观察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美术微课教学设计 篇4

【课前透视】

本课由《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篇寓言组成。课文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可笑的人物形象。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

寓言经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裁。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同学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同时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引导同学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同学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他人听。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信息资料】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课文插图、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观察谈话:

出示《揠苗助长》插图,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两则寓言,俺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俺们先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长》 。

2、解题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同学交流)。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括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括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

结合同学的实际情况,引发同学的交流讨论。自然引出教学内容,向同学介绍寓言的常识性知识,丰富同学的认知,激发同学阅读兴趣。

〖对话平台〗

学习《揠苗助长》

一、初读

1、读题考虑:

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ang”。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同学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由题引入,变文字为画面,激发同学的热情,了解故事的内容,为学文奠定基础。

3、自读课文:

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

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

教师充沛鼓励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5、游戏巩固识字:

采用“字词大转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引导同学识记生字。

强调自读自学,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掌握。通过交流丰富识字经验,提高同学自主识字能力。

二、朗读

1、引导同学朗读自身最喜欢段落,用自身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同学说出朗读体会:

你为什么这样读?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同学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教师相机启发、指导同学进行感情朗读。如:

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启发同学考虑:

种田人为什么要协助禾苗生长?种田人盼望自身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在同学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盼望”一词,教师指导同学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同学考虑:

种田人想出了什么方法协助禾苗生长呢?他又是怎样做得? 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 指导同学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同学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

3、引导同学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示。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同学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

抓住事情发展的最终结果,联系农夫的表示,进行鲜明的对比。从强烈的反差中,理解寓言所要揭示的道理,培养了同学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讨论

启发同学考虑: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今后俺们应该怎样做?引发同学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笼统出寓意。

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同学的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在交流中培养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概括性,在对寓意的理解中,培养同学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情,促进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

四、拓展

1、启发同学考虑:假如让你给这个农夫起个名字,你认为他应该叫什么?说出自身的理由。

2、 你还知道什么寓言?讲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从寓言中你有哪些收获?

开阔同学思路,促进同学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问题设置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融合同学个性化的见解,丰富了语文积累,促进了同学想像能力、思维水平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写字

1、出示“俺会写”中的“焦、费、望、算”。引导同学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如:

“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

3、同学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抓住生字特征,加强范写指导,自主写字评议,提高同学书写能力。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回顾

1、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同学回顾。

2、启发交流:

从《揠苗助长》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收获?教师相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关注基础知识,实现自然引入。

二、初读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同学自学情况:

⑴利用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同学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交流识字记字方法,教师肯定同学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并适当点拨重点字在记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⑵分段指读课文,了解同学读文情况。

3、启发考虑:

通过读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以同学自读汇报为主,组织学习活动,培养同学自学能力。在抓好基础的同时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研读

1、启发同学考虑:

根据读文和自身的理解,学习这则寓言你想提出些什么问题?教师鼓励同学发表自身的意见。然后梳理同学回答,展示同学提出的问题:如: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他是怎么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这个人做得对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结合着同学学习第一则寓言的基础和课文内容短小,语言平实的特点,充沛放手。引导同学根据读文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指导,有效地培养了同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同学的创新思维和想像能力,促进了同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结组学习:

引导同学围绕着梳理出的问题研读课文。教师巡视,适当提示,比方: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等。

3、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效果:

教师要结合同学的读书汇报,适时地引导同学理解语言,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丰富同学对课文内容和蕴含道理的感悟和体验。如:

抓住“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引导同学体会“白”字,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捡了廉价心满意足的语气;捡了野兔后,他想些什么?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期盼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指导同学读出惋惜的语气等。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启发同学交流:

这个人做得对吗?

合作读书,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提高了学习效益。互动的形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研读氛围,同学在考虑与讨论中加深了对寓意的感悟。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

1、讨论:

读了这篇寓言,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

在生活中,你见过像课文中的种田人一样的人和事吗?

3、考虑:

种田人正坐着等待兔子,假如你经过看见了,你会怎么样来劝说他?

引导同学联系生活,结合自身的认知实际,创设情境,发明新的思维发展点,引发同学讨论交流,培养了同学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五、写字

1、出示“俺会写”中的“守、丢、此、桩、肥”,组织同学进行观察。

2、教师示范书写。

3、同学练写,师生评议。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揠苗助长:揠:拔。比喻不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也作“拔苗助长”。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灵活变通。也比喻妄想坐享其成,坐享其成,或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胜利。

盼望:盼望。

自言自语:自身跟自身说话。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

〖相关链接〗

1、寓言:文学体载的一种,是含有讽谕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少数是哲学家与作家个人的创作,多数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

〖阅读在线〗

鹤和狼

狼吃东西特别馋。在一个宴会上,他吃得太急,把一根骨头鲠在嗓子里,差一点送了命。很幸运,这时刚好一只鹤从那里经过。狼便向她做手势,请她过来帮帮助。

女大夫立刻开始做手术。她以高超的技术为他取出了骨头,然后,要求付给她一定的酬谢。

“你的报酬?”狼说,“俺的好大嫂,你是在开玩笑吧!俺让你从俺的喉咙里缩回脖子,难道这还不够厚道么?快滚吧,你这没良心的东西,千万别再落到俺的爪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