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匠的儿子教案

欢迎阅读鞋匠的儿子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鞋匠的儿子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意思;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前预习】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一、二类生字,描红后将生词抄写两遍。

3.画出文中生词,选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它们的意思;

4.试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大意。

【知识链接】

林肯:美国伟大的民主主义政治家。他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个鞋匠。1861年,当选为美国总统。他的当选使南方奴隶主忧心冲冲、惶恐不安,不久便爆发了南北战争,历时四年,最终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不幸的是,于1865年4月15日,林肯被南方黑奴隶主指使的恶人杀害。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

【预习反馈】

1.小组内开火车读课文,相互正音;

2.同桌互查描红给出星级评价。(提示:本课有一个生字要注意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半包围结构,它就是 字。)

3.大组组织猜词游戏,规则是一人说词义(必须是本课生词),其他同学猜词语。

4.交流分段情况,说说段意。

【质疑探究】

1.提出预习时不懂的问题,大组讨论;

2.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

(1)那些参议员们为什么而尴尬?

(2)除了尴尬,他们心里还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能想象到他们会在私底下说些什么?

(3)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能看出当时的美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样?

(4) 练习朗读第一自然段。

【当堂检测】

1.选字填空。

辱 唇 豫 像 卑 悲 潮 嘲

羞( ) 嘴( ) 肖( ) 犹( )

( )伤 ( )微 ( )笑 ( )水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统一( ) 高贵( ) 赞叹( ) 犹豫不决( )

3.填空:

课文写了美国著名总统林肯两次演说,一次是 。其中前一次 写,后一次 写,这样安排材料的'方法就叫 。

【课后预习】

1继续熟读课文,了解参议员们态度变化的过程,并画出关键词;

2.用括号标出文中林肯的几段话,说说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试理解几段话的意思;

3.作为美国历史上著名总统,林肯身上一定发生过很多事情,你能设法找到一些关于他的其他故事吗,自己阅读后带到班里与大家交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2-6自然段,读懂林肯的话;

2.感受林肯的人格魅力,体会宽容的力量。

【预习反馈】

1.交流:参议员们前后态度变化:尴尬→ → → →

2.指名读林肯的几段话,并说明他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合作探究】

1.学习2-5自然段

(1)找到参议员羞辱林肯的话,你觉得这位参议员的言行除了傲慢还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用傲慢的语气读好这句话,也可加上动作;

(2)理解人物语言,走近人物内心

①“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这段话一共有4句话,你能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吗?小组讨论后交流。

(方法提示:理解这几句话时可运用比较法,如果将句中的“非常”、“一定”、“永远”、“那么”去掉,所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②“就我所知……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这句话是对谁说的,林肯想告诉他什么?

③“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听了林肯的这段话,你对“伟大”这个词有什么新的理解,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林肯对父亲有怎样的感情?

(3)说完这些话,林肯流下了眼泪,这是怎样的泪?

(4)小结:林肯的一番演说“使得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你觉得是什么使得参议员们的态度有这样大的转变?

(5)练习有感情朗读林肯的话。

2.学习第6自然段:通过这个事例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林肯?

3.交流预习中搜集到的林肯其他故事,更全面了解林肯。

【当堂检测】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能用成语的尽量用。

面对参议员的羞辱,林肯 ,他没有因为是鞋匠的儿子而自卑, 反而 ,在演说中他表现出对参议员们的 、对父亲的 ,甚至地说自己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么做得好,以 的智慧、的演讲才能和 的人格魅力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2.按要求写句子。

①林肯是鞋匠的儿子。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用关联词语连成一 句话)

②林肯宽容大度,仁爱正义,受到人们的尊敬。(改为反问句)

【知识积累】

1.有关宽容的名言:

2.林肯的名言:

【我的收获】

【课后作业】

1.阅读课文第6自然段,完成练习。

①“毫不犹豫”的意思是:

②“裂开的房子”指 ,“完整的整体”指 。

③回答问题:文中说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你觉得他靠的是什么?

2.你有过宽容别人或被宽容的经历吗,那次经历你有怎样的感受或变化,请写下来。

鞋匠的儿子教案 篇2

鞋匠的儿子教案11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鞋匠的儿子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鞋匠的儿子教案 篇3

文章摘要:

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鞋匠的儿子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材分析:

《鞋匠的儿子》一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全文语言朴实易懂,展现了林肯自信、潇洒、宽容、仁爱、正义的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林肯的敬佩之情。

教学目标:

鞋匠的`儿子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3.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体会林肯说的三段话,了解其含义。

教学难点:.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2.领悟林肯在辩论中处惊不乱、宽容大度的心态,感受林肯伟大的胸怀。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了解林肯这个人物。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3.能理清课文的条理,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4.用钢笔给2个生字描红。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

1.小黑板。2.生字卡片。3.挂图。4.课前让学生了解林肯这个人物。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了解林肯。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句名人名言,谁来自告奋勇地大声读读?

出示名人名言:

人,走上追求之路,就会快乐终生!

成功是屡遭挫折而热情不减。

2.谁知道这是哪位名人说的话?(林肯)

教师:对,这是美国著名的前总统林肯的名言。(出示林肯图片)你对林肯的了解有多少?用一、两句话来谈谈。

学生交流林肯生平。

3.正是由于林肯是鞋匠的儿子,所以他在就任总统后仍遭到许多人的嘲笑,但他能从容自信地应对,以非凡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信任和赞叹的掌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21课《鞋匠的儿子》,/sjbwz/去感受他博大的人格魅力!板书课题,齐读。

请看课文《鞋匠的儿子》(学生读课文)

4.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介绍林肯吗?或者谈谈林肯给你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到他是美国人民最伟大的儿子)

二、自读课文,反馈纠错。

1.一读课文。

(1)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检查效果。

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一类生字“辱、豫”和二类生字“尴、尬”的读音。

词语“尴尬、羞辱、嘲笑”的读音。

鞋匠的儿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领会“尴尬、名门望族、卑微、羞辱、止歇”等词语的意思,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林肯在辩论中处惊不乱、宽容大度的心态和以情动人的演讲风格,从而感受林肯伟大的胸怀。

教学重点:了解林肯德演讲策略。

教学难点:领悟林肯在辩论中处惊不乱、宽容大度的心态和以情动人的演讲风格,从而感受林肯伟大的胸怀。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简介林肯。

1、出示名人名言:人,走上追求之路,就会快乐终生!成功是屡遭挫折而热情不减。

2、谁知道这是哪位名人说的话?(林肯)

3、对,是林肯说的。那么你知道林肯德生平吗?(简介林肯)

4、正是由于林肯是鞋匠的儿子,林肯在就任总统后仍遭到许多人的嘲讽与讥笑。但他都从容自信地应对,以非凡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信任和赞叹的掌声。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他博大的人格魅力!请看课文《鞋匠的`儿子》(学生读课文)

5、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介绍林肯吗?或者谈谈林肯给你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到他是美国人民最伟大的儿子)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拼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检查自学,读通课文。

(1)同学间互相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2)指名学生介绍自己自学生字词的方法。

(3)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朗读,并注意纠正读音。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时,有参议员嘲笑他是鞋匠的儿子。林肯从容应对,以仁爱和宽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信任和赞叹的掌声。)

4、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文中谁的态度先后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三、整体感受当时参议院的气氛,从平静的文字表面体会“羞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