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语文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正确掌握音节的声调;区别形近字;巩固句子的概念,能把句子说完整;巩固学过的古诗;能正确朗读短文;能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写字。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点击放大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复习二》的内容。板书:(复习二)
二、练习第一题:把声调相同的字写在一起
1.指名读题目,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出示卡片:岁。指名认读。说说”岁“是怎样拼出来的,这个音节是几声(四声)。打开课本看第一题,找到表示四声的图,在后面的括号里写出”岁“字。
出示卡片:采。指名认读。说说”采“怎样拼,是几声(三声)。找到表示三声的图,在后面括号里写”采“。
3.照上面的方法,把”原、知、火、目、穷、深“写在相应的声调后面的括号里。
4.订正。读一读每个声调后面所填写的字。
三、练习第二题: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指名读题目。
2.出示小黑板:
人()
入()
(1)指名读这两个字。
(2)说说这两个字的字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人“和”入“笔画相同,都是一撇一捺。不同的地方是”人“撇高捺低,而”入“是撇低捺高。)
(3)口头组词。
人:工人、人民、人口。
入:入口、加入、出入。
3.用同样的方法练习后两组的形近字。
(1)”两“和”雨“前三笔相同,都是横、竖、横折钩,后面的写法不同。
口头组词:
两:两个、两只、两头、两天。
雨:大雨、小雨、下雨、雨衣、雨伞。
(2)”鸟“和”乌“只差一笔,”鸟“比”乌“多一”点“。
口头组词:
鸟:小鸟、鸟岛、鸵鸟。
乌:乌云、乌鸦、乌黑
4.把用熟字组成的词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答案:
人(人民)两(两头)乌(乌鸦)
入(入口)雨(下雨)鸟(小鸟)
四、练习第三题:看图,把句子说完整
1.指名读题,讲清题目要求。
2.观察第一幅图。
提问:
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草原)
草原上有什么?(草原上有绿草和羊群)
草原怎么样?(草原很大,一眼望不到边。)
3.观察第二幅图。
提问:
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夜晚的天空)
天上有什么?(天上有月亮和星星。)
月亮什么样(又大又圆、又圆又亮、像个银盘)
4.讲解:“草原”、“天上”是词不是句子。要说成完整的句子,可以仔细地看看图,看看草原上、天上都有什么。想一想这两个句子可以怎样说。
五、练习第四题: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家长听
1.指名读题。
2.你能把学过的古诗先背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吗?(指名背诵)
3.提出要求:回家要把学过的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背得越多越好)。
六、练习第五题:读一读
1.自己小声练习读。(提示:这首小诗有两节,注意两节之间停顿要稍长一些。)
2.指名读。要读得正确、流利。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泊船、数重、游子、寸草心、三春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挂图、投影片或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朗读课文的录音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学前谈话
1、板书课题:泊船瓜洲
王安石
同学们,一提起家乡,我们都会感到特别亲切,诗人王安石也是如此,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齐读课题。
2、哪个同学愿意起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3、你背过哪些王安石写的诗,并说说你的体会。
4、下面我们来看这首《泊船瓜洲》。
二、理解题目。(出示全诗)
(1)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么地方,(出示挂图,指名找出瓜洲所在地。)
(2)泊船瓜洲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三、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可多请几位学生个别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注意以下多音字的读音:
数重:读chóng,不读zhòng(重量)。
还:读huán,不读hái(还好)。
四、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合作学习
(1)先自己对照注释默读,思考,再小组互相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小组合作画一幅简图,图上要标有京口、瓜洲、钟山。
2、讨论、交流。
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出示标有京口、瓜洲、钟山地名的简图,并说全诗意思。京口瓜洲一水间,两岸只隔数重山的意思。
3、评议
你觉得哪一小组完成的质量最高。
4、教师演示
同学们,我在备课的时候也在电脑里画了一幅简图,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五、体会古诗思想感情
(出示挂图)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诗人驾船来到了江边,望着对岸,想到了家乡就在离对岸不远的地方,现在你就是画中哪位诗人,此时此景,你在想些什么呢?
六、指导朗读。
(1)、同学们说得多好啊,就让我们带着感情来读好它读之前先欣赏两遍配乐朗诵。第一遍,要求大家注意听;第二遍,我们边听边跟着录音轻声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下面我请几个同学起来朗读,我为你加上音乐(多请几个人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读出感情,读后评价。)
(4)试着背诵《泊船瓜洲》。
七、启发学生推敲词句。
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修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我们一起来想一下,作者可能用过什么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
八、拓展练习。
课前我曾布置我们同学搜集些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谁愿意起来背给大家听的。
九、布置作业
1.背诵《泊船瓜洲》,再看看诗中的每个字怎么写,准备默写这首诗。
2.预习《游子吟》。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
2、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受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3、理解一些难句的情味。
【学习重难点】
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揣摩文中难句所蕴涵的情味。
【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煞它风景( ) zhù( )足 xiāo ( ) 魂 媒介( )
2、想一想,有那些赞美桥的古诗词,把它写下来。
二、学习研讨
3、 在作者看来, “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4、为了更好地阐释“桥之美”,作者举了几个例子?请各用一句话概括。
5、理解文中语句丰富的蕴涵。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6、说说《中国石拱桥》与本文在表达手法上的区别。
三、扩展学习
7、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水的语言
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暧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把水壶放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刻,叫声又不是那样响了。“响水不开,开水不响”,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
放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里放出了大量的热,它们温度降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呜叫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变成“哗啦”“哗啦”了。
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
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变成了小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xxx爆炸,发出了声音。
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
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地向地面上倒一点,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100°C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的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汽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了。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
水的奇妙语言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
(1)这是一篇 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 顺序,全文语言 有趣。
(2)为了生动的说明水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很多地方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3)文章说明了水在三种情况下的语言:A ;B ;C 。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
语文教案 篇4
(优秀)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