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欢迎阅读语文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任务情境说服别人,在说服时讲清楚想法和理由。

2、能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说服别人时,能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课前准备

1、了解课本上的三个任务,了解相关内容,准备好相关材料,如“生物角”的知识、组织义卖活动的流程等。

2、挑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口语交际情境,设想在说服对方时可能发生的事情,并想好应对的措施。

3、做好预案,可以列提纲,或者做好口语交际的思维导图等。

教学过程

(一)唤醒生活经验激发交流表达兴趣

1、同学们,我们经常有一些自己觉得很好的想法,但是苦于得不到别人的支持,于是很着急,很失落。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2、如何顺利地争取别人的支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板书:请你支持我)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营造说的氛围,为本节课的交际活动打下基础。带着疑问学习,明确口语交际的目的。

(二)体验模拟情境,了解如何说服他人

1、同学们要办一份报纸,要明确以下问题:

交际双方可以先在纸上列出提纲,请求支持者列出具体的理由,同时要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想好应对的话;被说服对象列出可能反对的理由,或想知道的各种细节,如:

(1)办报纸的`目的是什么?

(活跃班级文化生活,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

(2)有哪些事情需要老师的帮助?

(在课外活动时分配出一定的时间;请老师把关报纸的质量;提供纸张和印刷)

(3)老师可能会提出些什么问题?你想怎样回答?

(大家议论一下,可以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老师,我会怎样想,怎样说?)

(板书:说想法讲目的做预案备应对)

2、模拟交流过程,评价同学表现。

(1)小组讨论,设想一下交流过程。

(2)温馨提示:礼貌诚恳地说明来意。

讲清楚办报的设想,说明目的。

设想到老师可能的担心,想办法打消老师的顾虑。

(3)点拨指导。

(4)各小组依次模拟表演,其他小组评价。

(5)教师评价,总结经验:

①说话要有针对性,目的明确。

②说话要有吸引力,把支持的好处讲清楚。

③说话要善于打动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自己的情况或安排讲清楚,把他人的顾虑消除干净。

【设计意图】在分角色小组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看看谁的表现最能说服老师,学习别人的好方法。

(三)自主选择情景试着取得别人支持

1、自主选择:

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

说服同学,在班里成立“生物角”。

说服校长,在学校组织一次义卖活动。

2、分小组领任务,每小组选择一个任务,小组内同学扮演不同角色来交流。

【预设】:说服同学,在班里成立“生物角”。

生1:同学们大家好,我提议在我们班里设立生物角。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生物角里种上绿色的芦荟、仙人掌,养一些可爱的小金鱼、小乌龟,让我们不用到外面去也能亲近大自然。在班里设立生物角,一方面可以美化教室环境,给我们的教室增添无限生机,另一方面也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休息、讨论的地方,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提出想法,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了)

生2:可是我觉得在班里成立生物角会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可能有的同学上课了还想着去瞅瞅小动物,怎么能专心学习呢?(提出质疑,激发请求支持者完善自己的建议。)

生1:开始的时候,因为新鲜,或许有的同学会这样,可当大家熟悉了我们的生物角后,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再发生了吧!而且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不像低年级的同学那样缺乏自制力。我们不需要老师提醒,每名同学都能够做到上课专心听讲了。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了才能更放心、快乐地玩耍呀!(从实际情况出发,同时肯定大家的自制力,排除质疑。)

生3:生物角难道就起个装饰作用,让我们的教室更漂亮吗?(质疑,可见理由还不够充分。)

生1:当然不是了。生物角是一个充满情趣的地方,我们可以在这里细心地观察各种花草和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和生活习性,不仅能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而且能帮助我们增加知识。(把成立生物角的好处说得更具体了。)

生2:可是照顾好生物角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花草要经常浇水,小动物要喂养、做清洁。这些细节问题你是怎么考虑的呢?(实际操作上的问题。)

生1:我们可以分小组来照顾这些花草和小动物,采用值周或值日的形式,专门用一个本子记录下时间和照顾详情。我建议每个同学都参加,这样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责任感,而且能培养我们热爱生命、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操,还能锻炼动手能力。(提出的建议可行,同时又说明了其中的好处。)

生2、3:你的建议非常棒,我们支持你!(请求支持成功。)

3、角色扮演完成后,交流总结:面对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些什么?

明确:交际的对象不同,使用的语言、语气也不同。比如说服家长,语气可亲昵、随便些;说服同学,语气可亲切一点、有号召力一点;说服校长,语气则要庄重一些,有理有据。解决的问题难易不同,所做的准备也应不一样。如说服妈妈答应自己养小狗,可跟妈妈说清自己的要求,自己为什么想养狗,养狗有什么好处,自己对养狗做了哪些准备等。但如果说服校长在学校组织一次义卖活动,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了,如是什么义卖活动,这个活动的意义何在,以什么形式展开,都要提前做好调查或准备,这样才能得到支持。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帮助学生了解和清晰本课的学习目标。将模拟体验环节学到的方法,如:礼貌诚恳、具体表达、恰当应对等运用到实际的情境中,从学到用,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转化。

(四)拓展生活情境迁移应对他人要领

1、要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情,要学会正确的口语交际。

态度诚恳礼貌;讲明设想,说清目的;做好预案,从容回答。

2、面对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注意:

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

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设计意图】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应对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语文是为生活服务的。

(五)评一评,选出“口才奖”

(六)板书设计

请你支持我

说想法讲目的

做预案备应对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

1.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和夸张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了解关于宇宙起源的朴素的解释。

能力培养点:

1.学会使用夸张和想像。

2.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

情感体验点:

1.感受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

2.赞颂人类无穷的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如何通过对女娲造人过程的叙述,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课文类型:

课内自读课文

教学方法:

文章浅显易懂,可以通过复述故事和形式把握课文内容。试着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大胆进行探索,了解人类起源的科学解释。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投影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二、讲授新课

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

⑴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⑵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内容。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这个环节一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内容。二是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实施前要做好指导,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师可提示补充。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⑶讨论:a.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b.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象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2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合理即可。可以先四人小组讨论,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⑴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⑵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对女娲这个形象的认识,应该是这节课探究的一个要点。讨论时要提醒学生紧扣课文语句分析认识。教师最后明确: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象力的地方。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⑴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园里》,拓展思维空间。

[讨论]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

讨论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拓宽思维角度,从文章情节的想像、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诸方面去分析。教师不要限制在只应该喜欢哪一篇上,但是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传说,表现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这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而我们往往也可以从阅读这类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三、教师总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四、布置作业:

⑴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⑵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点

生字的识记与书写。

教学难点

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和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没有花草,土地干涸,有花有草,但花草都干枯了)

大家看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如果你是这些枯黄的小草,现在你最需要什么?

2.别急别急,瞧,谁来了?(看动画)

(点出:雨点儿)谁愿意和雨点儿打打招呼?

“点”字是一个生字,你读得真正确。

多可爱的雨点儿啊!如果我们把“点”和“儿”读得快一些,舌头卷起来,就更好听了,再来试试吧(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再来叫叫它吧!(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究竟讲了雨点儿的什么事呢,让我们赶快打开书本,翻到105页,请拼音朋友帮忙,自由地大声读读课文吧。边读边完成老师的几个要求:

(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三、检查反馈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请大家用手指表示。

把书本合起来,放在书桌的右上角,我们来看看大屏幕。

2.这些句子挺难读的,你能读好吗?自己先试一试吧!(自由读)课件出示

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那一句,读给大家听!

A、读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认读“数不清”“云彩”“飘落”

师:你愿意读哪一句?。请你来试试吧!

(1)理解“数不清”。

a、正音“数”“清”字,读“数不清”

b、找一找,文中什么数不清。

c、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d、一起再来读读这个词语吧!

(2)理解“云彩”。

(出示“云彩”)这个词你能读吗?

a、正音读“云彩”(注意把平舌音读准)。

b、同学们看到过云彩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多幅云彩的图片)

c、多美的云彩啊!你能说说,这是()的.云彩吗?(出示:的云彩)

d、一起再来读读这个词语吧!

(3)理解“飘落”。

a、出示“飘落”这个词谁能读?

b、“飘落”是一个动作,你能说说什么“飘落”下来吗?(出示:飘落下来)c、一起来读读吧。

(4)检查整个自然段。

这三个词语你都会读了,再来读读这句话吧,相信一定会读得更好,自己练一练吧!我们一起来读读吧。(自由读齐读)

B、读句子:半空中,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认读“半空”“问”

1.第二句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你来试试吧!

2.学习“半空”注意“半”是前鼻音,“空”是后鼻音齐读。

3.出示生字“问”读一读。

4.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吧!

C、读句子:小雨点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认读“回答”“方”。

1.最后一句你会读吗?自己先来试一试吧!

2.读“回答”“地方”(指名3人读,提示“方”在“地方”一词中读轻声齐读)

3.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吧!

D、检查生字词

师:这么多词语从句子中跳出来了,你还会读吗?我们来开开小火车吧!(开2列小火车齐读)

四、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1.师:课文中的词语宝宝都认识了,那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呢?他们去干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想一想吧。(自由读课文)

2.学生反馈:课文讲了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故事。

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3.师: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在去的路上还打过招呼呢,你能把他们说的话找出来吗?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出示3句话)

4.师:请自由地读读这3句话,边读边想:你愿意当谁啊!能说说原因吗?(指名说)

板块一:小雨点儿

生自由说喜欢当小雨点的理由。

师:小雨点儿很了不起,因为他给有花有草的地方带去了更加美丽的色彩。

指名读,读出高兴、自豪的感觉齐读。

板块二:大雨点儿

自由说喜欢当大雨点的理由。

师:是啊!大雨点儿多不容易啊!让我们一起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去看看吧!

(出示图片:光秃秃的山岭、荒芜的沙漠,干涸的土地)

师:说说这是一个( )的地方(指名说)。

师:是啊!(推荐好词:寸草不生、光秃秃、荒凉)快来读读这些词语吧!(自由读当当小老师读)

师:大雨点儿,大雨点儿,我想问问你,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这么荒芜,你还来干什么啊?

师:多么有爱心,多么善良、多爱帮助人的大雨点儿啊!

师:愿意当大雨点儿的一起来吧!让我们来一起读读大雨点儿的话!读出这份自豪、自信和无比的光荣。 (指名读--齐读)

师:现在再来读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吧!相信一定能读得更棒了!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齐读)

五、检查生字,书写练习

1、指导书写“方”。

2.打开书本107页,观察“方”的笔顺。(指名书空)

3.(出示方)“方”跳到了田字格里,想想,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方”。

5.学生写一个,写好对照范字找差距,再写第二个。

6.进行写字评价。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雨点儿

小雨点 有花有草

大雨点 没有花没有草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是看图读词串识字。全课是12个词语,分成4组,1、2、4组末字押韵,并配以相应的情景图画,分别介绍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4个传统节日及其常见的民间习俗;篇尾图可供学生联系新学词语,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开展活动。本课训练重点是识字、写字。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的欢乐场面,联想节日中粽子、月饼等丰富可口的食品,感受今天幸福的生活。词语理解上不必花太多时间,大部分是学生熟悉的。拜年、踏青、团圆这3个词语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来理解。引导观察每个生字字型,整体把握各个部件之间的'组合图形;注意难写字在田字格中的布局,以求书写美观。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手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民间风俗。

【实践活动】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词语。学写4个生字;

2、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民间风俗。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我们刚刚过完什么节?春节欢乐的气氛还未散去,我们又回到了校园。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回味春节欢快的场面。

二、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词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⑴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干什么?(出示:饺子)认读并指导记忆。

⑵过春节了,你们都干了些什么?(相机出示:拜年)指导认读。

⑶指导韵读:春节、饺子、拜年。(读出欢乐、喜庆的语气)

⑷练说:

①看图说一段话,用上春节、饺子、拜年。

②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⑴你能从图上看出是什么节日吗?

⑵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在4月4、5或6日。

⑶清明节前后人们会干些什么?(相机出示:扫墓、踏青)认读并理解词义。

⑷看图,清明节少先队员在干什么?

⑸指导韵读:清明、扫墓、踏青

三、指名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1、认读,正音。

2、用饺、扫、墓扩词。

四、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春节,民间风俗是什么?清明节呢?

五、指导书写:饺、拜、扫、墓

1、饺、拜、扫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左窄右宽)

2、拜:手字旁,是手的变形,右边是4横加竖。

3、墓:自上而下,每个构字部件都要写得扁些。

4、学生在《习字册》上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词语。学写另4个生字;

2、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民间风俗。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哪两个传统节日?民间风俗是什么?(齐读前两行词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下面两行词。

二、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想一想这是什么节日?(出示:端午、龙舟)指导朗读。

2、通常人们还会吃什么?(出示:粽子)有谁知道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3、指导韵读。

三、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你能从这幅图上看出是什么节日吗?(出示:中秋)

2、中秋节,人们会干些什么?(出示:月饼、团圆)

3、出示月饼:指名读。注意后一个字是轻声。

4、出示团圆:指名读。齐读。

5、图上哪儿看出全家团圆了?为什么大家边吃月饼边赏月?

6、古代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在中秋夜写了一首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你们知道是哪首诗?

7、中秋节,驻守在边防的解放军叔叔能回家和亲人团圆吗?

8、指导韵读。

四、指导韵读《识字1》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五、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踏、端;

2、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

六、课堂练习

看篇尾图,说几句连贯的话。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