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购物》(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购物》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说出要购买的物品与数量。
2、幼儿学习运用货币。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学习运用货币。
难点幼儿能说出要购买的物品与数量。
活动准备
玩具卡,教室中的小东西,价格牌,骰子,分类表。我的'数学操作材料,加减法操作材料,附加题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请幼儿三人一组。其中两人各拿一张分类表。第三人开银行,将钱币摆在桌子中间。
--幼儿轮流掷骰子,按骰子上的点数拿出钱币。
--请幼儿将自己的钱币分类放在分类表上。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我的数学材料。
第三、四组:加减法材料。
第五、六组:附加题材料。
3、活动评价。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购物》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按照时间、人物、地点、及事件经过的线索,完整的讲述永辉超市购物的情景,讲述自己的.感受。
2.鼓励幼儿积极与同伴进行语言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实现购物的经验,并拍有照片、录像。
2.课件制作:讲述线索图(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经过、结果)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开展谈话,导入活动,(出示永辉超市标志)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的标志?永辉是个什么地方?你们有没有去过永辉?和谁一起去的?前几天,老师也带小朋友去了永辉,还在里面买了东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这件事。
(二)明确讲述线索,引导大胆使用描述性的词语。
1.提问:要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应该说清楚哪些内容?
2.教师讲述线索,课件逐幅显示线索图:要说清一件事,要说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最后的心情。
3.逐幅讲述。教师引导幼儿运用一些描述性词语。引导幼儿重点将购物的经过,引导重点:买东西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又是怎样做的?
(三)引导幼儿按照线索完整的讲述
1.幼儿选择照片后:
(1)几个幼儿结伴讲;
(2)按照上面的线索完整的讲;
(3)要把买东西的过程讲的详细些。
2.幼儿自由结伴,开展讲述。
教师指导讲述重点:
(1)扩展讲述的内容,引导使用描述性语言;
(2)语言的完整性。
3.请个别幼儿讲讲。教师讲评重点:购物过程的丰富性、个性化及词语。
4.请幼儿讲给"客人"老师听。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购物》 篇3
设计意图:
废旧物品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随处可见,在吃完、用完后,往往是一扔了事,而孩子们年龄小,对事物的分辨能力较差,而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对今后的成长有一定的帮助。如何让幼儿切切实实地感觉到"废品是有用的",懂得"废品不废"的道理。
本次活动我利用了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如:挂历纸、报纸等在游戏情境过程中让幼儿动手制作,通过折一折、撕一撕等技能制作出精美的物品,充分了解到废物不废,一双勤劳的小手也可以变废为宝,为自己的创造感到骄傲。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购物袋的外形、作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折、撕等技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各种废旧挂历、报纸。
2、教师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购物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看一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购物袋)
2、"你见过的购物袋是什么样的?。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它有什么用处?"
小结:我们知道了购物袋有的用纸做的,有的用塑料做的;有的.大、有的小、有长方形的、有正方形的;出去购物没有它们拿起东西来就不方便,所以购物袋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
二、废物利用,了解制作方法
1、幼儿观察购物袋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自己制作的购物袋,你们看一看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出示成品,幼儿欣赏讲述)
小结:我的购物袋是用废旧的挂历纸和报纸做成的,原来这些看上去没用的纸,经过我们制作后,变成了精美的作品。
2、教师讲解购物袋
(1)"看看这购物袋是怎样做成的?"(学习'对折'的技能)
(2)"袋身粘好了还要装上什么东西才可以拎?(学习'撕'的技能)
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对折和撕两个本领,用废纸制作出了一个漂亮的购物袋,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做一个购物袋?
三、教师指导,幼儿尝试制作
1、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用老师教过的方法把挂历纸、报纸等进行改造、装饰,使它变成有用的购物袋。
2、幼儿制作购物袋,老师对完成任务有一定困难的幼儿进行帮助。
3、幼儿展示作品,进行简单介绍。
小结:你们真厉害,用灵巧的小手把我们身边不要用的废纸做成了一个个漂亮、有用的购物袋。
四、变废为宝,感受成功喜悦
以后我们要记住,不要随便把吃剰下的纸盒、瓶子扔掉,我们把它们洗干净,带到幼儿园,我们一起让它变一变,使它成为我们的好朋友。拿着你的购物袋去给客人老师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购物》 篇4
活动目标:
1、练习7对应计数的表达。
2、能进行了7以内数量、物体及空间位置的二次对应关系练习。
3、增强分工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活动重点:练习7对应计数的表达。
活动难点:
能进行了7以内数量、物体及空间位置的二次对应关系练习。
活动准备:
“田”字形玩具架一个;数字卡片一套;图画书5本,橡皮泥4盒、小皮球7个,毛绒玩具6个;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7以内数量练习,建立物品与数量之间的对应。
1、杨老师送给我们班很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图画书5本,橡皮泥4盒、毛绒玩具6个,小皮球7个(教师分别出示这些物品,请幼儿进行计数练习,正确出示数字卡片)
2、和幼儿进行快速计数练习,教师说出礼物的名称,幼儿用抢答的方式迅速说出物品的数量,并用数字卡表示。(引导幼儿发现各种物品的数量都不一样。)
二、进行物品与空间方位的对应练习。
1、教师:杨老师想得很周到,还送给了我们一个玩具架。我们把这些礼物放在哪儿呢?怎么放?(引导幼儿把物品分类放在田字格玩具架上。)
2、幼儿熟悉各类物品的空间位置后,进行快速反应练习。教师说出礼物的名称,幼儿迅速地用相对应的'四肢来表现物体的空间。幼儿可以分别用晃动左右手和踏左右脚来表示物品在田字格的位置。
3、师幼互换角色,教师分别晃动左右手或踏左右脚,幼儿迅速说出该位置物品的名称。
三、进行物品号空间位置及数量的二次对应关系练习。
1、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说出某一物品的名称,一组用动作表示物品的空间位置,另一组则迅速说出物品的数量。
2、两组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四、打开幼儿用书,完成操作练习。
1、教师帮助幼儿理解题目的要求。
2、教师指导、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
3、幼儿之间互相检查,交流讨论。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购物》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该活动属于“个别探究——集中研讨式”的设计。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了知识。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引导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认识人民币1角、5角、1元,并会灵活运用。
2、了解人民币、标签、物品三者的关系,产生购物的兴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人民币1角、5角、1元,
了解人民币、标签、物品三者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创设超市情
2、人民币学具每个幼儿1套
3、实物若干、标签若干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卡通之歌”进入活动室。
师:“宝宝们,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嘟嘟超市的门前,你们知道超市里是干什么的吗?(幼儿:卖东西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逛超市吧!
(激发幼儿购买的欲望。)
二、幼儿进超市购物
1、师:“宝宝们看,超市里摆放的东西多整齐呀!你们看这里摆放的是什么(教师指向文具区)(幼儿会说:“这里有铅笔、棒棒胶、橡皮、尺子”等),这里是卖学习用品的地方,是文具区。
依照此方法逐一介绍生活用品区、图书区、食品区。
(让幼儿知道超市的物品是分类摆放的。)
2、师:“宝宝们看,每排物品的下面都有一个标签,它表示上面的物品是多少钱,我们在卖东西的时候要看好价格和手中的钱再买,下面老师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个钱包,自己去卖东西好吗?
(分发钱包,幼儿自己去购物)告诉幼儿买完东西要到收印台去交钱。买东西时不推、不挤,做一个文明的小顾客。(保育员老师扮演收印员)
3、幼儿在卖东西的时候可能出现一些问题,这时教师只是旁观,不给予帮助。
4、师:“宝宝们到老师这边来,老师看看你们买到什么东西了?”
幼儿围到教师身边,师问:“你买到什么了?”“你为什么没买到东西?”
有的幼儿没买到东西可能活说:“我不认识钱。”“我不认识上面的字。”“我不会花钱。”等,这时教师让买到东西的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买到东西的。
(此环节让幼儿认识到不认识钱不会花钱是买不到东西的,从而激发幼儿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欲望。)
三、交流比较
请买到东西的幼儿到这边来并说说自己买的是什么、怎样付的款。
如:用1角钱买了一根铅笔。就在桌子上摆出一根铅笔、1角的标签和一个1角的硬币,从而让幼儿认识1角钱。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及1元的硬币,并了解5个1角和1个5角一样多,2个5角和1个1元一样多,10个1角和1个1元一样多。
(在幼儿叙述的过程中不认识人民币的幼儿学到了本领,认识了人民币,也学会了怎么使用,他们会有强烈的购买欲望,以此来展示自己的本领)
四、再次去超市购物
师:“宝宝们现在认识钱了吗?知道怎样买东西了吗?我们现在再次进入超市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吧!如果不小心把东西碰到了地上该怎么办?(幼儿:“把它捡起来”)对,捡起来放回原处。好,现在出发吧!
幼儿自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去收印台交款。
师:“宝宝们告诉老师这次你买到什么东西了?用了多少钱?”
幼儿个个会非常兴奋的向老师说自己买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幼儿的本领得到了展示,他们会感到非常自豪。)
五、教育幼儿不乱花钱
师:“宝宝们手中还有钱吗?(幼儿:“有”)我们剩下的钱不能乱花,应该把它积攒起来留到以后有用的时候再用。今天我们学会了购物,以后我们要做家长的小帮手,帮他们去买东西好吗?(幼儿:“好”)现在宝宝们把剩下的钱放在存钱罐中吧!”
收学具,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只是让幼儿初步了解人民币,通过超市购物的游戏来认识人民币,幼儿兴趣颇高,求知欲强烈。但活动前对幼儿原有知识经验估计得过高,导致幼儿在第一次购物中遇到很大的困难,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感到吃力。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孩子,这样才能使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