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心得

欢迎阅读《红楼梦》读书心得(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读书心得 篇1

是梦,我终会醒来!但是有多少人希望世界永远美好。

——铭文

夜深了,睡红楼。这是一个快乐的地方,一个男孩和女孩的世界。用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永远不要管外面的黑暗,只要你的圈子是光明的。赏花,谈诗,吃螃蟹,人生如此美好。我只希望我能永远这么美。

昨晚看到嘉福的没落,我还念念不忘大观园的生活。那种奢侈但有些美好的生活只会出现在《红楼梦》。这就像一场梦,在昨晚的梦里重现。我不喜欢高鹗最后十八回的延续,因为他的语言和曹雪芹的很不一样。但也许更多的是因为最后的结果太悲伤,让我无法接受。

在我的感觉里,宝玉出家是因为接受不了。曾经在大观园吃胭脂的`那个男生已经不存在了,随着喜怒哀乐的发生而离开。他宁愿和灯呆在一起,也不愿面对贾府的没落。红楼,如梦,只能在回忆中拾起;现实就像一堵墙,不愿意面对。梦中黛玉葬花,湘云卧醉,春针扎。一切都是那么安静祥和。就像十六七岁的我,从来没有尝过什么悲哀。黛玉琴声美妙,宝钗诗词成熟。像一场梦,真实却隔着一部电影。多少人陪我生了孩子,愿红楼永不醒。因为梦外的世界不能提,和梦里的美太不一样了。有多少人希望世界美好和平?做自己喜欢的事,和自己爱的人共度一生。

但是梦终究会醒。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要接受一个破碎的梦日。只有面对,你才会释怀。只是即使懂了,还是对红楼抱有希望,醒不过来;世界总是美好的!

《红楼梦》读书心得 篇2

在寒假,老师让我们读《红楼梦》。没错,《红楼梦》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所写。

曹雪芹的祖父三代四人曾领任江宁织造,前后将近六十年,深受皇帝信任。所以,曹雪芹少年时代过着富贵荣华的贵族生活,还曾在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杂差。雍正五年曹家因行为不端,织造款项亏空甚多等罪名被朝廷抄家入狱,曹氏家道从此败落。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贫困艰难,他却以坚韧的毅力,专心写作《红楼梦》。乾隆二十七年,其幼子夭亡,贫困交加的曹雪芹在过度的忧伤和悲痛中离开人世。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高峰。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写林黛玉爱情的悲剧。书中贾家荣、宁二府父子、兄弟、妻妾、主仆之间错综复杂的人事纠葛和矛盾冲突,真实地展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

《红楼梦》一书就像一面透视,镜,凝聚着当时社会的缩影。其中,红楼诗意是一大看点。全书诗歌数量惊人这些诗词佳作,极富华章,新奇可诵。最难得的是,在于曹雪芹能针对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学识,来为他们量身打造不同体裁和风格的诗词。此外,整部《红楼梦》,犹如一部诗化的小说,自始至终纵横诗意,字里行间,行云流水,处处透着诗意的芬芳。

以上是我的《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红楼梦》是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文学巨著,堪称古今第一奇书。所以,我很喜欢读《红楼梦》。

《红楼梦》读书心得 篇3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很多人说《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上一星期,我见同桌正好有一本《红楼梦》,便向他借了过来。

故事主要写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些传奇人物。几天前,书中的第一章我刚看完,真实太离奇了。它主要讲了:贾府生了一个男孩,一落地嘴里就含着一块宝玉,所以起名于宝玉。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具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呀!

宝玉降生在这富贵人家,再加上本来就有些来历,自然就会演绎出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欧文很快就联想到自己,不正和文中的贾宝玉小时候一样,家里条件不是很差,学习环境又那么好,还不好好学习,你说,怎么能对得起老师,又怎么对得起父母呢?想到这里,我暗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报答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想着想着,我又把精力全部都放投入到书中了。林黛玉本是苏姑人,因父亲年过半年,母亲又已去世,黛玉身体又不好,父亲森如海不方便照顾她,于是便把她送到外祖母家贾母那里了。小黛玉一生的命运是多么悲惨呀!

可以说是自从会吃饭便吃药,上无母亲照样,下无姐妹关照,多么孤独呀!

想想我们吃饱穿暖,有时还在学校门口乱买东西,浪费钱,我真实自惭不如,我们应该节约每一分钱,把这些钱存起来,多买几本课外书,增长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

《红楼梦》读书心得 篇4

《红楼梦》是一本奇书,对此我也不必用太多的语言来修饰。去年暑假,在好友婷的引导下,我得到了《红楼梦》带给我的精神上的洗礼。而今年暑假,是我第三次读《红楼梦》,此次我悟到了更多……

小说以贾、史、薛、王四大家族为背景,宝黛钗三人的爱情悲剧为明显,广泛的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转衰的过程。小说刻画了一个个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大到府中夫人,小到不起眼的丫鬟,我想书中的每个人无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林黛玉,她给我最深的印象便是她的才华。她如那一池带着灵动而流过沁芳闸的活水,提锄揽篮,收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一池飘絮。正是因为你又如水的娇弱,最终还是在真爱与他人的良辰之时泪尽而逝。“木石前盟”伴着如雨般的泪水,化为永久的遗憾。

薛宝钗,这个二百年来饱受读者指责厌恶的任务,她又何尝从这段感情纠葛和婚姻中获得过快乐。宝钗是一个早熟的.女孩,可怜的她要为自己考虑更需要为整个家族着想。宝钗聪明睿智,大方得体,但她却悲剧性的始终没有明白一场毫无爱情的婚姻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

小说如一只哀婉凄伤的交响曲,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生悲剧构成一个个不同音色的音符,所有的音符贯穿了人生的各个层面,从主子到奴仆,从宫廷到民间,从成人到少年,无不具有着一段哀伤的爱情。或许正如小说第一回的绝句所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