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 篇1
洛伦茨年迈的父亲在户外睡了个午觉,却愤怒地提着裤子回到屋里,因为洛伦茨养的鹦鹉把他衣服上的扣子一个一个都啄掉了,并把它们都摆在地上……
洛伦茨,一个主要研究研究鸟类和鱼类的科学家,被称为现代法布尔。又是诺贝尔生理学还是医学奖获得者。赫胥黎说洛伦茨的语言别具一格魅力十足,个人倒觉得也并非如此,然而用科学角度真实记录的鸟兽虫鱼的方式着实引人入胜,一种深入动物心灵最深处进行的秘密探索,是真正的去了解动物,展现的是一个我尚未了解几乎还全然陌生却生动充满新奇。好像是充满“人情味”的世界,甚至偶尔展现的好像比人类世界更有“人”情味。
所罗门王有魔力的指环使所罗门能够与动物对话,洛伦茨说他也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不用魔法,我也如此相信。但背后花费的时间精力等亦非常人所能及。人可以和动物建立起真正的友谊,灰雁把他当作母亲,寒鸦把他当作伙伴,野鸭把他当作爸爸…
他在书中描述到:一个人可以在鱼缸前坐上几个小时,盯着它,就像在盯着熊熊的火焰或是激荡的流水。在这种全然虚无的状态中,一个人会快乐得把各种思考丢到脑后。但就在这悠然的时光中,人们也能悟出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最本质的真理。从大自然真实事物中获得的领悟远远甚于书本上的知识。对于这一点,个人虽远不能及,却能够感同身受。曾呆呆几个小时看着还不知道名字的鱼,也曾下着雨在后院呆呆看鸡鸦鹅……
狐狸并不比其他野兽狡猾,鸽子并不爱好和平,鱼也并不冷血。刺鱼和斗鱼会因为爱情而判若两鱼。据作者所言,再妙笔生花也描绘不出那时他们身体的美丽、舞姿的曼妙。慈鲷是唯一维持“婚姻终身制”的鱼类。洛伦茨在做慈鲷实验研究时的他们完全堪比任何一部爱情剧。
这是属于慈鲷小小世界里的爱恨情仇,却也丝毫亚于人类社会。
还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是关于珠宝鱼爸爸,当时珠宝鱼爸爸正在激动地跑前跑后寻找走散的小鱼宝宝,开了小差,盯上了一段蚯蚓尾巴(食物),他咬住蚯蚓的时候又发现了一个鱼宝宝,马上冲过去,把宝宝含到满是食物的嘴里。鱼爸爸嘴里就有了食物和宝宝,食物要去胃里,宝宝要回窝里。鱼爸爸嘴里鼓鼓的,待在那里不动弹,也不咀嚼。洛伦茨说这是他第一次看到鱼在思考问题!一条鱼在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却采取了和人类一样的行为:一连好几秒,一动不动。旁边的人几乎可以体会到它的心理活动。后来他把嘴里的东西全部吐了出来,关注着宝宝,先把蚯蚓吃了,再把宝宝含在嘴里带回家。还有一个搞笑的事是,他刚得到弹涂鱼时,一条鱼从盆里往外跳,刚好跳到盆沿上,抬起头看着“我”,它的脸好像哈巴狗,它就趴在那里,用犀利的泡泡眼紧盯着“我”,我开心地笑了起来。
在动物具有可塑性的幼年时期,它们和哪种生物待在一起,其社会反应的对象以及性欲的对象,也会是这种动物。而“异性相吸”的法则并不存在。一只成年雄性寒鸦曾爱上洛伦茨,对待他的方式和对待雌性寒鸦一样,一个劲的引诱他,想让他钻进他们的爱巢。但他说最让他不胜其烦的是一直想喂他它眼中最美味的食物,而“我”不配合,就要小心耳朵灌满温热的虫浆……
打斗中胜利的狼不会咬断同伴的脖子,乌鸦也不会啄同类的眼睛,动物进化中拥有能致同类死地的武器,这种动物会形成一种社会禁忌。比如像火鸡,败的一方蹲在地上,伸长脖子,胜者就像狼、海鸥、苍鹭一样,很想伤害落败的敌人,却不能这么做(或者说不会这么做)。洛伦茨解释说弱者突然失去反抗意识,放弃了抵抗杀手的一切手段,而似乎正是弱者放弃抵抗,使得进攻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产生了无法超越的障碍。关于这一点,他所言是否属实我不知,是否这些动物所有的胜利者在失败者作出投降姿态的时候都会放弃进攻我也不知。我们人类貌似并不能做到,可能真的是像洛伦茨所言人家神经系统里进化了这种障碍,而我们人类,是天生的冲动和禁忌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武器的发展速度?“如果有人打你右脸,就把你的左脸也给他。”他说这句圣经上他之前一直不同意的话,直到这些动物给了他启示:并不是为了让他再打你一次,而是为了使他无法打你。
不管是詹克明的《独钓寒江》还是洛伦茨的《所罗门王的指环》,他们都是科学家,还是昨天我看的亦或是昨天我看的科幻小说《银河帝国》等著作,包括尤瓦尔赫拉利,都或明或暗或深或浅的表达了对人类现状的不满,对人类未来的担忧。试问:我们真的会离、真的要离自然越来越远吗?我们真的不会自我毁灭麽?
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 篇2
一看书名,我以为是与《指环王》同类的魔幻小说,最近太累,周末读一本魔幻小说是个不错的选择。打开书的扉页,看到一个标题“和鸟兽虫鱼说话的人“,作者劳伦斯,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获得者,方始明了原来是一本科普书。此书名来源于一个传说,无所不能的所罗门王凭借一只戒指能够与鸟兽沟通,却无意间听到一只夜莺说王的妃子爱上了别人,孤傲的王一怒之下,毁掉了稀世的指环,其实不然,王自欺的选择了耳不听心不烦的生活。从此,再也无人能读懂动物的心思,人类就完全主宰自居的活着了。
所以我想作者以《所罗门王的指环》命名这本书,是想告诉读者,他可以与动物交流,但是却不需要任何的魔法。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与动物沟通。
书中记录了作者观察各种动物的经历,比如昆虫,鸟类,鱼,猴子,作为博物学家,他观察动物的视角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作者能够与动物生活在一起,他养的鸟是自由的野生的鸟类,可以在他们家的房间里到处飞行,猴子也是自由出入房间,孩子小的'时候,怕危险的动物伤到小孩,把小孩放在笼子里。作者的父母,妻子,能够认同他把各种动物带回家,并且自由放养,很是令我佩服。需要忍受动物的粪便与各种破坏,毫无疑问需要足够强大的耐心!
但是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佩服西方教育中平等的理念,对孩子的尊重,使得孩子对自然界的尊重,进而尊重动物的生活习惯,即使从事研究也是在不破坏动物本身生活习惯的前提下,来观察研究动物的自然生活状态。其中有一段关于养鱼的描述,印象颇深,在玻璃缸底部铺上干净的沙子,然后在里面种上几株普通水草。小心地倒进去几升自来水,然后把整个鱼缸放到向阳的窗台上。等水变清澈了,水草也开始生长,就放进去几条小鱼。还有更好的办法,就是带上一个大罐头瓶和一张小网,到附近的池塘去,拿着网在池水深处来回捞几次,你就会得到大量的趣味生物了。一个鱼缸就可以营造出一个世界,坐在鱼缸边,静静地观察这个世界。无论对孩子对成人都是从大自然中学习的过程吧。
读完这本书,不禁想起了法布尔写的《昆虫记》,与本书有异曲同工之妙,《昆虫记》主要记录描述了各种小昆虫,这本《所罗门王的指环》描写的范围更丰富了,大自然可以教会我们很多很多知识。只是我们现在把知识都局限在书本中了,包括我们的生活也离自然越来越远,在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中,把自己与自然隔离开了。
文明与进步的同时,最原始的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却离我们越来越远,这本关于自然界的科普书值得孩子读一读。
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 篇3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康拉德·洛伦茨著的《所罗门王的指环》,这本书以描写动物而著名,可以说是一部“动物小说”。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第十二章《道德与武器》中的一段话:“我们并未从自然界得到武器,我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制造武器。未来哪件事情会更容易呢?是研发武器,还是培养与之同步的责任感?如果没有这些禁忌,我们人类肯定会因为自己的发明创造而毁灭。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建立这些禁忌,因为我们不能依赖本能……‘总有一天,两个交战的集团会发现,他们都有可能将对方消灭。当整个人类分为敌对的两个阵营时,这一天可能来临。我们应该像鸽子那样,还是向狼学习?人类的命运将取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一段话我认为是洛伦茨在本书中写的做好的话,也是最富有哲理的话。
这段话用了鸽子和狼作比喻,鸽子在对手落败后会毫不留情的杀死对手,而狼恰恰相反。这正暗示着我们人类,当我们为了利益,为了心中贪婪的欲望,分别成立两个敌对的阵营,并且有能力消灭对方时,我们该何去何从?这是对现代人的警告,也是对人类前景的担忧和无奈。
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是薛之谦的《动物世界》。在这首歌中,人们唾弃动物,嘲笑动物,当贪婪膨胀到极限时,人们发现,最愚蠢的其实是他们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何尝不是这样呢?1990年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不就是伊拉克的总统为了获取更多的石油来赚取暴利,才侵略科威特,最后导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其进行毁灭式打击的吗?堪称死亡人数最多、损失最大的二战,也是因为法西斯希特勒的梦想是统治全球而入侵波兰最后导致二战的发生。这一切都是因为两个字——“贪婪”造成的,贪婪是所有人心中的魔鬼。
由以上事件得到的启发是:人不要过于贪婪,适可而止,如果再不遏止的话,贪婪可能会使人类走向灭亡。
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 篇4
《所罗门王的指环》这本书讲述了许多动物的习性和与人相处的特点,读完之后我的收获也是颇多的。
先说语言这一块,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无论是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是神奇动物们各不相同的姿态,例如调皮的鹦鹉科卡,在老太太们喝茶时像直升机般的把糖粉卷到她们的脸上;例如水鼩在探索路线时聪明地用胡须试探,然后猛冲一段距离;例如寒鸦在空中如石块般坠落,飞时又像飞絮般轻盈……正是有了这些多姿多彩的描写,才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大自然生物的多样性。
我印象最深的是《契约》这章,写狗与人类之间一种神秘奇妙的联系,就好似签订了契约般。狗对主人是忠贞不渝的,书中讲到两种原因:他们对首领狗的忠诚转移到了人身上,对母亲的依赖之情会得以永久保留。狗又分为狼性犬和豺性犬。豺性犬是容易被诱拐的,“只要谁手里有杆枪,猎犬都会跟着他走”,显然,养一只豺性犬要做好随时丢失的心理准备。它们也容易被驯服,但狼性犬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它已经是你的狗,那么就再也不会对别人有感情。虽然它们不一定会听主人的话,但会为主人赴死。豺性犬也是好的,他们会讨人的欢心,也是有情感的。有一只狗能像朋友一样陪伴着你,这是很让人羡慕的。
我最喜欢的一部以狗为主角的影视剧,是《忠犬八公的故事》。讲的是小狗八公,在一次主人外出时极力挽留,却失败了。主人站在演讲台上,突然倒了下来,谁也没有预料到,唯独八公。之后它天天到火车站旁的花坛上等,等待他的主人会有那么一天,微笑着走向他。
我不禁想起了我曾经的两只小狗,虽然没有什么值得赞颂的壮举,但在我的心中却是很重要的伙伴。有它们的陪伴,不会觉得孤单。
读完了这本书,使我有了想让自己的家变成动物园的冲动,或许我该好好养一只动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