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多美网

2025-10-06读后感

欢迎阅读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这一回,有两个要点,第一,写单福——也就是徐庶,他的才能无法在刘备这里继续帮刘备;第二,写单福推荐孔明来帮助刘备,共商大业,共成大事。

单福的周易真是厉害,能知未来之事,才避过了敌人的偷袭;他精通八卦,才破了那“八门金锁阵”,可惜他的老母被曹操捉去,当了诱耳,来钓这徐庶这条重量级大鱼。忠孝不能两全,要我,我也会选孝,毕竟是人之常情,毕竟那是生我养我最关心我的人,亲人只有几个,天下英雄才子有好多。不过这徐庶也是倒霉,忠孝两不全,在曹操那里吃白饭,在几年之后,他不发恢作用那在曹操眼里就是饭桶,毫无价值,说不定,还会成为与刘备相通的一个大大的间谍。

好在因祸得福,失去一条鲤鱼,换来一条大鲸鱼,失去徐庶,要得到诸葛孔明,并不是坏事,何况徐庶在曹操那里毫无用处,只是一个好看的摆设而已,“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这足以证明徐庶与诸葛孔明一比就比下去了。

不过当徐庶去卧龙冈见孔明时,孔明已明白刘备一定比不过曹操,一定会先倒下,但刘备的人品会让他考虑,可见人品的重要。

为刘备能知孔明而高兴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刘备三顾茅庐,方请动大贤,真不一般;孔明二次外出,测验那大贤,真不简单。

刘备有如此大的耐心,去找那孔明,如果是常人,比如说张飞,第一次还好,第二次说把孔明唤来,第三次说去放火,可见如果是常人,一定请不动诸葛孔明。再者以一个君主去拜访一个住草庐的人这事就少见,再加上第一次没见着,第二次还没见着,第三次见着人家在睡觉,让拜访他的人立于门外。平常人拜访了,但是,友人时,友人要出门迎接,可一个君主拜访一个先生,却要在门外等,真是太不像话了。不过这也正好证明了刘备的诚心,打动诸葛孔明出山相辅,共商大事共成大业。

当孔明与刘备回到新野,他们同吃同榻,这又表明了刘备对孔明的尊敬。之后,孔明说什么,刘备就怎么做,这孔明从山间野夫,一下跨到能与君王平起平坐的军师、丞相。我不仅想:当时,说不定还有更多的诸葛亮等待贤君明主支“开发、利用”呢!

一个女子,为报夫仇,想出妙计,她是——徐氏,一个来亚于徐庶的妈妈徐母的一个女子,真是国的英雄。一个大胆,聪明的女英雄,比奸臣庸臣强多了,女子不可忽视。

向刘备学习耐心,向孔明学习语言表达,向徐氏学习大胆。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描写古代东汉末年至西汉初年的故事,这本书就是《三国演义》。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情深。《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是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原著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以蜀汉兴亡为主线。有智谋惊人的诸葛亮、义气深重的关羽、勇猛粗鲁的张飞、狡猾奸诈的曹操等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为中华古典小说之最。

在《三国演义》里,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因为诸葛亮真的太聪明了,就因为他那么聪明,所以刘备才会三顾茅庐。第二个是因为诸葛亮他做事冷静,遇到困难也非常冷静。在空城计退敌这篇中,只剩两千五百人地城中。诸葛亮身边还没有大将,发现魏军分两路正向西城攻来。众官员听到消息后,都很惊慌。诸葛亮却非常镇定,最后想出了一条妙计,骗过了司马懿。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你想了解三国故事,就去看《三国演义》这本书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讲的是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到后来三国鼎立,最后三国归晋的故事。

这本书里面描写了上百个著名人物的形象,如吴国的周瑜,蜀国的诸葛亮,刘备,魏国的曹操,司马懿等。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蜀国的大将关羽。这本书里面讲了许多与他有关的故事,《水淹七军》写出了关羽的才智,《千里走单骑》写出了关羽的忠心,《单刀赴会》写出了关羽的勇敢,《华容道义释曹操》写出了关羽的知恩图报,他的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佩服关羽的勇敢,有时候老师上课提问时,我因为胆小总不敢把小手举起来,虽然老师总是鼓励我们上课要积极发言,说发言是每个同学的义务,回答错误是每个人的权利,说错了也不会批评,但我却始终不敢主动、大胆的发言,总是瞻前顾后。以后,我要像关羽那样,不懂就问,做一个有勇气的孩子。

《三国演义》还描写了关云长最后败走麦城的故事,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不能粗心大意,骄傲自满,不然,就会像关羽那样大意失荆州了。

《三国演义》这本书,值得我学习,值得我去思考,更值得千千万万的人们去品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