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的认识教案

欢迎阅读米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米的认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能根据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与思考。

2.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师准备:米尺、卷尺、剪刀、绳子、胶带、标签纸等。

学生按小组准备:米尺、卷尺、剪刀、绳子、标签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请一名学生拿着学生尺到讲台前,告诉大家他的尺的长度,再量出黑板的长度,看看量了几次。然后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

“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

“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

二、初步认识1米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谈话:老师的身高是1米64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估计)

谈话: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绳子慢慢地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绳子,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绳子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拉开的绳子)这段绳子的长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可以用尺量一量)

[说明:对于“米”,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身高谈起,再让学生大胆地进行估计,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认识1米。

出示米尺。

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

提问:看一看、数一数米尺上的刻度,你能发现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3.用米尺量。

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绳子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一根1米的绳子,再让每个小组照样子量出1米长的绳子。

提问:张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呢?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

米的认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体积单位立方米,并感受立方米的实际大小

技能目标:会针对不同的条件使用体积单位立方米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对立方米的数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面积和体积的不同,知道使用立方米的体积概念并联系生活理解其大小。

教具准备:

12根1米的小棒,有接口

教学过程:

一、 情感导入

1、 多媒体出示情景片段

(1) 长江三峡水库建成后能存水某某亿立方。

(2) 某某地方严重缺水,每人每月配额供应某某立方。

2、 师:上述我们看到的两个新闻片段中,都有某某立方。我们学过米,厘米,分米的长度单位,学过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那么立方又是怎样的单位呢?根据上述的新闻片段说一说。

3、 小结

师:立方是表示体积的单位,我们书本上称谓立方米

二、 新授

1、 感受立方米

(1) 师:那么1立方米到底有多大呢?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并自学书本相关内容。

(2) 说一说讨论的结果,你认为平方米到底有多大?

(3) 教师小结

棱长为1米的立方体,它的体积为立方米。

(4) 感受1立方米

教师出示12根1米的小棒,让学生上来组成一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

师:这样的一个立方体他的`体积就是立方米。

(5) 巩固

师:说一说教室里哪个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米

学生讨论,点名回答

三、 练习

1、 听一听教师说的对不对

(1) 一瓶可乐的体积是立方米

(2) 一间教室的体积是3立方米

(3) 粉笔盒的体积是0.5立方米

2、 说一说下列物品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米

(1)13路公交车的体积大约是 立方米

(2)一个浴缸的体积大约是 立方米

四、 作业

教学设想:

1、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思想,重点培养学生对立方米的感知,即数感的培养。所以在课堂中使用大量的实际生活中比较多见的教具,让学生触摸它,感受它。

2、 教具的选择,答案的的出尽量考虑开放性原则。作到来源与生活,反馈与生活。

3、 在初识立方米时,用到自学法教学。

米的认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路程的估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米=( )分米、 2厘米=()毫米

50厘米=( )分米、3分米=( )厘米

80分米=( )米、1米=(、 )厘米

2.1米-7分米=( )分米

25厘米+15厘米=( )分米

1分米-4厘米=( )厘米

23毫米+27毫米=( )厘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27页例5。

(1)这两道题你能自己完成吗?独立完成教材上的填空。

(2)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你能出一道题考考大家吗?试一试。

(4)老师这也有几道题想考考大家,看看谁能全部都做对。(板书)

4千米=( )米、 、7000米=( )千米

9000米=()千米、12千米=( )米

8千米=()米、10000米=( )千米

2.教材第27页例5的做一做。

(1)引导学生弄懂题意,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通过填图,你有什么体会?

3.教学教材第27页例6。

分析过程:

(1)小明是利用步子的多少来估算的。100米要走200步,从家到学校走600步,相当于3个200步,所以大约就是300米。

(2)小东是利用公共汽车的距离来估算的。从家到学校要经过3站公共汽车站,每站大约是500米,所以3站大约是1500米。

(3)小红是利用时间来估算的。走100米大约需要2分钟,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10分钟,相当于5个2分钟,相当于5个100米,所以就是500米。

三、新授过程

1.教学例6。

(1)课件出示例6图片,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3个小朋友说的话。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你能出一道题考考大家吗?看看谁能全部都做对!

①李大爷100米大约要走300步,从家到公园他走了900步,大约走了多少米?

②王老师坐公共汽车从学校到教育局办事,每站约500米,王老师坐了4站,从学校到教育局大约多少米?

2.完成第27页“做一做”。

(1)弄懂题意,全班交流方法。

(2)集体订正后,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9、10、13、14、15题。

第9题,认真读题,独立判断,再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第10题,从小伟家到体育场有3条路,先找出最近的路线,再算一算要走多少米?

第13题,王老师每分钟走100米,从家到学校要步行20分钟,从家到学校就有20个100米即2000米,也可以说成2千米。

第14题,根据要到的地方距离的远近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再了解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

第15题,12时-8时=4时,汽车需每小时行80千米,4时一共能行80×4=320千米,320千米>308千米,所以中午12时能到达。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想去哪儿?准备怎样去?

教学反思

现在的学生缺乏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所以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活动情境,肯定会使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喜悦。我们应该把研究的目光转移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重合的活力,让数学课堂与生活相融。

米的认识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0页至32页。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米”不多,对长度单位缺乏明确的认识。教材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认一认、量一量、想一想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测量长度的工具米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了解1米大致长度,从而初步建立1米长度的表象。教材还根据需要编排了一些让学生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和估计长度的练习。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米尺度量物体的长度,并培养初步的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

米尺、卷尺、1米长绳子、跳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米的认识”,(板书:米的认识)猜一猜,“米的认识”我们会学些什么内容?你怎么会想到要学这个?

学生可能出现回答:

学习尺子;学习长度;米到底是什么;(当学生出现各种回答时,问为什么会想到学这个)(评价:猜想要有根据)

2、师:你知道有哪些尺子?谁愿意把你知道的尺子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学生提到一种尺时,教师尽量出示实物)

1)长尺、三角尺:做作业时可以用来划线,可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卷尺:测量比较长的距离

3)米尺:教师在黑板上划线用,测量物体的长度

……

3、师:哪些地方或什么时候要用到尺子?

学生可能出现回答:

划线的时候;体检时量身高时;跳远比赛时;

4、这么多的尺子各有各的用处,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米尺”。

二、介绍米尺

1、(出示米尺实物)师:这是把米尺,请你仔细观察,你观察到的米尺是什么样的?(学生个别回答)

学生可能的回答:米尺是直直的长长的,两面有有线和数(都有些什么数啊?)。

2、师:米尺上的线我们叫刻度线,米尺的两面都有线和数,其中一面的数是从0到100的,很多尺子是从1到99,请同学们找到这一面,其实1的前面还有一个0,99的后面还有一个100(媒体出示尺的两端),从0刻度线到100刻度线的距离就是1米。(板书:1米)

3、介绍米:师:米是国际长度单位,它的单位符号是“m”。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并书空。

三、初步感知,建立1米的观念

1、感知1米的长度

1)师:每个同学手中有一根1米长的绳子,请你轻轻地拉起绳子的两端(教师同时示范),这时你两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1米。手臂不要动,轻轻地放掉绳子,看一看,你两臂伸得多少开就是1米。

2)放下手臂,不依靠绳子,直接用手比划出1米有多长,试试看,如果实在有困难就请绳子再帮你一次忙。

3)反馈: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选一个学生表示)他表示的是不是1米呢?给他量一量(同组同学量)

4)小组合作,一个同学用手势表示出1米,一个同学量

5)全班用手势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老师测量其中几个同学。

2、感知1米的高度

1)师:老师把米尺竖放,看一看,从老师的脚底到哪里是1米?

2)请你估计估计,如果在你们身上,1米可能会到哪里?

3)用米尺在你自己的身上比一比,从脚底到哪里是1米?(每组只有一把米尺,因此指定每组从哪个学生开始)

3)反馈: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高?

为什么1米到老师的腰上,到他是下巴,到他是嘴巴呢?(感受1米是个固定的长度,是一样高的,但在不同身高的人身上会到不同的部位)

3、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到底有多长、多高。

4、找一找:知道了1米有多长,那么请你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的?(黑板的宽,门宽……)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

能量的'及时量,并讲授量的方法。

(量时0刻度线对准要量物体的一端,从0到100就正好是1米)

四、小小估计员

1、估计门的高度

1)先学生个别估

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小小估计员。请你能估计一下这扇门的高度,你觉得这门的高度大约是多少?把估计的结果写在纸条上。

学生个别估计。

2)验证,教师大致测量,学生把测量结果填进表格。

3)估得这么准,你们是怎么估计的?

(表扬估计得准的同学,估计有根有据)

2估计黑板的长度

师:我们上课用的这块黑板有多长呢,请你估一估。

1)学生自由估计,把估计结果写在纸上。

2)验证:

A、估计得是不是准,量一下就知道,谁愿意上来量一下?

B、 一个人行不行,要不要请助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C、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思考,测量长度是几米的物体的时候要注意什么?(1米量好后要做个记号,然后从记号那里开始量)

(除了用米尺量,还可以用什么尺来量?)

3、先估计,后测量

教室的长大约是( 8 )米

教室的宽大约是( 6 )米

讲台桌的高大约是( 1 )米

跳绳长大约是( 2 )米

1)估计:请你估一估这些物体的长度。

2)分小组测量,选一组测量教室的长,一组测量教室的宽,一组测量讲台的高,其余组测量跳绳的长,音乐开始时开始测量,音乐停止时停止,如果音乐停止前已经测量完的小组可以轻轻地去测量你想测量的物体的长度。

(教师到组指导,特别是测量跳绳的一组,测量软的物体时该注意什么。)

五、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六、活动:

1、从教室后面走到前面大约要走几步?

测量了教室的长,那么那么长的距离,我们走要走几步呢,想不想走一走?

2、走10步,量一量走了多少米。

米的认识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初步建立厘米的概念

能力:要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重难点:要知道1米=100厘米

突破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定一学生量小绳,量出4厘米,6厘米、10厘米;量得最长一段是多少厘米?这条小绳量了没有?要知道这条绳子有多长?还要接着量。用厘米尺量小绳量的次数多,很慢,有没有别的办法能快量出为条绳子的`长度呢?揭示“认识米,用米量”

二、新授

1、初步认识米尺

2、教学例4

(1)拿出米尺,把两臂伸平放到米尺上,量一量看一看到1米的什么地方?

(2)借助自己的身体,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3、做课本14页,做一做

4、教学例5

(1)出示折尺,把折尺拉直和米尺比一比,问这把折尺正好多长?

(2)看折尺上的刻度,一共有多少厘米?说明1米=100厘米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