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内能》教案

欢迎阅读高二物理《内能》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 篇1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本节阐述了有关燃料的热值,热机效率等物理概念,还涉及了科技发展史(热机的发展),生物,化学知识(酸雨的构成和生物的影响),环境保护(大气污染)等方面的资料。经过具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燃料内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内能转化和转移到其他方面,所以要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并与机械效率作联系和类比。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发展对人类提高起到的作用,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它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

【教学目标】

1、建立热值概念。明白热值是燃料燃烧放热的特性,了解热值的表示法和常见燃料的热值,能利用热值表进行有关燃烧放热的简单计算。

2、了解热机效率。明白热机工作时燃料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明白能够怎样提高热机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意义所在。

3、了解热机的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能简述热机的使用产生的排放物对环境不良影响,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热机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明白在利用热机构成的环保问题。

【教学难点】

热机效率的理解,并能用热机效率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要生存,离不开能量,机器要运转,也离不开能量,而内能又是人类和各种动力机械主要利用的能量形式之一。而燃料的燃烧正是这一的主要途径。下头我们先来讨论燃料及与燃料有关的问题。

(1)燃料的.特点:能够燃烧,并放出热量;燃料燃烧的过程是化学能变为内能的过程。

(2)介绍燃料种类(固体、液体、气体),

(3)举例说明不一样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不一样。

新课教学

一、燃料的热值。

热值: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符号:q

(1)单位:焦千克。(g)。或气体燃料的热值:3

(2)热值的物理意义:干木柴的燃烧值是1、2×l07焦物理意义是1千克的干木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2×l07焦。

(3)公式:Q=q或q=Q

(4)例题:计算4g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析:从热值表中查得柴油的热值是q=3、3×107g,则Q=q=4g×3、3×107g=1、32×108

二、热机效率。

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1)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2)学生分析图的热机燃料燃烧能量走向示意图讨论如何提高热机效率的效率?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减小内能损失,运动部件润滑良好。

三、环境保护。

1、内能对环境的影响。

(1)废气污染(CO、SO、酸雨),

(2)噪声污染。

2、保护环境,减小污染措施。

(1)改善燃烧设备,采取集中供热,加装消烟除尘装置。

(2)提高内能的综合利用率。把直接烧煤、燃油改为烧其工业副产品;把内能的一次利用变为多次利用(如用余热供暖等)。

(3)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小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

小结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问题,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只要我们大家都能像重视生命一样重视环境,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难题也就变得不难了,就必须能使天更蓝、水更清。

【板书设计】

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一、燃料的热值。

热值: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1)符号:q

(2)单位:焦千克。(g)。或气体燃料的热值:3

(3)热值的物理意义:

(4)公式:Q=q或q=Q

二、热机效率。

三、环境保护。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学习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基础上引入的,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使其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为下一节“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对内能一无所知,本节首先通过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做功的能量来源问题引入新课,然后通过与机械能的类比,建立内能的概念,再结合分子动理论说明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最后通过学生活动展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思路比较顺畅,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更形象的认识和理解内能。

教学目标:(课件展示)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

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课件展示)

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教学器材:、

教材、烧杯、开水、冷水、红色墨水、多媒体及幻灯片,

展示分子间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机械能的知识。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二)、情景导入

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出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引入新课——内能。

(三)、新课教学

【提出问题】: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是否具有势能?(课件展示图片)

【教师讲解】:同一切运动的物体一样,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由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具有势能。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单位:焦耳(J)

(2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

一般来说: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今天我们以实验的方法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水扩散的快慢。(视频播放)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

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

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剧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一根铁丝温度升高?看看谁的办法多了。让学生交流归纳小结。

【教师总结】:归纳出热传递的特点和热量的概念;

热传递:使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提出问题】:除了热传递之外,还有什么途径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或经验来思考回答。(课件展示图片)

【教师总结】: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课件展示图片)总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并且在作用效果上的等效的。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的,物体的内能减小。

课堂小结: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

用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本质:是能量的转移。

(3)用做功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少,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本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的相互转化。

(4)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板书设计:

第二节内能

一、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不同于机械能

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2、做功

作业:p---126页1---4题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4)内能和机械能

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

首先木块有势能,也有动能棗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木块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作用力,木块有内能。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小结

(1)内能不是单个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所指的动能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的热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分子运动”,而不是随着物体整体一起所做的运动。物体作为整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 篇4

一、复习引入。

1、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动能: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它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势能: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它和物体的体积有关。

4、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根据讨论结果,小结:通常情况下,对固体或液体,由于体积变化不明显,主要是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内能是否改变。

二、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讨论。

问: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呢?(可以改变物体的温度或体积。)

问:物体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呢?或者说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如一杯水、一块铁块)的内能是否改变呢?

把准备好的钢丝拿出来,想办法让你手中的钢丝的.内能增加。

2、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讨论:有的想到摩擦,有的想到折,有的想到敲打,有的想到用钢锯锯,有的想到烧,有的想到晒,有的想到烤,有的想到烫、冰等等。一边想办法,一边体验内能是不是已经增加了。

把摩擦、折、敲打、锯写在一起,把烧、晒、烤、烫、冻或者冰写在一起。

3、知识的提练。

问:比较一下,本质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点。(阅读课本38~39页倒数第四段。)刚才所想到的办法,它们之间有何不同?能不能把这些办法分分类?

答:可以分为做功和热传递两类。其中,摩擦、折、敲打、锯是属于做功,烧、晒、烤、烫、冰属于热传递。

演示课本38页的实验。(慢慢地压缩看能不能使棉花燃烧起来。)

问:刚才两次实验,为什么会出现结果的不同?

答:动作快,时间短,气体没有来得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其温度会突然升高,至乙醚的着火点,它便燃烧起来。而动作慢时,时间较长,气体与外界有较长的时间进行热交换,它的温度就不会升高太多,达不到乙醚的着火点,则不燃烧。

阅读课本39页实验,分析气体对外做功的情况。

问:同学们还能不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呢?

答:柴油机工作中的压缩冲程;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锯木头,锯条会很烫;冬天,手冷时,两手互相搓一搓;古人钻木取火等等。

再来体验一下,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情况。给大家一段细铁棒和酒精灯,演示。学生上台做实验。把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方法和体会告诉其他同学。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再找出一些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例子。

板书:改变物体内能的物理过程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4、新知识的深入探讨。

内能改变的量度

师:如何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多少呢?请大家带着问题阅读课本39页5、6两段,然后归纳出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