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表达的音乐形象,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适合的动作表情表现欢快和笨重两种不同的动物形象,发展肢体的控制能力。
2、能愉快的参与游戏,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通过认知活动,使幼儿了解熊力气大、笨重、专抓活的动物等特征。
2、物质准备:熊头饰若干、《熊与石头人》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树林里面可真热闹了,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你们听听都有哪些小动物出来玩了。
(二)欣赏乐曲
1、第一次欣赏,感受音乐的整体形象。
提问:
(1)树林里都有哪些动物出来玩了?
(2)你听了这首歌曲感觉怎么样?
(3)这首歌曲前后有变化吗?
2、第二次欣赏,感受不同音乐形象,创编熊的动作。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
提问:
(1)这首歌哪里有变化?
(2)怎样变化?
小结:前半部分的音乐节奏听起来很欢快,很多小动物在树林里玩的很高兴;后半部分的音乐节奏听起来怎么样?
3、第三次欣赏,用动作表现不同音乐形象。
师: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表演吧!
小结:有些小朋友听着音乐把他开心的样子表现出来了,舞姿很优美;有些小朋友听着音乐一步一步地走得很沉稳、很缓慢,像一只笨重的熊。
(二)创编石头人的`造型。
提问:
(1)熊出来干什么呢?
(2)它最喜欢吃怎样的食物?
(3)熊突然出现在树林里,小动物们该怎么办?
小结:有些小朋友真能变,变出了不同形状的石头人。
(三)介绍游戏玩法,愉快游戏。
师:这首歌曲讲的是熊与石头人的故事,等等我们来玩这个游戏。小朋友你们注意了,做游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介绍游戏玩法。
(1)前半部分熊还没出现时,你们可以跟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出你高兴、愉快的心情。
(2)当唱到“要是小熊走过来,大家可别乱跑”时,小朋友就可以变成不同造型的石头人。
(3)记住石头人是不许动的,不管熊怎么动你都不可以笑、不可以动,不然就会被熊吃掉,被吃掉的石头人就淘汰回到座位上坐好。
2、愉快的游戏。
(1)第一次游戏,教师扮演熊、幼儿扮演小动物变石头人。
(2)第二次游戏,请一名幼儿扮演熊、引导其他幼儿合作变石头人。
(3)第三次游戏,变更游戏玩法引发持续兴趣。
①扮演熊的人在游戏时可根据乐曲中转强的音乐指示,在离开的中途突然回头寻找会动的人,以增强游戏的紧张感。
②音乐停止后,增加熊试探真假石头人的动作,培养幼儿自控能力。
评价:幼儿互相交流合作变石头人的经验,培养幼儿自控能力。
四、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今天你们玩的高兴吗?还想玩吗?我将熊的头饰投放到表演区,你们可以继续玩熊与石头人的游戏,想一想还有哪些玩法,可以玩得和今天不一样。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音乐是情感的形式,音乐以心灵的律动美化情感。自然而纯真的心灵最容易被音乐唤起,跟随着音乐舞之蹈之。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所能带来愉悦心情甚于其他的艺术。以音乐欣赏来启迪儿童的心灵、智慧的思维,不仅是对幼儿艺术素质的培养,更是达到其全面发展的捷径。抓住这一点,结合幼儿喜爱的游戏,音乐游戏对幼儿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的强弱、快慢变化,大胆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节。
2.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强弱、快慢的感受。
3.体验玩音乐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听辨音乐的强弱与快慢。
难点:大胆地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知道音乐快慢强弱的变化
物质准备:大熊头饰、音乐《熊与石头人》 、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幼儿观看PPT,根据PPT内容表现小猫,小鸟,大熊等动物的动作和叫声,感知音的长短及快慢
二、基本部分:1.播放音乐,让幼儿充分感知,猜想并表达请幼儿听一听,老师带来的音乐,音乐里是谁?
2.听完整音乐,找答案,到底会是谁。
3.在听一听音乐,我们指的是谁?不能进到森林里?
4.如果大熊真的来了,我们怎么办?(幼儿一起讨论方法)
5.引出我们可以变成石头人。躲避大熊。你们可以试一试用什么样的动作将自己的身体变成石头人。
6.正式介绍音乐名字——熊和石头人
(1)再听音乐,引导幼儿倾听大熊来时的音乐变化
师:大熊来的时候音乐是怎样的?大熊后来走了吗?(放音乐)
①引导幼儿讨论大熊来时音乐的强弱变化。教师:大熊来时音乐是怎样的?
②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造型表现石头人。
教师:你可以怎么表现,让自己成为石头人?
③讨论大熊离开了没有?声音有怎样的变化?你是怎么听出来的。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2)听音乐表演,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表现石头人的各种造型避开大熊。
提前想好一个动作,大熊来的时候变成石头人不要动,直到大熊离开。
(3)表演音乐——教师做大熊,音乐熊出来了,来到你身边,你不能动,大熊离开,你可以随音乐做动作。动作要变换。
三、结束部分:游戏:“走走停停”
认真倾听音乐,音乐停止时做出不同的动作,控制住自己的动作。自然结束。
活动总结
这节音乐活动《熊和石头人》以动静交替的形式出现,很生动、有趣,而且让幼儿有发挥想象的空间。初次接触这首歌曲,首先想到,游戏丰富又有极大的趣味性,孩子们一定很喜欢这种动静交替的音乐游戏活动。整个活动从掌握这一方面来看还不错,歌词简单、易懂。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幼儿喜爱我觉得是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音乐本身具有游戏性有情节”小朋友对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是凶猛的动物吃小动物的游戏特别感兴趣。
第二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对模仿小动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儿对石头人的造型非常喜欢平时孩子们经常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们对“做出一个造型控制不动”非常感兴趣。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目标制定方面,我是根据课程上的活动目标而制定,也根据制定的目标展开来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知识,较好的完成目标。在活动设计上我都能运用游戏形式,让幼儿随教师一起进入游戏情境,所以在活动中幼儿的兴趣高。在整个活动中我能关注到幼儿的表现,比如听熊来之前和熊来了之间的音乐时,班上一个小朋友觉得是雪的声音,针对这个问题我
并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对这名幼儿进行了引导,反问幼儿雪有声音吗?等到了下雪的.季节我们一起区寻找雪的声音。
音乐游戏中,我们较常见的就是按音乐的节奏做动作,本次活动中,大熊出现时,音乐节奏很强,节奏变化较大,幼儿能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并且对所听到的音乐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了音乐的快慢与强弱。在玩第一遍游戏后我请幼儿讨论躲避大熊的方法,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再次听音乐时引导幼儿倾听大熊来时的音乐变化,之后加深难度音乐不断变化,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变化感知大熊是否到来,最后请幼儿回忆自己的动作鼓励幼儿摆出各种造型,在进行最后音乐游戏时请一个幼儿扮演大熊,其他幼儿当石头人是幼儿参与度很高都想出来自己的动作扮演石头人但发现了一个问题:是许多幼儿的动作基本一样,我在引导幼儿参与与创编活动中存在欠缺,幼儿想象力受限制,动作不丰富。
针对这个问题活动后我进行反思,教师应该更多的给孩子提供、创设发展求异思维的空间,但是也应建立在孩子们现有的生活经验上、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建立在孩子们的兴趣点上。
通过认真的反思,我也发现了教学活动中有些环节可以进行改进,比如:比如在欣赏音乐时还不够投入在欣赏音乐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音乐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及动作这样孩子们才会更好地投入进去。比如在幼儿表演环节我还能够适度再放手一些更多地鼓励幼儿多样化的表现对于幼儿创新能力和表现力的培养会更加有利活动比较好地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很多环节如对表演动作的探讨、对游戏的讨论都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使幼儿能够分成投入地沉浸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地学、有效地学。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我始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除了以可爱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了此活动的价值采用了适宣的方法如:表演法、游戏法、交流讨论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达到了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幼儿的活动在快乐,自由创编中结束,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快乐,游戏的效果,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们在这节课中所体会到的快乐,开心。通过这个活动我收获很多,我相信不断进行课后反思一定能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⒈、掌握游戏,遵守规则,能按游戏要求控制情绪的行为。
⒉、尝试自由舞蹈,自由造型,体验游戏的快乐。
⒊、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⒋、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⒌、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树林环境创设,熊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㈠幼儿自由结伴舞蹈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㈡在完全游戏化的`情境中掌握游戏,学习按游戏的要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体验游戏的快乐
⒈、听辩熊走音乐。
⒉、讨论对付熊的方法。
⒊、老师自然引出游戏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玩法。
⒋、幼儿游戏两遍,老师积极参与,进一步帮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⒌、教师提出幼儿自由结伴造型要求,增强游戏兴趣。
⒍、熊和小朋友做好朋友,互换角色游戏。
㈢与熊告别,回家。
活动反思:
这节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以动静交替的形式出现,很生动、有趣,而且让幼儿有发挥想象的空间。
初次接触这首歌曲,首先想到,游戏丰富又有极大的趣味性,孩子们一定很喜欢这种动静交替的音乐游戏活动。
整个活动从掌握这一方面来看还不错,歌词简单、易懂。活动在快乐,自由创编中结束,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快乐,游戏的效果,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们在这节课中所体会到的快乐,开心。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熟悉(熊与石头人)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2、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熊与石头人)的玩法,学习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按节奏变换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录音磁带,磁性黑板,粉笔,小熊头饰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幼儿自由想象,想象模仿各种动物动作
引题,今天天气真好,树林里面可热闹了,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你们听听什么小动物来了?
幼儿辨别不同的音乐,愉快的按节奏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音乐停止后转移座位坐向。
二、学唱新歌(熊与石头人)
1、树林里面真热闹,小、我们小朋友也往树林走,想和小动物们一起做游戏。他们边走还边唱歌呢,你们仔细听他们唱了什么。教师唱两遍歌曲
2、你们听到歌里唱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用简笔画形式将歌曲内容画在黑板上。如,小朋友说,小兔蹦蹦跳,教师就画只小兔。
3、幼儿看着黑板上的列图跟唱歌曲两遍。
4、幼儿自编歌曲动作再唱一遍歌曲
三、初步学会游戏(熊与石头人)
1、教师讲述游戏的方法。并和幼儿一起创编动作
2、教师扮熊进行游戏一遍。”熊”出现以后小朋友都假装成石头人,自由做照型不动,熊可以用表情和动作去试验石头人是不是真的
3、请几名幼儿扮演熊,再玩游戏两遍。教师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四、幼儿自由结伴边唱歌边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节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以动静交替的形式出现,很生动、有趣,而且让幼儿有发挥想象的空间。
初次接触这首歌曲,首先想到,游戏丰富又有极大的趣味性,孩子们一定很喜欢这种动静交替的音乐游戏活动。
整个活动从掌握这一方面来看还不错,歌词简单、易懂。活动在快乐,自由创编中结束,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快乐,游戏的效果,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们在这节课中所体会到的快乐,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