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金色的草地优秀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色的草地优秀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及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并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
两课时
金色的草地
我家住在乡下,窗前是一片草地。[①文章开篇有什么特点?]草地上有许许多多的蒲公英。[句导读:表现了蒲公英的数量之多,为下文写草地变成金色的作了铺垫。]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②作者为什么专门写蒲公英?]大家都说:“金色的草地太美了!”
段导读: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变成了金色的,十分好看。
蒲公英开放的时候,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日子。[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谢廖(liào)沙!”我一本正经地喊他。[④加点词语的使用有什么好处?]等他回过头来,我便把蒲公英的茸毛吹到他脸上。他假装打哈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茸毛朝我脸上吹。[⑤把加点词语删掉好不好?]就这样,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⑥“总是”一词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我”和弟弟为了寻开心,经常把蒲公英的茸毛吹到对方的脸上。“我”与弟弟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兄弟两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金色的,“我”和弟弟常揪掉蒲公英寻开心。
但是有一次,我有了一个新发现。 [⑦这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那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快到中午,当我返回家时,整个草地又都变成了金色。可是,傍晚我经过草地,草地又变绿了。[⑧“我”的发现是什么?]于是我走近草地,仔细观察,原来,傍晚时蒲公英的花瓣都合拢了。[⑨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手掌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⑩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第二天,太阳升上来,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草地又变成了金色。
从那时起,我们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我”和弟弟有了怎样的变化?]因为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文中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不恰当?]
段导读:蒲公英成为“我们”最喜爱的花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我”的新发现及蒲公英成为“我们”最喜爱的花。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蒲公英的资料。
生字卡片,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资料。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文题目:金色的草地
(1)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质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金色的草地上盛开着美丽的蒲公英。)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假(jiǎ)装观察(chá)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的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就变成了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它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金色的草地绿
1、教学前,教师可准备蒲公英的挂图,让学生查找有关蒲公英的资料。这篇课文的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用下面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一是哥儿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茸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2、新课程理念下,常常提及“兴趣”,把激发学生的“兴趣”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用更多的方法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表演的方法。演之前,教师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个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并加进有关的对话,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
1、给下面的字加上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可(呵)(呵欠)欠(次)(几次)反(返)(返回)主(注)(注意) (答案不唯一)
2、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家家都来到山坡上。家家都用斧头砍树。
家家都来到山坡上,用斧头砍树。
(2)老师走进教室。老师开始讲课。
老师走进教室,开始讲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及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课件。
一利用课件,欣赏美丽的景色,导入新课
1、播放多媒体课件: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它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之后,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甲:蒲公英的花真美,在微风的吹拂下,它们就像一个个小伞兵,挣脱妈妈的怀抱,飞向天空。
学生乙:我被这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
3、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交流。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学生甲:我们最开心。
学生乙:我们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蒲公英的小花。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共同感受。
(5)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过渡: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
(1)自由读第三至第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甲:那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快到中午,当“我”返回家时,整个草地又都变成了金色。傍晚“我”经过草地,草地又变绿了。
学生乙:“我”还发现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手掌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
播放课件。
(2)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我们”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因为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5)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学生甲:因为蒲公英是有生命的,和我们人类一样,要睡觉,要起床,所以“我们”不再揪它了。
学生乙:因为“我们”喜欢蒲公英,所以“我们”不再揪它了。
(6)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这是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人和自然要和谐共处。)
联系自己说一说。
三升华情感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互相交流。
2、小结:观察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它可以使自己有更多新的认识、新的想法、新的收获。
3、仔细观察你喜爱的花草,说说你的新发现。
如:昙花含羞草太阳花
教师首先创设情境,揭示课文题目,让学生想象:“阳光普照,草地上将会是怎样的美景呢?”有的说:“绿绿的草地一片生机,好像大绿毯。”还有的说:“阳光一照,这绿毯还能发光,上面就像绿宝石一样。”于是,教师可以趁机引导学生想象:“那阳光照到草地上呢?”学生说:“草地就像戴上了皇冠,就像穿上了黄灿灿、亮晶晶的衣裳。这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了。”在这个时候,教师适当地引入蒲公英开花的特点:晚上合拢,白天开放。怎样让学生走进草地尽情玩耍,找到发现的快乐呢?教师可以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及生活实际,尽情去领悟草地的金色之美。学生的精彩语言会远远超过平常之语,正可谓“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会给你多大的惊喜”。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金色)的草地(许许多多)的蒲公英
(引人注目)的小花(新奇)的发现
2、写出反义词。
张开—(合拢)喜爱—(讨厌)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每到秋天,各种各样的菊花都开了,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红的,真叫人喜爱。在这许多菊花当中,我最喜欢一种红菊花。它的茎是墨绿的,挺得笔直,看上去很神气。叶子也是墨绿的,像张开的手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朵朵红花。花瓣是一丝一丝的,弯弯曲曲,像是蛟龙的爪子。整个花朵像个火红的绒球。从远处看,花盘微微低垂着,又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蛋低头不语。美丽的红菊花,你是多么惹人喜爱呀!
(1)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从下到上;写了红菊花茎、叶、花各部分的特点,重点描写了花。
(2)用“ ”画出比喻句;用“ ”画出拟人句。
1、普里希文简介
普里希文(1873~1954),苏联作家。1907年开始发表《在飞鸟不惊的地方》等特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过战地记者。十月革命后一度从事教育工作。1925年发表《物候笔记》,1903年发表中篇小说《人参》,名声大噪。另外写有自传体长篇小说《卡舍依的锁链》,童话《太阳和定库》等。
2、有趣的林奈“花钟”
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对植物开花时间作了很多观察和研究,然后在自己的花园里培植了一座有趣的“花钟”:只要看看“花钟”上什么花开放,就知道大概是什么时间到了。
蛇床花:黎明三点钟左右开花
牵牛花:黎明四点钟左右开花
野蔷薇:黎明五点钟左右开花
龙葵花:清晨六点钟左右开花
芍药花:清晨七点钟左右开花
半枝莲:上午十点钟左右开花
午时花:中午十二点钟左右开花
万寿菊:下午三点钟左右开花
紫茉莉:下午五点钟左右开花
烟草花:晚上六点钟左右开花
丝瓜花:晚上七点钟左右开花
夜来香:晚上八点钟左右开花
昙花:晚上九点钟左右开花
按时开放是因为它们具有生物钟,生物钟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形成的,也是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植物、动物和人都有生物钟。
金色的草地优秀教案 篇2
金色的草地优秀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色的草地优秀教案(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金色的草地优秀教案 篇3
1.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写会10个生字。积累部分好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47人,男28人,女19人,部分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能力方面需待提高。具体表现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由于生活经验不足,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三年级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阶段,由于学习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孩子要保持高分,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付出更多的努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写会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4.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一、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金色的草地
1、同学们,今天有个小朋友问我“金色的草地”可不可以说,你们说可以吗?
2、草地为什么会是金色的呢?请同学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好吗?
活动2【讲授】金色的草地
1、同学们,“金色的草地”可不可以说,你们说可以吗?还有哪些词语能形容草地?
2、草地为什么会是金色的呢?请同学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好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播放音、视频,范读课文。
3、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4、结合课文插图、课件展示图片介绍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介绍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5、合作探究:自学生字、词,给生字注音、把难写、容易写错的字多写几遍。
6、反馈:检查生字词:玩耍谢寥沙绒毛假装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使劲引人注目一本正经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师:咱们现在带着生字朋友一起去一片金色的草地上玩,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思考一下:草地为什么会是金色的?
1、自由朗读
2、交流(蒲公英开花,草地才变成金色的。)
活动3【活动】金色的草地
1、学生讨论能形容草地的颜色
2、带着要求读课文
3、从视觉、听觉感受,情操陶冶
4、自学、合作、探究生字词
5、汇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6、课堂检测练习
活动4【练习】金色的草地
一、我会填空:
()的花瓣
()的草地
()蒲公英
()的天空
()的朋友
二、我会辨字组词
拢()耍()劲()掌()
扰()要()经()趣()
四、照样子,写句子。
例:多么可爱的草地!
1、多么____________的蒲公英!
2、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面各组词语用直线恰当地连起来。
可爱的小草│住在一吹
有趣的草地│一大片观察
金色的时候│使劲草地
傍晚的蒲公英│仔细乡下
活动5【作业】金色的草地
—、看拼音,写词语。
shèng kāi wán shuǎ róng máo jiǎ zhuāng diào yú
( ) ( ) ( ) ( ) ( )
guān chá huā bàn hé 1ǒng shǒu zhǎng yì běn zhèng jīng
( ) ( ) ( ) ( ) ( )
shǐ jìn zhè yàng yǒu qù yǐn rén zhù mù
()()()()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抄写你喜欢的词语、句子;
四、继续学习课文,感受蒲公英给小朋友们带来的欢乐;
五、写一写、画一画你喜欢的一种植物。
金色的草地优秀教案 篇4
设计说明
本文通过描写兄弟俩经常在草地上玩耍。后来,作者偶然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展现出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侧重考查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重点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做到:
①引领学生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②抓住典型语言信息,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
③以感悟大自然的美为情感基调,以情境表演体验“趣”来感受快乐,以探究“奇”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④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并适当尝试小练笔,利用最佳的表达时机,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学前准备
1、收集蒲公英的图片及资料,了解蒲公英的特点。(师生)
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掌握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玩耍”等词语。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
学前准备
1、收集蒲公英图片及资料,了解蒲公英的特点。(师生)
2、自学生字、词,预习课文。(学生)
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用时:3分钟)
1、教师鼓励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享受过大自然的哪些快乐?
2、板书课题,质疑,引导学生思考: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学生交流自己享受过的大自然的快乐,如:下雪时赏雪景、打雪仗;下雨时听雨声。
4、学生自读课文,了解“金色的草地”的由来。
5、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用时:20分钟)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朗读情况。
3、师生交流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蒲、耍、察”的字形。
4、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圈起来,借助工具书识字,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5、学生分段朗读,整体感知。
6、运用各种方法识字。
7、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朝
假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7分钟)
1、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生汇报、理解文章脉络。
3、按自然段读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4、理清文章脉络:
乡下的窗前有一片金色的草地→蒲公英带给我们快乐→发现蒲公英变色→对蒲公英的喜爱。
5、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用时:10分钟)
1、教师概括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延伸。
3、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课收获。
4、交流收集的蒲公英的图片和资料。
5、抄写词语。
教学反思
本课对学生的要求是:
一、学习6个生字,掌握13个生字。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画出生字、生词,结合上下文了解其意思,还可以用工具书去学习。
二、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读出课题的含义,理清文章的脉络,并结合他们的玩耍经历去学,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以及它带给我们的乐趣。
2、体会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有趣,增加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学前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一、回顾内容,问题引导(用时:3分钟)
1、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2、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感受金色的草地带给“我”和弟弟的快乐以及草地的神奇)
3、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4、明确学习目标。
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品词析句,体验快乐(用时:18分钟)
1、引导学生理解“金色”的由来。
2、引导学生感受兄弟俩玩耍的快乐。
3、指导朗读。
4、读课文,结合收集的蒲公英图片、理解草地变金色的原因。
5、研读描写兄弟俩玩耍的句子,感受蒲公英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6、朗读第2自然段。
7、“一本正经”“假装”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语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三、读悟结合,感受神奇(用时:16分钟)
1、引导思考:作者发现草地有什么秘密?
2、组织交流:你注意到颜色变化和什么有关?
3、两次发现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4、指导朗读。
5、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我”先发现了什么?接着又发现了什么?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语句。(课件出示)
6、通过理解重点词:“起得早、中午回家、傍晚的时候”等词了解草地变化的原因。
7、学生自主交流蒲公英花的特征与形态。
8、朗读第3自然段。
9、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1)早晨:
草地的颜色
花瓣形态
(2)中午:
草地的颜色
花瓣形态
(3)傍晚:
草地的颜色
花瓣形态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用时:3分钟)
1、你能体会到获得这种发现的心情吗?读一读相关句子。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3、引导学生理解“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4、讨论交流:蒲公英的花开,花合与人起居或昼夜的变化相似或相关。
5、因为蒲公英非常有趣,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所以是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6、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它给你带来什么乐趣?
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第2、3自然段。第2自然段着重写了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蒲公英的情况,第3自然段写“我”发现了草地变色的秘密。我请两位同学模仿他们的神态动作进行表演,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他们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金色的草地》教学片段
◆通过感悟、表演、感受草地的可爱有趣(教学重点)
师:金色的草地这么有趣,给我们留下了快乐的童年,请快乐地读第2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课文,你最想说什么?
生1:“我”在这片草地上玩得很开心。
生2: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很多快乐。
师:既然这么快乐,谁能表演一下“我”和弟弟玩蒲公英的情景?在表演时一定要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的内涵,这样你的表演才有活力。
生1:我要抓住“一本正经”来表演。
生2:“一本正经”就是态度很严肃,很庄重。表演时神态要严肃。
师:“假装”是什么意思?
生1:“假装”就是不是真的。
生2:弟弟看见“我”“一本正经”的样子,所以他忍住笑,“假装”打哈欠。
师:还有一个词,“我就使劲一吹”中“使劲”谁表演一下?(生表演“使劲一吹”。)
师:齐读最后一句话“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同学们想一想,除了这个游戏,“我”和弟弟还会在草地上玩什么?
生:捉迷藏、跑步、摔跤……
师:草地带给“我”和弟弟这么多乐趣,多么可爱的草地呀!我们来读出它的可爱吧!
(生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赏析:
通过表演来感悟文章也不失为一种理解文章内涵的好方法。教师通过让学生细读文本,再用自己的动作、表情表演出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和弟弟的行为动作,体会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的快乐,然后再引导学生想象,除了这个游戏,“我”和弟弟还会在草地上玩什么?把草地带给“我”和弟弟的快乐解读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