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游戏《卷炮仗》活动反思

欢迎阅读大班音乐游戏《卷炮仗》活动反思(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音乐游戏《卷炮仗》活动反思 篇1

在活动开始时我为了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我用了谈话的形式,先请幼儿来说说自己放炮仗的经验,再来说说炮仗的一个外形特征,从而让幼儿知道炮仗是圆圆的'卷出来的,最后让幼儿做一做卷的动作,提升幼儿的经验。根据活动目标是要让幼儿学玩游戏“卷炮仗”,感受新年放炮仗的喜庆,热闹气氛;感受集体合作编游戏的快乐。那么在本次的活动中,主要是要掌握一个走螺旋形队形,幼儿可能对于螺旋形不太了解,所以我们首先要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是螺旋形,因此在活动中,我出示了笔,纸,让幼儿先欣赏一遍音乐,在欣赏的同时,我在纸上根据音乐画螺旋形,特别是在“卷呀卷呀,卷呀卷呀”时螺旋形特别明显。幼儿在看、画、说等多通道的感知操作中,理解了卷炮仗中螺旋线的主要特征,为下一步的动作探索奠定了基础。

让幼儿体验玩游戏“卷炮仗”,那么幼儿体验音乐游戏“卷炮仗”是活动的重点,那么在幼儿尝试走螺旋走队形的时候,第一次尝试幼儿很可能会走着走着队伍就会连成一个大圆圈了,也有可能走着走着队伍就乱掉了,所以我们在第一次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幼儿进行游戏,也可以先跟幼儿一起游戏,等到幼儿熟悉游戏方法后再放手让幼儿操作。在后几次尝试中,由于前几次由教师带领进行游戏,幼儿已经掌握了游戏的玩法,因此他们都能玩得很好。

在这个音乐游戏中,每个小朋友的参与性都很高,在活动中不仅让幼儿学会了演唱歌曲,还学会“卷炮仗”这个游戏。但是在活动中,幼儿独自游戏时,我们可以把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一小组都由几个能力强的幼儿带领着,这样可能游戏才会顺利进行。

大班音乐游戏《卷炮仗》活动反思 篇2

卷炮仗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活动,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以体育游戏的方式和幼儿共同玩。尽管在“卷”的过程中教师会不停地发出语言提示:“手拉好,一个跟着一个,卷紧一点。”但随着炮仗越卷越大,幼儿的情绪会越来越高涨,螺旋队形也就很容易出现拥挤、碰撞、队形散乱的'现象。

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参与游戏,而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游戏是靠大家的合作来进行的。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以往体育活动中已经出现的幼儿因不理解螺旋队形而盲目跟从的现象,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先理解螺旋线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线原理的前提下再学习用动作表现螺旋线。

在这个活动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突破了计划中我们预测的困难,在理解螺旋线特征的基础上,幼儿能够逐步完成卷炮仗的动作表现。如果说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活动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却是让幼儿的愉悦带有一定的理性指导成分,即理解了卷炮仗游戏的真正玩法。正是在科学活动中对螺旋线的探索,才使得艺术活动中的卷炮仗游戏玩得更加丰富精彩。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围绕螺旋线这个线索,在探究中游戏,在游戏中探究,凸显出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魅力。

大班音乐游戏《卷炮仗》活动反思 篇3

《卷炮仗》游戏不仅考验了孩子们的音乐感知能力,还促进了他们团队协作与领导力的培养。在游戏中,孩子们需要相互配合,按照音乐的节奏和指令完成“卷炮仗”的'动作,这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一些孩子表现出较强的个人主义倾向,影响了团队的整体表现。

针对这一问题,我意识到在游戏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团队协作的训练,如通过设置小组竞赛、角色分配等方式,鼓励孩子们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对于表现出色的孩子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领导潜能。

大班音乐游戏《卷炮仗》活动反思 篇4

如果说传统的单一体育游戏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二者的结合将会给幼儿带来全新的愉悦体验。在设计组织本次活动时,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回避领域间内容的表面拼凑,让该活动不仅既是教育活动内容发展的需要,也成为幼儿认识发展的需要。基于对幼儿已有经验的了解,在设计组织活动前我预测幼儿的学习困难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螺旋形的特征,二是契合音乐表现。如何突破这两个挑战,是本次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

活动开始,幼儿由律动进场,看指示牌站队形,接着根据学唱过的歌曲《卷炮仗》引出走个新队形的任务,过渡自然。在“螺旋形”这个新名词出现前,我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让他们看到卷炮仗的过程,再请幼儿画出螺旋形状,进而引出要走的队形,并用幼儿画出的图形为图示,让幼儿清晰地明了、理解这个队形应该围着哪里走、怎么走。接下来幼儿尝试走螺旋队形,我开始提供了一个标记,供幼儿做中心点,让幼儿自己来走。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幼儿很快走出了队形。我再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新的要求,进行再次尝试。发现幼儿已经会走队形了,才将音乐的元素引入其中,进一步提高要求,请幼儿根跟着歌曲的`节奏走队形。在这里,难点出现了,幼儿能否踩在节奏上走队形呢?这时出现的大鼓帮助幼儿找准了节奏,通过鼓点幼儿来协调自己的步伐,此时,摄像机的使用也让幼儿找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他们对自己的任务进行了及时的调整,最后,他们能踩在节奏上走出漂亮的螺旋形了。这样尝试过后,再将标记和大鼓撤走,幼儿和着音乐自然地走成了螺旋形,活动的难点被轻松的攻克了。接着,我点着了这卷好的炮仗,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他们很自然地做出了飘散、落地的动作,至此,其实幼儿已经学会了玩这个《卷炮仗》的游戏了,但是,自始至终,并不是由我来告诉他们怎么玩这个游戏、带着他们走这个队形,都是孩子们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完成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进行了自主的发展,并在游戏中得到了快乐。我始终将自己摆在幼儿的后面,做整个活动的推动者,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启发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活动,进行了生动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纵观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积极、主动,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快乐的游戏。

《卷炮仗》在课题开放活动中受到了南通市教科所冯卫东所长和区同行的一致好评,并在南通市音乐组研究活动中对全市同行开放。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我领悟到,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游戏的组织也同样如此,教师要注重如何教,并关注到幼儿如何学,从而让教不着痕迹,让学轻松愉快,这才是真正好的教学。而要做到这一点,不断的反思与实践才是正道。

大班音乐游戏《卷炮仗》活动反思 篇5

歌曲《卷炮仗》节奏欢快明朗,结构清晰工整,歌词明确易记,再加上有趣的内容和最后燃放鞭炮的“嘭~啪”,是一首幼儿很容易以游戏的形式参与进去的歌曲。本活动的目标就是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学习跟随音乐学习控制行进走,在“卷炮仗”的时候随音乐配合不同的舞步协调、自然的行进,并且会与同伴合作走螺旋形。

活动中舞步的学习对于幼儿来说并不是很难,活动的难点在于幼儿要和同伴合作走螺旋形,并把螺旋形越绕越紧。由于之前的线描画,幼儿对于螺旋形并不陌生,但是要让幼儿与同伴合作走出螺旋形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需要幼儿对螺旋结构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在本次音乐活动之前,幼儿有过手工卷炮仗的经验,因此在活动第一环节认识炮仗的螺旋形时,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螺旋形的特征:螺旋形的一端不会与原来的圆形重叠在一起。对于卷炮仗的过程,幼儿也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因此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幼儿对于歌词和旋律都很快掌握了。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我开始引导幼儿为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如走、小跑步、踏跳步等等,幼儿对歌曲的节奏已经非常了解,很容易为相应的句子配上了合适的动作,经过幼儿的练习,幼儿对于跑跳的动作掌握的非常好,能很好的`跟着音乐的节奏,幼儿对于踏跳步的掌握似乎有所欠缺,经常会跟不上音乐的节奏。在配好动作后,幼儿开始尝试带着动作走螺旋形“卷炮仗”。为了让幼儿明确“卷炮仗”的过程,我告诉他们现在他们变成了一张连在一起的纸,必须要一个跟着一个向前进,而且负责带领队伍前进的一头不能跟队伍重叠,只能贴着队伍往里旋转。第一次游戏,在作为领头炮仗,带领幼儿感受炮仗“卷”的过程,孩子们非常投入,“卷”的非常成功。接着,教师退出炮仗,成为点燃炮仗的人,由幼儿自己完成螺旋形向前行进的过程,经过了几次游戏,幼儿基本掌握了行进的方法。

由于卷好的炮仗最后会被点燃,随着“嘭~啪”的声音爆炸,这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释放,幼儿非常喜欢这个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表现的非常积极,幼儿之间还互相提醒该如何前进。但是每次游戏,随着离爆炸越来越近,幼儿就非常兴奋,以至于忽略对音乐的把握,而出现拥挤、散乱的情形。可见幼儿在游戏中还是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参与游戏,而并没有配合集体,作为集体的一份子完成游戏的意识。或许这对于中班上学期的幼儿来说本身就是不太可能达到的要求。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我似乎过于强调幼儿正确地按螺旋形前进,整个活动过程有点敢,而在一个课时的活动中要完成这么多事情对于幼儿来说也稍有难度,游戏过程的熟练和完善可以在今后的延伸活动中继续进行,稍稍的放慢脚步,也许会有另一番收获。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