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学中秋节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中秋节教案 篇1
活动时间:
9月25日
活动主题:
中秋月圆人团圆
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使学生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和意识,重视友情、亲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2、让学生体验节日的快乐,热爱生活,懂得情感的可贵,为身边的人送上祝福。
活动准备:(提前几天准备)
1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节目。
2 、搜集资料。
(1)、中秋节的'来历(民间传说);
(2)、有关中秋“月亮”和“月饼”的谜语;
(3)、明月的古诗词。例:李商隐——《嫦娥》;李白——《静夜思》。
(4)、有关月亮的歌曲;
(5)、中秋节笑话、小品、相声。
活动过程:
一、 走近中秋
播放音乐《花好月圆》,营造一种中秋的氛围。
a:时光的车轮展过一道深深的痕迹,留下金秋的收获。
b:皎洁的月亮传达一种深深的思念,思念中秋的团聚。
c:今天,花好月圆,我们师生济济一堂,共叙思念之情。
a:今天,中秋佳节,我们一起欢度时光,同抒走进校园的喜悦! b:今天,菁菁校园,我们在嘹亮歌声中把希望起航。
c:今天,月夜良辰,我们在温馨笑语中让理想飞翔。
a:明月当空,万里无云,诗情画意,让我们展现心声-----请欣赏
文学组同学的诗朗诵《明月几时有》
c:非常感谢文学组带来的诗朗诵,下面请欣赏音乐组带来的歌曲《明月几时有》
a:此情此景,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它的悠久历史,想起了那美丽的传说,下面请文学组同学讲述它的悠久历史。
文学组同学带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朱元璋起义与月饼等) c:因为这些美丽的传说,中秋佳节显得更加神秘而迷人,温馨而浪漫。关于中秋佳节,我们同学知道的很多,下面我们来进行猜谜游戏,有请小主持人王勤。
王勤主持猜谜游戏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下面进行才艺表演。请美术组来解说他们的才艺表演。
表演小品《吃月饼》。
美术组展示美术作品。
c: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个节日不禁让我们
结束语:(班主任)
伴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这次的班会圆满的结束了。这次班会上同学们的发言让大家都感受到了快乐,让我们知道亲人的思念,在特别的日子里,同学们要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同学。我衷心的希望同学在新学期有新气象,新起色,焕然一新的我们一定会越做越好,此次班会圆满结束。
小学中秋节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中秋赏月/吃月饼的习俗。
2、能画出不同颜色花纹的月饼。
3、感受到中秋节的快乐。
4、知道中秋节是几月几号。
【活动准备】
1、《中秋月儿圆》教学资源;
2、不同款式的月饼图片;
3、彩笔、油画棒(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小朋友想想你记忆中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半圆形弯弯的`)
二、播放《中秋月儿圆》教学资源,了解月亮变化
三、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相关习俗。
出示月饼图片,引导幼儿讨论月饼的外形、颜色、味道,说说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
小结:中秋节也就是农历八月十五,是月亮最圆的时候,古人又称团圆节,是欢庆丰收/家人团聚/赏月、品月饼的传统节日,月饼圆圆就像月亮一样人们都要吃月饼来欢庆中秋节。月饼也象征团圆,一般人们把一个月饼分开来全家吃,就好像全家人永不分开。
四、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想做什么样的“月饼”,从月饼的颜色,形状,图案等方面进行引导。
五、鼓励幼儿大胆的绘画月饼。
在指导过程中,提醒幼儿用不同颜色来表示不同口味的月饼,如红色——草莓味、黄色——橙子味、绿色——青草味等等让幼儿缠身作画的热情。
六、作品欣赏并展示。
小学中秋节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感恩节的来历。
2、知道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民俗节日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体味团圆的快乐。
4、在活动中,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意识和行为。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感恩节和中秋节的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
有关中秋节的古诗。
“感恩节”小品
亲手制作一张中秋节的贺卡
家长给孩子的中秋祝福。
活动过程:
师:大家都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在古时候,各个国家都有各自庆祝丰收的方式,并把这天定为自己国家的民俗节日。你们看,在美国大家是这样庆祝的:(小品表演)
师:从小品里你们知道他们在过什么节?(感恩节),在我们中国也有一个与美国的感恩节类似的节日是------中秋节
下面就请大家拿出你搜集的有关这两个节日的资料进行比较。(来源、时间、习俗、引申)
美国的古人为感激上帝的恩赐而有了感恩节,中国的古人为祭拜月亮而有了中秋节。这两个节日虽都有各自不同的习俗,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不管是美国的感恩节,还是中国的中秋节都是合家团聚的节日,都是怀有对远方亲人深深思念之情的节日。
师:我国著名的诗人李白就曾在异乡对着天空中的那轮明月抒发了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这首诗就是--------
(静夜思)(齐诵)
师:中秋的圆月常常会勾起人们的`思乡之情,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美妙的诗篇。今天,我们教室墙上也贴了许多跟中秋有关的诗句,请家长与孩子们一起来一个(中秋古诗对对碰)(音乐起)
1、请在座家长和同学每人摘取一条。
2、请在规定时间内找到诗的另一半。
3、完成后请两人合作吟诵。
师:一曲曲感人的诗篇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现在亲人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手拉手把心贴得更近。(游戏:猜手)
1、请五位同学上台在幕布后入坐,从幕布后伸出一只手。
2、请这五位同学的家长上台找到并拉住你孩子的手。
师:大手牵着小手已经走过整整十年,我们与亲人间彼此的默契已经无需语言的交流,是亲情把我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面对亲人我们同学是不是有好多话要说。
(学生发言——这是本次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
师: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在大人看来好象算不了什么,可能有些家长早已忘记,可是它却深深地埋藏在孩子们的心底。您的恩情孩子们迟早都会报答,请家长也乘此机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家长发言)
我们还有好多同学的家长虽然没能到场,但也送来了祝福,带来了对孩子的殷切希望。请家长没有到场的同学开启家长给你们的信,如果愿意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师:句句话语渗透着浓浓的爱意,声声祝福温暖着我们的心。千言万语并为一句话,最后,让我们为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自己亲手制作的中秋节的礼物!在佳节时分就让这份小小的礼物收藏款款深情,传递给你的亲人。(音乐起 送贺卡)
总结: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又到中秋这个传统的节日了,让我们共同期待月圆人团圆,盼望真爱满人间。
小学中秋节教案 篇4
资料简介
(一)小资料库
中秋佳节,我国城乡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很快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令,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骑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二)学生作品
童心童言说中秋(选自学生周记)
这个星期要过中秋节了,老师要大家带一些和中秋节有关的图片、剪报、诗歌、故事等到学校里来。
我在家里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最后只能带一张元祖雪月饼的广告纸去。
晚托班的时候,大家在做作业,翁老师在布置教室,她把我带去的广告纸,剪下来贴在展示板上,我觉得真好看,心里很高兴,没想到广告纸还能派这个用场……
活动建议
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二年级学生对中秋节不是很陌生,这一次中秋节的节庆教育,我重点落实在让学生了解中秋节吃月饼的含义,以及请学生尝试学做月饼这两方面展开教育活动。学做月饼,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古代的百姓很聪明,他们想出了在月饼里面藏情报的方法。
通过这次的节庆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了解民族文化和历史,为他们的周记或短文提供素材,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学习收集资料和调查
首先在课前可以先问学生,中秋节快到了,你们家打算怎么过呀,月饼买好了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时,大家为什么都要互赠月饼,吃月饼?请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问家里的长辈、上网、书本查阅等)收集了解中秋节吃月饼的典故,传说。为节庆教育活动过程中,小组讨论交流讲述作一些准备。
其次,请学生利用和家长去商场、超市购物的机会,看看月饼的种类,月饼的主要成分,为自己动手制作月饼培养感情和兴趣。
3.愿意参加环境布置
在教学活动时,环境适当做一些布置,比如:在教室的生活柜上可以摆放一些中秋节时经常食用的传统食品——煮毛豆、糖芋艿、烤鸭子等,烘托节庆的气氛。
4.能把活动内容与其他学科整合
活动结束以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能力,或用几句话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下自己过中秋节的心情;或画一张图画,把自己做的月饼画下来;或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些月饼请长辈品尝……总之,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中秋节节庆教育活动的感受和认可。
活动方案
(一)活动要求:
1.让学生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知道朱元璋与月饼的民间传说故事,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2.请学生动手尝试学做体现中秋习俗的月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制作兴趣。
3.继续学习收集有关资料的本领。
(二)活动准备:
1.中秋节庆教育活动前,老师与学生一起收集有关中秋节习俗的相关资料。
2.对所有资料整理加工,然后把有关中秋节食俗的图文在教室的展示板上张贴。
3.节庆活动进行时,教室的生活柜上摆放一些煮熟毛豆等中秋时令食品。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内容。
老师和小朋友谈话,问问学生家里打算怎么过中秋节,随后引出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
2.用不同形式交流各种资料
老师再问学生,有关中秋节时,大家把月饼当作礼物馈赠给亲朋好友的原因,以及中秋与月饼的故事。
引导学生把他们各自了解到,收集到的有关内容在小组当中一起交流讲述,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在全班讲述。
老师可以补充介绍民间故事《朱元璋与月饼》,让学生对月饼产生除享受美味以外的`兴趣,为接下来学习制作月饼作情感上的准备。
3.学习制作月饼。
老师可以先通过让学生欣赏月饼,介绍月饼,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和愿望。
随后可以请生活老师具体介绍月饼制作的方法,知道学生分步骤进行:先揉面做外面的皮;接着在面皮内放进馅搓揉;随后后放进模板中用力压,印出图文;最后把制作好的月饼放入烤箱里烘熟……
小朋友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月饼。在这过程中, 老师要不停地巡视,及时帮助指导动手能力欠佳的学生,让他们也能完成作品,获得快乐。
4.补充中秋其他食俗。
启发学生多观察了解生活,不断积累民族文化的底蕴,引导学生从教室内摆放的东西为窗口,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关知识。
(四)活动延伸:
让民族节庆教育活动成为学生巩固各种学科的途径和渠道。学生参加了中秋与月饼的活动——听故事,做月饼,品尝各种食品,心里肯定有许多想法。可以把活动当作与别人交谈的内容,写短文的素材;也可以作为绘画的题材……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使中秋节的教育活动能够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