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二年级语文《识字》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识字》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能主动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2、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受汉字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乐于去关爱他人。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时间:
本课学习用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通过玩游戏导入新课
师:上新课前,我们先来玩一玩对反义词的游戏,我说一个字或词,你们就对出它的反义词,看看谁的反应最灵敏,请小朋友们注意听
师:你们想认识更多的反义词吗?在《识字6》这首对子歌里,就藏着一些反义词,请小朋友们赶快把书翻到《识字6》,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识字6》。
二、学文识字
1、“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文,并画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字音读准,及时表扬读得认真的学生。
2、课件出示生字宝宝,让学生自由认读一遍生字,提问学生有哪些字是在课外认识的,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学习生字,认读正音。
师:请小朋友再看看这些生字宝宝,你觉得哪些字的音最难读准,就提醒同学们注意,好吗?
A指导学生读准前鼻音生字:恨、忱、炭、贫,后鼻音生字:奉、永,翘舌音生字:忱,平舌音生字:索。
(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小老师教读、小组赛读、玩摘星星的游戏全体学生齐读)
B以玩送笑脸的游戏读准不带拼音的生字。(自由读、指名读)
4、交流识字经验,发现识字方法,同时理解一些字义。
A学生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师:小朋友们能把生字的音读得这么准,老师真是佩服你们这些识字大王。我相信,你们肯定有好办法记忆生字的。现在,请同学们互相交流,把你最巧妙的记字方法介绍给自己的同桌。
B指名汇报识字方法,对识字方法较好的小组给予奖励。
C教师在归纳学生的识字方法的同时,授与学生识字方法,同时解释字义。
a用编顺口溜的方法记忆“恨”:良心没一点,心中生怨恨。
师:想不想听听老师是怎样记住“恨”的。同学们先跟老师读读这句顺口溜:良心没一点,心中生怨恨。(课件出示“良”字)这个字怎么念?对,是良心的良,良心没一点,心边生怨恨,所以加个什么旁就成了“恨”字?
b “贫”字拆成分和贝,字形意思就是把贝(钱)分了,所以钱少了。(通过课件把“贫”分成“分”和“贝”)
师:贫的下面是“贝”字,古人是拿贝壳来当作货币的,古时候的“贝”字就是表示钱财,把贝分了,贝就少了,也就是说钱财少了,钱财少了,就变穷了,所以“贫”的意思就是穷的意思。
c讲解“富”的字形的.同时解释字义。(“
”,表示房子,古时候,一口人既有房子住又有田地耕种,已经算是富有的了,所以“富”字就是这样写的。)
d运用字理记忆奉字并释字义,同时理解“奉献”的意思。(课件出示一幅图:一个小姑娘双手举起一块木板,木板上放着一块玉。图的右边是“奉”的金文。)
师:“
”这是一个汉字,我们仔细看一看,比一比,这个字与这幅画有什么相相似的地方?这个古汉字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奉”字,请小朋友们联系这幅,说说“奉献”的意思。(奉献:指双手捧着或举起东西送给人家,表示心甘情愿地把东西送给别人。)
D 小结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分组法、组合法、字理识字、猜谜语、编顺口溜等等。)
E指导书写
a指导书写容易写错的字:暖。同时提醒学生“饥、饱、温、暖”要写得左窄右宽。
b提醒学生按照笔顺规则书写“丑”。
c让学生在书中田字格里书写“暖、丑”。
三、学习第一节对子歌,多种形式理解第一节对子歌中“美、丑、真诚、虚假、冷漠、热忱、雪中送炭”的意思。
1、把生字放到第一节对子歌里边,让学生念读对子歌。
(自由读、拍手齐读)
2、把第一节对子歌里的反义词画出来。
A指名汇报画出了哪些反义词。
B学生分组对读反义词。
3、学生通过看课件出示的《乐于助人》的图片理解哪些行为是美的,看《乱摘花朵》的图片理解哪些行为是丑的;同时让学生说身边有关美和丑行为的事例,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
4、师生合作说话,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真诚和虚假。句子: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很(真诚)。
我们看到一些坏人在骗人时,总爱对你说些好话,他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说的漂亮话,我们说这是(虚假)的话。
5、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冷漠、热忱”。
6、看“雪中送炭”的情景图,理解“雪中送炭”。
师:我们又来欣赏一幅雪景图,想想看,把第一节对子歌的哪个词送给这幅图合适?(雪中送炭)。
师:谁能根据这幅图来说说“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图意:天下着大雪,一个小男孩站在雪地上,冷得直打颤,一个小女孩给他送来一盆燃烧着的炭。)
四、小结:
“雪中送炭”指的就是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从现在开始,老师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小朋友一起行动起来,献出爱心,关爱他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
二年级语文《识字》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科属于看图读韵文识字,它吸收了传统识字教材的编写经验,将描写桂林风光和民族风情的词语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图和词语。共有五幅插图。文中精美的插图与图下描写桂林风光、特点的词语是一一对应的。这样的安排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第二部分是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和2个只识不写的生字。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借助课文插图和多媒体情境,了解词语意思,欣赏如画的壮乡山水,感受如诗的壮族风情。
3.诵读课文,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并能按笔画在田字格中写端正、写匀称。课前准备:
根据课文内容下载多媒体课件。
教法和学法:
1、熟字带生字法。
2、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初步感知
1.导语: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在我国南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那里山奇水秀,景色迷人,想跟老师到壮族之乡去看看吗?
2.(多媒体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录像片,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如画的风景。)
3.指名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板书课题:识字2),会是什么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识字识词
1.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要求看音节,读准字音,读顺词语。
2.指名分行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再读课文,对照画面,想想课文描写了什么?
4.读后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图文对照,探究学习,理解词义
1.指导学习第一行。
(1)多媒体显示一组秀峰倒影图,学生看图后说说画面中的景物。
(2)媒体画面对应处相机出现词语:碧水、秀峰、倒影。
(3)学生有感情朗读。
2.指导学习第二行。
(1)多媒体播放一段对歌,听这是什么声音?接着显示壮乡青年男女榕树下对歌的画面。对歌,是壮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也有这样的风俗吗?
(2)学生说这两个青年在什么地方对歌。教师边叙述边出示相应词语:对歌、榕树、壮乡。
(3)画面特写,认识榕树。
有感情朗读第二行。
3.指导学习第三、四行。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的山水姿态各异,形象万千,想不想细细欣赏一下它的奇特?多媒体显示一幅山水画卷,接着显示一组画面,学生说说它们的样子。
(2)教师相机出示对应的词语:象鼻、骆驼、笔架。指名齐读词语。
(3)再来欣赏漓江的水,多媒体显示江上景象,指导学生看图认识画面景物。
(4)教师相机出示词语:竹筏、鸬鹚。读好这两个词。
(5)看到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你有什么感受?相机出示词语:画廊。读好这个词。
(6)连贯朗读第三、四行。
四、反复诵读,巩固识字,运用拓展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联想画面景象。
2.指名朗读课文,读出情趣。
3.多媒体显示词语(不带拼音),学生认读后显示画面景象,看看读得对不对。
4.逐步出示每行词串,学生诵读后串词成句,练习说话。
5.配乐朗读课文。
6.你还知道我国哪些风景名胜?
五,指导写字,写好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读课后生字表,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媒体相机出示,学生说说结构比例。
3.媒体出示”碧”和“架”,学生观察后说注意点,两字下部的横画用红色显示。
4.重点指导“鼻”和“廊”;
“鼻”:先看清结构特点,再看教师示范,然后在书上描红。“鼻”也作偏旁,读作鼻字旁。
“廊”:注意里面的”郎”部,下面只有一点。看教师范写,再在书上描红。
六、练习设计
学生在课本上描红、仿影、临写。
七、反馈与小结
连起来读读韵文,想想每排说的是什么?
八、作业设计
画一画桂林山水。
写一写描写桂林山水的小短文。
板书设计:碧水秀峰倒影
对歌秀峰壮乡
象鼻骆驼笔架
竹筏鸬鹚画廊
二年级语文《识字》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借助图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词语。
2.了解祖国大地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的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激发学生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祖国的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教学过程
一、从图入手,导入新课
1.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副图,知道这是什么图吗?看这里是北京,这里是上海,你知道我们溧阳在哪里吗?
2.今天我们将随着课文去旅游,有的远在天边,有的却近在眼前,你们想去吗?
二、初读韵文,理清脉络
1.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做到正确、流利;去掉拼音把课文读一读,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会读了。
2.图文对照,感知课文。课文12个词语分成了4行,书中还有四幅图画,你们能分别帮这些词串找到对应的画面吗?指名学生上台指一指。
3.是啊,一幅画,一串词,看看画,读读词,好多词语小朋友自己就自己学会啦。
4.出示“中国地图”,了解四个地方的位置。 师描述:塞北,海岛、高原、江南都是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他们分别在哪里呢?
你们看,祖国的地形自东向西,越来越高,在西部你会看到一大片红色的区域,这里到处是山,也是世界上最高最高的地方——青藏高原。
在青藏高原上,有一条大江一路奔腾而下,跨越了我国11个省市,最终流入大海,这就是最长的江,长江。在长江中下游有一片绿色的平原,这里河流众多,土地平坦,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这里就是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江南。
在祖国的北方,有一条蜿蜒起伏的曲线,那就是万里长城,穿越崇山峻岭,就像一条巨龙守卫着中原大地,长城以北的地方就是塞北,那里大部分都是茫茫的草原和沙漠。祖国的南疆是一片蔚蓝的大海,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海洋资源,也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岛屿。手指地图:这里就是有名的台湾岛,是我国第第一大岛,这里是第二大岛——海南岛,像这样的海岛我国一共有五百多个呢。
4.现在你明白了塞北、江南、海岛、高原都在哪里了吗?
祖国的东西南北地形不同,气候与风光也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坐上旅游快车,去高原、去塞北、去江南、去海岛旅游好吗?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超链接,随机学习词串。
三、感悟词义,想象画面。
(一)牦牛 冰雪 高原
1.播放《青藏高原》的视频,说一说,高原给你的.感觉。
谁能用朗读把自己看到的高原景象描绘出来?指导朗读
教师适时补充:祖国的西部地区是一片雪域高原,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平均海拔 4000 米以上,这里地势险要,空气稀薄,可是有一种动物却在这冰天雪地中悠闲而快乐的生活着,他们就是——牦牛
2.出示牦牛的图片。介绍牦牛
3. 指导读词串
(二)椰树 骄阳 海岛
1.海岛的天气怎么样?一起去读。说一说海岛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引出:骄阳。现在外面也有太阳,这是骄阳吗?那你是在什么时候感受到骄阳的?走在骄阳下有什么感觉呢?补充成语:骄阳似火。那谁能把骄阳似火这个词读好呢?(评议)
2.夏天,骄阳似火,小朋友们都不敢在骄阳下行走,可是在海岛,有一种树却不怕。它就是——椰树。有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椰树?看椰树图片,谁来夸夸他?
椰子树,长得非常粗壮高大,一般有25米高,相当于6六层楼房呢。站在椰子树底下,朝天仰望,一片片绿叶像孔雀尾巴一样,好看极了;树上结的椰子又圆又大,里面装的椰子汁,清凉解渴,是人们爱喝的天然饮料。谁再来叫叫它的名字?
3.海岛的风光更迷人,这里一年四季瓜果遍地,鲜花盛开,如果让你到海岛上去玩,你最想干什么呢?
4.你能把这介绍海岛的词串完整地读好吗?
(三)骏马 秋风 塞北
1.小朋友们敢说,会读,那你们的耳朵灵不灵呢?播放万马奔腾的音响。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
2.当秋风吹过茫茫的大草原,大地一片浑黄,一匹匹骏马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尽情飞奔,是多么豪迈、多么奔放。
3.你能把塞北的风光读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评议,范读,再读。
(四)杏花 春雨 江南
1.展示江南风光图片,伴以悠扬的古琴音乐。最后,让我们回到自己的家乡,来感受一下江南的景致。范读,喜欢吗?阳春三月,江南大地沐浴在春雨之中,小朋友,春天的雨是什么样的呢?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吗?
2.拓展古诗《忆江南》。
3.江南的风景如此秀美,谁能读好呢?评议,配乐读。
4.拓展家乡天目湖的美景,并以词串的形式说一说。
示范:青山 绿水 天目湖
看图让学生说一说,学生回忆天目湖的美景自由说一说。
四、总结拓展。
1.小朋友,刚才我们登上了冰雪覆盖的高原——(生读)牦牛 冰雪 高原。
去了炎炎烈日下的海岛——(生读)椰树 骄阳 海岛;
迎着习习秋风,来到辽阔的塞北草原——(生读)骏马 秋风 塞北;
沐浴着蒙蒙春雨,我们又仿佛漫步在美丽的江南水乡——(生读)杏花 春雨 江南
2.整体朗读。地方不同,气候也不相同,景色更是各异,我们在朗读这些词串的时候,也应该读出不同的感觉来,自由练读,指名读。
3.读着读着,你又发现了什么呢?多么奇妙呀!当江南水乡春暖花开时,塞北地区已然秋风瑟瑟,而海南岛上却是骄阳似火,更让人惊讶的是青藏高原已是白雪皑皑。你想说什么?
3.补充小诗《祖国多么广大》,教师配乐朗读,拓展阅读,感悟祖国多么广大。
4.无论是塞北、江南,还是海岛、高原,都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中国!让我们用最美的朗读为伟大祖国喝彩。
5.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二年级语文《识字》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利用熟字,辨析比较,认识生字。
4、了解益虫对人类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识并书写生字词。
2、借助诗歌内容理解字义,归类认记同声旁的汉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青蛙、蜻蜓的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小客人,看一看认识吗?(引出课题)并齐读课题,然后问:“你们想不想成为它们的好朋友?”可是,要和它们交朋友,就必须闯过他们设的三道关,你们有信心吗?来,我们一起闯关吧!
二、维持兴趣,游戏学文。
第一关:认识我们的字宝宝。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1)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并注音,还可以组词,说话、说识字方法等。
(2)重点观察“蜻”“睛”、“静”的字型有什么相同之处。(指名回答)
(3)找课文中带有“青”字的字。
(4)回忆学过的字中带“青”的字。
(5)观察带“青”的字的音,发现问题。(大多数带“青”的字的读音和“青”相同或相近,因而我们可以采用“读半边”的识字方法来识字,但有一些字的声旁就不一定准确的.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所以,我们也要养成查字典或请教别人的好习惯。)
(6)请学生再观察一下本课最难写的字──静。(指导书写)
第二关:了解我们的故事。
1、默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对青蛙和蜻蜓的认识。(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2、在你的心目中,青蛙和蜻蜓的表现如何呢?(指名说,然后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读课文。)
3、指导感情朗读
4、怀着感激之情齐读全诗。(同学们,青蛙、蜻蜓这些益虫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捉了许多的害虫,保护了庄稼和一些植物,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感谢它们,让我们怀着感激之情再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吧)。
第三关:背诵我们的儿歌。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恭喜大家顺利过了这三关,现在你们已经成为青蛙和蜻蜓的好朋友了。很高兴,是吧!但不要忘记了做为朋友,我们就要用实际行动来保护它们,不要让它们受到伤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