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儿童康复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童康复的心得体会 篇1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儿童康复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儿童康复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儿童康复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儿童康复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儿童康复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儿童康复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儿童康复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儿童康复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尽心尽力完成儿童康复岗位工作的任务。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经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许。
三、转变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从大学校门跨入到儿童康复岗位工作岗位,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当初的那份热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态度,不断的做好一些杂事,同时也勇于协助同事做好各项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这就是一个热情的问题,只要我保持极大的热情,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位学生到一位工作人员的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四、发扬团队精神,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同其他同事。
在工作间能得到领导的充分信任,并在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给我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能积极主动地协助其他同事处理一些内务工作。个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团队,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实习期的工作,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进步。没有共同进步,相互合作,团队如同一盘散沙。相互合作,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
五、存在的问题。
几个月来,我虽然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如理论水平、工作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儿童康复岗位工作岗位还不够熟悉等等,这些问题,我决心实习报告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使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儿童康复的心得体会 篇2
当我了解到可以亲身参与到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康复的时候,我果断选择了报名。一方面是因为我非常喜欢小朋友,另一方面也是想为这个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出一份力量。xx月xx日是我第一次来听课,因为之前在表彰大会听过师姐关于对自闭症儿童的描述,我怀着紧张又激动的心情走进了教室,见到了xx小朋友。xx以一种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向我们介绍了自己。她灿烂的笑容深深地感染了我,在我看来她与正常的小朋友并没有什么不同,后来从师姐口中了解到他们并不是自闭症儿童,只是语言发育迟缓。
xx是个很开朗的小朋友,活泼好动,注意力经常不集中。第一周的时候我们只是辅助师姐教学,所以观察的比较多。xx很喜欢画画和唱歌,对于学习新知识有些抗拒。我们设计了一个抢凳子小游戏与她拉进感情,xx很快就和我们熟络起来,但是游戏却不认真玩。可以说xx就是一个“小戏精”,在学习和游戏的过程中经常假摔,假装听不懂。但这些也都是小孩子的可爱之处,爱玩的天性也是在所难免。我们认真学习师姐教学时对待一些情况的应对方法,逐渐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孩子相处,适当的严厉与适当的奖励都是必不可少的。
xx其实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在我们正式开始教学时,起初我们还担心xx会不配合,只愿意做简单的游戏,但是整节课下来xx表现得非常好,我们一起玩积木,也让我看到了小孩子的丰富创造力。对于长句的练习12有些抵触,一旦开始进行长句的训练,就不愿意认真学习。但是对她采用合理的奖励以后,她就会认真学习,一遍过,其实很多句子短语她都可以说好,只是她不愿意认真说。在上课的过程中,她也偶尔会撒撒娇,拉拉我们的手,或者是让我们摸摸她的脸。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xx一直在进步。从起初的只能说简单词语,到后来可以准确地说一些短句,再到最后可以认识简单的字。在绘画和音乐方面,她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喜欢用丰富的颜色去填充图册。
虽然这次在研究所是教小朋友学习,但我也从中学到了许多。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非常纯洁的.,通过和孩子的相处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细心程度,锻炼自己的耐心。我也跟着学姐了解到了如何进行声学试验。更加了解到有些小朋友们并不是真的能力缺失,只是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只要我们耐心地对他们加以引导,他们就可以做得很好。我也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里,我可以帮助到更多小朋友,为这项公益活动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儿童康复的心得体会 篇3
20xx—20xx年,在市残联的精心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省、市为民办实事的工作要求,坚持从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强为民办实事的组织领导,大力推进“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真诚帮扶贫困残疾人家庭,28名残疾儿童在康复机构接受了康复冶疗,残疾儿童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部署周密
残疾儿童是家庭的不幸,抢救0-6岁残疾儿童更是政府、社会的共同责任。今年政府把“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纳入为民办实事范畴,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这一群体的关注,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为把实事办好,我们作了周密部署。
二、措施具体,稳步推进
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是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重要体现,是残疾人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残疾预防和控制的具体手段。为让每个残疾儿童都有机会接触康复,直接参与康复抢救,确保每个符合康复救治条件的儿童都能接受治疗,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宣传发动。通过宣传橱窗、黑板报、高音广播等多种宣传渠道对此项目进行大力宣传,在社区、村里张贴“0-6岁贫困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的通知,让广大居民了解项目开展情况,为残疾儿童家庭提供信息。
二是筛查不漏一人。在全区范围内调查残疾人儿童,为保证筛查的儿童都能参加康复治疗,我们在乡镇、街道摸底基础上逐一入户了解情况,共筛查出的28名残疾儿童符合救助条件,并为他们排忧解难,创造条件如期参加各种训练。
三、实事实办,成效显著
我区20xx年—20xx年“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共完成了28例,涉及肢体、智力、听力言语等类别的贫困残疾儿童,通过训练,他们的'语言、行动、社会交往等功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家长们也十分满意。肢体残疾儿童通过训练,现在能扶着站立了,并能开心地和我们说笑了;听力言语残疾儿接童治疗前不能开口说话,现在能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了;智力残疾儿童训练前简单的生活口令都做不到,训练后衣食住行能听得懂大人的口令了,受治疗的儿童家长也非常满意。
“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我们将在今后的残疾人工作中继续推进,继续关注这些残疾孩子家庭的实际需要,为他们实现自强自立、早日融入社会而不懈努力!
儿童康复的心得体会 篇4
现代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残疾人及伤残者(儿童)康复的医学学科,目的在于通过物理治疗、体育疗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使伤残者尽快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身体残存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达到最大可能的生活自理,具有劳动和工作等能力,为其重返社会打下基础。现在康复医学在概念和理论体系上对传统医学是一场革命,其核心思想是全面康复,整体康复,即不仅在身体上,而且在身心上使病伤残者(儿童)得到全面康复。不仅要保全生命,还要尽量恢复其功能;不仅要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生活自立,还要使其重返社会,具有职业,并在经济上自立成为自食其力,对社会有贡献的劳动者。康复作为一种概念应贯彻于医疗服务的整个过程及各个领域。残疾的预防,早期发现和识别,早期康复在儿童工作中更为突出和重要,门诊、住院和出院以后的整个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都应充分体现全面康复的思想。
现代康复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医学康复、社会康复、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在言语矫治的实践过程中,上述四大块内容我们都需要涉及,物理治疗方法、指导家长家庭康复等等。遵循“全面康复”的理念为各年龄段患者服务,开展各类的言语语言康复治疗。
患者陈某,男,5岁,现就读于温州一正常的幼儿园中班,性格开朗,日常小朋友经常性嘲笑他说话不清楚,是一位单纯的构音障碍患者,集中于发不出舌根、舌尖音。诊疗实施:1、口部运动治疗,重点为舌根、舌尖的刺激运动等;2、按照声母习得的一般规律,先进行舌根音的'诱发;3、家庭康复指导,侧重口腔训练卡片的练习,舌的刺激、运动。通过每周2—3次、每次1—1.5小时的门诊诊疗,一个月后患者舌根音稳定掌握、舌尖音均已习得。
患者xxx,女,4岁,没有任何的言语,行走不稳,初诊前已诊断为脑瘫中重度。诊疗实施中除了日常的构音器官运动治疗外,重点需要开展感觉统合的训练,如“爬”、“跳”、“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