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这节课讲的是鼠标的基本操作,在WINDOWS XP中,可以不使用键盘(输入汉字除外)通过操作鼠标就能够完成绝大部分工作,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这为以后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因此,这一节课在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学会使用鼠标》这一课是在玩中学,在寓教于乐中获得知识,掌握新技能,为了讲好本课,针对计算机学科特点,我注重挖掘教材内涵,认真研究大纲、教材,考虑到学生原有知识水平,我确定以下四点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鼠标的由来、组成和握法。
2、掌握鼠标的三种基本操作。
能力目标:
3、通过对纸牌游戏的学习,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思想目标:
4、通过对鼠标的操作,提高同学们对信息课学习的兴趣。
情感目标:
5、引导全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根据新大纲、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玩纸牌游戏中熟练的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教材处理: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幻灯片和上机实习让学生熟练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二、说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演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演示中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幻灯片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操作为主,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规程能力,让全部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实践操作中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形成良好的品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采用适合本课的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这一指导思想上来。
教学手段:
利用幻灯片和教师的演示,让学生能够充分、直观的看到鼠标的基本操作,利用上机实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建构者。
三、说学法: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演示后,让学生装自己体验一下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实践中熟练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首先,让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的用键盘打开和关闭一个应用程序,从而引出计算机另一种输入设备——鼠标器。
2、研习新课
在全成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利用幻灯片掌握的握法,组成和基本使用方法。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直观系统地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3、巩固知识掌握技能
让学生上机操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4、全面总结
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办法既总结了学习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5、布置作业:
把本节课的内容系统的看一遍,并预习基本窗口操作。
6、板书设计鼠标(MOUSE)
单击纸牌:
基本操作双击规则
拖动
7、本节课教学效果的预测:
本节课通过上述方法的教学之后,预计全班同学有95%以上的同学能够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有个别同学有待于进一步辅导,并加强上机练习。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这节课我本着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设计并实施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2
教学内容:
演示文稿间的切换
教学目的:
学会调整多张演示文稿顺序的方法,能使用演示文稿间的切换增强表现效果。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略
二、精讲及板书:
有时为了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仅用一张演示文稿是不够的,往往需要制作多张演示文稿,如何安排和在文稿中切换就是一个问题了,现在我们就来讲一讲。
1、演示文稿间的顺序安排
在powerpoint中每一张幻灯片的顺序是可以调整的,由于演示文稿有不同的视图模式,所以存在不同的调整方法。
①、在普通视图模式下,其调整方法是在大纲编辑窗格中,以调整幻灯片图标顺序的方法,来改变演示文稿的播放顺序。
②、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调整演示文稿的播放顺序,其方法是:在这种浏览模式下,可以看见演示文稿的小样,调整时直接用鼠标把选中的演示文稿拖到适当的位置就可以了。
2、演示文稿间的切换:
一张演示文稿的内容播放完后转换到下一张演示文稿进行播放的过程就叫切换。
在浏览视图窗口中,单击鼠标右键,出现菜单—选幻灯片切换—弹出切换对话框—在其中可以选择效果、换页方式并可以给换页配上声音。
演示文稿使用了切换效果,能使整体表现能力大大增强,使它变得更生动、更精彩、更活泼。
三、小结:
演示文稿间的顺序安排和切换的方法,产生的效果。
四、练习:
1、怎样改变幻灯片的播放效果?
2、如何实现幻灯片间的切换?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3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本节内容《数据的计算》是《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3节的内容,它是Excel中的一个重点,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比较常用。
2、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在生产及生活各个领域中,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要处理,像电话费的收取、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等。随着社会的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了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计算。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因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方法,通过对数据计算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数据计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学科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数学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教学对象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教师点则通,不点则不通。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三、说教法
本节课将在网络教室里展示,并以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展评、总结的程序,过渡到知识的应用和练习,实现对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1、做课件来阐述基本内容及各个知识点,这样可以省去板书,有更多时间来让学生思考和操作。
2、利用Excel环境来实地进行操作,这样比较生动且实际,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说学法
⑴讲练结合,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⑵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⑶教师要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