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欢迎阅读美术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雄伟的塔》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十二课的教学内容。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课教材分为两页版面,其中包括3张图片及6张学生作业。首先是中国传统塔的造型应县木塔,这种造型的塔反映了中国传统塔建筑特征,也是学生在生活中最常见到的。接着是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在建筑风格、造型、材料上与中国应县木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北京北海公园白塔则是中国受外来文化影响而建造的带有异国情调的建筑。三座建筑风格各不相同的塔,代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利用多媒体展示塔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中塔的造型各有特点,这是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

新的基础教育理念要求美术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而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教师的关键是使学生主动、积极思维。通过网络多媒体课件与美术学科教材有机融合,使学生在设计造型活动中,激发创新思维,有利于进行探究性学习。

2、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

(艺术创造的核心是创新,想象是美术活动的必要条件,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塔,不同地区(国家)的塔造型不尽相同,还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意义。

应会:

学习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或设计的塔描绘下来,并可以进行简单的装饰。

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更多塔的知识,认识古今中外的塔,并对自己家乡的塔进行考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古迹的意识。

本节课在调查家乡的塔这一活动中,主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在作业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3、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

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教学重点:

把自己见过的塔描绘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

教学难点:

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

4、作业要求:

设计或者摆放(老师提供材料)一座新颖的塔,要求画面饱满,雄伟挺拔。

二、教材处理:

低年级学生美术创造能力受到客观(环境、教师)、主观(情绪、喜好)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善于巧妙安排教学内容,而网络课件的交互性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思维创造意识,使学生的想法落实,教学中以表扬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三、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网络课件,学生搜索有关本课知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孩子的兴趣、创作的灵感在多媒体课件展示下,在自由的网络搜索、交流中挖掘!

四、教学手段:

1、教学平台由Dreamweaver做的课件。

2、学生学习平台由一个小画板,Windows自带的画图程序。

3、学生课内课后拓展平台里有Dreamweaver制作课件中的`各式各样的塔的图片,学生作品,还有塔的起源,塔的设计造型等页面。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教学评价方法

1、教师课堂上对学生的想法应爱护激励,尤其鼓励创新。

2、在评价学生作业中,可分为最佳绘画、最新创意、最佳线条、最佳色彩等多项评价目标,以表扬每个孩子的优势。

3、学生相互间参观,找出有特点的作品,进行评价。

(二)教学评价点

1、此课的讲授是否让学生对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生能否对古今中外的塔进行比较并能描述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能否画出记忆中的塔并画出塔的特征。

3、学生能否设计出创意新颖的塔。

课后反思:

媒体备课从内容到方式都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备课的范围,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在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时。对本课教材进行分析及教材恰当处理、采取了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根据教学需要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系统性、灵活性。在美术课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扩大欣赏容量,以网络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体会美术的视觉艺术。名塔赏析中利用网络搜索“大雁塔、埃菲尔铁塔、北京北海白塔”等、既直观、又配有文字,免去教师大量的口头介绍,学生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让学生了解本课教材的内容。通过文字、图片、学生可以自由点击搜索,自学塔的有关知识,师生互动,突破教学难点。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塔的文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塔,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了解,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

课后延伸中将网络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页链接到介绍塔的网站,满足学生更多的求知欲望,达到了本课应知的教学目标。

美术教案 篇2

教师思考:什么样的美术活动能吸引托班的孩子,托班孩子喜欢“玩”,只有将活动和游戏结合,才能有有效的收获。

幼儿发展:托班宝宝的小手肌肉发展还不完善,握笔等技能比较欠缺,往往没画几笔手就酸了,从而没有耐心完成绘画活动,针对这个现象,让幼儿用整只手来“玩画”,幼儿肯定喜欢。

理论借鉴:玩是孩子的天性。

借着孩子自由活动的时候,我开始调制颜料,昌昌:“老师,这是什么啊?”马上很多宝贝围了上来,好奇的看着我。“这个是颜料,有很多颜色呢,我们来玩颜料好吗?”“怎么玩啊?”孩子们的.好奇心被吊起来了。

一切准备就绪,当我示范印手印的时候,我告诉孩子们:“今天要来用小手变魔术,小手小手变、变、变,变成红手!”孩子们开心的欢呼起来,有的宝宝在喊:“老师,给我印吧!”“我也想要!”当孩子们的手上涂好颜料时,他们迫不及待的按到白纸上——“看,我的手很大!”“我的是红手,你的是绿手,好漂亮啊!”等孩子们印好手印,我们一起欣赏的时候,不要老师引导,孩子们自己已经开口了,在欣赏中,孩子们说出了“大小”、“红绿”的不同,同时也体会到了玩颜料的乐趣。我还没收拾完毕,小杰就问:“老师,什么时候再印手印啊?”好可爱的孩子。

我们设计活动主要是围绕孩子的。托班幼儿年龄小,如果我们单纯地用小班方式来做,收获甚小,但以魔术的形式来教,效果会更加明显。游戏是托班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吧!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小毛驴的基础上,学习用肢体动作的方式来表现小毛驴的不同动态,体验想象创造各种造型的快乐。

2.能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创造性地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小毛驴的简单动态。

3.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激发幼儿爱自然、爱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小毛驴的PPT、毛笔、墨汁、颜料、抹布、罩衣、小水盆、场景布置、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阿凡提的故事图片,提问幼儿观察阿凡提有只可爱的小动物是什么?

二、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小毛驴的各种动态和外形特征。

你最喜欢的是哪幅图的小毛驴,猜猜看它在干什么?

小结:小毛驴长着圆圆的身体,圆圆的脑袋,圆圆的脑袋上有两只长耳朵,有个突出的嘴巴,还有鼻子和眼睛,它有的脖子上有鬃毛,圆圆的身体下面有四条腿,身后还有一条长尾巴,它的身上是黑色的,肚皮嘴巴是白色的。

三、游戏活动“造型变变变”:

师:“我们把小毛驴的.头套在我们的手掌上,用手臂当脖子来变小毛驴,当听到音乐时你可以和同伴在草地上玩耍,也可以去吃树叶,也可以到小河边喝水,也可以找个舒服的地方睡觉,当音乐一停你就要摆好造型像雕塑一样定在那里,当老师来问你时你就要大声地告诉老师,你变得小毛驴在干什么?”

四、欣赏优秀的水墨画作品。

请幼儿说说,小毛驴的头用毛笔应怎么画,身体要用什么毛笔的什么部分来画,四肢和尾巴要怎么画?

五、幼儿作画让幼儿画一画小毛驴的不同动态。

1.大家商量合作,最好能变出和别人不一样动作的小毛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用毛笔把你想好的小毛驴画出来,看谁的小毛驴发生的故事最有趣。

2. 提出毛笔画画时的注意事项:洗笔时动作要轻,不要甩笔,可以在小毛巾上轻轻地吸水,用颜料时一定要先洗笔再蘸颜料画。毛笔不要画到自己的身上和同伴的身上。

六、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画出和别人不同的小毛驴动态,并添上一些简单的背景和提醒幼儿水墨画绘画时注意事项。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将自己画好的作品贴到展板上,向同伴们介绍你的小毛驴在干什么?

美术教案 篇4

一、激趣

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讲草丛故事。

播放轻柔的音乐

二、观察(单棵草)

1.教师将草轻拂学生的脸颊,学生闭上眼猜是什么。

2.学生睁开双眼,分小组讨论观察草叶各部分的外形特点。叶面出现转折的草和叶面没有出现转折的草看上去有什么不同?

3.各组再派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小组观察的结果。

每组发放草叶实物并插在泥团中

三、组拼(几棵草)

1.组合游戏。在大自然中草总是会长在一块儿的,那么,几棵草长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呢?引导学生根据平时观察到的几棵草长在一起的情形,教案频道 /jiaoan/将带来的`几棵草组合在一起,注意组合出高低、穿插等变化。

2.教师小结:几棵草长在一起时,它们会有前后、高低、大小等各种变化,呈现出生动的自然效果。

各种各样草的实物、大块泥团

四、添加

1.思考在草丛中除了草以外,还会有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有蜻蜓、蝴蝶、蚱蜢、青蛙、小朋友、玩具等等。

3.请一两位学生把小玩具或动物标本等放入草丛。

玩具、标本等

五、改画

1.打开教材,看一看教材上P18右下角的三片草叶,将这三片草叶进行改画。

2.评析指导尝试作业。

(1)画有转折的草叶时,能同时看到正反两个面,叶面外轮廓线产生变化。

(2)画多片草叶时,草叶之间出现了相互穿插、

遮挡,要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后面被挡住的部分不用画线条。

在教材预留空白处添画

六、欣赏

1.欣赏教材上的画家作品。观察作品中每棵草的转折、穿插等不同姿态,以及画面上动静结合的生动效果。

2.出示其他有关草的优秀线描作品,感受用线的变化。

3.对照刚才自己改画的草,找出与这些作品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怎么改进会更好?

课件和线描作品

七、描绘

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组合的场景进行观察描绘:

(1)先画一棵草,注意强调草叶的转折变化。

(2)然后再画几棵草,强调要表现出草的穿插、 遮挡、高低变化。

2.也可以画记忆和想像中的草丛。

(1)将动物、人物等适当地添画到草丛中,要画出前后遮挡关系,注意:草是主体,添加物不能太多。

(2)思考:还要怎样画,画面才更加完善呢?

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

八、评析

1.将学生作业都展示出来,学生下位互相欣赏、评论。

2.总结:今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草,并且用生动的线条描绘出了美丽的草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描绘出千变万化的事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