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部编小学五年级语文《四季之美》教学反思(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小学五年级语文《四季之美》教学反思 篇1
XX月8日上午,束小娟名师工作室在小洲中心小学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作为束老师名师工作室的一名成员,第三节课,我在本校执教了《四季之美》这一课。
接到这节公开课的任务是在两周之前,而后我就开始着手准备。选择这一篇课文,首先是因为教学进度安排到这个单元,第二是因为个人对这篇散文的喜爱,它语言非常优美,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作者清少纳言以她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表达给我们呈现了四季的独特之美。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以及学习描写景物的转变。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就必须带着这两个读写目标,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让学生学会方法,为后面的`习作学习做准备。
依据单元教学目标、教参书上的要求以及班级学生学情,我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主要分为谈话导入、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再读课文,梳理脉络、品读“春天最美是黎明”这几个部分,教学设计整体上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
教学结束后,我先是做了教学设计的陈述和简单的反思,然后各位老师们非常中肯地指出了我的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结合各位老师们的评价,我对《四季之美》这一课,作出了如下教学反思:
一.我抓住了“美”这一条主线,让学生在充分朗读感悟后,体会作者笔下的语言文字美、韵味美、选材美。朗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自由朗读、默读、配乐读……熟读成诵,最后结课时,大部分学生已经能背诵出第一自然段。
二.课时观念明显,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在教学设计上紧扣第一段进行品读,抓住其中的动态描写体会春天黎明的景致。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态描写的好处,利用了动态与静态的对比,口头加动词的练习,使学生明白在描写景物时,利用动态描写会使句子更丰富、更生动,也为句子增色。
三.课堂配乐范读美、版贴美、教学课件图片美……整体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把听课老师和学生们带入美的情境中。
以上是我这节课做的比较好的地方,但也有一些不足,如:课堂教学语言有时有点啰嗦,如果简练一点,少重复学生的话,多一点点评式的语言会更好。
还有点忽视了课堂生成和学生主动性地发展,有些简单的问题交给学生自主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他们去表达,这样效果会更好。
最后,感谢各位老师们的批评指正,我将吸取经验,努力健全,争取在下一次的公开课中,教学水平能更上一层楼。
部编小学五年级语文《四季之美》教学反思 篇2
《四季之美》是一篇富有韵味的散文,用独特的视角写出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清晨的独特的美!
在设计课堂时候,考虑到五年级孩子的'学情,我采用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学生乐学、易学。
在情境中体会独特的美
通过自读体悟、想象画面,用课件的美图和孩子们美妙的想象,共同赏析春天的黎明和夏天的夜晚,在教学中植入动态的写作手法和散文独特韵味的感受!
在情境中指导朗读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学生增强语感,发展语言能力。课文的内化是孩子们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时必须让孩子们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所以在学习春天黎明直火帮,我带学生们入情入境地阅读,去感受黎明的动态的美,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读好课文。
小组合作,自学秋天和冬天
小组合作,运用刚才的方法自学秋天和冬天的美,教会孩子们以后学习散文应知应会的方法。
在情境中思考
作者为什么能够写出如此美丽的散文?;离不开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不足之处:
导入不够新颖,没有把学生带入文本
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沉醉其中,互动太少!
学会等待,静待花开!
部编小学五年级语文《四季之美》教学反思 篇3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识字能力。本文中汉字的间架结构、字音字形等,我通过引导学生自学、互学等方式来解决。词语理解方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引导他们掌握预习方法。
教学中,学生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但理解一篇日本作者的散文意境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感情朗读、延伸联想等策略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四季之美。
此外,我还努力引导学生揣摩写作方法,积累优美词句,从中习得语言表达的规律。如,词语的`准确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对比、衬托手法的使用,从中获得写景类文章的语言表达规律,为学生今后的习作打好基础。
部编小学五年级语文《四季之美》教学反思 篇4
课前让学生背诵学过的课文,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这几幅图,看看都是哪个季节的,孩子们能迅速回答出问题。接下来提问还有哪些代表秋天的事物,出示课本秋天的'谷穗,并出示秋天字体,指名领读,再出示夏天的,提问还有那些代表夏天的事物,同上把春天和冬天的生字出示,生领读齐读,讲解“冬”字偏旁折文。
出示课文师范读,生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读。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生字,分行指名拼读,其他同学和读,齐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齐读。生字词检查后带入课文再读,齐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读。讲解生字“天是”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结构,找找共同点,运用课件让学生对比观察,让是“天”的撇捺书写要舒展平缓,“是”的撇在左下,平捺穿过竖中线。“四”和之前讲过的“西”作比较。生描红写两个字。
本节课准备不是很充分,在讲授过程中,语言组织和节奏上把控不到位,学生的精神状况也不是很理想。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注意。
部编小学五年级语文《四季之美》教学反思 篇5
今年6月,有幸去了通辽,参加了“北派名师”语文教学培训活动,聆听了多位专家的语文课堂教学,感受很深。各位专家的教学各有特色,他们钻研教材的深度、广度,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丰厚的文化功底,无不令人钦佩。感动之余,我深深地思考:好的语文课,就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抓住训练点,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9月,我承担了扎赉诺尔区教研室组织的语文课堂教学展示的任务,我执教的是部编本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四季之美》,我努力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
《四季之美》是一篇写景的美文,文章语言简洁,结构简单,表达情感细腻真挚,字里行间透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通过体会动态描写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仿写课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学生阅读和表达的能力,同时,在美文的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文意。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感受景物的动态美,如:抓住“泛着、染上、飘着”,让学生感受黎明天空中色彩的变化;抓住“翩翩起舞、朦胧”等词语,感受萤火虫的迷人;抓住“急急匆匆、成群结队、比翼而飞”,体会归鸦、大雁的动人;抓住“风声、虫鸣”感受作者的心旷神怡……为了深刻理解“泛”字的含义,我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及学习经历,并出示图片:“湖面上泛起波纹”,“树木泛绿”,“西红柿泛红”,这样鲜活的例子,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泛”在本文中的含义,即“大面积地微微出现”,从而对文中句子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二、重视方法的指导,讲求阅读策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材是学生学会阅读、学会习作的凭借与桥梁,教学中,我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讲求阅读策略,让学生掌握方法后,能举一反三,延伸阅读与表达。
指导朗读。
我先针对文中句子,引导学生读出体会与情感,如:读“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这句时,我先让学生读出夜晚的黑,再读出萤火虫为人们带来光亮的了不起,最后读出萤火虫舞姿的优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重读,慢读,抑扬顿挫地读,表达不同的情感。接下来,我向同学们讲明:“读文时,声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能表达出不同的情感,这就是朗读的方法与技巧。”同学们学会了方法,并在朗读中加以练习,必将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指导写作方法。
1、学习动态描写。开课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景物为什么写得这样生动形象?学生回答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动态描写后,我提醒同学们作者多处运用了动态描写,读文时要细细体会动态描写的妙处,并感受景物的动态美,同学们明确了学习目标。教学中,我引领同学们在寻找、体会动态描写的句子,感受动态美的同时,学习了动态描写的方法。
2、学习写景的同时表达情感。本文作者在写景的同时把看到景物后自然流露出的情感也表达了出来。教学中我边带领学生感受景物的动态美,同时引导学生找出作者的感受,最后再回顾全文中出现的作者的感受,从而学习写景中写进自己的感受,这样表达的情感才会自然真挚。
在仿写课文时,我让学生尽量用上这两种写作方法,学后练习,提高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
三、精心设计过渡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篇课文语言优美简洁,为了能让学生切身感受景物之美,我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创设美的情境。如第一段中,黎明天空色彩的`变化,同时也是时间的推移,为了能让学生感受这种动态,我这样引领学生读文:“天空开始呈现的是……慢慢的,不知谁为他染上了……,后来天空中飘着……”。再如第二自然段,“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我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设计这样的过渡语:“夕阳西沉,夜幕降临,天黑下来,那风声和着虫鸣,不见其形,但闻其声,声声入耳,悦耳动听,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这样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那美好的情境,学生在朗读时感受更深了!
教师恰当的过渡性的语言能快速地将学生引入文字之中,感受文字之美,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次教学中也存在诸多不足:
一、在教学时间分配上还应更合理。由于课堂的交流合作用时较长,因此在仿写这一环节的时间就显得有些紧张,以至于在师生互评的时候有些简单,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老师没有详细的点评。
二、课堂生成的德育点要及时抓住。在猜想“归鸦回巢时急急匆匆的原因”时,有的学生说:“有可能是急着回去给老乌鸦喂食。”多好的想法呀,父母的爱是伟大的,子女对父母回馈的爱更是难能可贵的,“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感恩教育应在这时渗透,而教学中,这一生成处理的较为简单。
反思这节公开教学,让我收获颇多,并让我再次感到语文教研永远在路上,只有不断探索研究,不断提升自己,从多方面汲取能量,才能在教研的路上收获更多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