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防一氧化碳中毒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防一氧化碳中毒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煤气的作用和危险性,知道人在煤气中毒时,会产生的一些生理反应。
2、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解救自己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因漏气而造成的事故事例。
2、煤气灶一个。
3、关于一些煤气发生的事故录象。
活动过程:
一、认识煤气灶、煤气包,了解煤气的用处
1、出示煤气灶和煤气包,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家使用煤气吗?你们家的煤气是从哪里来的?煤气有什么用?
2、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我们家用的煤气有两种,一种是管道煤气,一种是煤气包。
它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能烧水、烧饭、烧菜┄┄
二、观看录象,了解煤气的危险性。
1、教师:煤气的用处很多,可是如果不正确的使用煤气,煤气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危害。
2、展示有关图片或相关的报道,使幼儿初步了解在哪些情况下,会发生漏气或爆炸事故。
3、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谈谈煤气造成的危险性有哪些?
教师小结。
三、组织幼儿讨论,知道安全使用煤气的方法以及发生以外后的自救方法
1、怎样安全使用煤气。
2、怎样知道漏气了?如何辨别呢?
3、我们人体吸进了这些有毒的会有哪些反映呢?
四、教师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重点讲解几个问题。
1、当成人在厨房使用煤气烹饪时,小朋友尽量不要到厨房。
2、小朋友在家中,不要自己随便动煤气灶的开关。
3、如果闻到异味,要及时提醒爸爸妈妈。
【相关阅读】
救护措施
现场急救
1、应尽快让病人离开中毒环境,移病人于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
2、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3、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如发现呼吸骤停,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作出心脏体外按摩。
4、立即进行针刺治疗,取穴为太阳、列缺、人中、少商、十宣、合谷、涌泉、足三里等。轻、中度中毒者,针刺后可以逐渐苏醒。
5、神志不清的中毒病人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6、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7、呼叫120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
8、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50毫升,加维生素C500~1000毫克。轻、中型病人可连用2天,每天1~2次,不仅能补充能量,而且有脱水之功,早期应用可预防或减轻脑水肿。
9、病情稳定后,将病人护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10、立即给氧,有条件应立即转医院高压氧舱室作高压氧治疗,尤适用于中、重型煤气中毒患者,不仅可使病者苏醒,还可使后遗症减少。
11、昏迷者按昏迷病人的处理进行。
后续处理
1、坚持早晨到公园或在阳台进行深呼吸运动扩胸运动、太极拳,每天30分钟左右,轻、中型中毒者应连续晨练7~14天;重型中毒者可根据后遗症情况,连续晨练3~6个月,作五禽戏、铁布衫功、八段锦等。
2、继续服用金维他每天1~2丸,连服7~14天,或维生素C0、1~0、2克,每天3次,亦可适量服用维生素B1、B6,复合维生素B等。
3、检查煤气使用情况,以防再次中毒:
a、检查煤气有无漏泄,安装是否合理,燃气灶具有无故障,使用方法是否正确等;
b、冬天取暖方法是否正确,煤气管道是否畅通,室内通风是否良好等;
c、尽量不使用煤炉取暖,如果使用,必须遵守煤炉取暖规则,切勿马虎;
d、热水器应与浴池分室而建,并经常检查煤气与热水器连接管线的完好;
e、如入室后感到有煤气味,应迅速打开门窗,并检查有无煤气漏泄或有煤炉在室内,切勿点火;
f、经常擦拭灶具,保证灶具不致造成人体污染,在使用煤气开关后,应用肥皂洗手,并用流水冲净。在厨房内安装排气扇或排油烟机;
g、一定要使用煤气专用橡胶软管,不能用尼龙、乙烯管或破旧管子,每半年检查一次管道通路。
防一氧化碳中毒教案 篇2
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有关煤气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防止一些不必要的事故的发生。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其实我们家庭也时刻存在着安全隐患,尤其是关于煤气的使用,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
煤气是一种优质的气体燃料,它具有清洁卫生、方便快捷、节约能源等优点,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环境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煤气又是一种易燃、易爆、有毒的气体,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发生危险,造成事故。
二、安全使用煤气的知识传授
(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用事例的方式讲解)
(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具体问题涉及:
(1)怎样识别煤气漏气?
(2)煤气中毒有那些症状?
(3)煤气中毒应采取什么措施?
(4)煤气表灶附近堆放东西有什么危害?
(5)怎样燃点煤气?
(6)怎样调节火焰?
(7)煤气灶的维护保养
三、让同学们来演绎一些厨房片断,让大家学会如何自救和发现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
四、通过该次的主题班会,令学生学会了有关煤气的安全知识,保护了自己又保障了家里的安全。
五、班会总结
防一氧化碳中毒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煤气中毒,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了解并掌握煤气中毒的抢救法。
2、通过这次的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防煤气中毒的思想意识,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3、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知道发生火灾后应该怎样做,平时注意怎样预防火灾。
4、学会如何应急、自救与保护。
5。、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防火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防火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减少火灾难事故的发生,让同学们了解火灾危害,远离危险,增强安全知识。
一、导入新课:
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什么是煤气中毒?大家回家的时候有没有问自己认识的人是否发生过煤气中毒?当时是怎么的抢救的?
二、学习煤气中毒知识:
1、煤气中毒的季节和原因
(1)每年的冬天,人们烤火或用热水器洗澡的时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煤气中毒的现象。
(2)因为天气的问题,关闭所有窗户,导致空气不流通引发煤气中毒。
(3)由于用户的忽略,导致煤气瓶的阀门没有关闭,从而引发煤气中毒。
2、煤气中毒的过程
我们知道人体的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组成。人们在生命过程中所需要的氧气,是靠红血球中血红蛋白把氧气带给人体的各个部分的。煤或木炭在氧气不足、燃烧不完全时,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煤气。一氧化碳攻击性很强,空气中含0。04%0。06%或以上浓度很快进入血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占人体内所有的红细胞,紧紧抓住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不放,使其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取代正常情况下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的氧合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300倍。一氧化碳中毒后人体血液不能及时供给全身组织器官充分的氧气,这时,血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大脑是最需要氧气的器官之一,一旦断绝氧气供应,由于体内的氧气只够消耗10分钟,很快造成人的昏迷并危及生命。
3、煤气的症状
一氧化碳气体能与人体红血球中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而是人发生中毒。中毒前期出现的症状是:头昏头痛,眼花心慌,恶心呕吐,紧接着上述症状加剧,眩晕昏睡,脉搏细快而弱,血压下降。最后常常因为严重缺氧而窒息死亡。
4、急救的方法
如果发现煤气中毒的患者,首先应该立即打开门窗,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通风透气的地方,紧接着通知医院派车和医生前来抢救。
5、野外防火学生防火知识。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三、学习防火知识
1、冬季天气寒冷,雨水稀少,贮存的各种原料多,用火用电用气量多。冬季又处于每年的首尾之际,生产、工作繁忙,加之昼短夜长,人们容易懈怠,往往忽视消防安全,初起火灾不能及时发现。所以造成冬季火灾事故多,损失伤亡大。
2、火场逃生有哪些方法?
一般地说,火场逃生的方法主要有:
①利用登高消防车,挂钩梯两节梯连用逃生;
②利用建筑物通道或建筑物内设施逃生;
③自制器材逃生;
④寻找避难处所逃生;
⑤互救逃生;
⑥利用身边消防器材或其他器材边灭火边逃生。
3、身上着了火正确的灭火方法是什么?
一旦身上着了火,首先应当将衣服脱下,将火扑灭;或就地翻滚,窒息火灾。但不要滚动过快,更不要跑动。如果附近有水池、河塘等水源,可迅速跳入水中,或及时就近取水将身上火浇熄。但身体被烧伤时,应注意不要跳入污水中,以防感染。
家用电器着火后的扑救方法?
①立即关机,拨下电源插头或拉下总闸,如只发现电打火冒烟,断电后,火即自行熄灭。
②如果是导线绝缘和电器外壳等可燃材料着火时,可用湿棉被等覆盖物封闭窒息灭火。
③不得用水扑救,以防引起电视机的显像管炸裂伤人。
④未经修理,不得接通电源使用,以免触电、发生火灾事故。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同学们要提高日常生活的保护意思,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安全隐患发生的频率。
防一氧化碳中毒教案 篇4
教学重点及难点:
1、CO化学性质实验的组合设计和实施。
2、使用CO时的防毒意识和处理手段。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回忆、对比、观察、阅读,初步认识CO的主要性质。
[讲解] CO和CO2都是碳家族的氧化物,CO2在前面刚刚学过,利用对比和观察法来初步认识CO。
[展示] CO、CO2样品(CO的贮气瓶内有水)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快速阅读教材、讨论发言、填表记录。
学生:回忆已有的CO2知识、观察实物、阅读教材、师生对话、填表、对比CO2认识CO。
CO2
CO
色味态
无色无味气体
无色无味气体
溶解性
可溶
难溶
可燃性
不燃烧
不支持燃烧
可燃
氧化性还原性
弱氧化性
还原性
与碱液反应
可反应
不反应
特性
有毒
展开:
提出探究问题:如何用实验验证CO的化学性质?
(明确CO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不与石灰水等碱液反应。)
设计实验方案:
分组设计、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协助解决疑难问题、了解设计思路。
分组讨论、可用三个独立实验来验证,也可用一个实验全解决。
三个实验分别考虑时,可参考H2、CO2的性质实验,但要考虑CO的毒性改造装置,通过改造形成初步设计。
可燃性:改H2燃烧装置,倒扣烧杯内壁涂石灰水
还原性:改H2还原CuO的装置
1、普通试管改成双通试管
2、加尾气中CO2的检验、除去装置(石灰水洗气瓶)
3、加尾气中CO的处理装置(酒精灯点燃)
不与石灰水反应:改CO2与石灰水反应的装置:在盛石灰水的试管口加双孔塞,加一尖嘴导管点燃CO。
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时,实验顺序为:
先检验不与石灰水反应装置、干燥CO装置、还原CuO装置、检验CO2的生成并除尾气中的CO2装置、最后点燃CO并检验CO2的生成装置。
组织交流:
强调CO的毒性,讨论防毒的几种办法,强化环保意识。特别是检验还原性、与碱液反应情况时要考虑CO的吸收和处理。
每个小组选代表展示本组实验设计、说明设计意图。其他同学质疑。
充分讨论后组内再修改方案。
CO尾气处理的主要方法:
1、点燃(无CO2)
2、回收
实施方案:
首先组织同学讨论实验步骤(一个实验组),再次强化防毒意识,确保实验成功;
然后协助代表组实验;
提醒其他组记录实验现象。
选出一组代表(设计一个实验的小组代表)
讨论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连)
2、检查气密性(查)
3、装药品(装)
4、通CO气体(通),立即点燃尾气(点)
5、加热氧化铜(点)
6、先停止加热(灭)、再停止通气,停止点燃尾气(停)
在教师监控下、在毒气柜内实验。
其他小组同学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总结:
引导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形成知识,明确物质的化学性质源于化学实验。
同时第三次强
调在实验室使用CO时自我保护、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方法。
小组讨论、自愿发言
总结CO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还原性
3、不与石灰水等碱液反应
总结毒性
在实验室使用CO时注意通风、尾气吸收或处理、操作要得当,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环境保护。
结束:讨论CO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产生、应用、尾气处理等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思考题,了解实际生活生产中CO的产生、防毒与中毒处理、用途,形成对CO全面、辩证的认识。
思考、讨论、发言、答题
讨论课上思考题
1、冬天用煤火取暖,使用不当会发生煤气中毒,为了防止中毒,在炉子上放一盆水,管用吗?
2、冬天,在已发动但未行驶的小轿车中取暖,引起汽车尾气中毒,如何处理?。
3、钢铁厂利用大量的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还原氧化铁炼铁,会给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吗?
形成认识:
1、CO有毒,利用其性质考虑处理CO,防止环境污染、防止中毒的正确方法。
2、合理使用CO,不会引起中毒。
3、CO有用,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
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访谈等方法,了解身边的化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记录课后思考题:
调查你身边产生CO较多的地方,了解或设想处理方法。课后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全班展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