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 篇1
虽然春天的脚步还在迟疑,但冬眠许久之后真的期望能在万物复苏的春季重新恢复活力。好久没看书了吧,找一个理由买一堆书回来摞在桌上,决定看一本收一本。
决定先看“特别狠心特别爱”,因为这本书的书名引起了双宝的关注,她奇道:“狠心怎么还爱呢?”我告诉***妈看完了书再回答她这个问题。
“本书作者沙拉是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育有两子一女。中以建交后,在“回归故土”的召唤中,也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沙拉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开始了一段跨国教育的特殊经历”。
以上是该书介绍的一部分,而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上海犹太母亲培养富豪的手记”。看来“犹太”和“培养富豪”是这本书的噱头。那么我到底是被什么吸引的呢?
吸引我的是简介中提到的“有偿生活机制”培养孩子的财商。我自认是个低财商的人,守着一份不高的稳定收入不做他想。从来没有想过成为富豪,大概也是打心眼里不认为自己有这种能力。但我不希望双宝被我这样定位,如果有可能,我希望她能活得更自由。而自由,是需要赚钱能力来创造物质基础的吧。
还有,理论上我知道该如何严格要求孩子,但实际操作上还是经常心软手软,非常需要听听他人的高见,好坚定我的决心。
当然,和其他一些育儿书一样,毕竟不是专业作家出品,整本书的思路似乎欠清晰。尽管也是分了几个章节,但章节与章节之间并无合理的逻辑,每一章节中的小文章也并不都紧密围绕本章主题,看起来是很多篇育儿感悟凑在一起,甚至有些文章中的某些段落有重复的现象。
但这本书仍是一本有特色的育儿手记,很多地方提及的以色列人的育儿观念对我很有启发。比如“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母鸡也会生孩子”,比如“家务活是孩子生存教育的基础程”,比如“财商从娃娃抓起”等等。总的来说,以色列人爱孩子爱得长远,为孩子的将来考虑,而不是在爱的名义下感情用事,因此他们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这点我非常认同。
此外,作者在中国和以色列两个国家面对不同的育儿观念,这种对比,让我认识到在独生子女政策的大环境下,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孩子的教育绝不能短视,更不能随波逐流。
看到作者23岁的儿子在上海买别墅送给母亲,我由衷地对他的能力和品德表示钦佩。想想看,我一直在跟双爸念叨要给双宝留一套房子保底。难道在我心中双宝就是个没能力自己挣房子的孩子吗?唉。。。看来差距不是孩子们的,而是我这当妈的境界。所以双宝,看完这本书,妈妈决定了不再考虑给你留什么也不再考虑给你更好的物质享受。只有把你培养成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人,妈妈才能真正地放心。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 篇2
今年寒假,在家里很无聊,妈妈知道了我的苦恼,就给我推荐了一本书,读完后,让我受益匪浅,名字叫《特别狠心特别爱》。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位在上海出生的犹太人后裔沙拉有三个孩子,大儿子以华,二儿子辉辉,小女儿妹妹,在中以建交后,放弃了上海的美好生活,回到战火纷飞的故乡以色列。在那里受到犹太家长的启迪,改变了“中国妈妈”式的教育,当起了“犹太母亲”,亲手把孩子培养成了富豪。
在书的背面,有一段沙拉的经典的话:中国人为什么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因为,中国父母一富就想富孩子,在我的教育实践地以色列,很多家族的财富世代传承,其实那传承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种生存的技能和素质,一种对自我人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所以,富可以富三代,关键看父母怎么爱。这句话充分的体现了犹太母亲和中国妈妈的区别。中国妈妈看似“冷酷”的母爱,却成了犹太人的爱子秘籍。
这本书本应该是家长们看的,但妈妈却推荐给我看,起初我还不明白妈妈的用意,我想是妈妈更想让我自己深刻地体会到才能越走越远,让我学会做人,学会负责,学会生存、学会独立。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努力,一定可以。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 篇3
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课去班主任办公室小憩一会,看见洪绍斋姐姐在看书,我就凑了过去,说姐姐你这肯定有很多好书吧,推荐一本让我也读读。绍斋姐姐就给我推荐了这本《特别狠心特别爱》,她说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你要认真去读,于是,我就开始认真阅读了这本书。
本书作者沙拉是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育有两子一女。中以建在“回归故土”的召唤中,也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沙拉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开始了一段跨国教育的特殊经历。
书中说爱子秘籍的宗旨:爱孩子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爱要爱得有意义,有价值、有作为!爱孩子要追求高质量的爱,在家庭教育中,爱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父母之爱的孩子,往往是有人格缺陷的,但爱也是一种教育手段,爱的目的、方式和技巧不同,教育的效果也有天境之别。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学生,有很多学生家庭条件不错,身穿名牌衣服,可是不爱学习,跟他们聊天,隐约可以感受到他们父母就属于那种“孩奴”,“直升机父母”,一切替他们包办了,将来他们打下的江山给他们的孩子来继承。可是这种财富会世代相传吗?孩子们不学习创造财富的技能和素质,将来也就是个“啃老族”,有多少家业够他们挥霍呢?家长对儿女的爱,应以终生受益为目标,他们不做短线,他们做长期投资。
书中还提到了“逆境体验教育法”是培养孩子身处逆境的时候有责任和担当意识,并给予孩子尊重、鼓励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曾给家长提过这样的建议,我说你们太溺爱孩子了,孩子衣食无忧,不知道生活的艰辛,不知道父母挣钱的不易。你们可以带孩子们去体验一些生活,比如带他们去捡垃圾,然后让他去卖,这就是你今天的必入,你来支配,让他体验生活的不易,他安逸的生活是靠父母的负重前行换来的。职业不分贵贱,但是你的看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做什么样的工作,那你就为之努力。他们只有真正亲身经历了,领悟了才会真正改变。
书中还提到了“有偿生活制”是家里所有东西不能无偿使用,包括餐食和服务,培养了孩子的自理和自立能力。从小懂得劳动的孩子,在对生活不断体验的基础上,找到自己一生的方向,日后更容易事业有成。看到这我也打算明年女儿再大一点,尝试下这种方法。除此以外书中还提到了很多教育方法,比如“延迟满足教育法,”“财商能力从娃娃抓起”“延迟满足让孩子理解家长”“参观爸爸妈妈的一天”“100分家长不如80分长”,“家长退居二线”让“趣”和“愿景”催促孩子学习”等很多方法,需要以后慢慢消化学习。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 篇4
这是一本我很想分享给大家的好书,书中的每句话都值得让我们去认真地思考。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他们的爱是不一样的。有些爱就像清水一样,润过孩子干咳的喉咙之后就无影无踪;有的'爱则像浓浓的鲜血,注入孩子们的身心,一生都将在孩子的身上流动,给予孩子们生命的力量。
这本书的作者叫沙拉,她是一个二战时期出生在上海的犹太人后裔,单身的母亲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中以建交以后,她在“回归故土”的召唤以及为了让她的孩子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她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她的孩子回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开始了一段跨国的教育经历。
为什么她会选择回到故乡而不在中国呢?“中国妈妈”和“犹太母亲”究竟又有什么样的教育区别呢?我来跟大家分析一下。
教育对比:
中国的父母有些是孩子的24小时不断电的“电饭煲、洗衣机、清障机”,有些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直升机父母”,有些则是“孩奴”,以至于将孩子养成了“啃老族”。就这样造成了一部分“高分低能”的孩子。而犹太家庭呢?他们认为:好分数是好学校、好学校是好文凭、好文凭是好工作,然而好工作却不是事业成功的表现。相比较于成绩,他们更看重孩子的智慧与能力。说了这么多,沙拉的爱子秘籍究竟有哪些呢?一、特别狠心特别爱;二、在有偿机制中爱孩子;三、以爱的名义,延迟满足;四、撤退一步,学会放手;五、狠下父母心,深深爱。
今天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以下两点:一、在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二、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
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我们可以怎么做呢?首先,可以对孩子进行家务教育,我觉得做家务这件事,很多家长心里都会比较清晰,比如扫地、拖地、擦桌子,端碗、搬凳子、收衣服。这些看似简单的家务其实可以锻炼孩子的责任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次,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锻炼有效的生存能力,其中财商尤为重要。犹太人认为有偿生活机制可以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读后感在他们看来赚钱从来都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可以开展的活动,这个和中国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其实是一个道理。而且我们还可以去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鼓励孩子们主动和其他人交流,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如果您的孩子没有接触过您的日常家务生活,他可能会养成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如:动手能力强、眼高手低,依赖性强、缺少自主性,不懂得劳动成果的不易、无法理解父母的情绪,没有同情心。所以,各位家长行动起来吧。
延迟满足以及适当不满足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毕竟是个人都会有欲望,不论男女老少。所以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我们或许可以学会说“不”。有一句话是这样点评中国的家长的:他们太爱孩子了,但又太不会爱孩子了。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可能就是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都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对孩子付出了一片爱心却得不到任何回报。家长越理解、体恤、满足孩子,孩子反而会越不理解家长,不体恤家长甚至是折磨家长。这时的我们应该去折磨解决呢?我想这个标题应该给了各位一些启发。
爱孩子啊,其实是一门大学问,是一门十分艺术的事情。因此我们对孩子的爱要爱的有意义,有价值,有作为!让我们从此刻出发,以爱为名,让爱极致,特别狠心特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