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插秧》教学设计(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插秧》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理念:

1、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提供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2、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学生在开放、民主的环境中创新的思维火花才会迸发,再创造的激情和灵感才会闪现。

3、学生喜欢阅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积累语言,内化文章的表达方式 。

4、注重生生、师生间的互动。开放评价,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田、照、蓝、农、民”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劳动之美,然后进行续写。

课前准备:

预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认生字、读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图片、课文插图、班德瑞《田园风光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来了,老师想带大家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想不想去?请大家看屏幕。知道是什么地方吗?(学生猜)这幅图表现的是农民在水田里插秧。(板书课题:插秧 学生念题)

二、据题质疑,据图释疑。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可能会问:“插秧”是什么意思?谁插秧?在哪儿插秧?(指导学生观察书上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图中戴斗笠的人把水稻的秧苗插在稻田里的活动叫插秧。)究竟是谁插秧?在哪儿插秧?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三、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出示学过的识字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学词,读通课文

(1)借助拼音;(2)问别人;(3)联系上下文猜字;(4)听别人读。

2、同桌互读正音。

3、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4、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从课文中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同学们还认不认识?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和“摘字”(把字贴在黑板上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字来读,其他学生跟读3遍。)两种游戏来检查学生识字情况。并让学生汇报自己是采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

5、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家中,全班齐读课文,解决先前质疑的两个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细读课文,理解意思。

1.四人小组仔细看图读课文,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讨论解决不明白之处。

2.全班交流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相机指导。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五、范读引路,熟读成诵。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评一评老师哪些地方读得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2.学生练读。教师提问:水田里映照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给你什么感觉?农民伯伯在这么美的环境中插秧是什么心情?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的美和农民插秧时欢快、充满希望的心情。

4.配乐朗诵,尝试背诵。

(1)同位讨论背诵的顺序

(2)配上音乐,闭上眼睛边背诵边想像。

六、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们,你们想想水田这面镜子里还会映照着什么?根据回答,相机板书:鸟儿、飞机、花儿……

2.你能不能照着书上的句式,当小诗人把水田映照的东西写一写。

七、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让学生用自己习惯或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

2.全班交流汇报识记字形方法。教师适当提供识记方法:如用部件法记“蓝”字……

3.重点指导书写:蓝:上面是“艹”,要与“篮”区分开来。 农、民:与课后语文天地中的练习结合起来指导。

4.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插秧》教学设计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优美,体会歌词的意义,快乐的歌唱劳动。

2、感受劳动人民插秧的辛苦,珍惜粮食。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a、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了解镜子的作用,孩子们慢慢在照镜子的游戏中静下来。

b、介绍水田。

“有一个大镜子,它能照出蓝天,你猜是什么?”(大河、大海)

教师提出水田并提问:水田是什么?(大部分孩子不知道,有几个孩子说出来是种苗的,长麦子的。)

2、引入儿歌。

教师提问:水田这个镜子能照出什么?(白云、月亮、太阳、小鸟……)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简笔画展示,帮助孩子记忆和理解。老师边画边说:“水田是镜子,照映着蓝天(白云)”,第三个孩子开始说的时候,教师提出要求:请你学着老师刚才的方法来说:“水田是镜子,照映着……”

3、学说儿歌前半部分。

教师引出儿歌:“小朋友真厉害,都快编出一首诗了,有一个叫詹冰的爷爷写了一首诗,他的诗就像我们小朋友刚才说的一样,听一听哦。”(慢慢渗透作者名字,让孩子们将来读书的时候也知道关注作者,并选择优秀作者的做秀作品来读)教师说儿歌的.时候发现一些孩子在跟说,于是,提出小朋友轻轻说,老师大声说,听清楚老师的声音。第二遍,小朋友大声说,老师轻轻说。

4、学说儿歌后半部分。

教师过度语:“儿歌还有下一半呢,这一半可比上一半难了,你有信心学会吗?”孩子们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很认真地听着、看着。老师做插秧动作,并画出倒在水里的青山,画出秧苗,问:“农民在插秧了,插在哪里了?”(水田、青山)“为什么是插在青山上啊?”(水中倒影)接着便是边画图边展示儿歌。孩子们很快理解了为什么插在蓝天上、青山上。

5、完整地将儿歌说一遍。

6、以游戏巩固儿歌,加强幼儿理解。

小朋友做“镜子”里的东西,教师做农民。“一、二、三,变变变”的游戏变出东西,定型定在那里,然后和老师一起说儿歌。游戏两遍,孩子们很感兴趣。

7、创编儿歌并表演。

小组小朋友商量变东西,你想插在哪里就变成什么,然后一个人做农民来插秧。附:歌词:水田是镜子,映照着蓝天,映照着白云,映照着青山,映照着绿树。农民在插秧,插在绿树上,插在青山上,插在白云上,插在蓝天上。

《插秧》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重点掌握农、民两个字的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编写诗歌。

3、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春天朝气蓬勃的气息;体会春天的美丽,感受劳动的快乐,同时使学生了解一些农业生产方面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劳动之美。

课前准备:

预习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认生字、读读课文;

教具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等

一、导入。

1、表演唱《春天在哪里》

2、师: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花也开了,草也绿了,这时候农民也要忙着播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插秧》。

二、据题质疑,据图释疑。

1、请同学们看书上插图,说说什么叫插秧。(引导学生理解图中戴斗笠的人把水稻的秧苗插在稻田里的活动叫插秧。)

2、究竟是谁插秧?在哪儿插秧?等我们学了课文大家就知道。

三、自主识字,整体感知。

1、当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请同学说说学过的识字方法,(1)借助拼音;(2)问别人;(3)联系上下文猜字;(4)听别人读。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学词,读通课文。

3、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评选朗读高手。(相机出示词卡,穿插识词,识字)

4、读词语,再读课文。

四、熟读成诵,引导想像。

1、同学们读得真好,现在我们比比,谁能最快把课文背下来。会背的就举手,第一个举手并能出来的同学可以评为背诵大王。

2、这篇课文很简短,可容易背错,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把它背下来的,介绍背诵方法。

A、观察插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从上到下:蓝天、白云、青山、绿树)

B、游戏:送词语宝宝回课文家,板书,利用字卡演示。为什么说农民在秧插在绿树、青山、白云、蓝天上。

C、其他。

3、同学们自由选择上述其中方法背诵。

4、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背一边想像。

5、说说看到了什么。(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五、发挥想像,拓展延伸。

1、水田是镜子,除了可以映照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之外,还能映照出什么?(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编儿歌。

2、出示小黑板:水田是地毯,农民在地毯上;水田是棋盘,农民在棋盘上,水田是。编儿歌。

板书设计:

插秧水田是,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树

着,插在。插秧镜子映照农民

映照着,插在。

《插秧》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到插秧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理解插秧的原理,初步认识水稻和水稻的生长过程。

2、技能目标

通过模仿和实践操作,孩子能初步掌握插秧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水稻的辛勤劳作,让孩子从实践中体会到劳动的美妙和成就感,增加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孩子理解插秧的原理,掌握插秧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2、教学难点

让孩子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通过实践深入理解种田劳动。

三、教学过程

1、进入情境

老师带领孩子们观察和聆听,教学生搭建稻田样板,了解稻田各个部分的称呼和用途。

2、引入新知

老师在班级里播放DVD,让孩子们观看水稻插秧的视频,并让孩子们简单了解插秧的原理和过程。

3、实践操作

①准备好一盆水稻幼苗,一把八字钉,一块膨润土。

②将膨润土装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搅拌成均匀的泥浆。

③将水稻幼苗放入盆中,用手将其揉成适当大小的泥球。

④将泥球放在盆内,用八字钉在泥球中心锤入,随后按照间距放好泥球,最后加适量水,让泥球与泥球之间接触。

4、让孩子们模仿自己在水稻盆中插秧,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5、课堂活动

①老师讲解水稻的生长过程和注意事项,让孩子了解水稻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和环境。

②教师组织班级集体种植水稻,让孩子们将盆中水稻幼苗移至校园稻田,深入学习和了解田间劳动的真实面貌。

③带领孩子们在田间边缘坐下,听着稻穗丝被风吹拂的响声,感受劳动的.美好和成就感。

6、课堂总结学生通过插秧的实践操作,初步掌握了插秧的方法和技巧,并从中体会到了种植的乐趣和丰富多彩的生活。

四、教学资源

①DVD播放器

②水稻幼苗

③水稻盆

④八字钉

⑤膨润土

⑥田间样板

⑦教案

五、教学评估

1、教师观察

教师在实践操作中观察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理解程度,并做出评估。

2、教材测试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插秧课程的掌握情况。

3、课堂反馈

教师让学生自我评价,同时也会作出评价,整理出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还有哪些需要再次学习。

六、教学反思

①教师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水平制定课程计划,让他们能够感兴趣和理解,注重实践教学。

②教师应当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家长的意见和想法,让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

③应该积极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营造良好的教育气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