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

欢迎阅读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主读悟,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3、初步感知对比、比喻、排比等手法的作用。

4、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

一、直接揭题,了解麦哨

1、同学们,在《乡下人家》我们欣赏了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在《牧场之国》我们见识了一个自由宁静的牧场王国。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刘益一起去领略美好的田园风光,一起感受舒畅惬意的田园生活。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麦哨)齐读课题。

2、师:麦哨是用麦秆做成的哨子,吹起来能发出“呜卟,呜卟”的声音。乡村的孩子都很擅长用麦哨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这节课,让我们去聆听麦哨声吧!

二、初读课文,吹奏麦哨

1、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用横线划出描写麦哨的句子,多练几次。

3、出示:呜卟,呜卟,呜……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呜卟,呜卟,呜……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1)你们自己先来读读,这麦哨带给你什么感觉?(欢快、柔美)

(2)课文中是用哪些词来形容麦哨声的呢?(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3)指名读、男生女生合作读4、学习写法。师:一二自然段和七八自然段写法相似,一二段在文章的开头,七八段在文章的结尾,这样的写法叫——(生:首尾呼应)仿佛让我们置身于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三、精读课文,感受麦哨

1、过渡: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这么欢快,这么柔美呢?让我们去田野湖畔欣赏一番,请你们自由读课文3—6小节,喜欢哪部分就多读几次,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生读并交流初步的感受。

版块一:让我们先去欣赏那儿的田野吧。

1、指名生读句子

2、读着读着,哪些色彩映入你的眼帘,请圈出来。

3、有了这些色彩的点缀,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这不仅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还是一首丰收的赞歌呢。你从哪些地方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6、仿说句子:()的()谢了,结出了()的()。

7、特别是这一望无际的麦田,(图示:麦穗图),你看到了什么?风儿轻轻拂过,麦穗摇晃起身子,你仿佛看到或听到什么?

8、出示句子: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麦子的欢快吧。生齐读

9、当这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田野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无论是谁都不禁会用麦哨吹奏起心中的赞美之歌,你听——生读出示:呜卟,呜卟,呜……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板块二:

1、在这样美丽的田野里,怎能少了孩子们活泼可爱的身影呢。瞧,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

生接读: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师引:湖边的草又软又密,只消用手拉拉,很快就能装满篮子。瞧,采完草的孩子们——

生接读: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师:在这样的草地上,孩子们翻跟头、竖蜻蜓,还做着哪些好玩的游戏呢……

生:打滚、摔跤、钓鱼……

师:摔倒了疼吗?

生:不疼,因为“草地柔软而有弹性”

师:踩在草地上,扎脚吗?

生:不扎,因为“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2、师:孩子们玩得多起劲,多快乐啊。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蛋上,——

生接读: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板块三

1、师引读:玩累了,喊渴了,不知是谁一声招呼,大家采集起“茅茅针”来。剥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2、如果你玩累了,喊渴了,你都喝什么?

3、是呀,这种茅茅针就是天然的饮料,可以让你解渴,可以让你解除疲劳,你想尝尝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嚼嚼、吮吮,这滋味怎样?读出来。好滋味要和大家一同分享,不能自个儿一人享受,你们想尝尝吗?齐读4、在这样悠闲的'时刻,孩子们又吹起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抒发心灵的快乐。

出示:呜卟,呜卟,呜……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四、回归麦哨。

1、这欢快、柔美仅仅指麦哨吗?它还象征着什么?

2、同学们,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有许多优美词句值得我们收藏,老师希望你们回去后把你喜欢的摘录到你的采蜜本中。

板书设计:24麦哨欢快柔美无拘无束

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力求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创设文中的情景,上出美感,上出诗意。

一、创设美的情境在作家陈益先生的笔下,这是一方沃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孕育着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可是我们的孩子们很少看到田野,即使见过,也未必见过五彩缤纷的田野,更不用说产生如此丰富、喜爱的情感。没有生活体验,单纯靠纯美的文字如何能使孩子披文入情。在整堂课上,我以课文的主情景图作为背景,力求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结合文本内容,给孩子们展示五彩斑斓的田野图画,展示丰收在望的麦田图,以及丰满的麦穗的特写图。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仅激活了孩子们内心的美感,更为孩子们理解语言文字,感悟文本之美,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二、营造美的氛围这篇课文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开头设疑。接着重点描写了湖畔割草的孩子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他们游戏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欢快柔美的哨声作结。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我也想创造一个麦哨萦绕的课堂,在此中引领孩子们感悟语言文字。我从课题麦哨引导到学习直接写麦哨的段落,通过读,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欢快、悠长。接着,“寻着声音走进田野”,欣赏了田野优美、喜庆的丰收美景后,我这样说道:当这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田野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无论是谁都不禁会用麦哨吹奏起心中的赞美之歌,你听——生读第一二自然段。在分享孩子们喝着天然的茅茅针的快乐时,我这样描述道:在这样悠闲的时刻,孩子们又吹起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抒发心灵的快乐。引导学生读七八自然段。整堂课从哨声起,又从哨声中结束,洋溢着浓郁的乡间生活情趣。这样的设计将麦哨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不仅使我的课堂节奏首尾呼应,流畅舒缓,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们,麦哨声中就包含了孩子们幸福的童年,无拘无束的生活,包含着他们的笑声、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在文末,这“欢快,柔美”仅仅指麦哨吗?孩子们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品味美的语言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排比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细细读来,这篇课文无论是文章的题目、布局构思,还是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不失为学生揣摩文本、领悟文章内涵的蓝本。我把品味文字的重点放在田野美景这块。设计了三个层次。先是通过圈画词语,读读这些词语,感受色彩的美感。接着抓排比句,享受田园丰收乐。最后重点品味麦穗段,主要是利用插图来帮助孩子咀嚼品味文字。我又利用插图启发学生想象“微风拂过,麦穗轻轻晃动身子,你仿佛听到什么”,我这样点拨道:是啊,这齐刷刷的麦芒就是五线谱,这颗粒饱满的麦穗,就像一个个音符,吹奏着欢快的丰收歌。让我们也来抒一首赞歌。孩子们纷纷举手,有声有色地读,有滋有味地品。在表达中,学生的情感与教材的情感进行碰撞、交融,学生入情入境、活跃而投入,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机与智慧,语文课也就上出味来了。在这堂课中,孩子们读得很多,形式也很丰富,有齐读、个别读,男女生读、引读等,但是孩子们在读的效果上,水平没有得到提高。孩子们情感十分充沛,可却不能借助朗读表达出来,这真是一大遗憾。究其原因,是由于我的朗读指导不够细致,点拨不够到位。其实当孩子的情感已经丰富却无法用朗读表达时,我就要做一些润物无声的技巧点拨了。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使感悟和朗读有机结合,如何使朗读做到技巧和情感的统一,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8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和、应”。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读,借助拼音学习生字。

2、教师范读,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

3、师生共同学习,积累好词佳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家乡的好词佳句。

2、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描写乡村孩子生活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美好的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农村,大家对麦子都非常熟悉,都知道麦子是什么?麦子有什么用处?(学生回答,老师引导)那有谁知道麦秆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喂牛、喂马)说得很不错,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一下,麦秆还可以用来做什么?(板书:麦哨)揭示课题:“麦哨”就是用麦秆来做的哨子。

二、学习新课。

1、学生默读课文,可以用借助拼音拼读,同桌交流,问老师等方法来完成。

2、老师范读,帮助学生清除生字词。和:hé(和平,和谐),hè(和着,一唱一和);应:(应该,应当),(反应,应用)。

3、师生共同学习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

三、品味优美段落。

1、用开火车的方式读课文(每个学生读一段)。

2、学生自由度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讨论课文主题。

课文通过孩子们在田野、湖畔边割草、边玩耍、边吹麦哨的情景,写出了乡村孩子的`天真、纯朴、可爱、欢快,表达出作者对乡村美丽景色的赞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五、作业。

1、写出本课生字词。

2、写出你喜欢本课中的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畔兜穗裹嚼肺腑撩

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

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2、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听。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和、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

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看词猜义

1、教师激趣:同学们喜欢农村吗?为什么?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组的最后一篇课文《麦哨》,板书课题,麦哨。课文中的麦就是——(麦子),写“麦”字时,注意写好第三笔和这个字的部首“折文旁”,哨就是——(口哨),写“哨”时注意第七笔。麦哨就是——(取一节快成熟的麦秆拉一道缝做成的哨子。)

3、学生齐读文题。

二、检查字词,走进文本

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听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1)出示课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抽读—纠正—自由读—带读。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麦哨的句子,并读一读。

(3)指名读描写麦哨的段落(第

1、2、7、8自然段)。指导读准多音字“和、应”。

2、教师引导:读了这四个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预设:生1:我发现这四个自然段中很多内容比较相似。

生2:我发现第1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几乎是一样的。生3:我发现作者用的是首尾呼应的写法。

3、小结引导:真棒!看来,你们都是用心的孩子,这四个自然段确实展示出了作者使用的写作方法。就像作者说的那样“你呼我应,此起彼落”。还有么?你们是否发现了文字中表达出的麦哨哨音中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提示一下,关键的词在这四个自然段中重复出现。

4、教师引读:好,请全班同学标注一下这两个关键词。现在分男女生朗读这四段话。男生读第

1、2自然段,女生读第

7、8自然段,一声呼,一声应,一边读,一边体会这种写法。

三、抓住难点,研读课文

过渡:本文总共六百余字,而关于“麦哨”的段落只有四个自然段。其余的.文字中都没有出现“麦哨”,你觉得用“麦哨”作为课文题目合适吗?

1、探讨第4自然段,感受大自然中蕴藏的和谐有序的柔美。课件出示:“油菜花”“豆荚”“萝卜花”“麦秆”“麦芒”的图片。

教师导学:请看看,这段文字中描写“油菜花”“蚕豆花”“豆荚”“萝卜花”“麦秆”“麦芒”的语句,作者写作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不能,因为文中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也就是说,要一个凋谢后才能长出另一个,是按照生长顺序出现的,这是自然之道,不能颠倒。)学生说出读完这段话的感受。(一切都有序,你不争我不抢。)小结:这种和谐有序的美,不正是一种柔和的美吗?

2、探讨第5、6自然段,感受乡村生活中蕴藏的欢快。

(1)指名读第5、6自然段,提问: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乡村孩子们的生活。)结合具体句段说说自己的体会。

(2)指导朗读:看来,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有滋有味的,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3、探讨第3自然段,感受言语之中蕴藏的快乐。

指名读后说说这段话写的是什么。(写的是在湖畔割草的孩子。)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的?

课件出示: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读读这段话,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这段描写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乡村生活的简单。感觉到色彩很美,很协调。)

教师小结:确实,简单就是快乐之源!这就是柔美!乡村生活的特点和麦哨“柔美”“欢快”的特点是一样的。

四、感受主题,积累语言

1、教师引读: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感受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词句,诵读喜欢的词句。

3、课外作业:请同学们选用这一单元中喜欢的诗句,尝试着写几句诗,赞美田园景色。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