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座城池》有感

多美网

2025-09-22读后感

欢迎阅读读《一座城池》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一座城池》有感 篇1

这两天看完了韩寒的《一座城池》。

韩寒的名字算是童叟皆知,据说《三重门》写得是如何的好,不过我是一直没有兴趣看这本书,总觉着一个小孩子家家的,再怎么有才,生活阅历在那里摆着,他的思维见解也不过是个小屁孩学大人。后来听到徐静蕾对他的夸赞,让我有些好奇,正好拿到这本书,就来看看。

故事情节简单,夸张了的生活,有些黑色幽默。通篇的意识流,有时下流行的颓废的做派,我看不懂他要表达的情感,也许仅仅就是写小人物的故事,写一天一天混着的日子。就如同我们自己的生活,平淡无奇的,夹杂着许多的无可奈何、啼笑皆非。

虽然结束得莫名其妙,但我还是兴致盎然的看完的,因为语言算是诙谐,常常惹人一笑,毕竟轻松。

总结一下:个人以为,《一座城池》算是速食小说,仅供茶余饭后的消遣,看完了就不用再看了。

读《一座城池》有感 篇2

晚上有同事请吃饭,但是买单的人得晚点才能到所以我们去逛了趟超市,发现超市里居然还有几排书架索性浏览一番,竟然有韩寒的两本新书,《就这么漂来漂去》和《一座城池》,随便翻了一下觉得前者比较疑似写真集,而后者有着极其简约的封面,于是我拿下了那座城池!

吃饱喝足鸟兽散之后之后看了会儿碟,不得要领,索性连电脑都没关就蒙头睡去,当时大概还不到八点,一觉醒来之后还不到十点,期间似乎接过一个电话,于是用键盘关闭电脑之后开始攻克城池!说一句题外话,我的鼠标已经瘫痪了大约两个月,其后我一直用键盘做着各种有限的操作,如今早已到了人键合一的境界了,我怀疑BillGates现在知道的快捷键都没我多,可以无论我知道多少快捷键都快捷不出一套简单实用少耗资源的操作系统来!

一口气攻下这座城池之后窗外的马路已经停止了喧嚣,偶尔驶过的车辆总是会不合时宜的打破这种难得的平静,马路注定就不是用来平静的,就好像这部小说一样!首先我得说我非常喜欢书中提到的那几个梦境,如果这些梦境确有其事的话那么我会更加高兴,至少我不是唯一一个自曝梦境的人!语言的风格仍然是一如既往的调侃,在我的词典里调侃就是以调戏的口吻侃大山的意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自己的词典,其中定义因人而异,有的人会认为你讲黄色笑话是下流的,有的人会认为你想牵她或他的手是下流的,而有的人认为只要自己没有去扒你的衣服那就都不能算是下流的,这些又是题外话了!小说中有三个专职无业人员,生活在一座荒唐而又平凡的无名城市,由此可见,如今荒唐已经堕落为一种没什么个性的属性了!三人中总是很残疾的健叔无疑是其中核心,这是一个单纯得也有些荒唐的年轻人,也就是说单纯到了一种平凡的地步,跟很多人一样,只是很多人都不会有像他那样的齐豫,哦,应该是奇遇。单纯的人总是会让我有由衷的亲切感,比如文中的那个“我”回忆里的同桌和C,该同桌是男的,擅长跳远,死于自杀;C是女的,擅长单纯,死于回忆!关于死亡,我如今的要求已经越来越低了,以前巴不得自己最好能有个国葬或者联合国降半旗的待遇,但是现在觉得那几乎可以作为我曾经单纯的证明,我现在只希望在我死去的时候不要受到太多的折磨最好是在不知不觉中停止心跳,而且没有人会因为我的死感到悲伤,这样显得比较有始有终首尾呼应!在这座城池里大多数人和死人也没有太多区别,今天跟昨天一样,明天也会跟今天一样,尸体就是这样,昨天会比今天新鲜一点,而明天会比今天更腐烂,多么绝望的论调!绝望就像是“我”时常会去光顾一下的那片意识流般的树林和围墙,充满着若即若离的不确定性,你想了解但是永远都做不到!越是做不到的事情往往越是让人向往,就好像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可能找一个校花做女朋友,所以绝大多数人会向往校花,于是他们的幸运之处是永远也不会真正的绝望!好了,不想再这样东拉西扯了,没完没了那就成了葛优,我还是省省吧!

最后要说的是书中仍然会有一些能让我发笑的好玩情节,我感激一切能让我真正发笑的人和物,而且我仍然要故作清高的把这种小快乐跟所谓的娱乐划清界限!全民娱乐的社会其实是一个全民SM的社会,不管是S还是M,都是在用一些并非自己想要的东西去表达一些并非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来满足一些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欲望来达到一个并非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但是浑然不觉,这让我感觉这个世界越来越美好了,美好得连SM这种事情都这么有礼有节!

读《一座城池》有感 篇3

韩寒是我在心中把他划为:就算是以后起了冲突,也绝对不要和他吵架的那种类型。他的文字实在是太犀利了,我不知道当面是不是如此?反正,从吵架这一点来说,他能文能武,既可以毫无顾及的骂娘,又可以很文化的引经据典,实在是文战的奇才。不过就在最近发生的争端中,我虽然喜欢看他骂人的文字,也觉得他并没有骂错人,但还是觉得在此之中最佩服的是高晓松,从仅有的一点接触看来,他实在是讲义气。

和认识的心理学家曾经谈起了这个问题,她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韩寒还在青春期,他所有上演的剧本,都是青春的叛逆。从这一点来看一座城池,就不能算是他很成熟的作品。一开始很吸引我,因为我喜欢幽默的东西,而且里面的几个人物除了女人之外都塑造的不错。但里面有些幽默是专属上海的,也专属一些属于他的文字的人,比如说关于ok的描写,就未免有点yy的味道,把文字当成了武器。我喜欢一座城池荒诞的调子,但觉得结尾仓促,显然符合他要赶快写好一本书好有钱赛车的个性,未免不够认真。陈村说:韩寒一定没有谈过一场真正的恋爱。应该是大意如此,如此八卦固然不好,不过韩寒在塑造女性上确实不如男性自如。当他把最后那个女人也写给了自己之后,我觉得就俗了,他本可以不这样,本可以写得更好。

全书韩寒个人性格的印记也很明显,有时候你觉得他就是在写自己,还挺有点魅力。我记得有一篇韩寒的作品曾经深深的打动了我,叫做《一起沉默》。如果他还是以前的那个他,故事会更好。

当然,现在他也活得自在,是为自己在活。

读《一座城池》有感 篇4

《一座城池》很黑色幽默。之前看过韩寒的书,比较早期的《三重门》。那个时候觉得很有共鸣。而《一座城池》,我看到了更多的对这个社会的无奈,于是只能冷嘲之。

《一座城池》是能让人看着发笑的书,不过更让我发笑的是贝塔斯曼书友会在推荐这本书时做的推广文案——那个文案八成没看过这本书。这本书里写的,并不是韩寒心中向往的城池,而是想要逃离的城池。

在书里我们可以通过很多蛛丝马迹看到发生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令人心中不悦甚或愤怒的事件,文章的2个,不或许可以说是三个主人公都是文化素质很低,甚至可说没有常识的人物:为了测试温度计有没有坏竟然拿去火上烤,不知道江水不会结冰……

书里把人们爱看热闹的劣根性夸张到了极致:为了近距离的观看化工厂的爆炸现场,可以不管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往前冲着去凑;或者为了看消防队员怎么救活可以围成一圈看着一家杂货铺化为灰烬;夸张的极致是发生了产生蘑菇云的爆炸、震碎了玻璃,人们除了第一反应的看热闹,就是疯抢别人的东西陷入无政府状态;最离谱的还有为了看到底有多少车能够在雪后结冰的桥的另一端掉进为铺设管道而挖的两米深的大坑,竟然无数的人拿着相机等着拍照、拖吊公司的人等着在坑旁边捞车……

对于书里讲述的“我”曾经的两个梦境与现实的巧合和差异,也许就是韩寒的深意所在,梦里的我不知所以的在奔跑,现实中的我也在茫然的奔跑,奔跑的时候仿佛有个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似乎在奔跑的反方向。梦里的铁轨是平行的,但现实中的铁轨是交叉的。我们的希望和现实总有差异。

一座城池,我想书里的城池是我们都想逃脱的,而我们梦里的城池又在哪儿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