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欢迎阅读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执教的《发明的技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想发明》中的内容,是属于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中的一节方法指导课。下面,我针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做如下说明。

小发明活动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作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实很多学生都希望参与到小发明活动中来,但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所以本节课我的设计是引导学生探究适合学生发明创造的发明方法和技巧,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提高学生创造发明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一、课题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能认真地把它学好。因此只有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他们才会积极地参与到探究的活动中来。由于这是一节方法指导课,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中间课,对比开题课的导入不是那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于是我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先让学生回顾知道了哪些发明方法,交流后老师的一句话“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适合我们发明创造的几种发明方法和技巧”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因为前面学生已经了解到发明方法有好多种,到底哪几种是适合他们自己的,他们肯定想了解。

二、探究发明方法

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的时候老师通过课件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交流它们都是根据什么发明创造出来的,总结出第一种发明方法——仿生法,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利用仿生法发明的物体,加深对仿生法的理解。在进行组合发明法的探究时我先以一个谜语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出示一些利用组合发明法发明的物体的图片,总结出第二种发明方法——组合发明法,在交流完生活中利用组合发明法发明的物体后让学生将老师提供的一些材料利用组合发明法进行组合发明,然后交流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学生提出创意还存在的缺点,然后经过小组的再次讨论找出缺点并进行改进;在探究缺点改进法时,交流完生活中利用缺点改进的物品后再次让小组合作找出生活中还存在缺点的物品进行改进,最后进行创意交流。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发明来源于生活,发明要有实用性,要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发明并不难,发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动脑思考、勤于动手就会有创新就会有发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互相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也得以提高,并且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创意存在的问题,在小组的合作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并且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自主性。

三、课堂总结

课的结束我让学生对这节课进行总结,谈收获。通过谈收获对本节课进行一个回顾、反馈。最后我用一句激励的话语:“这节综合实践课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创新的脚步没有停下来,让我们沿着这条发明之路继续走下去,相信将来的科学家、发明家一定会在我们班诞生!”这句话的目的是激励学生不断地进行发明创造,不要只限于课堂中的一点知识。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认识得以提高。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学设计的简单说明,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2

一、说活动内容

《动物怎样保护自己》是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是通过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观察、研究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并且能找出其有些动物相似的保护方法,归纳起来,并且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并能拓展延伸。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原则,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开展对动物的研究活动,引起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广泛兴趣。

2、通过观察思考、查阅资料、小组研讨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和合作创新的精神与能力。

3、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和生存而采用的一些自我保护方法,体验动物自我保护的奇妙,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说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

本活动的重点是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查找资料,归纳总结出自己研究这类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学生可以上网,可以阅读书籍,可以互相询问,然后自由填写表格。学生自己获取资料,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必然会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活动难点

对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进行归纳和分类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这一步我还是设计了表格,让学生对动物类似的保护方法进行分类、汇总,并总结到一起,然后小组同学给这种保护的方法起名字。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和小组同学共同商讨,发挥集体的智慧,在他们自己起名字、归类的活动中突破了本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活动开始时,我先播放几张幻灯片。第一张是变色龙在不同环境中的图片,让学生比较其中的相同与不同。学生能通过其形态和样子感觉到是同一种动物,这样引出变色龙通过变色保护自己的本领。然后我由出示枯叶碟和竹节虫的照片,学生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他们,学生通过细心的观察,从他们不易发现的触角和足判断出他们是小动物而不是植物。这样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渴望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然后我由让学生表演了一个《鸵鸟巧妙逃生》的小品,然后采访了“鸵鸟小姐”,让她说一说,她发现猎人后在做什么?通过学生的表演,让学生了解到鸵鸟保护自己的方法。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这时我让学生介绍他们了解到的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学生有的介绍,课前调查好的还展示了自己的调查表格,和自己资料的来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分组研究,资料共享

从同学的汇报中,学生简单了解了动物自我保护的某些知识后,我说:“看来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还是水里游的,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在自然界更好的生存下来,他们保护自己的办法真是多了。现在我们从以下四方面进行研究:“水世界”、“陆地动物”、“飞禽之家”和“昆虫家族”。你想研究哪类动物,就坐到哪排微机旁边。”这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由组合成小组。这时有的小组的学生人比较多,有的小组的人相对少些,但这并不影响学生的研究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只有在兴趣中才能学的更好。

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以后,我给每组的同学发了“动物自我保护方法”表格,让学生填写。鼓励学生通过相互交换资料、查找书籍或者上网的方式获取资料。为了避免学生盲目上网,我还给出了几个相关网站。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取资料,还可以和小组同学研讨,共同填写好表格。

学生在填写好表格后,进行汇报。这样通过学生的讲解,就将动物自我保护的有关知识教授给其他同学,变教师的讲解为学生的探索,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使他们的创造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同一时空自主的提取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汇报完毕后,我又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相似之处,指导他们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时我又发第二张表格,让学生进行汇总归类,并让孩子自己给归纳的方法起名字。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这时,我并不要求学生归纳的和书上讲解的一样,只是锻炼学生的一种能力,并且懂得如何和其他同学合作、分工,发挥集体的力量。学生汇报时,对有新意的名称要即使给予鼓励,给他们成就感,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

小组学习,使每个学生动脑动手,拓宽思路,产生独自一人难以想到的新方法、新主意,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

3、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在活动要结束时,我说:“动物的这些方法也给了人类很多提示,你们想想战士在作战时怎样保护自己的?”这样,学生立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广泛的举例说明。将这种自我保护方法自然的由动物方面转移到人类的活动中。让学生知道,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的生存。号召同学们也应该学习动物保护自己的本领,让我们更健康的成长。然后我有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研究人类模仿这种方法进行了自我保护的方法。

五、说教学特色

本次活动的导入利用幻灯片出示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给动物自我保护方法做归纳和定义还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小组的合作学习,探讨研究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另外学生在课前就开始收集资料,课堂上又继续收集整理,这样提高了学生获取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一次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3

《水污染》这一课后,有位同学跑到我跟前悄悄说:“老师,你说光能不能污染我们?”我诧异了:光污染,这可是个新名词。于是追问:“你是怎么发现光污染的?”这位学生有点得意地说:“星期天我去徐州,发现许多高楼大厦上的玻璃经太阳一照,刺得人眼睛睁不开。”多好的发现,看来,小孩子也能发现大问题。于是我决定采用“调查光污染”作为本次综合实践课的活动主题。并且围绕课题精心设计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光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一些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并向学生渗透不利的自然条件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针对活动目标我制定了如下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1、教师注意收集与“光污染”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光污染”的`问题。

2、教师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组建考察小组一般4——6人,明确分工,还要指导他们考察活动的具体方法,周密选定考察地点、路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教学流程设想:

这节课分三个阶段:一为启动阶段。在学生听了一个真实的报道之后畅谈感受,这样靠事实说话,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进入光污染的话题然后指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光污染,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小结。二是调查体验阶段,指导学生考察光污染情况,在考察前让学生交流自己打算怎样去考察,预测一下将会遇到什么困难?然后帮助学生设计考察报告表。讲清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利用活动课及周日进行实地考察;第三阶段是汇报阶段。这一阶段也是这节课的重点部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智慧的主人,他们展示汇报成果,汇报考察情况,一定会兴致盎然。在本课结束时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本次光污染活动的调查,你们懂得了什么?你们还想为环保做些什么?)把活动开展下去。

本次活动虽是平时我们很少关注的话题,但对学生,对生活却具有指导和警戒意义,相信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定会受益无穷!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缝沙包”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习,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科。在制作沙包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基本的针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技法和教师的要求相结合,设计并缝制形状各异的沙包。

二、学情分析:

《缝沙包》——这一内容虽安排在五年级,但对于部分学生只会穿针、引线、打结,如果缝制一个完整的沙包,让学生自己进行缝制时可能还会遇到许多实际的困难。

三、目标确定

为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并初步掌握缝沙包的基本针法。

2、能力目标:培养兴趣,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缝制不同的沙包。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缝沙包,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精神。

并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沙包的缝制过程及让学生从自己眼、手、脑协作劳动中体会手缝的乐趣。

难点:设计不同形状的沙包以及缝制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劳动与技术项目的有效实施需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

(1)、实物投影仪;

(2)、方块布、棉线、缝衣针、剪刀、米;

(3)、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沙包);学生准备:方块布、棉线、缝衣针、剪刀、米。

五、教学环节设计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示范,了解缝制过程——突破难点,学生制作——总结评价——开展游戏,课后延伸的思路展开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本节课通过沙包创设情境导入,激情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沙包吗?我又提出你们平时玩的沙包是从哪得到的?从而引出我的沙包是我亲手缝制的。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缝沙包的热情,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1分多钟。

(二)、了解缝制过程

缝制沙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我先教学生三种缝法,让学生基本掌握,在把缝沙包的过程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一一讲解,从穿针引线、将布块正面朝里,把正面完全充分的翻过来,在把怎么装沙包内部材料,给学生一一讲清楚,以免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弄的地面桌面都是米粒,最后封口让学生注意要把毛边缝合,这样会使沙包更加美观。了解缝制过程后,要和学生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沙包是方形的,播放一些课件,让学生了解好多样式的沙包。并且让学生树立自信,问学生你们有没有信心比这些沙包做的更好,激发起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就让同学们交流讨论后,在强调缝前的安全注意事项,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10分钟。

(三)突破难点,学生制作

由于学生初次缝制沙包,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规范操作的全部技能,有效的`途径是教师进行指导操作。教师加强巡视,及时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此环节20分钟。

(四)、展示作品、评价总结

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学生制作告一段落后,请部分同学说说在制作沙包时的经验或想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体味学习的真谛、成功的喜悦。本节课中在内容上既注重学生的操作结果的评价,更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验的获得、良好态度和习惯的养成和创造性思维的显现。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8分钟。

(五)、开展游戏,课后延伸

为了让学生享受到自己劳动成果带来的欢乐,我安排同组学生利用亲手缝制的沙包在一起玩换沙包游戏。在完成以上任务后,要求学生用课余时间,能够利用本节课所学方法,多加练习,回家后缝出漂亮的沙包,用自己缝的沙包去调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玩沙包的。为下节课我们继续上玩沙包有学问起到了铺垫,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1分钟。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浅见,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