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语文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自己对课文中每个人物的理解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表现出来。
2、能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感受小松树的骄傲,通过理解风伯伯的话,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3、能用“比”来结合实际生活练习说话,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4、能根据相应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加以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说话力。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和谁?
2、这两棵松树,一棵大,一棵小,谁来读读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1)读后教师做相应的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你心中的小松树不大。
(2)提示学生把“小”字读得轻细,把“大”字读重长。可给予相应评价:小松树是小松树,大松树是大松树,他们之间的大小有区别。你读得真好!
[3、课题读得很不错,那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词语)学生自读,再指名读--一行一行地来读。
一棵松树回答惭愧
风伯伯大山爷爷孩子
摸着低下了头托起来
(1)谁来读第一行?(注意平翘舌音)
(2)谁来读第二行?(注意轻声音节)
(3)谁来读读第三行?——读了这一行你发现了什么?(前面一个字是表示动作的动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指导朗读。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大家看,大松树和小松树都长在哪里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小松树写小点;大松树写大点)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文字: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A谁能通过朗读来告诉老师呢?(指名读)
B我们大家一起学刚才小朋友的样子来读。——齐读。
(3)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过渡: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当它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这时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想一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后交流: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呢?(骄傲、得意、神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3)看,这就是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读完想一想,这两句话里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学生回答: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指导读好词语: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并相应加上点。——逐个读好这几个词语,并进行相应的评价。
A指导读好“喂”。
①老师用“喂”说一句话: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一用!听到老师这样对你说话,你愿意把铅笔借给我用吗?为什么?(没有礼貌。)
②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
③那你觉得这个“喂”应该怎样来读呢?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学生读好这个词的语气。
B指导读好“多高哇”、“很远很远”。
①多高哇,后面是个什么标点符号?
②从这个感叹号里你感觉到什么呢?
③那你能把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很高的样子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④“很远很远”又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看?
⑤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从你的朗读中,老师真的感觉到小松树能看得非常非常远,怪不得他那么骄傲呢!我们大家也一起来读读。
C“你呢”这个词语,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可能会遗漏。
①这里的“你呢?”是什么意思?
②该怎么读?(要读得让我们好象感觉到小
松树在说什么话呢?)——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
③指导读出骄傲:你呢?
(5)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
(6)先自己练习读一读小松树的话,把同桌当作大松树和他一起练一练。
(7)小朋友一起读读小松树的话。假如你就是这一棵小松树,你再来读读,可以加上动作。
(8)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怎么样?(没有回答)你来猜猜看他有什么想法呢?(说话训练)
——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9)可是大松树没有去理会小松树的骄傲和没有礼貌,他什么也没有说,课文里面说他——没有回答。
过渡:尽管大松树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3、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出示风伯伯的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你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呢?
(3)其实我们从风伯伯的话中知道了,小松树和大松树到底谁高?那又是高多少呢?(比、高多了)。
(4)指导读好这一句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5)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图,比较一下。
A出示句子: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7)你还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看得远、托起来。)小朋友谁会做做“托”的动作?——动作理解“托”。(“托”是从下往上的。)
(8)练习说话:所以我们说——出示:小松树能看得远,那是因为(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
(9)看大屏幕: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的时候,摸着小松树的头,他的表情怎样?
(10)要是老师也这样摸着你的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11)那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风伯伯?
(12)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那风伯伯的话该怎么读好呢?
A小朋友先自己练习读一读。——谁来做风伯伯?(指名读)
B多亲切,多和蔼又关心小松树的风伯伯啊,我们大家一起来做风伯伯。——齐读风伯伯的话。
过渡:小朋友们听懂了风伯伯的话,那小松树有没有听懂呢?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一读这一段的内容。
(2)出示句子: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A“惭愧”就是什么意思呢?(“惭愧”加点)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呢?
B对呀,当一个人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情,就会觉得“惭愧”。
(3)所以小松树就惭愧地低下了头。看——图中小松树的动作和表情,他多惭愧,多难为情啊。
(4)你能学学他的样子吗?——学生做动作。
(5)做得好极了,那现在我们就再来读读这一句话,体会一下小松树当时的难为情。
(6)惭愧的小松树这个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小朋友来猜猜看。
(7)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老师想送给小朋友一句名言,出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一起跟着老师来读一读。——老师做简单的解释。
语文教案 篇2
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品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二、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 教学难点:
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四、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五、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8《小松树和大松树》,老规矩,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
多高 你呢 回答 伯伯 孩子 爷爷 托 松树
(二)贴图导入。
1、昨天我们还认识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两位新朋友,谁来叫叫它们!
(出图 小松树 大松树)
2、谁能把他们送回家?(贴图)
你能用书上的语言来说说它们各自的家吗?
3、是啊!他俩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天天见面,这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话了!打开课本,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划出小松树说的话,再读一读!
4、交流。谁先来读读你划出的句子。
5、屏幕出示划线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6、自己再去好好读读小松树的话,想一想从它说的话中,你读出了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
7、谁来说?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也感受到![交流说、读,在说和读中充分体会小松树的自满和无礼!]
8、自己连读第二段,说说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大松树?[对比读中体会大松树的宽容与大度]
9、看屏幕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10、故事中还有一个人物他是谁?(风伯伯)谁来把他也安全地送回家?[贴图]你为什么贴在这里?
11、下面请小朋友们小声地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从这段中你又读出这是怎样的风伯伯?
读——说——再读[关心小松树、讲道理(读出关心的语气)]
“托”?你来做个托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试试
12、课文中这三个人物,你们最喜欢谁?为什么?
大松树——大度,不斤斤计较
小松树——知错就改
风伯伯——关心别人
13、师小结
既然大家都喜欢他们,让我们把这个故事再练着读读好后来表演表演好吗?
(三)读课文,学表演。
(四)拓展。
1、想象练说:
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山上的小松树就对山下的小松树说:“()”。
2、课外阅读补充材料《红花和绿叶》。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字词。
2、分析课文。
3、指导朗读,熟读课文。
4、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摸、托、惭愧,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松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歌曲《小松树》配有动作,导入新课。
二、复习字词
先用字卡复习,方式齐读、开火车。
复习字词,方式,利用课件带拼音齐读,去拼音读(学生领读),个别读。
三、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根据段落分析课文
2、先齐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帮助解决问题:给大松树和小松树摆位置。(师在黑板上画好大山)指名读课文,注意读的准确性。最后学生齐读。
3、由问题:大松树和小松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设置悬念过渡到第二段。
先让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让学生回答:你听老师读后,如果你是小松树你说话时会是怎样的语气和心情呢?----骄傲、自豪......
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小松树为什么这么骄傲、自豪。
让学生个别读,比一比谁读的最像小松树,再让读的好的`说说是怎么读的这么好的?--个别字的重读和语气。(兵教兵)
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小松树这么说,大松树怎样回应的,为什么?如果你是大松树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让学生整体齐读课文,注意语气。
4、大松树虽然没说话,但有人占出来了,是谁呢?--风伯伯,好,那故事有怎样发展的呢?
老师范读第三段,让学生整体感知,体会风伯伯的说话的语气。
让学生感受风伯伯的语气,并知道从哪了看出来的?找到关键词:摸。(加上动作深入理解,摸表达的爱意)再让学生个别模仿读。
深入体会风伯伯说话的意思。(小组合作讨论),思想碰撞,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理解托的意思。(动作示范)
拓展思维:听了这样的话,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想?
5、由上段结尾的问题引入第四段,让我们来看看小松树是怎样做的?
老师示范读,让学生认真的感受,说说老师哪里读的好?引出惭愧,重点讲解,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第六课我们学过的一个词和它很相近,启发学生说出难为情一次,从而轻松理解。
进而追问怎么样看出惭愧的呢?低下头?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加深感情色彩。
深入挖掘惭愧的原因?
拓展想象,假设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想。
6、升华主题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给你了什么启迪,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7、熟读课文,加深记忆。
先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男女生分角色读课文。
个体分角色读课文。
背诵课文。
8、歌曲结束《小松树》
板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的高比你高
看的很远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没有回答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为课文的动画片配音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孩子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一、看板画,揭示课题,学习第一节
1.看板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相机引导:一棵树在哪儿,另一棵树在哪儿?
观察得真仔细。站在山上的是一棵小松树,板书:小松树(注意松字右边的八字头)
站在山下是一棵大松树。板书:大松树
2.出示句子: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指导朗读通过朗读知道他们的位置。
3.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和读题谁和谁的故事?
二、讲读2-4自然段
1.自己读读整体感知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表扬读书认真的`小朋友,
2.听录音:听听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什么呢?你听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听的好习惯
3.出示句子比较: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呀!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朋友,你看我长的高,我能看得很远。你呢?
4.学生自渎,上面一句比下面一句多了什么?这些字能少吗?说说你的理由。
5.朗读理解:长得多高哇!
很远很远(联系学生实际理解很远很远)询问学生爬上高山后的感觉,然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爬上高山后的感觉。黄老师也爬过高山,当我站在山顶,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房子呀,树木呀,更远处的田野呀,都尽收眼底,视野变得很开阔。再读词语。帮助理解爬得高,看得远
喂:可以稍加点拨,说明小松树没有礼貌
6.完整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用你的朗读把小松树的骄傲,得意的样子表现出来。指导加上动作读
7.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没有回答。那大松树回想什么呢?同桌讨论一下。
8.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请自渎第三小节,看看谁能读明白。指读,其余生评价,相机指导:摸者(动作演示)读出风伯伯关心、疼爱小松树的样子。填空: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大松树看不远,那是因为()
9.小松树也明白了这个道理,他惭愧地低下了头。他会想些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对大松树说什么?师生表演,
三、故事表演,其余生做评委,指出不够好的地方。分小组表演
四、布置作业,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