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大班主题教案家(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主题教案家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主学习了解藏族、维吾尔族、傣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特征,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
2、知道各族儿童是一家,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儿童的感情。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课件、观看国庆节的有关庆祝活动了解民族柱等知识、熟悉音乐《爱我中华》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出示课件)“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你们知道我国有那些少数民族?这些小朋友都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有些什么特征呢?”
“今天电脑老师要来告诉我们这些小秘密。”
2、操作课件了解少数民族特征
(1)老师交代要求“你想了解哪个少数民族娃娃就移动鼠标点到少数民族娃娃身上,然后按左键点击。”
“戴上耳机边看边听。”“看完一遍要重复播放的按三角键。”“如果想了解别的娃娃就点击X键再次点击别的娃娃。”
“我们比一比谁听得仔细了解得多。”
(2)幼儿操作
(3)集体交流出示图谱提醒幼儿完整讲述
3、集体交流明白各族儿童是一家的道理(出示民族柱)“这是什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为什么各族儿童是一家要团结呢?”
4、游戏:各族儿童是一家“小朋友说的真好,原来我们各族儿童是一家,那就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跳起舞来。姚老师还带来了别的大班小朋友做的民族服饰,让我们打扮一下邀请客人老师一起跳起来。
活动反思:
学习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我授课过程中,针对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和兴趣。我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设计教学流程,做到以学生为本,运用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对学生自己的创编和老师的指导,展开教学。
1、节奏练习“XX XX︱XX 0︱”。把握歌曲中重要的节奏特点,解决歌曲的难点。认识反复记号,讲解反复记号的作用。
2、学唱歌曲。这首歌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歌词多、生字多、节奏较难把握。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多听范唱熟悉歌曲,加强记忆。
3、表现歌曲。利用学生的童趣,根据歌词即兴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这一环节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很大的活动空间。
表现,是音乐教育新课程标准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技巧,还能够帮助学生促进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使学生能通过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并能与他人沟通交流,融洽感情,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
大班主题教案家 篇2
主题说明:
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日渐丰富,生活范围的逐渐扩大,有关家乡、家庭、祖国的概论慢慢地在幼儿的头脑中清晰起来,有爱父母、爱周围的人、爱祖国,既是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也是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好大一个家"的主题的教育价值在于:让幼儿通过认读祖国地图,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初步认识民族文化,从而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爱祖国的种子,本主题在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的同时,也注意引导幼儿感受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从而了解人类世界的多元与奇妙。
主题目标:
1、喜欢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具有活泼开朗的个性。
2、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初步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
3、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学着珍惜与善待周围环境。
4、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环境创设:
1、活动区环境:
(1)设计海报
材料:各种卡纸、胶棒、彩笔等
玩法:幼儿根据参观花园时积累的素材设计海报,设计好了后,让幼儿进行介绍,并将设计的海报贴在主题墙上。
(2)比轻重
材料:旧纸盒、小秤、积木、雪花片等
玩法:让幼儿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将物体分成轻重两类,分别放入表有"轻"、"重"字的纸盒中,然后用小秤称一称,将它们进行分类。
(3)民族服饰
材料:橡皮泥、各种碎布料、纸等
玩法:利用各种材料以泥塑、绘画、布贴等不同形式制作少数民族服饰。
(4)搭建首都等地的标志性建筑
材料:各种废旧材料及废旧物品等
玩法:幼儿能根据图片、图纸合作搭建相关的建筑物,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5)武术小泥人
材料:彩泥或橡皮泥、垫板
玩法:请幼儿利用油泥的基本技能塑造几个正在表演中华武术操的小泥人形象。
2、墙饰
(1)可爱的祖国:布置中国的地图,让幼儿在上面标出自己去过的地方以及首都、台湾、香港、澳门的位置。张贴台湾、香港、澳门的风光照片。
(2)少数民族:幼儿绘画的少数民族的服装和有关少数民族的文字说明。
(3)美丽的紫荆花: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主题墙上,让幼儿相互欣赏。
(4)美丽的对称图形: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并掌握对称图形的画法。
(5)青蛙一家:把幼儿的作品布置出来,让幼儿感受青蛙一家的温馨。
3、资料收集:
收集乒乓明星的照片,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一些首都北京、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我国各个民族的照片与相关资料
家园共育:
家长给讲解、回忆家人去过的地方能在地图上找出自己居住的省市和自己去过的地方。
亲子活动:"我和蚂蚁做朋友"
家长与幼儿一起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方法来捕捉、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特征与生活习性。
活动反思:
一、体验阅读,读中见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家》一课,我结合诗歌短小精悍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结合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清清的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
二、句式迁移,突破难点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家》这课中句式是“(什么)是(谁)的家”,我进行了两次迁移。一是在学习课文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前,其主要目的通过句式的拓展练习使学生对于我们和祖国关系的感悟。二是在学完整首诗后,让学生用此句式创编儿童诗,自由讨论,合作完成。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自我感觉不足之处,学生总是太活跃,我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是有些不足,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精炼到位,感情投入不够。
大班主题教案家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制作鸟窝、标志牌等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对鸟类的热爱,并知道小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及合作能力。
3、培养幼儿爱鸟、护鸟的情感及初步的环保意识。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系列:
活动一:社会活动:鸟类大罢工
目标:
1、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了解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2、增强幼儿保护鸟类、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准备:
1、幼儿事先读过有关鸟类与环境的书或看过录像。
2、知道鸟的一些名字。
进程:
1、老师讲故事《鸟类大罢工》
2、通过提问,帮助他们了解内容。
3、让幼儿了解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1)讨论:为什么我们要做小鸟的朋友,要爱护他们?小鸟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2)老师小结。
4、组织幼儿谈谈如何保护小鸟。
讨论:我们应怎样爱护小鸟?为什么要爱护小鸟?
5、老师总结。
活动二:爱鸟行动
目标:
1、引导幼儿制作各种爱护小鸟的标志牌。
2、启发幼儿争做小小宣传员,向身边的人们宣传爱护小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及自我表现的能力。
准备:各种废旧纸、板、木棒、笔、剪刀、浆糊等材料。
进程:1、组织幼儿讨论:如何保护小鸟,用什么办法?
2、老师总结:我们可以做一些保护小鸟的标志牌,把它插在我们周围环境中,时时来提醒人们要保护小鸟。
3、讨论并设计:如何做,做什么样的标志牌?
老师提出要求:标志牌的内容要让人们一看就明白、就了解它的用意。
4、幼儿分组进行制作。
老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其中。
5、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作小小宣传员向他人宣传保护小鸟的重要性。
6、把作品布置到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去,并对身边的人进行宣传。
活动三:给小鸟们安个家
目标:1、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尝试为小鸟们制作鸟窝。
2、培养幼儿对鸟类的爱护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准备:1、一只小鸟。
2、各种盒子、纸、笔、浆糊、剪刀等材料。
进程;1、出示一只无家可归的可怜的小鸟,引出课题。
2、组织幼儿讨论;如何保护小鸟,爱护小鸟?
3、老师小结。
4、讨论、商量如何做。
5、幼儿自由结伴进行制作。
老师参与其中,给予指导。
6、欣赏、交流作品。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我们学习了“小鸟的家”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今后应怎么做?是的,小鸟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行动起来,爱护它,保护它,给它们创造一个美丽温暖的家。在本次活动中,我鼓励幼儿根据自己有关经验,大胆说出自己爱鸟护鸟的办法并积极参与制作鸟窝的活动,让孩子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社会领域的教育关键是增强情感体验,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体验、感受无家可归鸟的心情,从而引发孩子对鸟的同情心,萌发爱鸟护鸟的责任心。
大班主题教案家 篇4
大班主题教案家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主题教案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