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大班社会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了解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 学习分类统计及比较数的多与少。
3. 愿意与同伴交流上幼儿园的不同方式。
活动准备
1. 准备大张的上学方式调查表一张。
2. 准备各种交通工具和步行标志的黏黏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1.教师先从自己来幼儿园上班所乘的交通工具谈起,引发幼儿谈论自己是用什么方式上幼儿园的。
2.启发幼儿在小组里与同伴分享自己上幼儿园的'经验,例如:做妈妈的自行车,坐爸爸的摩托车,乘坐公共汽车,步行等。
二、调查统计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上幼儿园的方式选择一张相应的黏黏纸,并将黏黏纸贴在调查统计表适当的栏位上。
2.于幼儿一起点数每一种上学方式的人数有多少,并写在图表上。
3.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班级里幼儿采用哪一种上学方式的人最多,哪一种上学方式的人最少。
三、引导交流
引导幼儿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要乘坐交通工具到幼儿园,为什么可以步行到幼儿园。
引发幼儿发现上学距离与所乘坐交通工具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四、分享经验
启发幼儿回忆生活,想一想自己在节假日去过什么地方,是怎么去的?
引导幼儿在小组里与同伴分享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经验,例如:坐妈妈的摩托车去购物,坐爸爸的小车去海边,坐公交车去公园,坐火车去北京等。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玩游戏《坐汽车》。例如:教师戴上汽车头饰,说:我是X老师号汽车,请小朋友坐到我的汽车上来,我们到xx去。开车转“一段路”后,说:“我的汽车到终点了,请换乘X老师号汽车”。换另一位教师做司机,带幼儿继续玩《做火车》的游戏。
语言区中提供公共汽车载客,救护车载病人,消防车,卡车运货等图片,图书,引导幼儿讲述,阅读,丰富幼儿的主题经验。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准确观察出事物的区别性特征,学会用“我是××××的××,我会……”的句式来介绍自己。
2.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顺利进行角色扮演和言语表达。
3.理解六种动物的个性与特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熟悉老鼠、青蛙、兔子、狐狸、野猪和狗熊的特征,并具有空间大小的想象经验。
2.物质准备:
(1)老鼠、青蛙、兔子、狐狸、野猪和狗熊等六种动物图片。
(2)教育挂图《手套》、幼儿操作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出示六种动物的图片,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简单说说这些动物的特征。
2.启发幼儿模仿六种动物(可自由选择)的特征在教室里做律动。
二、欣赏图画书,理解故事情节。
1.幼儿能安静地听讲图画书《手套》。
2.讨论:这六种动物依次住进手套时,手套的外形有变化吗?他们共享一个手套的感觉是怎样的?
谈谈你喜欢这本图画的理由。
教师小结:强调“我是××××的××,我会……”句式的运用。
三、即兴表演活动。
1.结合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商量角色的分配,制定表演的计划。
2.让幼儿自选道具或制作道具。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后与父母互动玩游戏,可以扮演除图画书这六种动物之外的角色,编创故事。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春节,知道过年的由来,了解过年的传统风俗。
2、感受过年的喜庆气氛,并会正确对别人说一句祝福语。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4、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5、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幼儿园大班优秀社会教案《传统的春节》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回忆自己愉快的假期生活,一起谈论。由此,引起有关"过年"的话题。
2、先让幼儿讨论自己对"年"的认识:为什么要过年?过年是怎样的?等等。
3、教师讲有关过年的`故事、传说。
4、再让幼儿谈论大家过年的风俗都有些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知道祖国很大,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很有趣。
5、在观察角摆放有关物品、布置,让幼儿深化认识
6、评价、结束课。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长辈的工作、生活情况,知道孝敬老人的做法。
2.感受老人行动不便,懂得应尊重老人,关爱老人。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请家里的一位老人到园(最好是经常带孩子的老人),每人自带一条纱巾,小糕点、纸、笔等与幼儿人数相等,网上下载公益广告片《family》。
2.室内场地准备:老人在外围,幼儿在内,一对一前后坐。
室外场地准备:较宽的25米直跑道,根据幼儿园场地实际设计从外场地回班级的路线,最好有台阶、窄路、拐弯等路况。
3.事先与有才艺的老人联系,请他们准备广场舞、抖空竹、打太极拳等可现场表演的节目。
4.事先与老人沟通,孩子与自己分享食物时,不要拒绝或只做做样子。
5.学习资源③第14~15页。
活动过程
1.认识爷爷奶奶。
(1)幼儿与老人共同进入班级,老师为他们现场拍照。在幼儿与老人就座时将照片传人电脑。
(2)请幼儿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爷爷奶奶们的到来,教师播放部分合影照片,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家人,让大家说一说他们哪里长得比较像,为什么。
小结:因为有了爷爷奶奶才有了爸爸;因为有了姥姥姥爷才有了妈妈;因为有了爸爸妈妈,才会有了小朋友。所以,小朋友要感谢长辈。
2.采访爷爷奶奶,帮助幼儿较为深入地了解自己的长辈。
(1)建议提问:谁知道爷爷奶奶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请幼儿说一说。
(2)请幼儿当小记者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如:年前时做什么工作、兴趣爱好,喜欢吃什么等,边采访边用符号、绘画等方式记录在画纸上。
(3)教师请2~3名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人。
3.美食家人共享。
4.相依相偎家人亲。
(1)请老人表演才艺,幼儿可在旁边学一学他们的动作。
(2)游戏:我扶老人过马路。
(3)观看公益广告《family》。
小结:每个人都是在父母长辈的照顾下长大的,但是长辈却会慢慢变老。
我们不要惹他们生气,要想办法实现他们的愿意。
5.请爷爷奶奶说出愿望,让幼儿了解长辈的想法。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怎样帮助爷爷奶奶实现愿望。
小结: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家人要想办法让老人开心、高兴,因为这是老人的节日。
活动延伸:
1.老人离园后,教师与幼儿讨论,回家后如何给老人一个惊喜。
2.幼儿把送给老人的惊喜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并将全班小朋友的画装订成册,投放到阅读区。
活动反思:
活动进行的比较顺利,在活动准备、有效回应以及教师自身感染力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提高。“幼儿艺术领域学习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让一个活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而不仅仅局限于会唱一首歌,会做一个动作,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斟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