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大班数学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
2、在操作过程中能积极尝试,主动学习。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小长方形每人5个三角形若干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设疑(教师出示两个形状不同,但面积相同的纸)
师: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两张纸,你们觉得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你能有什么办法证明谁大,谁小?
小结:这两张纸到底谁大?谁小?这问题可好难?怎么办?如果我给你们一些小长方形,你们能利用小长方形来解决谁大,谁小的问题吗?
二、利用小长方形,形成初步的面积守恒概念
师:谁来用小长方形试一下?这张纸你用几个小长方形铺满的?再试一下另外一张纸,需要几个小长方形?
小结:这两张纸都用了5个小长方形,说明它们是一样大的。
三、幼儿操作,巩固概念。
师:请小朋友每人拿5块小长方形,拼出一个图案,并把你的图案的形状记录下来。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都拼出了那些图案。你们拼出的图形都用了几块小长方形。我们都用了5块,说明这些图形都是一样大的。
四、幼儿操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现在,你们看,老师手中有什么?这三角形有多大吗?请你们看一下,这两个图形是不是一样大?为什么?
现在,也请你们用三角形和小长方形拼出一个图形,并把图形的形状和你使用了几块长方形几块三角形记录下来。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图形,你觉得哪些图形是一样大小的?
活动延伸:
师:在小朋友的操作纸上,有一些图形,请你们看一看,哪些图形是一样大小的。请你用一定的标记把它标出来。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交集处的物品具有两个集合的特征,学习按交集的要求分类。
2、在观察讨论中感受、理解交集的意义,尝试用符号表示交集的关系。
3、能积极思考,努力克服畏难情绪。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已有大小、颜色标记经验及分类经验;7以内数分合经验。
2、物质准备:教具:白板课件《感知交集》,
学具:操作卡片人手一套;作业单三组;小夹子、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感受情境,根据特征标记一级分类。
1、出示花园页面。
师:花园里有两个大花坛,可是还没种花。每个花坛种同一种特征的花,看看花坛的标记,想一想该种什么花呢?请能干的小花匠帮帮忙吧。
2、幼儿按照标记进行一级分类。
二、观察讨论,理解交集并尝试分类。
1、师:花坛真漂亮啊,我们给他拍张照片吧。
2、演示两个集合的交集过程并进行比较。
师:现在花坛改建啦!看一看,他和原来的花坛有什么不一样?
师:这个部分是怎么来的呢?表示什么意思呢?他属于哪个花坛?为什么?
教师:这部分是这两个花园共同拥有的地方,它既属于大花坛,又属于黄花坛。他既符合大花坛的'特征,也符合黄花坛的特征。
3、尝试按交集要求种花。
师:那现在这个花坛该怎么种花呢?这个交集的部分应该种具有什么特征的花?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按交集分类种花,并讲述自己的理解。
4、交流结果,师生。
请幼儿将自己的操作展现在页面上,并陈述理由。
师生共同:这两个花园共同拥有的地方,所种的花既要符合大花坛的特征,又要符合黄花坛的特征。
三、小组活动。
第一组:幼儿操作材料《感知交集》
师:这边有好多大大小小、不同颜色的气球,请你把他们送回家吧,还要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分。
第二组:数的分合(4、5、6、7)
第三组:7以内的加减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数数方法对30以内的物体正确计数,感知数量的守恒。
2、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数量比较判断输赢,在输赢中方法。
3、在与同伴的合作互动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9篮糖果,18个塑料小框、奖品一盒(28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糖果,引出游戏。
(出示糖果)前段时间,幼儿园里有很多老师家里都在办喜事,所以给老师们发了很多喜糖,今天我把这些喜糖都搜集起来带来了?猜一下,老师可能跟你们玩什么游戏?今天我们不玩分糖果,也不是玩藏糖果的游戏,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个“看谁赢得多”的游戏。
2、介绍游戏规则,初步玩游戏。
等会两个小朋友一组,用“石头剪子布”来赢糖果。石头剪子布会玩吗?怎么样算赢?谁来跟我试一下?能不能晚点出?等会我们先和旁边的.小朋友来比赛。是比赛就要有规则,第一条:等会玩石头剪刀布,谁赢得一颗糖,然后再来比,第二条,要听信号。还没开始你就来的不算。我是裁判,裁判说“开始”再开始游戏,裁判说“停”马上停下来,不能再玩了。还有问题吗?转过去和旁边的小朋友面对面准备好,看看对手是谁?
预备——开始。停——。
转过来让我看看,谁赢得糖果多?数一数,我这里有大奖啊,等会送给赢得多的人。
你赢了几颗数一数。你们都是一颗一颗数,有没有不同方法数的?谁会两颗两颗数?(请一名给幼儿上来数)你们也来2粒2粒数数自己的糖果。有没有人2粒2粒数和刚才1粒1粒数结果有不一样的?
:原来无论是一粒一粒数,还是两粒两粒数,结果都是一样的。
3、方法,再次游戏。
我有个问题:给你们同样的时间玩游戏,为什么有人赢的糖果多,有的人赢的糖果少?
:赢得多要用好办法,第一速度要快,一次来玩马上接着来第二次。第二要让别人猜不准,经常要变换。这次要换个对手,去换个好朋友坐下。
这次的规则也要变了,谁赢可以抓一把糖,想赢得多要抓得大还是小?,第二条规则不变,裁判说开始再开始,说停马上停止。
幼儿游戏。
刚才你用个好办法了吗?这次你赢了几颗糖?怎么数的?只能两颗两颗数吗?能够5颗5颗数吗?我先5颗5颗分好,再数。怎么这么快就数好了?
你们也来5颗5颗数数试试。
现在来报一下数,你赢了几颗糖?
4、结束
在发奖之前,先来数数奖品有几个,看谁数得快。如果我一个一个数,或者两个两个数结果会一样吗?
:不管给几个几个数,结果都是一样的。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游戏活动中,学习9的分解和组成,知道9分成两份有8种不同的分法。
2.能根据9的分合法,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交换规律。
活动准备:
棋子若干、彩笔、记录纸、课件、灰太狼头饰、沙包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听音乐《大家一起喜羊羊》做手指律动,通过谈话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复习8的组成。
小朋友,刚才的歌里都唱到了谁?你喜欢喜羊羊吗?为什么喜欢他?(因为喜羊羊很聪明)
知道我是谁吗?今天,我是羊村的村长慢羊羊,你们想当聪明勇敢的'喜羊羊吗?那我慢羊羊就先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很聪明:前段时间我们喜羊羊已把八捆青草分别送给了费羊羊和美羊羊,当时有几种分法分给他俩的?(七种分法)分别是几捆和几捆?(1和7、2和6、3和5、4和4、5和3、6和2、 7和1)
二、幼儿尝试9的分解。
每位幼儿一盒棋子、一张大图片。
今天,我慢羊羊想请喜羊羊帮忙,请你们帮我把这些礼物分别分给美羊羊和费羊羊,愿意帮忙吗? 幼儿第一次进行9的自由分配。提醒幼儿注意合作。
幼儿进行第二次自由分配,提出要求:不能和上次分的一样。
依此类推,一直到第八次自由分配。
三、教师出示分解结果,幼儿对比、验证。
请幼儿观看课件,带领幼儿验证自己分配和记录的结果。
讨论:9还能不能再分?得出结论:9一共有8种不同的分法。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分的和老师分的有什么不一样。
四、引导幼儿学习9的组成,并能根据9的分合法,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观看课件,引导幼儿理解9可以分成l和8,1和8合起来是9,合起来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教师列出加法算式1+8=9。
通过课件演示,请幼儿仿照老师刚才的例子,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2+7=9;3+6=9;4+5=9;5+4=9;6+3=9;7+2=9;8+1=9。
五、引导幼儿理解交换规律。
感知交换"+"号两边数字的位置得数不变的事实,找出存在互换关系的几组加法算式
请小朋友看1+8=9,8+1=9这两道加法算式,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请你从剩下的加法算式中,也找出存在这种互换关系的加法算式:
2+7=9,7+2=9;3+6=9,6+3=9;4+5=9,5+4=9。
六、游戏,复习9的组成和加法
1.游戏"拔草"。
目的: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任务意识,复习9的组成。
规则: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孩子能够尽量完成自己的任务。
玩法:
(1)教师准备好绿色的大泡沫板,在上面插上很多的小草。在游戏进行前老师会告诉每个小朋友一个数字密码,数字密码是几就拔几棵草,请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2)提问:谁拔了8棵草,那8和几可以组成9?(拔了1棵草的小朋友起立)幼儿一起说:8和l组成9。
(3)依次提问。
2.游戏"打倒灰太狼"
目的: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复习存在互换关系的几道加法算式,体验成功的快乐心情!
玩法:
羊村的警报响了,灰太狼来了,怎们来了这么多的灰太狼?原来灰太狼新发明了克隆机器,克隆出好多的灰太狼。
(1)请幼儿点数灰太狼的个数。(9只)
(2)喜羊羊们把准备好的武器——沙包拿出来当石头砸向灰太狼。
(3)打倒了几个?请幼儿列算式,如l+8=9或8+1=9等。
(4)带幼儿到室外庆祝战胜了灰太狼,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