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欢迎阅读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前准备

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把它们制成动画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入新课

(关于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课件。)

1、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惨地生活。)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二、自学诗歌,完成以下要求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查阅工具书。

3、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注意:“茵”的读法。

2、检查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3、诗歌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表达了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期盼。

四、学习一至四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中“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读出节奏。

3、齐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讲什么?

4、默读三、四小节,学生读后交流:

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五、学习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六、总结课文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韵律和节奏。

3、“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七、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组织学生读课后阅读链接,感受呼唤和平这是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战争中的儿童的资料,坚定学生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信念。

板书设计:

16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好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多少人正期盼着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

二、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同桌互相检查。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交流。

3、读读想想: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反馈

1、指名读诗,看字音A是否读准,句子是否通顺。

2、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四、阅读示范

1、默读第三节,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想一想:夜空本身应该是什么样子?而正在经历战争的夜空呢?假若你生活在那个地方,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

五、自主阅读学习

1、回忆学习方法阅读其余各节。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六、升华总结

1、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2、宣读儿童和平宣言作业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结合内容了解诗歌写作特点,初步学写诗歌。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歌写作特点学写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指导法。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和平诗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多少人正祈盼着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作者是怎样写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老师范读,指导诵读方法,读出韵律、读出感情。

3、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诗,读后师生点评。

2、读读想想,和平诗歌该如何写?以什么材料来表现主题?物象是什么?

3、师生交流下列问题,边读边想:

①放出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并想一想,大海本来是什么样子的?现在是什么情景?

②说一说: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什么,说后再带着体会的感情齐读。

4、按以上的方法阅读其余各节。再读诗歌,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读出感情,然后再一次展示朗读风采,然后师生交流下列问题:

①体会“这究竟是为什么?”这句话作者总共问了几次?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让人感觉到诗人对不仅仅是疑问,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愤慨与不解)

②为什么作者选取了“大海”,“沙漠”“夜空”“草地”,这四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海陆空”,暗示是整个大自然都遭到战争的破坏)

四、学写诗歌:

同学们,战争仅仅是给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带来破坏吗?还有什么遭破坏?请写下来。

1、(出示)让学生仿写诗歌:

本来是

可是

这究竟是为什么?

2、交流,朗读自己写的诗

3、拓展运用文本语言:

1)让学生根据课文说说: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海鸥的乐园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2)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并写下来: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4、回顾诗歌最后的一个标点——省略号,你觉得省略的是什么?(省略的是美好的、无限的希望,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和平”)

六、总结教学。

1、总结:

是啊,虽然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热爱和平的我们一起来呼吁和平,用我们的笔老师抒发对和平的渴望。

2、配乐朗诵:

让我们带着作者的祈盼,带着对和平的呼唤,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诵读全文。

七、课后作业。

读了这首诗,你还有什么话要说?请以诗歌的形式写下来,我们再找个机会来交流。

板书设计: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大海(乐 园) 失去安宁

沙漠(天 下) →战争 → 打破梦幻

夜空(家 园) (对比) 打破安静

草地(玩耍场所) 侵占欢乐

和平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结合收集到的有关战争的资料,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体会“春天”的含义,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题质疑

1、交流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请读这个词语“春天”。(板书“春天”)请你带着对这个词语的感觉再读一读。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春天”呢?

同学们眼中的春天繁花似锦、富有生机、充满希望,多么美好呀!在这样的春天里,你会做些什么呢?

春天是美好的,同学们尽情地享受着春天带来的快乐、幸福!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诗歌,题目是《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课题)

2、读课题,质疑。

默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谁?”)

他为什么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为什么?”)

享受什么样的春天?(板书“什么样?”)

怎么享受春天?(板书“怎么?”)

[设计意图]运用谈话法,让孩子们描述春天的美好、抒发春天带给自己的快乐,导入课题,目的是让孩子们体验身处和平环境中的幸福,与身处战争中孩子的境遇形成鲜明的对比,为后文学习、体会作者的感情做铺垫,更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学贵有疑。”默读课题质疑是在激发和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爱护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以生为本,顺学而导。我们的课堂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这才是有效的课堂。

二、初读课文,自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谁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和大家共同研究。

1、读课文,正字音。

读准“弋、频、茵”的字音,正确书写“弋”字。

2、读课文,解字词。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巡弋、不速之客、频频”的意思,特别要理解“不速之客”中“速”的意思。

3、解答读课题时提出的疑问。

预设:

通过读课文,学生可能会找到“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他为什么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答案,教师相继擦掉板书中的“谁?”和“为什么?”。其余两个问题一时还回答不出来。

4、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课文内容似乎和课题没有关系。

我在课文里看不到春天。

我读课文时没有感受到春天的快乐。

策略:你读懂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了吗?

5、整体感知,初知诗歌大意。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课题中的“春天”具有深刻的含义,和孩子们印象中的大自然的春天是两个概念,所以学生一时解决不了“享受什么样的春天?”“怎么享受春天?”这两个问题是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的,此时,教师不要着急。让孩子们继续读课文生成新的问题,随着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有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作为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发现、探究”的学习环境,在矛盾的冲突中激发他们学习、探究的欲望。

三、激疑研读,探究(春天)含义

作者描述了战争对大自然的破坏,希望战争中的孩子们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样享受春天的美好,这些是否和题目无关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一)阅读1~4节

1、交流发现:这四小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诗歌前四节结构相同,首先讲的是这些自然景物应该是什么样的,接着讲了现实状况,最后发出疑问。)

2、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

①前后两种景象是怎么组成一段话的?

感知“可是”表示的转折意思,并用“可是”练习说话。

②通过反复朗读感知对比的作用。

③通过品读每一节的疑问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3、多种形式朗读1~4节,读中体会作者对战争的痛恨。

(二)交流收集到的战争的资料

1、提示学生在交流资料的过程中把自己此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并在发言结尾处试着用上文中的句子“这究竟是为什么”。

教师也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画面,让学生感受战争对环境的破坏,使得多少人失去家园、失去亲人,多少人的生命受到威胁,再次激发学生对战争的痛恨。

2、此时你最想表达的愿望是什么?请你把它写在书的空白处。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注意学生情感体验,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品词析句、交流资料、书写愿望”,引导学生从读到说、到写,由表及里,以读激情,以说激情,以写激情,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那种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渴望是真正来自学生心底的声音,并通过写这个平台把它抒发出来。

(三)阅读第5节

1、师:一张课桌、一间教室对我们来说再简单不过了,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用“祈盼”呢?

(引导学生体会战争让人们生活不得安宁,连最起码的保障也没有,再次体会作者对希望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祈盼。)

2、揭示“春天”的含义。(板书:享受和平安宁的家园快乐的生活)(相继擦掉“什么样?”和“怎么?”)

3、齐读改编后的诗歌,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蔚蓝色的大海,

是海鸥的乐园;

金黄色的沙漠,

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蓝得发黑的夜空,

是星星和月亮安宁的家园;

绿茵茵的草地,

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我们在鲜花中读书,

我们享受春天……

制止战争、期盼和平,

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通过阅读实践,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解决阅读中的问题,逐步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对作者情感有所体验。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有了理解与情感的积淀,课题含义自悟自得,开课伊始的一个个疑问都化解了,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阅读链接,明确责任

要想鲜花盛开、春天常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请大家齐读《儿童和平条约》。

五、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过关A卷-《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起来闯关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