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根式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二次根式教学设计(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次根式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是商的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利用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利用分母有理化化简。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本节的主线,学生掌握性质在二次根使得化简和运算的运用是关键,从化简与运算由引出初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理解决定了最简二次根式化简的掌握。

教学难点是与商的算术平方根的关系及应用。与乘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强调根式除法结果的一般形式,避免分母上含有根号。由于分母有理化难度和复杂性大,要让学生首先理解分母有理化的意义及计算结果形式。

教法建议:

1。 本节内容是在有积的二次根式性质的基础后学习,因此可以采取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模式,通过前一节的复习,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再结合积的性质,对比、归纳得到商的二次根式的性质。教师在此过程当中给与适当的指导,提出问题让学生有一定的探索方向。

2。 本节内容可以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讨论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并运用这一性质化简较简单的二次根式(被开方数的分母可以开得尽方的二次根式);第二课时讨论法则,并运用这一法则进行简单的运算以及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这一课时运算结果不包括根号出现内出现分式或分数的情况;第三课时讨论分母有理化的概念及方法,并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把运算结果分母有理化。这样安排使内容由浅入深,各部分相互联系,因此及彼,层层展开。

3。 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中的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过程当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运用类比、归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能利用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2.会进行简单的.运算;

3.使学生掌握分母有理化概念,并能利用分母有理化解决二次根式的化简及近似计算问题;

4。 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进行化简与计算的能力;

5。 通过二次根式公式的引入过程,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6。 通过分母有理化的教学,渗透数学的简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会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会进行简单的运算,还要使学生掌握采用分母有理化的方法进行.

2.难点:与商的算术平方根的关系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

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归纳的方法以及类比的方法,在学习了二次根式乘法的基础上本小节

内容可引导学生自学,进行总结对比.

四、教学手段

利用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学生回忆及得算数平方根和性质: (a≥0,b≥0)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引出的?(上述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由具体例子引出的.)

学生观察下面的例子,并计算:

由学生总结上面两个式的关系得:

类似地,每个同学再举一个例子,然后由这些特殊的例子,得出:

(二)新课

商的算术平方根.

一般地,有 (a≥0,b>0)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让学生讨论这个式子成立的条件是什么?a≥0,b>0,对于为什么b>0,要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因为b=0时分母为0,没有意义.

引导学生从运算顺序看,等号左边是将非负数a除以正数b求商,再开方求商的算术平方根,等号右边是先分别求被除数、除数的算术平方根,然后再求两个算术平方根的商,根据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可以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例1 化简:

(1) ; (2) ; (3) ;

解∶(1)

(2)

(3)

说明:如果被开方数是带分数,在运算时,一般先化成假分数;本节根号下的字母均为正数。

例2 化简:

(1) ; (2) ;

解:(1)

(2)

让学生观察例题中分母的特点,然后提出, 的问题怎样解决?

再总结:这一小节开始讲的二次根式的化简,只限于所得结果的式子中分母可以完全开的尽方的情况, 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解决。

学生讨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小结.

(三)小结

1.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

2.会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化简.

(四)练习

1.化简:

(1) ; (2) ; (3) 。

2.化简:

(1) ; (2) ; (3)

六、作业

教材P.183习题11.3;A组1.

七、板书设计

二次根式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二次根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和数量关系,体会研究二次根式的必要性.

(2)学生能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知道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知道二次根式本身是一个非负数,会求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字母的取值范围. 2.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你能用带有根号的的式子填空吗?

(1)面积为3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面积为S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

(2)一个长方形围栏,长是宽的2 倍,面积为130m?,则它的宽为______m.

(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t(单位:s)与开始落下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 h =5t?,如果用含有h 的式子表示 t ,则t= _____.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上述问题,用算术平方根表示结果,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和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填空过程中初步感知二次根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研究二次根式的必要性.

问题2 上面得到的式子

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各式的意义,概括它们的共同特征:都表示一个非负数(包括字母或式子表示的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设计意图】为概括二次根式的概念作铺垫.

2.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问题3 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吗?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由此给出二次根式的定义: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追问:在二次根式的概念中,为什么要强调“a≥0”?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知道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解. 3.辨析概念,应用巩固

问题4你能比较与0的大小吗?

4.综合运用,巩固提高

练习1 完成教科书第3页的练习.

练习2 当x 是什么实数时,下列各式有意义

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一类新的式子?

(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什么?二次根式的值的范围是什么?

(3)二次根式与算术平方根有什么关系?

课后习题

二次根式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会确定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

2、会用二次根式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逆用公式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性质的推导过程,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双重非负性;

用性质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

性质的逆用。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二次根式?

2、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满足的条件:

(3)∵x取任何值都有2x2≥0,所以2x2+1>0,故x的取值为任意实数、

(二)二次根式的简单性质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次根式的定义,并了解了第一个简单性质

我们知道,正数a有两个平方根,分别记作零的平方根是零。引导学生总结出,其中,就是一个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将符号“”看作开平方求算术平方根的运算,看作将一个数进行平方的运算,而开平方运算和平方运算是互为逆运算,因而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公式成立的条件是a≥0,提问学生,a可以代表一个代数式吗?

请分析:引导学生答如时才成立。时才成立,即a取任意实数时都成立。我们知道如果我们把,同学们想一想是否就可以把任何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形式了、

(三)小结

1、继续巩固二次根式的定义,及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问题、

2、关于公式的应用。

(1)经常用于乘法的运算中、

(2)可以把任何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解决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等方面的问题、

二次根式教学设计 篇4

1、通过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二次根式运算法则,知道二次根式混合运算顺序,会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2、在进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体会类比思想,逐步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算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类比整式运算准确快速的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诱导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习题课》教学设计-杨桂花

二、练习指导

(学生完成练习提纲,可以讨论,老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然后巡回指导,了解情况、)

练习提纲:《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习题课》教学设计-杨桂花

三、展示归纳

1、学生汇报解题过程,生说师写;

2、发动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完善;

3、师画龙点睛强调:

(1)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跟有理数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与整式的运算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可类比整式的运算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四、变式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后巡回指导,了解情况; 然后让有一定问题的学生汇报展示,发动学生评价完善,老师强调关键地方,总结思想方法。)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习题课》教学设计-杨桂花

五、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学生总结,百花齐放,老师不做限定,没说到的,老师补充。)

六、布置作业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习题课》教学设计-杨桂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