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学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说课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六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本组课文都是围绕一个“美”字来写的,赞美了大自然的景物美和人物的心灵美。《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全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分别介绍了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抓住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进一步体会景美人更美,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唤起他们对美的追求。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用生动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荷花》一课时已学过了用生动语言进行描述,想象画面,这一课要继续渗透这一训练重点。根据教材内容和本单元训练重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读懂课文,从中了解大自然的神秘与美丽,受到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2.基本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
3.认识目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语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重点有:
1、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2、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再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这一重点的目的是通
过对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发展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关于大海的资料。
教具准备:卡片、多媒体课件、实物标本。
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这十六个字。针对以上教学思想,本文的教学我主要选用“自学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主要依据是这样能使学生主动参加到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思想。再辅之议论法和情景感染法,真正把语文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会读书,重视朗读,组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在多读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想、划、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四、说教学程序
本文教学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交流关于大海的资料,完成认识目标和初读课文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完成情感目标、基本技能目标。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
1、听写本课13个生字、新词。
2、回顾大屏幕出示问题:
(1)课文围绕第几自然段来写的?
(2)哪些自然段写景色奇异,哪些自然段写物产丰富?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请同学欣赏《海底世界》录相。看完后交流留下的.印象。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2-3自然段。
指名朗读2、3自然段,其它同学思考大屏幕上的问题:这两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海底景色奇异的?这个问题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找到是从黑暗中的发光鱼和海底的各种声音两方面来介绍的。我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归纳板书,再让学生根据课文中描述的景象予以想象,然后播放发光鱼录相,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海底景色奇异。了解海底声音时让学生齐读文中的原句,再听听海底各种声音的录音,最后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
2.自学4、5、6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自然段,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大屏幕上的问题。
①这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三方面来介绍海底物产丰富的?
②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多少种?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动物?是怎样描写它们的活动方法的?(从文中划出来,多读读)③介绍了哪些植物,文中是怎样描述它们的?
④介绍了哪些矿物?
这四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植物种类多、活动形式多来了解海底物产丰富。
(2)自学完后全班交流。
交流海里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三万种时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性。用“已经知道”和“大约”来表明动物远不止这么多种,激发学生热爱大海,探索自然的兴趣。交流到海底动物活动方法时让学生完成大屏幕上的连线题。感情朗读体会海底动物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学生回答完后屏幕出示每种动物的图片,展示一部分实物标本。(画面和实物展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理解课文的难度。)学生对海底植物描写部分比较容易理解,屏幕出示画面增强直观感就可以了。在交流矿产时我会渗透环保知识,让学生意识到应爱护海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四)结写作方法
作者用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神秘的海底世界,作者先总的提出问题,激发同学们了解海底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的兴趣,最后又用一句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使文章的结构非常紧密。
(五)反馈练习
学生根据自学的内容及师的提示总结全文,完成板书。设计此练习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的掌握情况。
(六)作业:
写一个片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某处景物进行描写。
(七)板书
黑暗中光点闪烁
景色奇异
宁静中窃窃私语
海底世界动物知道三万多种
物产丰富植物多种多样
矿物蕴藏丰富
小学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说课稿 篇2
主题:注重语言实践性,提高课堂实效性
背景:
《海底世界》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第4自然段介绍了5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它们有的向前进,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动,有的自己不动;有的速度极慢,有的速度极快。就在这进与退,动与不动,快与慢的鲜明对比中,突出了他们的活动方法不同,充分说明是“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教学时,采取哪些活动方式,使学生既能了解海底动物的不同活动方式,又能促进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在活动中还能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请看下面一则片断:
细节:
师:大海里的动物很多很多,每种动物的活动方式都很有趣,同学们想知道课文中介绍了哪些吗?
生:(齐声回答)想。
师:下面请大家欣赏CAI课件,看后说一说影片中有哪些动物是你熟悉的,它是怎样活动的,好吗?
(学生看到海底神秘、奇异的景色惊叹不已,被各种动物不同的活动方式所吸引。看完后,进行交流。)
生:我知道那种黑黑的动物叫海参,它是爬行着活动的,而且爬得很慢。
生:海参不是爬行,是身体伸缩蠕动,像蚯蚓一样。
师:你们的观察真细致,知道得也真多。
生:那种身子细长的.鱼叫梭子鱼,它游得很快,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呢。
生:乌贼和章鱼是一边向前方喷水,一边向后面倒退着游动的。
生:贝类动物最懒惰,自己不肯出力,光依靠别人四处活动。
师:听同学们这么一说,海底世界真是有趣极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上是怎样介绍这些动物活动方式的,找出来读一读,你喜欢哪一种就读哪一种,好吗?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个个读得绘声绘色)
生:我想读写海参活动方式的句子。(生读得慢条斯理。)
师:听你这么一读,我仿佛看到海参正在懒洋洋地蠕动,爬得可真慢呀!
生: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式很奇特,我也想来读读。
生:我也想来读这一句。(生读)
师:两位同学读得都很好,一个赛一个。
生:我想读一读贝类的活动方式。(生读)
师:其他同学喜欢不喜欢贝类这个“懒鬼”,想不想读一读?(生齐读)。
生:我还想读一读写梭子鱼的句子。
师:你也读得很好。同学们刚才读得都很认真,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代表这几种动物作一个自我介绍。刚才我们看过了录像,介绍的时候可以先把它们的样子说一说,然后把它的活动特点讲清楚。可以边说边加上动作。
(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兴趣盎然地准备着。)
师:老师准备了几个动物头饰,你想表演哪一种动物就挑一个戴上。(生开始表演)
生:小朋友们,你们好。我的名字叫海参,我长得黑黑的,样子很像一条大毛毛虫,身上还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别看我长得不起眼,营养价值可丰富啦!哎,不过我从小就养成了做事慢吞吞的坏习惯,在海里,要数我游得最慢了,因为我是靠肌肉伸缩来爬行的。你们想知道我每小时能游多少米吗?告诉你,我每小时只能游4米。
生:我叫梭子鱼,我的身体是流线型的,体积又小,所以嘛,我游得可快啦!在大海里,游泳大王一定是我。我攻击别的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你们一定想知道我每小时能游几公里吧?哈哈,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我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快吧?如果有人问你谁游得最快,可千万别忘了我哦!
生:我是乌贼,和章鱼是铁哥们儿。我肚子里有一个墨囊,里面装满了墨汁。如果有敌人来攻击我的话,我就会向前方喷墨,施放“烟幕弹”,然后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乘机逃走。
生:我是贝类,身穿美丽的外衣,大家都称我“免费旅行家”。如果我想去各地走一走,我就会紧紧地巴在轮船底下,做一次免费的长途旅行。你们说我聪明不聪明?
师:同学们演得真不错。你们从课外读物中还知道哪些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生:我知道大海里有一种蝴蝶鱼。蝴蝶鱼身上点缀着各种色彩斑斓的花纹。尾巴前上方长着一块黑色的斑点,斑点四周镶着黄色或黑色的边,看上去像是鱼眼。而真正的鱼眼则藏在它头部的黑斑里,蝴蝶鱼爱在水里倒退着游动,其他鱼把它的尾巴当成了头,把它的倒游看成是前进。于是,有些凶猛的鱼朝它的“头”扑去,呀,没抓到,眼看着蝴蝶鱼朝反方向飞快地逃走了。哈,上当啦!
生:在2000米深的海底世界有一种鼎足鱼,它的身子是白色的。它靠三条“腿”支撑身子站在海底,这三条“腿”分别是一对胸鳍和一个尾鳍,看上去就像一只古代的三足鼎,鼎足鱼就靠这三条“腿”在海底爬行或跳跃。
生:大海里有一种会飞的鱼,它伸展着一对又长又大的胸鳍,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飞翔。它可以在离开水面的空中飞行几十米,甚至二三百米,还能连续几次在水面上时飞时落,人们还称它“水上小飞机”呢!
师:同学们,我建议黑板报就出一期介绍海底动物世界的专辑,大家说行吗?
生:(异口同声)行。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赶快写下来。
结果:
上述案例正是遵循这样一种教学思想,努力使《海底世界》的教学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看影片说熟悉的动物活动”,由于影片画面绚丽、声音悦耳、形象生动,又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因此学生自然兴趣盎然地进入了学习情境。接着我以“课文中介绍了动物的哪些活动方式,你喜欢读哪一种就读哪一种”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朗读”活动中,把“要我读”的指令变成了“我要读”的内需。同时,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不断地采取激励措施,因而学生的朗读热情高涨,一个想比一个读得更好。然后,我提出了新的要求,把语言实践活动由“读”转换成“说”——分别说说几种海底动物的特点和活动方式。为了使学生能积极投入这项活动,我让学生扮演成自己喜爱的动物角色,戴上头饰进行介绍,并提出边说边加些动作的要求。这样,这个“说海底动物形状特点和活动方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就具备了游戏的性质,又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而积极投入活动之中。为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我又让学生说说他们从课外读物中得知的一些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这下,课堂气氛更活跃了,学生争着说,抢着讲,“有条理地说海底动物的形状特点和活动方式”的训练在积极而又愉悦的氛围中得到了落实。最后向课外拓展提出了出一期介绍“海底动物世界的专辑”黑板报的建议,让学生把说的内容自然转化为写的训练。
评析: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践。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不是一张白纸,三年级的学生已积累了许多语言材料。教师反复的讲解不但不能促进学生学习,而且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的语言实践过程,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时间。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先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取得知识,形成能力。教师应多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给他们充分的动脑、动手、动眼的时间和空间。语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感到“有趣”,要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因此,语言实践活动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以他们喜爱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全部热情,发展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而且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敞开,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语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感到“有用”,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听、读、说、写等能力。因此,努力使语文阅读教学成为学生“理解、积累、转化、运用”的语言实践过程,势在必行。
小学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线描画: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之一。线描画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可以用勾线笔、铅笔、油画棒、钢笔等,利用点、线、面来进行绘画,既可以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也可以对物象进行简单地艺术处理。既可以进行造型训练,亦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我班幼儿在通过简笔画的训练基础上,再进行线描画的练习,会使其绘画的精细方面和手眼协调方面,有很大发展。不仅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同时能提高幼儿专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在欣赏、工程部工作总结发现、感受线条美的同时,大胆进行创作,不仅能将幼儿零碎的经验加以提炼,而且与《纲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时在大班开展线描画,能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发现-表现-创造"系列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发展,所以,我把线描画作为这学期我班美术特长训练的主要内容。由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说目标
1、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鱼。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2012党建工作总结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3、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活动重点: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三、说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
2、画好的线描画作品、其他小朋友画的线描画鱼
3、欣赏老师的作品
4、白纸,铅笔
四、说教学方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观察欣赏演示,则更为简洁、生动,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本次活动设计中,我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幼儿感受到鱼宝宝身上线条的纹样美、图案美;
2、观察比较法。观察法即运用观察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幼儿既形成了准确的`形体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细节特点。而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则能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的创作手法带来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直接感受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我采用了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三幅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中,发现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都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幼儿不同特点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环节,我采用了欣赏评价法,在欣赏的同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点评:
问题1、"你最喜欢哪个鱼宝宝?为什么?"使幼儿在审美的同时自然地习得经验,为下次经验迁移做准备。
问题2、"你是用怎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鱼宝宝的?"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装饰意图表达出来,达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同伴的欣赏与评价能让幼儿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小学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全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有序的描述了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矿藏,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最后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的深刻印象。
【说教学策略】
1.激发兴趣
《海底世界》一课着重描写了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教材虽配有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们精心制作了一套动画课件,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
2.突破重点
《海底世界》一课,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之处,但这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海底那静中有声,动静结合的奇异景色。为了便于学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我创设了和谐情境,即通过CAI让每位学生亲自去领略一番。
①进行海面和海底的对比:利用动画先后演示海面上波涛澎湃(伴有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和海底悄然无声的对比情境,并分别提问: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个什么词来形容它?学生不仅理解了“波涛澎湃”和“宁静”这两个词的意思,更体会到了大海动中有静的奇异之处。
②整体感知,加深印象:通过CAI欣赏海底美丽的景色,再次整体感受“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立下大志,长大探究海洋奥秘的情感。
这样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创设和谐情境,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外显为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强化训练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
我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是这样进行训练的:
(1)观察训练。在教学第2自然段时,根据课文内容设计CAI课件,把文字介绍转化成动态画面。要求学生在观看画面时,用一个词来概括其内容,这促使学生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特点,积极进行思考。
(2)说话训练。观察解决了言之有物的问题,而说话应该是培养学生表现事物的能力。在进行说话训练时,我是这样做的:
①看画面,说图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第2自然段的语言描述用对比的动态情境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用学过的`观察方法仔细地看了画面以后,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意思。由于说话训练是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生在表达观察时都能做到有条有理。
②看画面,练复述。在学完课文后,出示总起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通过电脑把海底美丽奇异的景象呈现于学生面前,要求学生看着画面,用上总起句和板书上的重点词语说一说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了理解,同时又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通过CAI创设和谐情境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兴趣盎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说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海底世界》这一课,你们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海底是怎样的世界?那么,海底景色的奇异表现在哪里?物产丰富又表现在哪里?这一节课,我们再一次去探索一下。
二、创设情境,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共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细读交流
①讲读第一、二句(板书:宁静)(出示课件)
②讲读第三句(板书:有声音)(出示课件)
③讲读第四句(出示课件)
④讲读第五句(出示课件)
⑤引读第六句
3.齐读第二自然段。
小结:海底的景象就是这么光怪陆离,这么千奇百怪。
(三)讲读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第三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2.请同学们自由读,看看你对哪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最感兴趣,说说它的活动特点。(出示课件)
3.选择读。
小结过渡:为了写动物活动方式的多种多样,作者选取了五种动物来具体说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由于这些动物不同的活动方式,也使海底世界奇异无比。海底植物的风采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四自然段。
(四)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学生再自由读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色彩多样,形态各异)
3.欣赏美丽的海藻。
小结过渡:海底植物真是千姿百态,奇观异彩,不仅丰富了海底的物产,使海底的景色也如此奇异。海底除了我们所看到的动植物,还有什么?
(五)讲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板书:矿物、丰富)
2.齐读。
(六)总结课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是一个生气勃勃的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
1.欣赏海底的美丽和富饶。
2.齐读课文,出示练习。
3.已经有不少探险家、研究海洋的科学家到过海洋,还把奇异的景色拍成电影、电视,但是,人类对海底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还要想办法打开这座神秘的宝库,这就需要科学知识,需要勇气。
(七)作业。
1.继续阅读有关海洋的书,准备交流。
2.运用本课已学过的先总后分的写法,写一片断: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首先遵循整体性教学原则,无论是全文的教材处理,还是一个自然段读的训练,都采取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其次,遵循了实践性与主体性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和谐情境中去理解与体会,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再次,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