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哨与小狗》教案

欢迎阅读《口哨与小狗》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口哨与小狗》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小学音乐第一册第一课里的一首欣赏曲。乐曲是由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的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小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乐曲由三段组成,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都是由口哨声为主奏乐器。第二段则表现了主人公与小狗开心嬉戏,顽皮打闹的情景。整首乐曲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年龄小,爱玩,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一年级小朋友。此时好动是他们的天性,特别是欣赏课,学生更是难以集中注意力了。因此,我在课中设计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去学习音乐,对于他们面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浓厚兴趣、又喜欢模仿的特点,我设计了说、唱、看图形谱、模仿动作等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好音乐、表现自我的欲望。

教学内容:

聆听《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并能用语言、动作等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2、通过聆听、律动启发学生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认识并理解图形谱。

重点:引导学生渗入角色,去感受音乐的美,去体会乐曲的情绪,并能用语言、动作来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难点: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并且能够听辨乐段中相同的乐句。能看懂并理解简单的.图形谱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乐曲《口哨与小狗》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首乐曲给你们听听,听一下乐曲中都有谁?

2、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问:谁听出来了?你听到了什么?生:小狗、小鸟

3、小狗叫声部分:

(1)师:听到了小狗的叫声,那小狗叫了几声呢?(3声)谁来模仿一下?谁能模仿得更像一些?

(2)用节奏把小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

4、吹口哨部分:

(1)师:除了小狗,还有什么声音?生:小朋友吹口哨,小鸟。

(2)师:小鸟的叫声是用什么模仿出来的?(口哨)谁会吹口哨?(学生模仿)

(3)总结:其实,我们人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那么,吹口哨这种形式大家喜欢吗?它就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家刻苦练习的,对吗?我们这里如果有喜欢吹口哨的同学好好训练一下,说不定将来会成为的口哨大王呢!

(4)揭题:《口哨与小狗》师:你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专门为口哨谱曲的,名字就叫《口哨与小狗》。

设计意图:

通过初步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对吹口哨这种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从而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二、初听乐曲

1、小游戏。师: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愿意吗?请听好游戏的规则:

(1)当听到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女同学随着音乐踏步;没有口哨时,请男孩子随着音乐踏步

(2)乐曲中小鸟叫的地方做飞翔的动作,小狗叫的地方用手拍出节奏。听到口哨声——女同学没有口哨声——男同学小鸟——飞翔小狗——节奏

2、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1)师:刚才女同学走了几次呀?(2次)分别是哪两次?(第1和第3)男同学走了几次?(1次)是第几次?(第2次)

(2)师:这就说明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对吗?

(3)师:你们听了两遍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开心)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家养小狗?平时爱护它吗?我们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的形式,趣味性的让学生听辨出乐曲的结构段落,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

三、分段聆听

1、第一乐段:

(1)师:这首乐曲共分3段,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老师用2个三角形表示,中间是用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我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看你们能否听出来。

(2)聆听乐曲,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重复乐句。要求:请你们特别关注一下中间的长音,手势要表达清楚。

2、第二乐段:

(1)师:第二段里面也有重复的乐句,但老师不告诉你,请你们来听一下,准备好小手。

(2)播放第二乐段。

(3)师:重复几次呀?(4次)也用图形来表示,可以设计怎样的图形?(生:)老师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图形——竖线。

3、第三乐段:

(1)师:第三段主旋律与第一段是相似的,那老师选择与第一乐段一样的图形,好吗?

(2)师:接下去,是谁呀?(生:小鸟、小狗)小鸟的叫声可用什么样的图形或线条表示? △小鸟小狗● ● ●

设计意图:

通过对音乐深层地聆听,使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乐曲的结构。图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音乐律动

1、师:这三段音乐,哪一段的音色是清脆、明亮的?为什么?生:第一段和第三段。

2、师:那第二段呢?(生:低沉)为什么?(生:没有口哨声)

3、设计动作。师:清脆、明亮的音乐可以设计怎样的动作?低沉一点的又能设计怎样的动作?

4、听音乐做动作。要求:第一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第二乐段——男同学蹲下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第三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小鸟——飞翔小狗——节奏结束句——定型动作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律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个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五、教师总结

1、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真棒,聪明极了!而且老师还发现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和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好吗?

2、师生再见。

《口哨与小狗》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带来的快乐情绪,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知道乐曲由不同结构构成,并能做出相应变化的表演。

3、喜爱音乐游戏,感受与老师、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5、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1、四幅图片,小狗和小男孩的布偶、节奏卡。

2、能看到影像的投影板(手偶表演用)。

3、头饰(小男孩、小女孩、小狗、小猫、蝴蝶、大象等)、大树。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进行手偶表演。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拿出小狗布偶)幼:"小狗"。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游戏,在做游戏之前,小狗说要送给大家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来听听吧!"(老师随音乐进行手偶表演)

2、初步欣赏乐曲,感知乐曲的内容和情绪特点。

师:"听完了好听的音乐,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有口哨、结尾处有狗的叫声)师:"这首音乐给你什么感觉?"(轻快、开心……)

3、分段进行欣赏,出示节奏卡,引导幼儿进行大胆想象与模仿。

A、师:"这是一首关于小主人和小狗出去散步的音乐,你们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呢?小主人是怎样散步的'呢?小狗又是怎么散步的呢?谁来模仿一下?"(分别进行模仿)师:"我们跟着因音乐一起散散步吧!"(播放A段音乐)

B、播放B段音乐,想象小主人和小狗散步可能遇到的情景。

师:"老师觉得他们在散步的时候捡到了一只皮球,你们觉得他们还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选取幼儿说的情景进行集体模仿)

C、播放C段音乐,讨论小主人和小狗又遇到了什么事情。

4、教师与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

A、邀请一名幼儿当小狗,教师当小主人进行表演。

B、幼儿两人一组分角色合作表演。

C、佩戴头饰,分角色进行集体表演。

5、边观看《口哨与小狗》的舞蹈表演,边进行动作模仿。

6、结束活动:随音乐节奏,教师当小主人,幼儿当小狗,学小狗动作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了,总的来说,效果不错,活动的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细细想来,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地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还有在对幼儿情绪的掌控方面还不够自如,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不管怎么说,我很庆幸,这次我能大胆地挑战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这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这比得多少奖都更珍贵。

《口哨与小狗》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小学音乐第一册第一课里的一首欣赏曲。乐曲是由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的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小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乐曲由三段组成,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都是由口哨声为主奏乐器。第二段则表现了主人公与小狗开心嬉戏,顽皮打闹的情景。整首乐曲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年龄小,爱玩,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一年级小朋友。此时好动是他们的天性,特别是欣赏课,学生更是难以集中注意力了。因此,我在课中设计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去学习音乐,对于他们面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浓厚兴趣、又喜欢模仿的特点,我设计了说、唱、看图形谱、模仿动作等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好音乐、表现自我的欲望。

教学内容:

聆听《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并能用语言、动作等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2、通过聆听、律动启发学生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认识并理解图形谱。

重点:

引导学生渗入角色,去感受音乐的美,去体会乐曲的情绪,并能用语言、动作来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难点:

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并且能够听辨乐段中相同的乐句。能看懂并理解简单的图形谱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聆听乐曲《口哨与小狗》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首乐曲给你们听听,听一下乐曲中都有谁?

2、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

问:谁听出来了?你听到了什么?

生:小狗、小鸟

3、小狗叫声部分:

(1)师:听到了小狗的叫声,那小狗叫了几声呢?(3声)

谁来模仿一下?谁能模仿得更像一些?

(2)用节奏把小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

4、吹口哨部分:

(1)师:除了小狗,还有什么声音?

生:小朋友吹口哨,小鸟。

(2)师:小鸟的叫声是用什么模仿出来的?(口哨)

谁会吹口哨?(学生模仿)

(3)总结:其实,我们人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那么,吹口哨这种形式大家喜欢吗?它就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家刻苦练习的,对吗?我们这里如果有喜欢吹口哨的同学好好训练一下,说不定将来会成为的口哨大王呢!

(4)揭题:《口哨与小狗》

师:你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专门为口哨谱曲的,名字就叫《口哨与小狗》。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对吹口哨这种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从而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二、初听乐曲

小游戏。

师: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愿意吗?请听好游戏的规则:

(1)当听到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女同学随着音乐踏步;没有口哨时,请男孩子随着音乐踏步

(2)乐曲中小鸟叫的地方做飞翔的动作,小狗叫的地方用手拍出节奏。

听到口哨声——女同学

没有口哨声——男同学

小鸟——飞翔

小狗——节奏

2、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1)师:刚才女同学走了几次呀?(2次)分别是哪两次?(第1和第3)男同学走了几次?(1次)是第几次?(第2次)

(2)师:这就说明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对吗?

(3)师:你们听了两遍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开心)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家养小狗?平时爱护它吗?我们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趣味性的让学生听辨出乐曲的结构段落,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

三、分段聆听

第一乐段:

(1)师:这首乐曲共分3段,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老师用2个三角形表示,中间是用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我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看你们能否听出来。

(2)聆听乐曲,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重复乐句。

要求:请你们特别关注一下中间的长音,手势要表达清楚。

2、第二乐段:

(1)师:第二段里面也有重复的乐句,但老师不告诉你,请你们来听一下,准备好小手。

(2)播放第二乐段。

(3)师:重复几次呀?(4次)也用图形来表示,可以设计怎样的图形?

(生:)老师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图形——竖线。︱︱︱︱

3、第三乐段:

(1)师:第三段主旋律与第一段是相似的,那老师选择与第一乐段一样的图形,好吗?

(2)师:接下去,是谁呀?

(生:小鸟、小狗)

小鸟的叫声可用什么样的图形或线条表示?

小鸟小狗● ● ●

设计意图:通过对音乐深层地聆听,使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乐曲的结构。图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音乐律动

师:这三段音乐,哪一段的音色是清脆、明亮的?为什么?

生:第一段和第三段。

2、师:那第二段呢?

(生:低沉)

为什么?

(生:没有口哨声)

3、设计动作。

师:清脆、明亮的音乐可以设计怎样的动作?低沉一点的又能设计怎样的动作?

4、听音乐做动作。

要求:第一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

第二乐段——男同学蹲下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

第三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

小鸟——飞翔

小狗——节奏

结束句——定型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律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个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五、教师总结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真棒,聪明极了!而且老师还发现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和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好吗?2、师生再见。

《口哨与小狗》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聆听《口哨与小狗》,发挥学生想象力,感受音乐,

2.用动作来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内心感受。

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公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阴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乐曲《口哨与小狗》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首乐曲给你们听听,听一下乐曲中都有谁?

2.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

问:谁听出来了?你听到了什么?

生:小狗、小鸟……

3.小狗叫声部分:

(1)师:听到了小狗的叫声,那小狗叫了几声呢?(3声)

谁来模仿一下?谁能模仿得更像一些?

(2)用节奏把小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

4.吹口哨部分:

(1)师:除了小狗,还有什么声音?

生:小朋友吹口哨,小鸟。

(2)师:小鸟的叫声是用什么模仿出来的?(口哨)

谁会吹口哨?(学生模仿)

(3)总结:其实,我们人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那么,吹口哨这种形式大家喜欢吗?它就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家刻苦练习的,对吗?我们这里如果有喜欢吹口哨的同学好好训练一下,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世界级的口哨大王呢!

(4)揭题:《口哨与小狗》

师:你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专门为口哨谱曲的,名字就叫《口哨与小狗》。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对吹口哨这种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从而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二、初听乐曲

1.小游戏。

师: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愿意吗?请听好游戏的规则:

(1)当听到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女同学随着音乐踏步;没有口哨时,请男孩子随着音乐踏步

(2)乐曲中小鸟叫的地方做飞翔的动作,小狗叫的地方用手拍出节奏。

听到口哨声——女同学

没有口哨声——男同学

鸟——飞翔

狗——节奏

2.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1)师:刚才女同学走了几次呀?(2次)分别是哪两次?(第1和第3)男同学走了几次?(1次)是第几次?(第2次)

(2)师:这就说明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对吗?

(3)师:你们听了两遍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开心……)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家养小狗?平时爱护它吗?我们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趣味性的让学生听辨出乐曲的结构段落,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

三、分段聆听

1.第一乐段:

(1)师:这首乐曲共分3段,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老师用2个三角形表示,中间是用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我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看你们能否听出来。

(2)聆听乐曲,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重复乐句。

要求:请你们特别关注一下中间的长音,手势要表达清楚。

2.第二乐段:

(1)师:第二段里面也有重复的乐句,但老师不告诉你,请你们来听一下,准备好小手。

(2)播放第二乐段。

(3)师:重复几次呀?(4次)也用图形来表示,可以设计怎样的图形?(生:……)老师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图形——竖线。

︱︱︱︱

3.第三乐段:

(1)师:第三段主旋律与第一段是相似的,那老师选择与第一乐段一样的图形,好吗?

(2)师:接下去,是谁呀?(生:小鸟、小狗)小鸟的叫声可用什么样的图形或线条表示?

△小鸟小狗● ● ●

【设计意图】:通过对音乐深层地聆听,使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乐曲的结构。图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音乐律动

1.师:这三段音乐,哪一段的音色是清脆、明亮的?为什么?

生:第一段和第三段。

2.师:那第二段呢?(生:低沉……)为什么?(生:没有口哨声)

3.设计动作。

师:清脆、明亮的音乐可以设计怎样的动作?低沉一点的又能设计怎样的动作?

4.听音乐做动作。

要求:第一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

第二乐段——男同学蹲下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

第三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

小鸟——飞翔小狗——节奏结束句——定型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律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个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五、教师总结

1.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真棒,聪明极了!而且老师还发现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和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好吗?

2.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低年级要培养学生认真、安静聆听的习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用绘画、舞蹈、即兴表演与音乐相关的游戏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聆听的兴趣。这首乐曲中,在感知全曲的旋律之后,我先让学生听感觉印象最深的声音(口哨声和狗叫声),然后让学生听口哨声的主题音乐,跟着哼唱把主题音乐熟悉之后,再听口哨吹出的主题音乐出现的次数。学生对音乐的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再加以想象,填上自己编出的故事,在最后的表演中随着音乐再现出乐曲的情绪。

《口哨与小狗》教案 篇5

活动准备

小狗树林的图片

乐曲《小狗与口哨》

图谱一张、小狗录音

活动目标

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小狗动作,并尝试合着音乐大胆表现。

学习用身体动作合拍的表现乐曲的节奏。

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欢乐情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瞧!今天,有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一起和它打个招呼录音:狗宝宝,你们好,我是小狗旺旺,我也有一个小主人,我的小主人可好了,他经常带我去小树林散步,一边走一边还会吹着好听的口哨呢?

完整欣赏乐曲。

二、分段欣赏

提问:好听吗?你再乐曲里听到什么声音了?你会吹口哨吗?一起来学一学,小狗散步的时候可高兴了,瞧!它一边走一边还留下了小脚印呢?

欣赏第一段请幼儿按着图谱学一学小狗走路(注意按音乐的节奏踏步走)请幼儿按不同的要求:

①不放音乐,看图走,和老师一起走。

②集体听音乐,一起看图走。

③幼儿自己听音乐律动。④请幼儿有感情,高兴的学小狗走路。

欣赏第二段师:小狗来到了树林会干什么呢?

幼儿学习按节奏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吃骨头、摇耳朵、打滚、点头……)先一种动作,然后加深难度两种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欣赏第三段。

太阳下山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请幼儿自己听音乐,按音乐的'节奏踏步回家。

三、完整表现

狗宝宝,音乐好听吗?这首音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口哨与小狗》,我们再来听一遍。

(1)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2)请幼儿跟着音乐,完整的表现小狗和小主人散步的情节。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