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案

欢迎阅读小学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文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写10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水的变化过程,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落、打、飘”用词的准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水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和灾害。

二、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三、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四、预习要求:

熟读课文,学习课后我会认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并从文中找出答案。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你们去认识一位新朋友,这位新朋友非常有意思,他想让“你们猜猜,我是什么?”出示谜语

(1)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云)

(2)线儿又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雨)

板书“2我是什么”(生齐读课题)

他到底是谁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

二、随文识字

1.生小声地自由地读课文,自己认生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字音,边读边划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并且给每一自然段标上序号。

2.师检查生字词。

3.检查会认字和会写字。(出示字卡)

4.指导书写生字。

三、精读课文,理解朗读。

1、你最喜欢水的哪种变化?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课文中的我穿着白衣服、黑衣服、红袍子是什么样的?你见过吗?

(2)我的变化这么奇特,你喜欢吗?用你的朗读把这种喜欢表现出来吧。

(3)我又是怎么变成雨、雹子、雪花的?你能来做一做“落”“打”“飘”的动作吗?

(4)师生合作读:

夏天的早晨,我在---秋天的早晨,我在---

3、看完了我的变化,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我们再一块儿来读读课文,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布置作业:书写本课生字,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要求会认的生字。

2.抽生领读生词。(多媒体出示)

二、我是水孩子,我会变成什么?

1、师提出问题:我的家在什么地方?我温和时做过哪些好事?暴躁时干过哪些坏事?

2、联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家还在哪儿?我的温和、暴躁表现还在什么地方?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我做过哪些好事?又做过哪些坏事?

3、带着对水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贡献这种情感,我们再读课文。三、拓展学习

1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讨论、交流:现代生活中,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只让水做好事,不让它做坏事?

3、学生合作,小组讨论,研究水的家:看看我们身边有哪些保护或破坏水资源的现象?

4、学习了课文,你认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案 篇2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贴近儿童生活,富有情趣的科普短文。文中采用拟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

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学生运用电脑自学生字15个。

2、通过多媒体演示初步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欲望。

其中初步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第三自然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时数计划为一课时。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一篇介绍水的科普短文。水与学生朝夕相处,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会对自然现象有不同的感受,也会对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我所教学的班级又属于玉林市"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新课程推进项目"实验班,班级安装有多媒体电子教学软件,每个学生都有一台电脑,老师可以通过控制台监控学生的电脑,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从学生实际和班级的有利条件出发,选择多媒体演示法、自学辅导法、技能训练法和网络交流法进行教学,潜在的优势如下:

1、用多媒体的虚拟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我将通过多媒体模拟蒸发实验,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积极性。

2、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帮助学生学习生字。在学习生字时,学生可通过与电脑的人机交互学习,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3、利用多媒体的集成性突破教学。由于学生年龄和知识的限制,他们对许多事物缺乏想象力,因此在学习课文时,我运用多媒体的集成性图文并茂,形象地演示水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4、利用多媒体的丰富性解决教学难点。为了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我利用多媒体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换成动态的信息,这样既能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感知,也使课堂更加活泼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的学习者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奇,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同时,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一些直观感性材料,因此,在学法上,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1、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我在导入时通过多媒体摸拟蒸发实验,再让学生提出问题,带着疑问去读书,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提问的能力,还使学生主动地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经过一年的学习,我班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在学习生字时,我让学生自己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利用各种媒体信息进行自学,为学生提供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在教学水与人们的关系及内容的时候,根据多媒体网络计算机信息量大,形式丰富多彩的特点,学生在老师的导航下,通过网络索取水做好事和坏事的资料,与大家同共分享、交流,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为了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在“自我检测,巩固发展”这一环节巾,学生通过留言板的形式进行反馈,评一评自己或别人在本课学习中的收获与表现,培养了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一、 实验导入,质疑激趣

1、课件播放蒸发实验。

你想知道些什么?

2、引出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让同学们自渎课文,提出不认识的字。

2、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点击“识字”进入学习。(识字中包括"跟我学考考你"和"小资料库"几项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任意选择进入)

3、猜字小游戏。

4、还有哪些字词记不住的,勇敢说出来,请小老师教一教。

三、合作交流、精读感悟

1、再次读课文(朗读或默读)。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用笔标出有关词语。

3、找山"我"的几个名字。

4、水的变化中你发现水变成什么是你最难理解的?

⑴水的形态变化:

①同学互相介绍水的'形态变化。

②联系生活经验了解“白衣服、黑衣服、红袍”。

③画一画。

④课什展示、理解“落、打、飘、滚、贴”等动词。

⑤指导朗读。

⑵水的不同状态:

①这段话中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②利用课件展示理解“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是怎样的情景。

③指导学生读出由静而动、由慢而快的变化。

⑶与人们的关系:

①水的温和表现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说有时候很暴躁?说说你对水的评价。

②学生交流收集的水的好事和坏事的资料。

③用“赞赏”和“悲伤”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

5、齐读全文。

四、自我检测,巩固提高课件出示:

1、下面的字词都认识吗?把不认识的标出来,想办法认识它们:

升、袍、披、冷、雹、晨、露、冰、晶、冲、毁、灾、猜。

2、课文我读得:

流利、有感情( )很流利( )再努力( )

3、想一想,评一评自己这本课的的收获与表现。

五、拓展延伸,实践领悟

1、想一想,怎样才能让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2、做蒸发与结冰的实验。浅盘子里的水哪里去了?碗里的水放到冰箱中去怎么变成冰了?

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让学生提出问题,带疑问去读书,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积极性,体现了兴趣先导。

学生自行操作电脑,自己学习,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可以在一起合作学习。

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脑游戏对识字进行检查、巩固。

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既注重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又渗透了阅读习惯的培养。

给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进行从语言到思维到图像再到语言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使他们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利用多媒体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换成声音、图像、文本、动画等动态信息,弥补了传统教学呆板固化的不足,使课堂更加活泼生动。

教师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获取知识,而不是教师的讲解。在学生遇到困惑难以解决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了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

教学目标:1,认识"晒,飘"等14个生字,会写"冷,冰,江"等8个字以及4个词语。学习新偏旁小字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二,三自然段。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水的特性。

教学难点:理解第3自然段。

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领大家认识一个魔术师,他可真是变化无穷,神通广大,你们想认识他吗 那么,他到底是谁呢 板书课题:我是什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本课的生字,词语。并标出自然段。

①读完后让学生交流认字方法。注意读准"晒,珠,灾"的平翘舌音,"冷,硬"的后鼻韵母,引导学生尽量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字形,字义结合的方法进行识记,如"晒,飘"等。

②教师用卡片检查学生的认字,学词情况。

让学生再大声的读课文,读后猜猜:"我"到底是什么 (设计理念:通过猜一猜的`活动,孩子们纷纷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急于去课文中寻找谜底,从而激发了他们深入课文学习的欲望,加大了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决心).

三,深入课文,理解感悟。

1,请5名同学完成课文的朗读。读后教师提问:哪位同学发现课文中的"我"有什么特点 (我会变)

2,请一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①读后思考:"我"会变成些什么 让学生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并读一读。

学生汇报,(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人们叫我云).教师随机播放"太阳一晒,变成汽和云的课件。

②让学生自由朗读不同颜色的云的句子。

师语:我还会变成什么呢

3,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请1名同学读第二自然段。读后思考:我又变成了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重点指导理解"雨是怎样落下来的,冰雹是怎样打下来的,雪是怎样飘下来的",在这里为什么要用"落,飘,打".

②教师朗读第2自然段,学生配合动作表演。体会"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的含义。

③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

4,全班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后思考:我去过哪些地方 (学生朗读相关的句子)师又问:为什么说我在池塘里睡觉,在江河里奔跑,在小溪里散步,在海洋里唱歌,跳舞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教师随机课件演示,水在不同环境里的形态。

学生朗读并尝试背诵。

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

让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完需完成以下几点要求。

①找出定段里几组反义词。(温和——暴躁;好——坏)

②把写"我"性格的句子画出来,并读一读。(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

③师又问:"我"温和的时候怎么样 暴躁的时候怎么样 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在以上第3点要求中,渗透了水有哪些好处及如何对待它的要点,要让学生畅所欲言,明白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在完成了以几点任务后,师语:它时而温和,时而暴躁,我们用哪些方法让它多做好事,少做坏事呢

学生讨论完成。

四,揭题,回顾全文。

师语: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我是什么了吗 (水)

让学生头饰水滴图,当一次"可爱的水",复述课文。

(设计理念:在学习课文的环环相扣中,隐而不发,最后揭题,学生眼前为之一亮,谜底揭晓,再加新疑的话题——可爱的水,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又一次重温了课文内容,情感得到延续。)

五,课文拓展。让学生们试着编一编关于水的谜语。

六,书写生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