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欢迎阅读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前、雨中、雨后的自然景象,培养按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2、练习用“渐渐”、“越,越”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听一组声音,(课件播放雷雨中的声音)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呀?(雷雨)对,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第15

课:雷雨(板书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生答,师板书:雨前雨中雨后)那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呢?谁来帮老师说说?

二、听声音判断,指导看图

想不想听听雷雨前和雷雨后的声音呀?

(想!)那好,请大家闭上眼睛,老师要考考你们的听力,看看你们能不能听出来老师先播放什么声音再播放什么声音?(先播放雨后部分,再播放雨前部分)

想看看这三幅美丽的图吗?(分别出示雨前、雨中和雨后的画面)大自然真神奇啊!雷雨前和雷雨后的变化真大你最喜欢哪个画面的景象呢?请你说一说(说喜欢的画面)

三、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喜好来决定先学哪一部分,引导一个部分,放手另两个部分的内容)

方案一:(先学雷雨后部分)

(一)、学习雷雨后部分

过渡语:(指名说喜欢的画面)这么多人喜欢雷雨后的景象,那我们赶快去感受一下雨后的景象吧!(放雨后景象)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生1:太阳露出了大红脸。

生2:小鸟在树枝上唱歌跳舞。

生3:天空出现了一座弯弯的彩虹。

师:雨后的景物真是太美了,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赶快去读一读课文吧,并用笔圈出雨后的景物。

(生读课文,圈画词语,教师指导)(课件雨后课文)

1、学完了吗?雨后写了哪些景物了?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景物呢?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回答到蝉叫了,青蛙也叫起来了时,问:蝉在叫什么?青蛙在叫什么?回答到喜欢“一条彩虹挂在天空”时,问:有关“彩虹”你还知道哪些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雨后的景色写得多好啊!喜欢读吗?带着你们的.喜爱只情自己练习把这部分读一读吧,呆会老师请你们来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议,再读)

3、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一只蜘蛛,蝉或者其他小动物,雨过天晴后是怎样出来活动的?谁想演一演?

生1:我是一只蝉,雨停了,我跳上树头欢快地歌唱。

生2:我是一只小青蛙,雨停了,我—“扑通”一声跳到荷叶上边唱歌边跳舞。

生3:我是一只蜘蛛,雨停了,我——爬到网上玩蹦蹦床。

同学们,雨停后,还有哪些动物也出来活动了呢?请大家站起来,选好你要表演的动物,表演出它的动作和声音。(全班表演)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雷雨后这一部分课文内容,是怎么学习的?先看图,读一读课文;再画一画;接着说一说;最后再演一演。

出示课件:学习方法(见上)

(二)、学习雷雨前和雨中部分

过渡: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在小组里合作学习雷雨前和雷雨中部分

1、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你读懂了哪一部分的内容了?你能通过读的方式来表现你对课文的理解吗?

3、交流要点:

A、雨前部分:当汇报到“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时,相机指导学生比较句子:

(1)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问:

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第二句说明了一丝风也没有,天气闷热。)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追问:这句话你觉得哪个字写得特别好?“垂”字。

和哪个字意思相近,掉、落。为什么要用“垂”?因为蜘蛛是顺着一根丝逃走的,所以用垂。“逃”字可以看出蜘蛛是很快跑掉了。)

汇报到:“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追问:“越来越”说明什么?说明一次比一次强烈,那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天气的变化?指名读。

相机指导比较句子:(点课件)

(1)、闪电亮,雷声响。

(2)、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这两个句子哪个写得好?为什么?

(第二句好,第2句写出了闪电、雷声的变化,说明了电闪、雷鸣在不断加剧。)

你会用“越,越”来说一个句子吗?指导造句。

3、指导朗读

快要下雷雨了,空气闷得不得了,老师想听听你们的朗读,看你们能不能把这中闷热的感觉读出来?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部分的内容?你们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课文?好,我们现在就采用打擂的方式来比一比。同学们还可以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指读,评价,再读。

B、雷雨中部分

能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来考考大家吗?

问题:(如)

a、为什么第4小节连用了三个“哗,哗,哗”?该怎么读这三个“哗”?(雨下得大而且急)(读的语气要重一点,停顿得短一点。)

b、为什么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雨太大了,隔着雨帘,树和房子都看不清了)

c、为什么连用了两个“渐渐地”?(雨和雷声是慢慢地变小的)

看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雨是怎样变化的?

相机指导用“渐渐”进行说话练习。师:板书“渐”字,边讲述:“渐”字古时候是“浸染”的意思,跟水有关,所以用三点水,这里的“渐渐地”可以换成什么词?(慢慢地)请大家读一读课文里的这句话,(课件出示)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也小了。谁能给这个句子中的“渐渐地”换个位置,但是意思不能变。出示:雷声渐渐地小了,雨声也渐渐地小了

从刚才从大家提的问题和回答的情况可以看出同学们学得很不错,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好吗?老师和大家一起读,根据老师提的问题,大家读出雷雨的变化,雨刚下的时候既大又急,接着,越下越——大!渐渐地,又变——小了。师:雨是怎么样地下起来的?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看见了什么?渐渐地,渐渐地。

4、读课文,背诵课文。

同学们,本文的作者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用优美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大自然的神奇。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最喜欢的地方背出来吗?那好,大家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加上自己的动作,看谁背得最好!大家准备一会吧!(自由准备)指名背课文。

5、总结课文,课外延伸。说一说:春雨、秋雨、夏雨是什么样的?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区别多音字“哄”、“吗”的读音,理解11个新词的意思,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2、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

3、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样子的,懂得遇事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学点与难点

1、让学生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理解老人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推理的过程;能用因果倒装句式正确地把老人的推理过程说出来。

2、培养学生预习课文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平时多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区别多音字“哄”、“吗”的读音。

3、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4、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投影骆驼图后问:这是什么动物?谁能说说骆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2)投影“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问:“走失”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丢失”吗?

(3)商人走失了骆驼,于是就发生了一个“找骆驼”的故事,出示:13找骆驼

(4)看了课题,你想知道那些问题?

2、引导质疑

(1)听课文录音,想想刚才提的问题,那些听了录音就解决了。

(2)今天老师还要教给大家一种新的预习课文的本领。出示“阅读提示”,通过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课文,学会提出不懂的问题”。

(3)指导预习课文的方法与步骤。

①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分析生字的形,记住字形。

②划出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想想新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词语写在作业本上。

③再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句子和内容下划上“—”线,打上“?”。

3、反馈交流,评析学生提出的问题。

(1)认读生字卡片。

(2)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对有价值的问题要及时表扬肯定,对“偏题”要妥善处理

,正确引导。

(3)紧扣阅读训练重点及学生预习前、后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结。

4、完成作业。

(1)《作业本》题2。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并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式补充完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检查生字,听写生字。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2)这段主要讲什么?从那里看出商人的心理很着急?用着急的语气读读商人的话。

3、学习2—9自然段。

(1)布置自学。要求:①轻声朗读2—9自然段。②同桌讨论:老人知道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有那些特征?老人说得对吗?你从哪儿看出来?

(2)反馈

①让学生用“老人知道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

”的句式说出骆驼的三个特征,先分三句说,后综合起来说。

②商人三次回答老人的话是怎样说的?

③比较“是的”、“不错”、“对极了”的异同,说说商人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④“忿忿”是什么意思?商人的心情为什么会转喜为怒?该怎样读出“忿忿”的语气来?

(3)分角色朗读2—9自然段。

4、学习第10自然段。

(1)默读第10自然段

,思考:老人并没见过商人的骆驼,可却能那么准确地说出骆驼的特征,这是为什么?请把老人得出结论的依据找出来。

(2)“不紧不慢”是什么意思?

(3)请用“不紧不慢”的语气说说老人的话。

(4)练习用因果句式说写句子。

5、作业:(1)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2)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继续进行因果句式的说话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

(1)听写词语。

(2)分角色朗读1—9自然段。

(3)请你用不紧不慢的语气,仿照例句回答商人的疑问。

2、继续学习第10自然段。

(1)齐读“至于……顺着它的脚印去找”句。

(2)理解“至于”的意思。

(3)仿照例句说话。

3、学习第11自然段。

(1)齐读第11自然段,看看商人找到骆驼了没有。

(2)“果然”是什么意思?“果然”说明了什么?

4、总结。

(1)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到骆驼,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2)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还知道了什么?

5、课堂练习:《作业本》3、4、5题。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3、指导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认真观察动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猫》这篇课文,回忆一下,老舍家的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深入交流研讨,品读感悟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猫的古怪和可爱的呢?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1、学习大猫性格古怪部分:

⑴ 引导学生抓重点语句体会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以及它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的古怪性格。

⑵ 学生畅所欲言。

⑶ 老师非常佩服你们,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读懂课文。作为奖励,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那古怪的猫吧!

⑷ 看了这些图片,从你们的表情,我就能看出你们一定更喜爱猫了!那你准备怎样把这种喜爱之情表露出来呢?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吧!

⑸ 你们读得真投入,真是声情并茂!愿意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指名读,师及时表扬。

⑹ 同学们书读得这么好,相信一定能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课后题投影)

齐读一遍。

师问: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⑺ 其实,猫就是猫,它的天性就是昼伏夜出,捉老鼠更是它的本能,谈不上古怪呀,尽职呀。可是作者为什么却要这么说呢?

(喜爱猫,所以把猫人格化。)

2、学习小猫的可爱部分:

⑴ 一直都在说猫的古怪,可是说的人呢,心里是喜欢猫的,读文章的人呢,也不由地喜欢上了这脾气让人难以捉摸的猫,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猫的古怪可爱吧。

(课件,配音,解说:瞧,大猫是那么招人喜欢,小猫也更让人觉得顽皮可爱。)

⑵ 小猫就像小孩子,天真活泼,淘气顽皮,生机勃勃。在作者的笔下,小猫的哪些地方很可爱呢?请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⑶ 老舍先生真不愧是语言大师,能把古怪的大猫和淘气的小猫写得如此活灵活现,人见人爱。这除了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还需要有丰富、生动的语言功底。我们来看这两个句子,(课后题投影)感受一下,它们表达的情感一样吗?

师引导学生体会总结:作者把脚印形容成小梅花,既形象逼真,又流露出作者的喜欢之情,本来,踩脏稿纸是让人气恼的事,可作者却给这脚印赋于了美的形象──小梅花,可见对小猫的喜欢程度有多深。

⑷ 课文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吗?请同桌结合,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并讨论。

(学生找到猫叫的句子时,相机让学生模仿猫叫,如果学生找不到,老师说出来。)

三、指导练笔

1、无论是夸赞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还是数落猫的贪玩胆小,淘气调皮,整篇文章,字里行间,处处都透露着作者对猫的喜爱。就像一位宠爱孩子的父亲在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孩子一样,娓娓道来,津津乐道。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不仅要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紧抓事物特点来写,也要学习作者这种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2、现在就给大家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假如让你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你打算写它的哪些方面?

3、小结:

听了大家的发言,不得不承认,同学们真是思维敏捷,词汇丰富。其实写作并不难,只要你热爱生活,就能随时发现万物的美丽与可爱。我相信,只要大家付出足够的努力,你的文章会越写越棒的!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4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预习过新课了吗?作为礼物老师送大家几张珍珠鸟的照片,想看吗?——CAI课件——但是你们也得有礼物回赠给我,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珍珠鸟的外形,比比谁的又准确有生动。

二:快速阅读课文,品读珍珠鸟的外形描写

通过比比读读,示范朗读。学习“儿化音”词:球儿。重点品读“小家伙”、“红嘴红脚”、“珍珠似的圆点”、“蓬松的球儿”等词。教室要求同学注意扩大写作范围,将视线投诸在除“小白兔”、“小狗”、“小猫”之外的动物身上。

三:精读课文,把握文章记叙线索。

1. 学习课文言简意赅、直抒胸臆的开头方式。

师:小鸟特别可爱、漂亮。这样的一对珍珠鸟送给你,你会怎么说?

2. 设置疑问

师问1:可是这样的鸟却有一种天性,是什么呢?

问2:我爱上了小鸟,小鸟却不爱我,还害怕我?那么我怎样做才能让小鸟“爱”上我呢?是强迫它吃东西,按照我给它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吗?思考“爱”的内涵。

3. 精读课文,勾画并归纳课文中的“我”是如何精心照顾小鸟的?小鸟又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

(1) 学生自行勾画、归纳,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 学生之间讨论归纳

(3) 课堂交流

(4) 出示教师设计的重点词归纳法——CAI课件

四:讨论“真爱”的内涵。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对“信赖,往往营造了美好的境界”的理解

1. 讨论真爱的内涵?结合“我”给了小鸟舒适而温暖的巢,不惊动它,不伤害它等内容。

2. 联系生活实际谈“信赖,往往创造了美好的境界”的理解。

五:教师小结:真爱是要给予你所爱的以“安全”,以“自由”,这也就是课文中所阐释的“信赖”。(配乐)

六:作业设计:

请用“真 ”写一段话,要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