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表演游戏教案《三只羊》含反思

欢迎阅读幼儿园小班表演游戏教案《三只羊》含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表演游戏教案《三只羊》含反思 篇1

活动难点

学习用不同的 语气和典型动作表现故事情节和角色特征。

活动目标

欣赏童话剧《三只羊过桥》,能连贯地讲述三只羊是怎样过桥的,理解聪明和勇敢的关系。

学习用不同的语气和典型动作表现故事情节和角色特征。

活动过程

一、 听故事录音,欣赏童话剧。

提问:童话剧的名字是什么?您喜欢听这个童话剧吗?为什么?

童话剧表现了一件什么事?

二、使用幼儿用书,结合画面欣赏童话剧。

欣赏图1提问:三只羊为什么要过桥?他们碰到了谁?

欣赏图2提问:小山羊要过桥,大灰狼想干什么?小山羊是怎么对大灰狼说的呢?

欣赏图3提问:是谁来过桥了?中山羊是怎么对大灰狼说的呢?

欣赏图4提问:是谁来过桥了?大山羊是怎么过桥的?大山羊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讨论:三只三羊中谁最勇敢?为什么?想一想勇敢还需要什么?(教师小结)

四、学习角色对话,指导幼儿用不同的说话语气和动作大胆表现不同角色的特点。

1、教师完整朗读。(请幼儿观察教师是怎样表现三只羊和狼不同的语气的)

2、学习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三只羊和狼的对- (分别请两个幼儿表现小山羊、中山羊和大山羊的对话)。

3、分组表演角色的对话。

活动反思:

《三只羊过桥》的故事情节简单,对话生动,重复句多,三只羊和大灰狼的角色形象很适合中班幼儿表演。在两遍童话剧欣赏后幼儿了解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基本能复述出小山羊、中山羊、大山羊以及大灰狼的对话。活动的后半部分重点引导幼儿学习角色对话,让幼儿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三只羊和狼的对话,个别幼儿角色模仿得很像,尤其是能用颤抖的声音来说小山羊的.对话,用凶狠的语气来学说大灰狼的对话,表现很棒。个别平时比较胆小的幼儿也能观察到同伴表演时语气,积极举手来参与表演活动,但由于活动时间紧迫,很多幼儿没有被请到表演故事。后期可以把《三只羊过桥》的表演安排到班级的“超级梦工厂”,为幼儿自制些简单的道具,增进幼儿的表演欲望,除了让幼儿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不同角色的特点,还可以让幼儿用典型的动作表现三只羊和狼的特征,尤其可以让平时害怕上台表演,不敢在集体面前表现的幼儿,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机会,通过表演帮助他们体验成功表演的快乐,克服害怕表演的心理。

幼儿园小班表演游戏教案《三只羊》含反思 篇2

幼儿园小班表演游戏教案《三只羊》含反思(精选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表演游戏教案《三只羊》含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小班表演游戏教案《三只羊》含反思 篇3

设计背景

《三只羊》是个非常经典的老故事,它的对话生动,重复句多,正反角色性格鲜明,点出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让人百听不厌,所以,它会是一个非常适合幼儿表演的游戏。设计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小朋友理解三只羊的特征,认识大中小,并通过脚步声的轻重来暗示大中小的变化,我主要采取的是让小朋友表演的方式来感受。为了让小朋友深刻地理解这个故事,并乐于学说对话,我制作了精美直观的桌面教具来帮助幼儿理解。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2、学会简单的对话,认识理解大、中、小的意思。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1、活动的重点为感受了解表演游戏内容,了解三只羊的特征。

2、难点为能大胆参与表演游戏,乐意用动作和语言来表现角色

活动准备

1、桌面教具小羊、中羊、大羊、大灰狼图片各一张、投影仪,故事书。

2、黑板装饰,当作大山。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三只羊的图片,认识故事中主要角色,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边演示操作三只羊图片,边用“的笃、踢拖、笛度”三中走路声音比较认识三只羊。教师这样引导:

(1)“的笃、的笃、的笃”,谁来了?老师走出轻轻的脚步声音。

幼儿看见图片马上回答,是小羊。提示孩子和小羊打个招呼。

(2)“踢托、踢托、踢托”,谁来了?老师走出在地上拖着走的脚步声音。

幼儿:是大羊来了。老师提醒幼儿打招呼。

(3)“笛度、笛度、笛度”,谁来了?老师走出很重的脚步声音。

幼儿:“是大老羊,最大的羊。”

提问1、:“来了几只羊?”集体马上回答出来是三只羊。

提问2、:“这三只羊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A:“它们头上的角不一样,小羊没有角,羊妈妈有两只小小的角,羊爸爸有两只很长的角。”

幼儿B:“他们的'身上衣服不一样,小羊穿的是裙子,还有两只羊没有穿裙子,他们穿的是裤子。”

幼儿C:“他们衣服的颜色也不一样,小羊穿的是红色衣服,一只大羊穿的是蓝色衣服,一只最大的羊穿的是黄色衣服。

幼儿D:“一只是小,还有两只羊长的大。”

老师问:“哪只最大呢?”幼儿D:“羊爸爸。”

老师取下中间的那只羊同另外两只羊比较,让孩子知道这只不大也不小的羊,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中羊。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孩子理解大、中、小的意思,从孩子的回答可以看出,班里的孩子的观察能力很强,他们不光把羊的不同特征给找了出来,还能从它们身上的衣服颜色来发现不同的地方。最后通过比较,小朋友很快就理解了大、中、小的不同意思。

二、感知理解通话故事。

操作羊和狼的图片,生动形象、完整地讲述故事《三只羊》。

提问:

1、故事的题目是什么?

幼儿:是《三只羊》的故事。

老师出示字卡《三只羊》

2、故事里有谁?

幼儿:有一只小羊、一只中羊、一只大羊,还有大灰狼。

师总结:小朋友们听的真仔细,故事里讲的是一只小羊、一只中羊、一只大羊,和一只躲在山洞里的大灰狼的故事。

3、它们怎么样跟大灰狼说话的?

幼儿A:他们和大灰狼说要去吃草,大灰狼说要吃掉它们。

幼儿B:小羊是轻轻说话的,大灰狼的声音很凶。

师总结:三只羊上山去吃草的时候,大灰狼听见它们的脚步声音,它就用恶狠狠的声音问三只羊‘你是谁呀?提示幼儿进行回答:‘我是小羊。’师问‘你来干什么呀?’让孩子答‘我来吃草’师说‘我要吃掉你’……

这个部分老师放慢速度进行总结,可以加深孩子对故事对话部分的掌握,孩子也显得很有兴致,它可以对接下去要进行的环节提供经验。

4、后来,三只羊是怎样战胜大灰狼的?

幼儿A:大灰狼摔死了,小羊用头撞它,中羊和大羊用角顶它的。

幼儿B:大羊叫小羊用头撞,中羊和大羊用角顶,大灰狼就摔死了。

师:“大羊想的办法真好,它们一起对付大灰狼,把大灰狼撞下山去,咕噜咕噜摔死了。大灰狼死掉了,三只羊很高兴,你们感到高兴吗?一起为三只羊拍手祝贺吧。”

借助图片,能激发小朋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师用不同的语调,引起幼儿共鸣,使小朋友不由自主的替小动物担心,并根据第一部分的对话经验,发挥想象,用动物的身份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小朋友设身处地的去思考、体验,使小朋友完全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中。

三、操作羊和狼的图片,完整地讲述故事《三只羊》,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运用不同的声调以及夸张的动作讲述故事,并运用等待和放慢速度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讲故事中狼和羊的对话。

评析:孩子们有了对故事的理解,在讲述过程中,老师不再作为主角进行讲述,把主要任务交给小朋友,用各种暗示的方式引导孩子,让他们一起参与讲述,有了对故事的理解,小朋友讲述的兴趣很高。

四、尝试扮演角色表演《三只羊》。

请四个在讲述故事时候,表达能力强的小朋友来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中,小朋友至始至终地投入,兴趣非常浓厚,师幼互动频繁,师幼关系融洽。在第一个环节中,小朋友通过看看、说说,演演很快理解了三只羊的特征,第二个环节老师操作桌面教具并讲述这个故事,使小朋友顺利地理解这个故事,第三个环节是分段表演,并学习对话,老师采取了个别讲述,集体表演,师生对话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并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练习,第四个环节是集体扮演角色表演这个故事,由于能力的差异,个别幼儿参与表演时比较混淆,分布出角色,所以最好请能力强的幼儿先示范。

幼儿园小班表演游戏教案《三只羊》含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乐意大胆地描述物形,尝试用合适的语言较完整地讲述图意,体验积极表述的乐趣。

2.调动已有的经验对“如何战胜大灰狼”进行发散性思维,丰富相应的词。

3.知道要象三只羊一样团结在一起。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教师层面:与故事配套的立体教具,三只羊故事情节进行了改编;

幼儿层面:已认识过山羊,并会唱《小羊小羊咩咩咩》。

活动过程:

一、逐一出示立体教具,引导幼儿描述相应的`场景和情节。

1.出示山坡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是怎么样的山坡?

2.出示小草

提问:在山坡的下面,长满了什么?是怎么样的草?

3.出示三只羊

提问:在绿油油的大草坪上,谁会来呀?

4.出示三只羊(钢琴用高音、中音和低音来配三只羊的脚步声)

(1)“的笃的笃的笃”(声音轻而急促)谁来了?怎么样的小羊?(老师)和小羊打个招呼。

(2)“踢托踢托”(声音略响、中速)现在谁也来了?(模仿它的脚步声)

(3)“笛——度——,笛——度——”(声音略哑,慢速)还有谁呀?

(3)来了几只羊?这三只羊长得一样吗?给它们取个名字吧!

5.这三只羊到草地上来干什么?

6.我们也来学学小羊吃草(听钢琴声依次学小羊、中羊和大羊出场),师和幼儿一起表演吃草,吃完了快乐地唱歌跳舞《小羊小羊咩咩咩》。

7.教具演示三只羊把山坡下的草吃完了。

8.第二天,小羊想到山坡上去吃草,它走啊走啊,发现山坡上有一个山洞。(出示山洞)

9.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山洞?也许谁住在里面?看看谁猜对了?(演示大灰狼的头伸出洞口)

10.大灰狼问:“谁呀?”小羊怎么回答?…(师幼自然互动对话)

11.中羊也上山来吃草,引导幼儿起立和教师饰演的大灰狼自然对话。

12.小羊和中羊逃到山脚下,碰到大羊,怎么告诉大羊的?(先请个别幼儿说,再集体学说)

二、调动已有的经验,引导幼儿想象战胜大灰狼的办法。

1.大羊对小羊和中羊说:“原来这样,那我们得商量出一个战胜大灰狼的办法。”

2.幼儿积极创想办法。

重点:积极回应幼儿的办法,并引导和帮助幼儿把话说清楚。

3.续讲故事中三只羊的办法。

4.三只羊斗败了大灰狼,又高兴地唱歌跳舞了。(邀请新老师一起参与)。

5.小结:一只羊孤零零,很害怕,三只羊一不害怕,而不慌张,齐心协力打败了大灰狼,这就是——团结力量大!和你边上的好朋友拉拉手,拥抱一下,一起出去做早操吧!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中,小朋友至始至终地投入,兴趣非常浓厚,师幼互动频繁,师幼关系融洽。在第一个环节中,小朋友通过看看、说说,演演很快理解了三只羊的特征,第二个环节老师操作桌面教具并讲述这个故事,使小朋友顺利地理解这个故事,第三个环节是分段表演,并学习对话,老师采取了个别讲述,集体表演,师生对话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并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练习,第四个环节是集体扮演角色表演这个故事,由于能力的差异,个别幼儿参与表演时比较混淆,分布出角色,所以最好请能力强的幼儿先示范。

大家都在看